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分析

2023-01-13

骨样骨瘤 (Osteoid osteoma) 是临床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 这种骨样组织不能正常成骨的原因尚不明确。表现典型的骨样骨瘤X线平片诊断明确, 但有时因病灶小、病变部位特殊, X线表现多种多样, 部分病例常规X线诊断较为困难;CT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笔者对我院32例经病理确定为骨样骨瘤患者的X线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 男21例, 女11例, 年龄6~45岁, 平均年龄27.8岁, 其中11~30岁19例, 占59.38%;病程1个月~3年不等, 平均10个月, 1年之内病史者25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为主, 疼痛初呈间歇性, 逐渐变为持续性, 可伴跛行, 夜间疼痛加剧, 服用水杨酸类药物疼痛可暂时缓解, 近关节的病变, 因疼痛使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内的骨样骨瘤患者有时缺乏典型症状, 其表现类似关节炎, 少数病人仅表现为轻度疼痛不适。本组病人32例病人均做了手术治疗和病理切片。

1.2 检查方法

32例均摄正侧位X线平片。25例行CT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螺旋CT机, 层厚5mm, 层距5mm, 瘤巢区以层厚2mm, 层距2mm行局部薄层扫描。骨窗:窗位500, 窗宽1500~3000;软组织窗:窗位60, 窗宽300。

2 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均为骨样骨瘤, 其中股骨19例, 胫骨10例, 肱骨3例。骨皮质型9例, 骨松质型22例, 骨膜下型1例。

3 讨论

骨样骨瘤并不少见, 病因尚不明确, 现在公认是一种良性成骨性骨肿瘤, 最早由Jaffe在1935年首先报道。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0%, 而国内报道仅占良性骨肿瘤的1.81%[1]。90%的患者发病年龄为10~30岁, 男女比例约为2∶1~3∶1。半数以上发生于股骨和胫骨, 本组资料与文献报道相符。

3.1 临床表现

骨样骨瘤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 在夜间加重, 口服阿司匹林明显缓解。骨样骨瘤的瘤巢富含成骨细胞及神经纤维结缔组织, 并分泌前列腺素, 引起瘤巢内的血管扩张充血、张力增高, 压迫瘤巢内的无髓神经纤维导致剧痛。患者血液中的前列腺素常明显升高, 故强烈抑制前列腺素作用的水杨酸类药物能迅速缓解疼痛。

3.2 影像学表现

3.2.1 X线表现

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多具有特征性, 瘤巢的确定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2]。瘤巢一般位于病变中心, 常为单个瘤巢, 偶见2个以上的瘤巢。半数以上瘤巢内发生钙化或骨化, 形成“牛眼征”。瘤巢周围硬化广泛时可以遮蔽瘤巢, 此时用体层摄影或CT扫描才能显示瘤巢。本组有2例皮质内瘤巢在平片上被硬化骨质遮蔽, 后经CT检查发现瘤巢而得以确诊。瘤巢周围骨质硬化程度与病变分型有关, 骨皮质型呈梭形增厚, 以瘤巢所在处最明显;骨膜下型少见, 瘤巢位于骨膜下或骨皮质表面, 瘤巢周围的骨质硬化较骨皮质型轻, 骨膜新生骨呈新月形;骨松质型瘤巢可以较大, 位于骨松质内, 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反应轻, 甚至可以完全不出现;关节囊内的骨样骨瘤表现类似骨松质型, 局部还可见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增宽、积液等类似关节炎的征象。骨松质型和关节囊内的骨样骨瘤常无典型的X线表现, 瘤巢周围的骨质硬化轻可能是由于瘤巢距离骨膜较远或关节囊内缺乏骨膜反应。检查均没有及时做出准确诊断, 1例邻近关节部位, 平片难以显示出瘤巢而仅表现为骨质疏松、关节肿胀, 常易被误诊为滑膜炎等关节疾患。

3.2.2 CT表现

薄层CT扫描是目前显示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 比X线平片和MRI能更准确地显示瘤巢。能够确诊平片上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 尤其适用于关节囊内、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本组经CT扫描的15例病变全部清楚显示瘤巢, 其中4例在平片上未见瘤巢, 经CT扫描后得以确诊。瘤巢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时, 可发现软组织内密度稍减低, 脂肪间隙不清, 这些征象为瘤周水肿所致[4], 但无一例见到骨髓腔的水肿。关节囊内的骨样骨瘤还可以引起关节腔内积液。CT能清楚显示瘤巢的大小、范围及其确切位置, 以利于手术定位, 保证瘤巢被完全切除[5]。

3.3 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有比较特殊的疼痛症状及典型瘤巢影像学表现, 临床诊断容易, 但仍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 骨斑; (2) 应力性骨折; (3) 硬化性骨髓炎; (4) 骨皮质脓肿; (5) 皮质内骨肉瘤。

总之, 分析X线平片和CT表现, 注意瘤巢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有无钙化或骨化;瘤巢周围的骨质改变和骨膜反应;瘤巢周围软组织和关节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不难做出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分析病理变化。方法 对32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骨样骨瘤股骨19例, 胫骨10例, 肱骨3例, 骨皮质型9例, 骨松质型22例, 骨膜下型1例。结论 瘤巢的确定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 可减少误诊发生。

关键词:骨瘤,X线摄影,体层摄影术,病理

参考文献

[1] 冯乃实, 李瑞宗, 张学军, 等.骨与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4327例统计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10) :760~765.

[2] 王玉凯.骨肿瘤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49~52.

[3] 吴文泽, 周文辉, 易长虹, 等.CT引导局部切除骨样骨瘤[J].放射学实践, 2006, 21 (3) :27.

[4] 孟梭非, 肖利华, 陈应明, 等.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 (7) :11.

[5] 刘玉珂, 张敏, 陈伟, 等.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 (12) :27.

上一篇:蒸汽管道水击的危害及预防消减措施下一篇:浅谈数字化地理教室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