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2022-09-10

1 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语文的教学内涵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新课程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 指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但是, 众人解读新课程理解的角度都不会一致的, 因此出现偏颇也在所难免。比如, 新课程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 所以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 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因素, 要着力提高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要在课堂上结合讲、唱、跳、画、演、等形式。把教学重点用这种多样的形式实施和贯穿。丰富的教学方法虚化了语文的呆板, 虚化了小学语文课堂传统的严谨。因此, 语文新课程认为,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应该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体会魅力。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魂, 其他的那些形式, 可以做为语文学习的补充, 课堂上我们决不能肥了别人的田, 而荒了自己的园。如何体现语文的内涵呢?首先, 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每读一篇课文, 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在那种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 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对话, 交流彼此的思想, 感悟经验等。还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做为我们就要“披文而入情”“三分文章七分意”, 解读课文, 读出文字中间的“七分意”, 解读课文, 读出文字中间的“七分意”让学生目视文字, 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 借助自己的经历, 体验谈自己的感受, 建构自己新的感悟, 新得体验。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分析、理解, 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 而是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形象。从而提高语文的内涵, 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

2 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课后很少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语文, 因此在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认真思考问题的已属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究其原因, 是学生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差不多, 考试照考不误。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就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 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这块阵地, 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诱导他们在课后也自觉地去学习语文。新课程提倡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反叛。传统的语文教学着眼点是“教”, 眼中很少有学生的影子甚至于没有。新课标则着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获取知识, 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的任务无非是读书, 写字, 写文章和语言交际。但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 对照未来社会的要求,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学生不愿学习还是不会学习?以前有人作过统计, 学生考上大学还没有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有的学生做习题可以, 但是给他一篇文章往往总结不出要点, 更说不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我们不禁要问: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都哪里去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 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 而不是我要讲什么, 我要交给他们什么。

3 创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习氛围

课堂中, 教师决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而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点播, 促进课堂教学的新的亮点的生成。例如, 一位老师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文的文句十分浅显, 既无生字也无难句, 但那位授课老师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读了本文, 你感觉滋味如何?这是个很感性的问题, 既没有标准答案, 也不太难回答。果然, 学生很快有了自己的“滋味”, 一句, 两句, 只言片语, 有些答案也很到位。一般的处理是教师选择自己中意的答案归纳一下, 就完事了。但那位教师没有那样做而是一方面逐句修改完善学生的答案, 并且为它们添枝加叶, 成为通顺优美的语句;一方面又鼓励学生上黑板“发表出版”思维的成果, 使学生的思维具体化, 变成了明明白白的文字, 老师紧接着修改学生暴露出来的语言文字问题。与此同时, 那位教师还把学生的回答暗暗构思, 成了一篇散文, 在修改完所有的语句之后, 三勾两画, 添添改改, 学生先前的零散语言竟成为一片基本通顺的散文, 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新的课程标准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但是我们看到不少的语文课堂, 学生根本不会做主人, 老师提出三个问题, 开始分组讨论, 乱哄哄的一阵之后, 教师点名几个“尖子”回答了事。这样的课, 看着热闹, 学生开心, 老师轻松, 但是真正的学习效果却大打折扣。所以, 教师要大胆地创新教学的内容, 本着学生感兴趣的原则, 用生动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和贯彻新课程的精神。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以来, 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新课程、新理念, 随之而来的不适应也会随之发生, 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做到这些主要要抓好两点:一是学生怎样学;二是教师如何教。

关键词:学习,兴趣

上一篇:巨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一例下一篇: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习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