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04-09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选8篇)

篇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略,并说明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依靠教师一点一滴的培养,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主动性,主动参与比起被动参与的效果有天壤之别。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应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展示交流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4、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爱上数学。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情境。孩子们普遍喜欢可爱的动画形象,可以让动画明星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比着学。例如二年级《找规律》一课中,让可爱的形象按规律出现几次后,让孩子们猜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也可以让动画明星遇到困难,让高年级的孩子帮忙解决。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是创设这样的情境:懒洋洋被灰太狼抓住后用绳子一端拴住脖子另一端拴在狼堡前草坪中央的一棵大树上。懒羊羊可不想被饿死,吃光了大树周围所有能吃到的青草。如果每平方米青草可以维持生命0.5天,它如果不被狼吃掉至少还能活几天?学生会说那要看绳子有多长,绳越长吃到的草的面积越大,活得时间越长。假设绳长3米。学生很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圆的面积计算中。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复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每个学生把圆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拼的方法不同得到了各种不同的形状,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最后殊途同归都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S=π×r×r。尽管是高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仍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他们不断尝试,手脑并用,得出结论后还能够与同伴交流,享受发现的乐趣(其实是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展示交流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有了收获,非常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所以一定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时间不多,可以让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在组内交流,组员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再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老师的评价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说的实在差的远,可以告诉他别急着说,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谁的想法和他不一样?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等尽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说的不正确、不完整,因为还有优秀生来补充、有老师来矫正呢。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会敢说,慢慢就会说,想说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四、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总复习面积与周长》中设计这样一道题,给你62.8米长的篱笆,围一块菜地,画一画、算一算,怎样围面积最大?很现实的问题。生活中经常要考虑节约材料,让成本最小而作用最大。怎么能办?只能一种一种试,围成不同的形状,再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这类题目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爱上数学。早晨吃了半个馒头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½还可以表示什么?半个西瓜、一条路的一半、半张纸等等,还有各种计算公式用语言叙述很麻烦,用字母或数字表示既清楚又简洁,从而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他们才能学好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各种策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两大关键要素:

(一)教师如何“教”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也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其次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历史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历史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若想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历史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让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3.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其它活动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活动课的实施总是以现实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情境去获取感性经验、相关理性知识及情感经验,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走入历史,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大赛和历史短剧汇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兴趣。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把历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把所见所闻与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困境,从根源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如何“学”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讨论、交流非常少,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投入不足,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对历史成绩普遍的不满意。在新课改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安排少,有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之历史作为中考学科,采用的是开卷的形式。历史课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高中后,他们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知之甚少,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把严谨思维的历史学科看成是故事的累加,认为从小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历史已有很深的功底;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思维方式,索然无味;对新课程的探究和延伸部分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一些思考题,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现成的答案……而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编排,如历史的必修课本分为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文化模块三个部分,内容纵贯古今中外,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主动学习明确目的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意识。第一、树立我要学习的观念。用“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激活自我学习的动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学生如果认识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为谁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取人所长,为己所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法”。第二、明确学习任务。真正的学习是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就不会是盲目的和被动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克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习惯时,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课前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四、注意方法 提高效率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理性地选择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具体方法,并自觉地运用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了解问题、掌握问题,应用问题。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有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很难学好历史。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具体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课程“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单元与课的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是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构成的历史画卷,所有的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把历史知识学习分为三步: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对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素都要了解清楚,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二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

“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要求学习时应注意阅读、讨论、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调整。

“见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三步。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总结得失 培养能力 凡学习都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成功与失败。学生必须及时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预习是否到位、听课效果如何、作业完成怎么样、考试结果是否理想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反馈信息,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使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针对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会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基本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 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两大关键要素:

(一)教师如何“教”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也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其次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历史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历史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若想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历史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让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3.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其它活动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活动课的实施总是以现实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情境去获取感性经验、相关理性知识及情感经验,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走入历史,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大赛和历史短剧汇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兴趣。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把历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把所见所闻与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困境,从根源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如何“学”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讨论、交流非常少,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投入不足,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对历史成绩普遍的不满意。在新课改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安排少,有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之历史作为中考学科,采用的是开卷的形式。历史课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高中后,他们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知之甚少,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把严谨思维的历史学科看成是故事的累加,认为从小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历史已有很深的功底;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思维方式,索然无味;对新课程的探究和延伸部分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一些思考题,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现成的答案……而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编排,如历史的必修课本分为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文化模块三个部分,内容纵贯古今中外,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主动学习明确目的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意识。第一、树立我要学习的观念。用“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激活自我学习的动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学生如果认识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为谁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取人所长,为己所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法”。第二、明确学习任务。真正的学习是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就不会是盲目的和被动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克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习惯时,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课前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四、注意方法 提高效率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理性地选择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具体方法,并自觉地运用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了解问题、掌握问题,应用问题。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有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很难学好历史。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具体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课程“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单元与课的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是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构成的历史画卷,所有的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把历史知识学习分为三步: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对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素都要了解清楚,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二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

“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要求学习时应注意阅读、讨论、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调整。

“见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三步。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总结得失 培养能力 凡学习都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成功与失败。学生必须及时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预习是否到位、听课效果如何、作业完成怎么样、考试结果是否理想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反馈信息,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使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针对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会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篇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兴趣是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学生在有烦恼与反感, 紧张与压力下进行学习, 其思维是抑制的;相反地在愉快心情下进行主动的学习, 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 学习效率能大幅度提高。因此,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和未来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途径、方法,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的措施

2.1 第一印象激趣法

有趣, 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因此, 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要想上好绪言课, 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我上绪言课时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 接着拿出蘸有酚酞的毛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 把纸贴在黑板上, 学生们感到很纳闷, 纷纷说:“看不见字。”“别着急。”边说边往白纸上喷“氢氧化钠”, 几个红字立即显示出来,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化学”。学生不禁感叹:多神奇啊!

2.2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盐类水解的教学, 一开始我就展示一瓶氢氧化钠和一瓶碳酸钠溶液, 故作轻松地说:“今天的内容很简单, 只解决一个问题:怎样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一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用紫色的石蕊试剂, ”我追问他的理由, 其他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氢氧化钠是碱而碳酸钠为盐, 当然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指示剂来区别。”但在接下来的把紫色的石蕊试剂滴加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师生们会发现碳酸钠也是呈碱性, 于是就让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碳酸钠溶液为什么也会呈碱性?这样一上课, 学生就产生了求知的强烈愿望, 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揭示的核心问题。于是学生伏案读书、仰首思索、互相讨论。最后学生们终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碱的溶液显碱性, 但显碱性的溶液并不一定是碱溶液。接着学生又有了进一步的疑惑:其他盐会不会有相似的性质呢?学生这种对知识的需求恰好是教师需要寻找的课堂动因。这时教师“趁热打铁”, 鼓励学生多想、多问, 诱导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 启发学生把问题归类, 使之升华——盐电离出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使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对大小发生变化, 所以一些盐溶液表现出酸碱性。盐类水解一般规律是“无弱不水解, 谁强显谁性。”这种认知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而且从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满足。这种获得知识的喜悦心理能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3 引导探究, 培养情趣

诱导探究, 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 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最终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 优先考虑的是学生如何通过多种途径 (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 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 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铁生锈的原因”时, 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 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 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 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 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 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 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设计趣味实验, 保持学习兴趣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 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 (1) 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 (2) 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还有在讲到燃烧和灭火时, 利用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达到着火点。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享受到了实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化学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 积极开展化学探究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把兴趣培养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化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指出了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措施主要有实验激趣法、创设情境法、生活化学探究法和探究实验保持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1) .

[2]蔡铁权, 臧文彧, 姜旭英.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梁永平.中学化学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9.

篇4: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80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新教材的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发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应该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思想交流碰撞的自由天地。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要想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鼓励都能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表扬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我们也不能急于纠正,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而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积极引导,摆正心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解“地图和地球”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所熟知的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一共花费了三十七天的时间,而第二次到美洲去,只花费了二十天的时间,两次的起点和终点相同,可是相差了十七天,大家想想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讨论,很自然地意识到了地图的重要性和地球形态的神奇。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有别于大多数的科普读物,也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感,尤其是地理成绩不计入中考成绩,所以学生往往对地理不感兴趣。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了解了长江地带洪水日益频繁之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会造成这一情况?(2)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有哪些?在班内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用具,它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材,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能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地图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地理特点。具体做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边讲边画图,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随着自己的笔迹转移,让他们的眼睛、耳朵、脑子齐上阵,必要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作图,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字、图形、声音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各感官,使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起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印度”这一章节的时候,我播放了一段介绍印度风土人情的纪录片,学生在优美的风景和音乐当中徜徉,仿佛置身其中,在感受印度文化的艺术性的同时,获得了美的享受。

六、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最直接的工具。地理学科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幽默感会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授的学科。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准确、精练,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幽默感,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学生的兴趣高涨。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继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邢振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4).

[2] 张继勇.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5).

[3] 苏学军,铅山二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5).

[4] 陈华太.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5] 魏冬云.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6] 初学新.浅谈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2(2).

篇5: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物理。

[关键词]新课改 激发 物理 兴趣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只要提到物理这门学科,不少高中生都感到头痛,无论怎样下功夫就是成绩提不高,所以大多数同学对物理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在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激情

如何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在社会生活在中的价值。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每节课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以及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通过课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用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力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让两质量不同的羽毛和铁片在真空中,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牛顿管的底部,可以发现两个物体时同时着底的。老师由此引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讲授。

2。利用实验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之前,不妨先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拿来一支玻璃棒,选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上讲台,让他们各持玻璃棒一端来比赛,看谁把棒拉过去。第一次交锋结果很可能是男生取得“胜利”。接着先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让女生胜过男生,再按照学生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表演(例如把男生手持的那端玻璃棒擦上一层机油)。第二次再赛的结果,毫无疑问将是女生获“胜”。一个小小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就想弄明白为什么,为讲解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提高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感染和吸引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有良好的教学艺术所形成的个人教学风格,则自己能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学得愉快。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这种魅力正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的趣味性,表现出这种魅力,则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如在走进课堂时,我都是满脸笑容,因为这样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时,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亦能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时,如果整节课都平铺直叙,则学生听起来会觉得很累,更别说兴趣了。此时,讲课时语言的感染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若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越强,达到的效果越明显。当然,我偶尔也会想到在用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夹杂些地方话,这样似乎在瞬间跟学生拉近了距离。尽管这不是很规范,但其趣味性特强,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同时我也注意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做到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种美的享受。至此,学生能对你所讲的不感兴趣吗?

三、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多数情况下,我们用讲授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在课堂上特别是讨论课上,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宁可牺牲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也要花时间进行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能随意泯灭,打击其积极性。

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讨论中,我设计一个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然后如何证明呢?”有一同学提出用照相的办法,另一同学马上就问照相机应装在哪里?因此,我认为有时“课堂不必太象课堂”,只要学生的兴趣能够被激发,思维得以训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该讲的内容未能讲完,只要学生有兴趣,我们可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或第二节课再补讲。这样做师生不就彼此轻松了吗?

在讲“力的分解”时,可这样导入新课:“有两位大力士在为谁的力气大而争吵,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力气大,这时有一个过路的小孩对他们说,拿一根结实的长绳子来,我一个人可以拉动你们两个人。两位大力士当然不服,结果两位大力士失败了。你知道这个小孩是怎么拉动两位大力士的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篇6: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要变革学习方式就要便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掌握并运用好学生的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学习模式,加上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有一个共识就是用兴趣来激励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任务重,课业难度大,养成既成习惯的高中生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么,要怎样才能把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课堂变得充满吸引力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智慧和情感的沟通,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师生沟通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教育成效就越好。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学习体验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在该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越学越觉得轻松、有成就感,上课回答问题也越来越积极,慢慢就形成一中良性循环;反之,则对该学科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蹶不振。这就是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产生的`不同结果。而权威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特长

实践证明,拥有并善于发挥特长的教师容易博得学生的好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很多学生说,这个老师有趣,我们就愿意学。应该说,教师自身的这些特长,就是有趣的地方,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任何一个教师都是一位演员,谁在三尺讲台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谁就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从心理上讲,中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多次重复,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使学习兴趣锐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变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述趣味故事,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在每堂课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为30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有些学生出现听课疲劳的状态时,插入一些趣味故事。

2.自编自演课本剧,诱发兴趣。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时我经常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表演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戏剧,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主题。

3.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兴趣。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但是一定要巧妙运用,以免扼杀学生想象力。我用音乐的时候比较多,因为音乐往往能使人身临其境地体会意境,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其实,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什么最好没有定论,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所教授作品的就是最好的。

四、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成就动机低下、学习焦虑、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等诸多方面。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又有学科自身特点、教材内容编排和教师教法的原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清楚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兴趣源于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知识,巧妙转化和引导,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对于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其次,要通过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思维习惯会通过教学过程流露出来,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自己不良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作好示范,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陶冶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育在不断完善,课程理念在不断变化和更新,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完善和探索更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朝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华教育研究,,(2).

[2]朱艳萍.学生学习心理探讨孝感学院教育学院网站原创.,(4).

篇7: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兴趣的重要意义,与分析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激发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03-01

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意义。该课程是一科综合性很强的物流管理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以及具备形成物流管理一体化的使命,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起到了核心作用。由于物流专业课程理论性很强,加之以往物流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提起兴趣。因此,本文以提高学生学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兴趣为重要论述方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学好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兴趣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产生的作用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教师,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人类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学习动机是人脑对社会与教育学习中的重要反映能力,通常人类对某一事物的渴望学习上最容易产生这种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对人类学习某一种事物具有维持作用。人类一旦对于某一种事物产生学习兴趣,人类在这个事物上的学习能力与自主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使大脑的智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改善,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特别能够塑造人类的优良思维品质。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思维意识,使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独立性以及思维逻辑性都得到提高。

(二)学习兴趣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意义

物流管理的课堂教学现状能够表明,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物流管理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教师的教学手法也存在单一形象,这种教学手法会使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动机与需求失去兴趣。在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以培养学生学习物流课程兴趣为主要教学重点,运用现代化丰富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这样对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成效。

二、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系统工程,其在课程形式上存在多样化,促使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从物流采购、物流制造、物流运输、物流存储等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上看,形式很繁琐,以致要学习的物流管理课程也是一样的多;另一方面,物流涉及的学科繁多,以致课程中涉及的物流知识点也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应该?W到的知识课程有物流管理技术知识、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与物流基本管理知识等;又一方面,物流管理教材课程相对于都是独立的,加之课程观念的繁多,思维逻辑性强,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点多,课堂教学手法过于枯燥,因而学生在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情绪不是很高。

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修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精选教材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知识存在许多知识内容重复现象,例如物流知识中的库存管理知识,其内容在《生产运作与管理》和《现代仓储管理》等物流课程中也同样存在库存管理知识,这种反复学习物流知识,会使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避免这种重复学习物流知识的现象,在选取物流课程知识上应该慎重选择。目前,有关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材料是很多的,这些物流管理教材知识大多数都偏重于物流理论知识研讨,物流教学知识内容还存在一定的相似度,要想找到一本符合物流管理大纲要求的教学知识是很难。目前,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致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下,物流管理的课程也应该有所改动,应该结合现在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进行物流管理课程改革。再者,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在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中增加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课程以及反映物流管理行业最新动态的专业知识课程。因此,修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知识,顺应现在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物流管理知识时,更了解现在物流管理发展的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爱好,从而能够主动的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知识。

(二)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授课

对于理论知识较强的物流管理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而,教师应该探析新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具有兴趣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影音教学手法,所谓影音教学手法是应用声音与影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法,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运用影音教学手法能够使影音教学中的影像与声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物流管理仓库知识中,教师应先从讲解仓库的类型、仓库的结构、仓库的仓促等知识内容,由于知识过于繁多与抽象,学生缺少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因而运用影音教学法,把物流知识通过视频与音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好学的兴趣。再者,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与书本中的教课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手法,教师把学生带入教学案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案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知识。

(三)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物流管理课堂教学氛围是由教师与学生一同组建的,要想取得高质量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成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交流与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与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加强自身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如果能够感觉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与关注,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学、乐学、自主学、善于学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创新的学习、自主的学习、积极的学习。

四、结语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实现者,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学习成果也会受到影响的。因此,要想使学生能够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运用科学性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物流管理课程产生好学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篇8: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迁移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让“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 学好它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灌输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 恐怕收效甚微。于是, 我就想, 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 则有可能事半功倍。有一次, 我把班上几个常上课打瞌睡并经常喜欢打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 打开电脑, 让他们参与“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撼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 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 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 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 即将解放全人类, 实现心中梦想时, 屏幕上出现了数行的提示, 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 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 学生顿悟:现代社会, 就是玩, 也要懂英语。经过这件事后, 我发现英语课上, 这几个学生“改邪归正”了, 上我的英语课时格外认真。之后, 我又做了兴趣爱好的引导, 把他们的兴趣逐渐由游戏转移到现代科学技术上, 几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大为好转, 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可见, 巧妙迁移学生的兴趣, 如“四两拨千斤”, 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注重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 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 学生必须潜在水中, 才会感到自由自在, 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老师讲得太多, 学生练得太少, 试图以教代学, 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 将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 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 教师要精心设计, 把每一课都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创设语言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 培养良好的语言素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把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 由学生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 对白多的角色由较好的学生扮演, 对白少的角色由后进生扮演, 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 相互帮助, 团结协作, 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 把学生的语言训练融于娱乐之中, 巩固了所学知识, 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复述是口语 训练的重要 形式 , 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 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老师把重点词句写到黑板上, 引导学生复述。这样做, 学生在复述时有章可循, 不会感到吃力, 避免死记硬背。

3.模仿课文中的部分段落, 表达周围熟悉的人或事。根据课文中的某一篇或某一段来仿写并表达, 这样可以积累语言精华, 有助于教师指导语言实践。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 达到很好的口语训练效果。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学生受益匪浅,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形成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样既学到了知识, 更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 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直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条件限制, 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 老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要用到的图片, 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 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 在纸片的背面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 为了便于以后保存, 可对纸片的大小作相应规定。一周后, 将一些“作品”运用到课堂上。这样, 学生在课外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 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 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本身, 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 可大大激发学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此外, 画图片, 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也可让他们先熟悉将要教的新课, 达到预习的目的, 这种做法真是一举多得。

四、开展竞赛, 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 尤其在市场竞争的熏陶下, 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强。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 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 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 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形式, 最后用积分法, 给予鼓励, 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 学生乐于参与, 乐于争先, 乐于学习, 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观放飞梦想有感下一篇:业务员的岗位职责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