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任务教学法——学生英语表达水平偏低的探讨

2022-09-12

长期以来, 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种级别的考试, 拿到证书。这就导致实践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整体性偏差。这与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全球化的新形势极不相称。人们不禁质疑:按照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为什么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整体上却又如此偏低呢?

首先, 各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安排欠合理性。目前, 许多高校扩招之后, 大学英语课堂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一般课堂人数都在80人左右, 少数则达100人左右。这种大班课中的英语语言教学很难符合外语教学的师生比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似乎成了一种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商业活动。而另一方面, 各高校在C E T-4、6级考试中有着很强的攀比意识, 因此对各个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安排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分为精读、泛读两大块进行教学。精读课上教学也都是围绕阅读课文来进行, 学生很少有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语言交互活动的机会。这在教学安排上就放松了对说、写、译的要求。尽管C E T-4、6级考试中有写作考题, 但是, 对于这种考核方式, 我们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早就进行了诸多的训练, 如让学生背诵一些例作, 考试中只要换一换某些词而不改变句子的结构就可顺利在大约3 0分钟内完成作文的写作。这种写作方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英语表达相差甚远, 根本无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这可以从许多拿着C E T-4、6证书、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因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差被职场拒之门外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欠缺互动。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C E T-4考试为中心进行, 主要还是“填充式”教学, 或者是直接让学生照搬一些考试技能, 这样做确实能提高四级通过率, 但学生却缺少了在语言课堂上感受真实语言、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 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结果, 学生并不能真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英语表达水平整体偏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开展与学生的口头交流活动, 话语权几乎完全被教师控制。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每节大学英语课堂上不足1 0%的学生用英语与教师、同学交流。这很难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语言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整体偏低。

最后, 学生个人的情感因素。学习者本身的许多因素, 诸如个性、学习动机、目的、人格、情感等, 都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7 0%的学生在与人进行英语交流时脑中会产生空白。还有2 0%的学生会担心出错, 感到不好意思开口与他人用英语交流, 仅有1 0%的学生能很自然地与他人用英语交流。大部分学生的羞涩、内向性格绝大程度上成了他们习得第二语言的最大障碍。

我们还可以从学生对待自己英语表达中的语法、词汇错误, 以及新学的词汇、短语、句子的态度中找到中国学生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整体水平偏低的部分原因。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自己英语表达中的语法、词汇错误多次重复出现后才注意改正。可是, 他们每周的语言输出量又是少得可怜。怎么可能在短期内使自己的中间语 (interlanguage) 尽可能接近第二语言呢?而对于新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子, 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自己的英语表达中想不到和不敢去使用。

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表达水平的可行性及对策。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写促学。

非英语专业学生有很强的英语学习兴趣, 而且他们学习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过级。在教学中, 教学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使他们能够将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语言的学习大体上包括输入、吸收、理解、输出四个过程。语言学习者在大量的吸收各种语言现象、深入理解其本质后, 可借助写作或与人口头上的交流来使得学习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内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写较长的英语作文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写长作文时, 学生可以自觉意识到自己重复犯过的表达错误, 深刻理解语法的结构、词汇的用法, 可以让学生更贴近真实、地道的英文写作, 尽快习得英语语言, 增强自信心, 敢于用英语准确地进行口头交流。

(2) 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 改进“一言堂”、“应试教学”的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 在课堂中, 教师能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 为他们提供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际的机会, 使他们在有更多的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入, 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因而也得到学习者的普遍认可。Krashen (1981, 1985) 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 认为, 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途径, 因此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输入。Long (1983) 的“交互假设” (interaction hy-pothesis) 在肯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的同时, 特别强调了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L o n g认为, “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 从而提高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带有真实目的的交际,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整体性偏低的原因: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欠缺互动;②学生学习英语时语言输入量与输出量都很低并且相互之间失衡;③学生个人因素等。结合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成果, 探讨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表达水平的可行性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表达,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 Rod Ellis.1997·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 Krashen, S·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3] Krashen, S·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

[4] 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 2003 (1) .

[5] 王初明, 牛瑞英, 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3) .

[6] 周星, 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上一篇:几何抽象艺术在中国的短缺及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影响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