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2024-04-28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精选11篇)

篇1: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从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现状入手,阐述了制约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作 者:李争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H3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口语能力 现状 对策

篇2: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提高的因素及克服对策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有客观方面的.,比如说教学指导思想、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师水平,也有主观方面的,比如说个人学习经历、学习动机、母语影响和学习重点.要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关键是找出这些制约因素,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克服对策.

作 者:崔俊霞 作者单位:防空兵指挥学院,郑州,45005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35)分类号:G64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研究生 语用能力 提高 对策

篇3: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

首先, 因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是以英语为专业, 尤其是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有很多是因为从初高中时代就不喜欢英语而选择理工科, 所以学生从心理上就抵触英语的学习, 每周四个学时的英语课还能根据学校的要求勉强到课, 但是课下很少复习英语, 这样一来, 他们就不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上。即使是在课上, 当英语教师组织口语练习时, 学生因担心用英语交际不流利、不正确, 害怕因出错而被同班同学笑话, 所以会表现出沉默、不安等负面的焦虑情绪。由于焦虑情绪的影响, 学生即使对问题作了充分准备, 一旦站起来, 却总是变得“吞吞吐吐”, 语言表达不清, 这会直接削弱他们对其他认知因素的接受能力, 因而在语言表达时出现“张口结舌”或者“无话可说”的难堪局面。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表达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进而影响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次, 因为英汉的语言思维习惯不同, 所以在汉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习者“汉式英语”严重的问题, 从而影响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由于英语语料输入的不足,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 不能从大脑所存储的语料库中搜寻出能脱口而出的地道英文, 而会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听到对方的英语并通过转译成汉语的方式理解———用汉语在头脑中形成要表达的意思———转译成英语表达出来。很明显, 这样的思维过程一定会受到汉语母语思维的影响。如果始终以这样的逻辑思维来讲英语, 说出来的英文永远不会是地道的英文, 而是“汉式英语”。比如, 与他人一同进门的时候, 我们经常说“您先请。”用汉式英语表达出来就是“You go first.”而实际的地道表达方式应该是“Follow you.”所以,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 即使他们学习英语多年, 词汇量很大, 在口语表达上也难以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

再次, 对英语的发音、朗读规律不清楚也是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国人说出来的英语我们可以听懂, 而同样的句子换做外国人来说, 我们就听不懂了,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英语句子的连音略音现象在口语表达中很多。如果不能掌握其规律, 就会首先造成听力上的障碍, 进而不能说出地道的英文来。这种现象的形成其实也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英语教育有关, 大部分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的老师由于轻口语重语法而忽视了对学生讲英语这一能力的培养。因此, 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即使语法掌握得很扎实, 也会因为发音不标准而不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有效交流, 这也就造成了他们所说的英文“中国人听不懂, 外国人听不明白”的情况。

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所做的分析, 我们认为,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要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会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其所学习的语言信息中并将其完全吸收, 其原因就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信心, 而且表现出很强的焦虑感或者挫败感, 那该生的情感过滤就会表现出较强势作用, 导致相当数量的信息被过滤掉, 而未能进入到大脑记忆库中, 这样语言的输入就会受到一定的阻塞。基于这一理论, 英语教师在课上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减少学生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而压抑的课堂氛围会阻碍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不安全感和紧张感加强。有些学生在课上用英语表达时很难令老师满意, 并不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 而是心理紧张所造成的。此时教师应该持有鼓励、宽容、友好的态度来消除学生交流时的紧张感, 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 使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学生只有在精神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挖掘英语学习的潜力,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笑话或幽默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 学会欣赏并适时地赞扬学生, 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外语教学课堂环境。

第二, 培养英语思维, 减少“汉式英语”。在汉语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 很难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 培养英语思维是减少“汉式英语”的一条必由之路。在英语学习中, 可以用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首先, 教师和学习者都要明白词组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 因此, 学生应以词组和句子而不是以单词为语料输入单位, 尽可能多地掌握词组和固定的英语表达法, 这样, 他们的口语表达才能更加流畅。所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看些纯正的英语阅读材料以及地道的英语影片, 并有意识地积累地道的好句子, 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地道表达法记在一个小本子上, 并且不断复习, 这样, 久而久之, 在很多情境下, 学生们就可以按照英语的模式来表达思想了。

第三, 多背诵英语短文, 培养语感。学生通过背诵一些比较地道的文章, 可以提高词汇量, 增强口语流利程度,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在跟读———朗读———背诵这三步的练习中, 学生们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断句能力和理解能力。只要是地道的英文, 难度符合学生的水平, 内容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 坚持背诵, 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感, 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最后, 帮助学生练就正确的语音语调。标准的发音是一个人英语口语素质的基本体现。语音语调正确, 不仅可以使学生说的英语能被对方理解, 也可以帮助学生听懂对方所说的话, 这是因为和英美国家人士进行交往时, 如果自己的发音不正确, 听到发音正确的英语的时候, 头脑中就不容易反映出其意思。因为非英语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在英语课上基本不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所以他们的英语语音语调普遍不好。正因为如此, 教师在课上给他们讲解清楚正确的发音方法, 并且督促学生积极纠正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式之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做一些原声材料模仿练习并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例如电影对白、诗歌朗诵、英文歌曲等。学生通过模仿不仅可以纠正每个单词不准确的发音, 也可以有意识地去学习纯正英文中的语调及地道的表达方法, 从而增强英语的语感。

总之, 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低, 基于学生的自身情况,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总体英语学习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教师首先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在课上多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正确策略, 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另外, 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处在量变过程的口语能力发展是缓慢的、不易觉察的, 只有不断增加信息的输入, 持之以恒, 才能最终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3]李鉴, 李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关因素与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7 (8) .

篇4: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口语测试 焦虑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地走向融合,各行各业也不断向纵深度和广度发展,各专业的大学生能否用英语流畅地进行交流,决定他们能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上长露头角。国内各大院校非英语专业已经开设了口语课程,能为国内外市场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口语测试是衡量学生口语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测试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多年的口语测试,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焦虑,这一心理因素轻者导致学生口语表达困难或谬误不断,重者导致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

现今中小学教育在升学排名压力的影响下,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英语教育难以摆脱传统的以传授英语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中小学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仍无法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还有为数众多的学生不敢开口、不能开口。经过几十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交际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哑巴英语”的局面。但随着心理学的广泛研究,我们认识到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心理上更趋向封闭,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许多的障碍。学生个性中不利于英语口语表达的心理因素,因中小学阶段长期地刷题、测试和排名,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期,或因激烈的竞争导致心理更加容易偏激、情感更易封闭。

经过多年的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笔者发现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有强烈的焦虑现象。这种情感因素应引起英语教师的高度关注。不应当被某些教师简单地视作“胆小、内向或懒惰”加以批评和指责。英语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口语课上学生裹足不前,口语测试中结结巴巴、支支吾吾以及无话可说的情况。根据众多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发现,在诸如听说读写众多语言形式中,口语是给外语学习者带来最多困难和引起最多焦虑的一种语言形式。这一心理学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尽管有良好的笔试成绩,口语测试往往不如人意,这也提醒英语教育者在进行口语教学和测试时要明白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对学生的挑战性和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学生口语课上的心理因素不仅能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口语测试的有效性,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加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就口语交际的本质来说,其原本就是一种心理活动。口语是个体根据不同的交流需要,选择恰当的语音、语调、词汇与语法规则用口头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的过程。因此从口语测试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情绪焦虑值得英语教育界极大的关注。心理学上的焦虑分为个体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情景焦虑三种。Cattell(1961-1966) 和 Spielberger(1966-1979)提出特质焦虑是用来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状态焦虑描述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一般为短暂的。情境焦虑是有时也称为特殊情景焦虑即个体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都产生的某种焦虑。例如,每当在众人面前发言时、考试中或在外语课堂上都会产生的紧张、忧虑情绪。这种情绪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焦虑性格的表现。参加过大学考试的大学生经过几十年的中小学应试教育在单个人笔试方面往往已经非常适应,个性特点中的特质焦虑不易暴露。一旦进入要开口用英语交流这一新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形式中,不少有焦虑特征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地不适感。状态焦虑和情境焦虑是相当短暂、在某种环境下才会产生的焦虑形式。有明显个体气质焦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状态焦虑和情境焦虑。在用外语发言前通常有一短暂的焦虑过程,但随着情况地发展,这一焦虑状况会很快消失。外语口语教学是容易成为引起学生焦虑的情境因素。英语教师若能较好地处理状态焦虑和情境焦虑,就会让这两种形式的焦虑不发展成为个体的气质焦虑。同样的,有个体焦虑特质的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可以减缓状态焦虑和情境焦虑的发生,让英语口语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焦虑有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过度的焦虑起到妨碍的作用。妨碍性的焦虑会阻碍语言学习者成功完成一任务时所需的认知技巧或策略。成功的英语口语教师能将学生的焦虑把控在适度的层面上,降低或制止过渡焦虑的出现。Krashen 得出结论语言习得在焦虑为零的情况下最为有效。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口语测试中所表现出来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突破方向。英语教师应特别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权威性,大学生经过几十年的中小学应试教育,与教师的关系通常是用书本、试卷和分数来维系的,缺乏互相的个性关怀和真正的师生情谊。这种状态会影响学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的自由发言,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焦虑感。英语口语教师应努力改善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常常与学生课后互动,了解学生的个人经历、情感需求,还能了解学生有哪些负面的经历阻碍学生的学习。教师还应特别关注那些容易焦虑的学生情况,从关爱的角度化解他们心中的紧张感,降低状态焦虑和情境焦虑地发生。课后的交往有助于师生建立和协的课堂互动关系。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板着脸、教训式的传授知识,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不要让学生感觉是统治者和管辖者。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告知学生自己是来帮助学生学好口语的,也常常用幽默诙谐的话语让学生高兴,用亲和的话语激励和督促学生,用鼓舞人的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事例激发学生积极口语训练,笔者这些有意识拉近师生关系的努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与学生的良好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原有对教师的紧张和畏惧情绪,降低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焦虑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口语测试起积极的铺垫作用。教师要积极避免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否则学生可能因考试焦虑变得坐立不安甚至失眠,记忆力越来越差,思维越来越差,更有甚者,考试焦虑还会让学生出现头痛、肚子痛等现象。

在口语材料的呈现上,教师应注意学生实际水平和话语材料的一致性。教师应当掌握一个原则,口语教学应始终致力于提高学生交流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但是他们的口语水平相对薄弱,语音语调语言技巧都有不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或增加语音学习材料,或增加语调学习材料,让学生摆脱无法开口的状况,逐渐地加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有些学校选择的教材难度偏大不适合口语训练,教师应当果断地更换学习材料,或者增加一些适合开展活动的口语补充材料。口语材料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因素。过难的材料能立时让学生有强烈的焦虑感,学生顿时无所适从;太简单的材料学生又感觉乏味无趣。教师教学前要先调查研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口语学习材料。口语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可以体验到现实的口语交际情景,可以避免口语交际教学过于呆板和机械。心理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生活情景教学的平台和方法,口语交际教学得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内心

口语测试中教师也应注意口语材料要比平时学习的材料难度低。语言测试的目的是要推断出考生使用语言的能力(Bachman,1990)。但考生临场表现是否完全反映其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能力之外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考生个性特点、情绪因素等(Bachman&Palmer,1996),口语考试中这些因素的作用格外明显(Underhill,1993)。因此,口语测试题目的难易度对口语测试效度,特别是构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英语教师可以在考前给学生考试题型和考试范围,减轻学生考前焦虑,考场失常的状况。

实证研究发现,考官以什么方式陈述考试任务可能影响考生表现(Ross,1992;Ka-tona, 1996; Lazaraton, 1996; Brown & Hill, 1998;O' Loughlin,2000);考生与考官的熟悉程度也会导致谈话方式的差异(Katona,1998)——双方不熟悉时,容易产生误解,对话也会更做作、更正式。通过以上发现,英语教师在教学和测试上采取统一责任的做法是可行的。口语测试中还要注意口语测试的形式。近年来口语测试逐渐采用考生组对形式(Saville &Hargreaves,1999),原因是认为这种形式包含考生与考官、考生与考生之间的多种交互作用。Taylor(1999)的定量研究发现,组对考试中考生的测试表现更加丰富多样。ffrench(1999)的定性研究显示,组对考试中考生对不同语言功能的使用大大超出一对一的考试形式,考官与考生之间交谈的不对称程度减低。Egyud与Glover(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考生更喜欢参加组对考试。但这种口试形式的缺点在于,两个考生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各自的考试表现(O' Sullivan,2002)。以小组为单位的口语测试目前不算普遍,研究也相对较少,初步结论是,小组讨论比一对一的考试形式更自然、考生焦虑程度较低。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口语教学可以引进计算机进行教学和口试,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既能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又能降低学生的焦虑状况。然而,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地广泛开展。

篇5: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得出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几个因素.提出强化口语意识,加强口语实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作 者:国防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北京,102206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H3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口语能力 调查与分析

篇6: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一句歌词提出了一个词语 “地球村”,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之间联系地更加紧密,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做好英语口语教学,消除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心理恐惧与障碍,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老师一直在探讨与关注的问题。

二、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心理因素

1. 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师以解析课文内容、整体结构、语法结构为主,而学生仍是被动地听讲与记笔记,教师仍没有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教学意识。且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严重脱离, 完全依靠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渐失。其次,语言环境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存在着影响与制约,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全英文讲课完全不现实,所以学生仍处于中文环境中学习英语口语,少了语言环境的熏陶,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提高相对困难。最后,跨文化意识的欠缺,造成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效果甚微,学生在对外交际交往中习惯于先进行母语思考,再翻译成中文,进而影响口语学习的成效。

2. 学生个体因素

学生心理因素对英语口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且高职学生存在着竞争、虚荣的心理因素,害怕自身口语交流时出错或是不流利,进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或是老师的批评,且竞争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及兴趣。另外,还有学生自身的从众心理、淡漠心理、畏难心理等等都是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能力低下的因素。

学生能力因素是英语口语学习障碍的最重要的因素,表现在学生词汇量的缺乏、“不会读”、“不会说”,错误的单词词汇记忆法导致词汇量的缺乏,从而直接导致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障碍。

三、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障碍的解决对策

1. 创造自然口语交流环境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交流的氛围,尽量做到全英文讲课,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培养学生口语练习的意识,因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刚开始为了利于学生接受,应使用简单、清楚、流利的口语英语来解释课文中的语言点、 课文内容、词汇或句子等,循序渐进,经过学生不间断的口语模仿与练习,锻炼学生基础听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外交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与外交多交流,从中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激发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2. 创造口语学习课堂氛围

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引导,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往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很少碍于心理因素及个人英语知识欠缺等因素,很少发言或基本不发言,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也只是很少一部分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参与, 其他学生则知识在做 “观众”。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平等、轻松的语言氛围,吸引学生参与进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设置新颖、活泼的教学内容,如英语会话、绕口令、情景剧、 角色扮演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以利于教学良性循环。

3. 缩短学生同英语之间的距离感

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的因素,学生与英语科目之间的距离感很强烈,再加上学生英语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更加剧了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调动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还应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采用必要的辅助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如可以在校园的固定场所与固定时间内,开办 “英语角”,组织 “英语沙龙”,或着多搞一些英语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诸如为外籍旅行团做翻译或导游的工作机会,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缩短与英语的距离。

4. 激励学生

教师应不断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加强英语口语训练。一个教学集体中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成绩优异、性格相对开朗的学生用于进行口语交际,而基础差且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产生焦虑、 虚荣、畏难的心理状态,怕出错、怕丢脸、怕嘲笑、怕批评,久而久之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少,英语口语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实践与运用。教师做好激励措施,创设轻松学习氛围,消除学生顾虑,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慢慢积累口头表达经验,促进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英语口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熟练掌握的,需要教师以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英语学以致用的意识,最重要的是适时帮助学生消除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采用科学、有效的口语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摘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与口语交流能力,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倍受重视。目前高职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存在着恐惧与排斥的心理障碍,文章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展开了论述,探讨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障碍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心理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肖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1-73.

[2]邵协.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24-25.

[3]李坤玉、史颖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10):31-33.

篇7: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调查发现,制约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口语交际训练缺乏计划性,训练量少;与语文教学脱节,训练效果得不到巩固;训练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没有互动和合作,缺乏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发挥不好,教学质量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整体教学之中,增强训练的实效性;二是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三是口语交际训练要注重形式、内容的多样与创新,讲究训练的趣味性、灵感性;四是注重群体参与互动,发展个性特长;五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拓宽口语交际的生活源。

关键词:学生口语交际;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97-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01年6月发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口语交际课是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听话、说话训练基础上的一种新课型,是根据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面对社会高要求,新课标对小学口语交际课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

从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广大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情形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弄清制约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探索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形成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本课题组先后深入到遵义市城乡部分小学调研,听评口语交际课,翻阅部分教师语文课教案,与遵义市文化小学等四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座谈,并对遵义市文化小学实验班的72名学生、72位家长以及该校30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二、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因素

(一)口语交际训练缺乏计划性,训练量少

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训练划分为四个阶段,现行的实验教材在每个阶段、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和要求,构成了口语交际训练的系统。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有计划地按“序”进行教学,完全能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单元训练目标和编写课时计划时,对口语交际训练考虑较少,重心仍在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教学几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题目进行简单的训练,缺少训练所需要的具体内容,目标不明确,训练量少,且前后训练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性,甚至草率敷衍,把口语交际内容作为一种点缀。

(二)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脱节,训练效果得不到巩固

多数教师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研究该如何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有些教师把目光只投注在教材提供的几个训练内容上,仅在每周开设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按照教材提供的话题进行简单的训练,往往是出一个训练题目或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学生说说而已,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训练。在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则很少涉及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相关内容脱节,口语交际训练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单独的一项内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的其余环节中得不到巩固发展和提高。

(三)口语交际训练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

口语交际训练作为在社会需求之下所产生的新课题,其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能力、习惯、态度等。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训练大多还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首先表现在训练的片面性上,有些教师训练时仍把口语交际在形式上等同于说话,完全没有交际的意识,因而口语交际特有的应变性、灵活性、双向互动性在训练中不能体现出来,学生交际能力得不到发展;其次,训练没有照应到全体学生,口语交际常常是一些尖子学生表演。大多数学生被“剥夺”了参与训练的机会,只是当陪客和听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传统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言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就不会说话;二是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三是教师的调控技巧不够,每次发言都是那么几个学生,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全体学生的参与,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四)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教师对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偏离学生生活,只注重教材安排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许多教师喜欢以动物为支撑点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学生对有些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某些珍稀动物,学生根本连见也没见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口语交际的生机和灵气。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但事先没有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话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语言缺乏真诚,显得空洞、虚假。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

(五)口语交际训练没有互动和合作,缺乏交互性

当前的口语交际课普遍具有很浓的说话课的色彩。其操作程序基本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是图片或课件导入,形象感知;二是回忆图像,口语表达;三是创编故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观察、思考、合作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互不相干,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丧失了口语交际的本质属性。

(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发挥不好,教学效率低

随着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不断形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口语交际的参与者也有所体现。可教师只注重言语交际的参与,而忽视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调控等主导作用,口语交际课堂缺乏纵深延伸,散乱现象严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既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

违背了“学习和使用统一”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的口语交际训练进行改造,改变目前的现状。

三、对策与建议

(一)挖掘教材,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整体教学之中

语文教学中,仅凭借简单的几节口语交际课的训练,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在学期之初要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设计完整的训练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教师需明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要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的训练点,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源。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等环节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二)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

口语交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多思多想,积累口语交际的素材,口语交际训练时才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例如人教版小语第九册《小制作》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制作者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其余学生提出意见。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构思、设计、并动手制作,对所制作的物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加工、改进,体味制作的过程,想想如何把小制作的外形特点、制作过程、经验体会、遇到的困难等,清楚明白的告诉同学,怎样征求同学的不同意见。把观察、思维、操作与语言表达交际结为一体,进行综合训练。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三)注重形式、内容的多样、创新,讲究训练的趣味性、灵感性

小学生好动,对未知事物抱有浓厚兴趣,喜欢探究,并乐于与人交流。教师设计训练形式、选择训练内容时,就得从学生心理出发,注重训练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创造性。课堂教学中。可安排学习经验交流、口述见闻、接待客人、求助于人、劝说、辩论、交易商谈等,也可以借助多种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训练。同时,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课内课外,都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倾诉欲,增强交际的灵感,保证学生拥有饱满的参与热情,产生交际的动力,全心投入训练。除了有组织、有计划地拓宽口语交际话题外,还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进行即兴的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偶然的遭遇,激动人心的场面,令人惊叹的事件,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会让学生产生倾诉欲望和沟通冲动,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及时的训练。

(四)注重群体参与互动,发展个性特长

口语交际训练要让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合作互助,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倒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灵的对话。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1)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思想的过程。(2)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开展平等交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应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3)群体互动。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全班式的集体讨论,甚至包括走出课堂与社会交流,学生的参与而更广,接触的人更多,探究问题更深入,效果会更明显。(4)人景互动。就是学生和环境、情境、事件等之间的互动。生生、师生、群体互动,拓宽了学生的交际对象,使学生学会与不同对象的沟通,提高交际质量。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五)让学生走进社会,拓宽口语交际的生活源

口语交际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重在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把握能力,这种能力离不开语言交际实践活动。要有意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进行交际,切实提高交际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更应是多维度的。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只有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训练。口语交际才能做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学生口语交际才能得到发展,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提高。

篇8: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一个人在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后,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和陶冶情操的。阅读同时又是一个交际过程,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读者而言,阅读英文资料或英文书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伴随着读者的积极思维活动。由此可见,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要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任课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即既要了解自身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针对在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情况,教师应通过发放、回收并分析问卷调查、课堂交流、师生座谈以及阅读能力测试等方式搜集制约在校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笔者通过以上方式搜集到了一些制约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1)词汇量严重不足;2)阅读速度太慢;3)阅读理解的准确性不够;4)阅读时缺乏语感;5)阅读时流畅性不够;6)阅读时对长句和复杂句的理解能力差;7)平时的阅读量太小;8)阅读时把握不住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9)阅读时未能把握具体语境;10)语法和修辞知识薄弱;11)百科知识和综合阅读思维能力储备不够;12)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不足;13)对阅读技巧的了解、把握和运用很不到位;14)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以上罗列的14个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要对这些因素的成因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进而摸索出一条能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材料,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阅读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总是依赖于已经掌握的词汇和语言知识,并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重新获得新的理解,从而更新和提高原有的认识。因此,掌握充足的词汇是正确理解英语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流畅、准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保障和强大后盾。反之,没有充足的词汇量,读者就不能完整、正确地理解阅读内容。当前,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日常的词汇积累,而是“临时抱佛脚”或搞临时突击或采用死记硬背、孤立记单词的方法,由于词汇记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许多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生单词依然很多,词汇量似乎远远跟不上阅读的节奏,而且有很多词汇似曾相识,但就是拿不准具体的意思,结果可想而知,不是望文生义就是误解了文章的思想,最终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显而易见,词汇量已经成为制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和短板之一。此外,学生的阅读速度太慢也跟词汇量的严重不足密切相关。

首先,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普遍感觉阅读速度跟不上,阅读的流畅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其次,学生在阅读时,忽视上下文语境的逻辑关系和语篇结构,过分注重字面意思的理解,并习惯于纠结语言和内容的细节,偏重于辨认词义和分析语法结构,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对单个句子的理解水平上,从而缺乏对阅读内容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无法跟上作者的思路,更不用说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了。再次,学生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及其要求未能灵活地、积极地、有意识地运用略读、跳读、速读、猜词义、找关键句等阅读技巧。最后,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想当然,甚至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想法,这些都是阅读的大忌。

在日常的阅读中,学生对英语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缺乏理解,只是一味地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去理解英语文章,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学生缺乏对时态、语态、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以及虚拟语气等语法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导致在实际阅读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英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手段更是一无所知,阅读中一旦接触到内容稍难的文章就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必然会打上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烙印。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总是跟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阅读理解要做到理解透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英语国情知识。而学生往往会忽略英语语言的知识性和文化性,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实际阅读中就无法理解甚至会完全误解一些英语典故、习语和俚语的意思,导致文化休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同时也制约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的阅读中,学生的理解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语言知识障碍和文化知识障碍。语言知识的障碍特指词汇、语法等对阅读理解造成的困难,而文化知识的障碍则指学生缺乏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在阅读中,除了语言方面的因素外,还要用到百科知识。学生要充分、灵活运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理解阅读材料。事实上,任何阅读理解必须借助于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才能实现。因此学生在课外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手机、报纸和杂志等工具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真正做到“见多识广”。

英语阅读是一个充满了灵活思维活动的过程,但许多学生却在这样的活动中不经意间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即指读习惯、口读习惯、回读习惯以及过分依赖词典阅读习惯。这些阅读习惯将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基于对以上制约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分析,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其对策在于高校英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增加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逐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丰富学生的阅读手段,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心。英语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课中还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泛读和精读的有机结合以及阅读策略的科学指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S

摘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使其成为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但我国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因此,高校英语教师有责任去搞清楚制约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加以分析,从而归纳出一些能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制约,英语阅读能力,因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篇9: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关键词:口语能力;制约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7-02

一、制约口语的因素

1.应试教学排斥口语教学。尽管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为了平时的月考(monthly test)、期中考试(mid-exam)和期未考试(final exam)的平均分能高于别人,往往是走的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的路子。亦即过份讲授字、词、句,而很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往往形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学校的要求和高考的要求所使然。

2.无情境创设,口语训练无法进行。目前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学生的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②教师的不正确纠错方式与否定的情感反馈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而放弃进一步交际的愿望。③教学材料或教学内容由教师决定后强加给学生,无法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④在语言形式的呈现及控制性操作阶段,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仍未被激活。⑤在启动阶段教师只是引出话题,并没有设法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图式,学生只能凭借其大脑中的有限信息来进行交际。因此,不少学生觉得面对话题不知该说些什么。⑥教师在设计课堂交际任务时,未充分考虑语言的难度,出现了非学生语言能力所及的情况。

3.学习者的因素。在英语口语表达这个问题上,学习者应在以下方面注重改进:首先,语音语调不准确。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读出英语的元音和辅音,双音节词的重音、多音节词的重音和次重音不能完全把握。读词组和句子时,没有重读词汇,不会连读,意群和停顿不明显,语调不正确。这成为交流的重要障碍。美国语言学家H·A·Gleason曾说过,要学好英语会话,必须学会差不多100%的发音、70%左右的文法与不到1%的词汇。由此可见学好语音对提高口语的重要性。其次,学习者应具有讲英语的勇气。事实上,讲英语胆子大的学生口语表达进步就快。其次,学生在发展自己说的技巧的同时,也应重视发展其他学习技巧,特别是听力技巧。听力在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在练习会话之前应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

二、提高口语教学的策略

1.提高对学生参与及完成情况的评价。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的参与、完成等情况,无论其过程、结果如何,都應作出带有鼓励性质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本人和其他同学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①从听、说能力的评价,其语音、语调、听力理解,表达流利程度,用词准确率,交际程度及行为表现等诸方面进行相互评价、师生评价的形式。②对活动总体表现的评价。可从活动的设计、安排、操作、结果和信息的获得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③对活动过程的全程具体行为的记录。④对活动过程中所发出的语言错误的纠正和监控。所有这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馈和激励。但要以鼓励为主,尽量少纠错或少批评,这样他们才有参与的积极性。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基础知识的训练相结合。口语能力的提高一是注重平时的训练,二是要有扎实的基础做保证。在表达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就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做保证,就必须有大量的合乎语法的习惯表达的词组、短语、句子做保证。在训练口语表达过程中,教者可运用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口语训练方式来活化语言教学。也就是说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互活动(each other activity)。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语教学。①选定口语练习的目标。目标明确,可更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进行。交际目标既指完成所给的教学内容,又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口语训练的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水平。当然,这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作必要的准备。②选定口语训练的合适内容。口语训练的内容是合适还是不合适,这一点很重要,训练的内容不能偏浅,达不到训练之目的,但若偏高、难度偏大,同样起不到练的目的和效果。这要求教者仔细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析在交际中经常可能出现的语言难点,尽量降低口语交际难度,以期顺利完成口语训练的任务。③操作和实施。材料选下后,即可进入下一步基本操作实施阶段。在这一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口语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习惯,在活动中养成能力,获取语言知识和信息资源。④指导和调整口语训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完成一定任务,有明确目标的交互作用过程。这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很正确的,若同学们提出问题,应及时给予解答。同学们需要什么信息,教师也应及时提供、帮助他们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困难,提供正确的语言认知反馈、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口语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或与学生一起讨论在口语表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三、口语交教学的意义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真正意义一是教师提高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能力,二是学生在此项活动中,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到交际活动中,从而检验其正确性和运用能力。本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组织课堂,利用现有的教材和学校教学资源,针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将口语大量地实施于教学中,增添口语的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口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Michael McCarthy,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ress,2002.

[2]Ladefoged,P.A Course in Phonetics[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vich Inc,1975.

[3]张凤桐.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4]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7]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篇10: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关键词:语音,情感,分层教学

提高英语听力技能是广大师学生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 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情况, 存在语音辨别能力较弱、抓不住重点、捕捉不到重要细节、基础知识不扎实 (包括常用语法, 固定搭配等) 、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主要问题。教师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听力策略。

1 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主要因素

(1) 语音因素

语音尤其是音素辨别在听力中很重要, 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就没有系统准确地学习英语词汇的音标 (音素对比、辅音连缀、强与弱读、连读、省音等的辨别) , 这些辨别对听说理解至关重要, 特别情景对话听力中的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进行的判断性辨别等都会影响到对材料的理解。但目前, 大部分师生都没有重视语音知识, 对于语音技巧和规律学生没有掌握及灵活运用, 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 语音因素是影响听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重音、语调、划分意群等区别的讲解。如教学条件允许, 则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同材料的英式美式不同版本的录音资料, 使学生能感受和分辨出不同的发音。

(2) 词汇因素

词汇是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基础, 没有词汇英语就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因此, 对听力材料的词汇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听者对材料的理解。目前, 大多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存在词汇语法障碍, 也就是词汇量不足的问题, 遇到生词或半生不熟的词的几率很高, 这里的词汇除了指没见过的生词外, 还包括习语、口语、谚语、短语、俚语等, 这个问题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整个句子乃至整段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应加强学生对英美习语、俚语等的广泛学习, 在平时学习中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词汇积累才能不断提高听力的水平。

(3) 情感因素

影响英语听力的情感因素是指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学习者复杂的情绪反应, 情感因素可以成为语言学习的动力, 也可能成为阻力, 按其程度可表现为紧张、焦急或烦躁、忧虑或担心、恐惧等。例如, 在听力考试时, 听者对听力内容又一无所知, 也无法控制说话者的语速, 加上受外界因素影响, 极易产生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听者的思维和判断产生负面影响, 进而直接影响英语听力效果。因此, 尽量减轻情绪压力对听力理解效果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听力教学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英语听力中, 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消除焦虑策略的训练。教师可在听力课堂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指导学生通过静思、深呼吸、听音乐和自我鼓励等方式来克服焦虑, 从而在听力上取得进步。

(4) 兴趣因素

英语听力学习兴趣不浓, 对于课堂上的听力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都不高, 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英语等级测试和期末检测考试, 这种不良的学习动机和敷衍应付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和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 对听力学习的自觉性差, 甚至只有在教师的监督和要求下才去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英语听力学习也就不能得到积极的锻炼。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听力提高的主观因素。

2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对策

(1) 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 (智力、非智力因素) , 并根据英语学习水平和需要培训方面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特长, 做到教育的个性化。积极开展分层教学也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利于消除听力障碍, 减少学习焦虑, 增强英语听力学习自信心, 不断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 要处理好听与说的关系。听好每段材料要以听带说, 以说促听, 听说结合的方式训练, 听的时候要排除干扰, 集中注意力, 教师在课堂上多安排生动的互动教学, 营造学生用英语交流场景, 进行现场的英语听说训练。再者, 要注意重复提到的词语、转折与解释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听力的细节所在。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只有听懂了, 才能去说。因此,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多题材、大容量的口语练习。

(2) 养成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

边听边做笔记对于克服遗忘非常有效, 而且便于集中注意力。但做笔记时, 我们要明确需要记什么和怎么记。一般听力长篇会播放3遍, 在听第一遍时可以大体记录重要的时间、日期、人物、数字等, 可先对材料的核心思想有个大概印象。学生应在第二遍听力时重点放在听力材料内容上可以重点记录一些确定的信息与固定的短语句型。学生应在听第三遍时, 可选择适合自己去理解的记录方法去有效地捕捉信息, 然后迅速答题。同时, 还应注意的是对篇章类型的掌握和段落结构的了解, 不断进行知识方面的积累与总结, 特别在听力材料中所遇到的数字、日期、国名时要标记出多加留心。

(3)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作为教育者, 以及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首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增强学生自信心,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当人的情感因素受到压抑时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因此, 从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来提高听力教学水平。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评价与鼓励, 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总之,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介入, 了解并认真对待学生个性差异, 着重从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因素,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 在实际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各种时机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及时了解学生在听力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另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社团活动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智力、情感、兴趣等) 。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因此, 提高听力技能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锻炼记忆与分析等能力的综合实践的过程, 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 1996 (2) :42-46.

[3]苏静.浅析民族院校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听力障碍[J].内江科技, 2009 (10) .

篇11: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关键词】口语学习情感因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一、非英语专业口语的现状

大多数国内大学受学生人数、师资、教学设施所限, 只能设立学生人数为30-60 人的大班英语课堂,无法开展有效的口语练习,学生也就没有足够而平均的练习口语的机会。而且大部分学生的口语底子薄,慢慢就会形成羞于启齿的心理,从而逐渐演变成无法表达,口语水平趋于停滞的状态。那么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势在必行。

二.情感因素的应用

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是口语学习。情感过滤假设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情感过滤。情感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输入的语言只有成功通过过滤器才能被大脑吸收和内化。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促进学习者达到较好的状态,情感过滤较弱,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者潜力,有效作用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高语言获得的质量,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阻碍语言学习的进程,降低学习的预期效果。就英语学习而言,情感因素分为动机、焦虑、自信心、自尊、抑制、个性等,本文主要讨论焦虑、自信心、个性因素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

1焦虑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王银泉、万玉书2001)。焦虑是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焦虑可以分为促进型焦虑和消减型焦虑。促进型焦虑可以将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口语学习;消减型焦虑则不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降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一种学生努力调节焦虑带来的压力,努力学习英语口语。焦虑感强的学生自身感觉压力过大,学生产生退却心理,妨碍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 由于对英语的惧怕和焦虑情绪,导致丧失自信心,无法集中精力。听力能力是提高口语表达的重要切入点,而焦虑感强的人恰恰听力能力较低,口语能力因此也得不到提高。同时焦虑感强的人对自己的表现过分担心,不敢开口讲英语,即便是对于自己的答案有较大的把握,仍然心存顾虑。焦虑会促成情感过滤,阻碍学生接受输入的信息,导致语言学习的失败。因此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焦虑感,对于学生的口语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完全没有焦虑感并非就有利于口语的提高,一定的焦虑感反而有利于学习者潜力的发挥,有利于口语的提高。

2自信心

自尊心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与认识。没有哪一种成功的语言学习不是伴随着某种程度的自尊、自信和对自己的了解(Brown 1994)。良好的自信心有利于口语学习,自信心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自信心强的学习者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敢于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为一时的言语错误而感到难堪。

他强调,健康向上的自尊心会使学习者摆脱抑制,克服焦虑心理,不怕犯错,改善社会关系,从而明显提高外语学习的成绩。有研究表明:口语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盲目听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所犯错误往往能采取较为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因此在外语口语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相反,自尊心弱的人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缺乏一个良好的定位,完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主动权。他们惧怕错误,生怕因为错误降低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在外语学习中很难有好的表现。

3个性因素

心理学上把个性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这两种性格对外语学习都有重要影响。外向型性格的人敢于大胆发言,不怕出错,因而能抓住更多的讲英语的机会。在固定或偶然遇到的英语环境中,外向型学习者能积极参与,能大胆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这对于语言学习这种实践性、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有很大的帮助。

内向型性格的人喜欢安静,比表自闭不善交际。他们善于思考,虽然有清晰的思路但是不敢于表达。在英语学习中是被动的学习者,喜欢固定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某些人在书面英语中可以有突出表现,但是对口语表达却缺乏自信。

内向性格的人不善与人交往,缺少真实情境语言的输入,思维的过程太长而失去交流的机会, 导致口语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这也對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要意识到错误是口语表达的一个必然过程,要接受错误的存在。对于不影响交际目的错误可以采取宽容的态度。

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语言的输入,语法分析和语篇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口语训练。英语教学应该教师应该重视传授使用语言的社会背景;其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加大学生的口语实践量。

上一篇:幼儿园学前班数学下一篇:爱在细微处的作文400字:我发现了细微处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