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投资心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股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理性行为是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但在现实的股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化,受心理预期影响较大,那么如何认识股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预期呢?心理预期——最大笨蛋理论股票投资目标的实现最终落脚到投资者的买卖行为,而买卖行为受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影响较大。

第一篇:投资心理论文范文

证券投资不良心理浅析及对策

【摘 要】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压力,特别是自己的性格、经历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投资者不能有效的控制的潜意识就会影响他们的决策,造成心理上的失调,决策上的偏差等不良后果。文章简单介绍了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心理行为的一些主要特征,揭示了投资行为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一一作出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克服这些不良心理一些最基本对策。

【关键词】证券投资;不良心理表现;调节;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而又稳固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理所当然地对投资理财上所倾注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选择的多元性,人们的投资早已经不再局限与单一的储蓄了,其中证券投资幸运地成为人们的新宠儿。但是,事实上,很多从事证券投资的个人甚至集团经理却没有完备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面的相关知识,更不用在投资行为中至关重要的长期投资计划了。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投资行为,那么,出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原因。

1.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特征

1.1 证券投资心理及行为的基本概念

证券投资心理就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现象。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分析就是对证券投资者个体和公众在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投资心理活动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分析和描述。

一般意义上,所谓的投资行为是指人们在投资、融资的利用和配置过程中进行判断和选择,以达到满意水平的决策行为,包括企业的融资行为、投资者的投资和投机行为、管理者的监管行为等。

1.2 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特征

证券投资中的行为特征有多种,这里试举几例,有心理特征的偏执性,心理投资行为的趋同性和以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为指导的层次需要的观点。

1.2.1 投资者个性心理行为特征的偏执性

投资者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投资者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投资个体行为偏执性指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投资品种分析时所产生的某种不符合实际的固执的妄想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2.2 投资大众心理行为的趋同性

投资大众就是投资个体受利益的影响而结合在一起,进行相同的活动、相互交往而形成的群体。心理行为的趋同性就是在共同的目标驱使下,这个群体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投资决策都表现出相似的特征,正是这种趋同性影响和决定了证券市场的走势,表现为:一是大众心理行为左右并影响投资市场的趋势。特定大众其情绪性的变化强度,将随着投资市场的多空循环的阶段与时间而改变。二是个体心理价位的共同作用形成大众心理价位。所谓心理价位,是指投资者根据股价走势预先设定的股票交易价格。群体心理价位的形成是广大投资者心理价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1.2.3 证券投资行为中的层次需求

通过对证券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的分析发现,证券投资行为中的心理现象伴随者个人甚至企业集团的需要的满足。整个的投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思想活动和不同的基本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不同的逐渐升级的过程,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个过程同样体现在证券投资中。

2.证券投资不良心理的表现

证券投资不良的心理也即是证券投资过程中的心理行为误区。在投资过程中,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压力与来自于市场外部的压力,会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如果在投资时不能把握好这种心理上的平衡就可能错误地估计投资价值,以至于产生不恰当的投资行为,从而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就是由于心理行为误区的影响。在实际的投资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又称为从众行为,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信息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做决策时,行为受群体的影响,不能独立的做出决策,更不能采取独立的投资行为的现象。

2.2 赌博心理

有些投资者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急于求成,总把股票投资等同于赌博,带着赌博的心理来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这种投资者投机的心理动机要强于投资的动机,因为这种投资者是完全根据直觉行事的,而且在他们往往选择某一时段和特定品种的股票。

股市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者如果以赌博心理入市和购买股票,肯定很难获利,而且还可能会被股市的高风险所击倒。可想而知,这样的投资方式肯定很难获利。

2.3 知错不改与恶习难改

所谓知错不改与恶习难改是指,证券投资中过程中,投资者面对自己出现的一系列错误及问题时,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坚持错误的投资理念和思路的现象。知错不改与恶习难改是股市常见的心理行为现象。也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仓位决定观点”。

2.4 反应偏差

反应偏差指的是投资者不能有效的分析来自市场中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导致决策失当甚至错误。具体可分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容易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轻易的以近期趋势外推,偏离长期均值。相反反应不足是对市场信息反应不准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使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方向转变,投资者会错误地相信是公司处于均值回归过程,并且会对此反应不足。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映和对公共信息的反映不足,都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反转。

2.5 贪利惧险心理

人在面对不确定的因素时,本能地会产生恐慌心理,从而做出躲避风险的行为举措。而证券市场投资本身就是风险投资,股票价格的本质就是不稳定,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因素,还要有企业经营、利率水平、通货膨胀以及投资者心理等因素。因此,投资者容易产生不知所措的盲目投资行为。

3.证券投资不良心理的对策

投资心理调试对于以上投资者心理行为的误区,如何进行调适以减少投资失误呢?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认识市场和自我

股市的起伏和沉寂,就是市场的正负反馈系统此消彼长变化的过程,是人性中追逐利润的本性和规避风险的理性间斗争与较量的过程。因此在参与投资时,特别是选择策略和方法上,需要经常注意规避自己气质上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3.2 制订详细的投资计划

要想保证自己的投资取得成功,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是保证不发生失误的必要条件,正如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你能执行一个固定的投资计划,而不理睬市场所发生的变化,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的。”制订投资计划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可以使投资者提高投资的客观性,减少情绪性,从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不随波逐流,而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

3.3 建立明确的投资目标

人生需要目标,事业成功需要目标,股市投资更需要目标。在股市投资中,投资者必须要确立自己的目标。

眼光放得长远,回报才会更多,更大。比如,摩根富林明1971年推出的JF东方基金,到现在概整体回报率是238倍。在证券市场中,投资和投机是孪生兄弟,但投资是基础,从短期来看,投机的收益有可能超过投资,但长久来看,只有洞察市场规律、选择价值过硬的投资品种才能给投资人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因此,投资其实是场持久战,投资者应着眼长远,避免过于追求短期回报。

3.4 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投资市场需要的是冷静、客观、理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很多时候个人投资者甚至投资经理的决策结果及行为都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决策者主观情绪的影响。要做到正确的做出投资决策,可以试着从克服贪婪和狂热、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等几个方面着手。

3.5 遇事要果断

心态是投资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应以投资的心态介入股市,并且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股市如潮,有涨有跌,涨多了就要回调,跌多了就要反弹。股市不可能每天都有行情,相反,如果日日忙于股市,时时都想从股市上获益,其结果必将影响个人的心态,做出事与愿违之举。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分析股市的能力,股市中最可信赖的是自己的判断。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有及时认错的勇气,在发生错误的时候才能及时止损、止盈,不怕、不悔,该出手时就出手。

4.小结

要想在证券市场上取得成功,不能靠侥幸心理,除了必需一定的证券知识、操作技巧之外,更要有超人的智慧和清醒的头脑,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透视各种现象。这就要求投资者能正确看待投资行为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和障碍。总之,在现代证券投资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行为,但是,明白证券投资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和基本障碍之后,有益于在投资行为中做出科学的决策并且改善投资状况。

参考文献:

[1]浅析资本市场的投资心理——行为金融学应用[J].上海华东师范学报,2009,8(11):108-109.

[2]李英.浅析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特征[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6):47-50.

[3]李英.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误区与调节[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6):45-48.

[4]曲燕.证券投资不良心理透视[J].商业经济评论,2009,7:27.

[5][美]利昂·利维,尤金·林登.华尔兹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刘凤霞

第二篇:投资股票的心理预期

股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理性行为是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但在现实的股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化,受心理预期影响较大,那么如何认识股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预期呢?

心理预期——最大笨蛋理论

股票投资目标的实现最终落脚到投资者的买卖行为,而买卖行为受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影响较大。经济学中的预期是指经济行为人对于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由于股票买卖的客体没有价值,其价格来源于资本性收入,对其资本性收入的估价明显带有主观成分。经济理论界对心理预期的提出和研究较早。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认为,在一个现实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只能依据预期作出判断。证券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预期成为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心理因素。凯恩斯运用心理学原理,而不是用金融手段来研究股票市场。“多数人主要关心的不是对一笔投资在其投资期间的可能收益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而是抢在公众之前预见到惯用的估价依据的变化”,这一理论,又被戏称为“最大笨蛋理论”,即对某物支付其所值的3倍价格是完全可能的,只要以后你能找到某个笨蛋,他愿意支付其所值的高于3倍价格,这只是心理预期的差异而已。凯恩斯提出股票投资的心理认知法,投资者不应依据自己的偏好行事,由于人气左右市场,所以要仔细研究其他人的投资心理倾向,按多数人的认知共识进行操作,关键是在股价认知上要领先一步。1961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穆斯(J·F·Muth)率先提出“理性预期”概念。穆斯认为,“理性预期”事实上描述的是投资人对于投资前景的主观预计与客观变动之间的联系,而实现这一联系的机制就是形成预期所依据的信息。之后,穆斯进一步提出了“非理性预期”的概念,穆斯想揭示心理预期的客观存在性与主观性的内在联系。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在心理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筑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和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之上,尼尔·卡尼曼用感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领域,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为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既发现人类的决定常常与根据标准的经济理论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可以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预期理论。

成因分析

可从系统论角度对心理预期的成因作出解释,如果将股市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那么,股市的运转处于股市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之中,人的心理预期就是对二者的内在联系的反映。

外在环境指影响股市价格的各种因素,如对股市可能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些外在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形成的,在股市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投资者处于刺激反映地位,投资者既是反映者又是行为实施者,投资者反映外在因素与股市走势的内在联系,并在长期的股市买卖中形成对各种影响股市的因素不同的心理预期,如降息股市上升,增加税收股市下跌,这些不同的心理预期经过多次反复在投资者中逐渐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投资者在这一共识影响下,采取相应买卖行为即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各种证券市场操作。依据对未来价格预期,投资者可分为多方和空方,预计价格将上涨而买进,则为作多,相反,则为作空。在股市投资中,供需状况决定股票价格,影响供需状况的是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而言,如果证券市场的做多行为多于做空行为,则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做空行为占上风,则股票价格趋于下跌。投资者的市场操作反作用于股票市场,强化了投资者影响股市心理预期的共识,最终形成集体无意识,即各种外在因素对股市的定势影响。

价值作用

由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股市外在因素与股市的相互作用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把传统的基本分析归结到心理预期分析上来。股市基本分析研究外在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从定性角度研究供需状况,并划分为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基本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外在因素在投资者心目中形成何种心理预期,从而反作用于股票价格。股票定价模型在各种假使条件下,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比较市价与内在价值的高低,高估卖出,低估买进,这一看似客观的估价方法却无法解释交易的连续性和股价的暴涨暴跌,如果市价与内在价值相等,就不应该存在买卖行为,但实际的情况是市场维持原有的方向,直到投资者情绪疯狂,出现暴涨暴跌为止。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股票的定价不仅反映了当前的真实价值,而且反映了已知的、对它们的未来具有影响的所有因素,这只是理性的假设,而现实的股票市场总存在市场间隙,投资者完全可以抓住市场机会。

同样,技术分析也可归结到心理预期分析上来,股市技术分析研究市场行为本身即股票的成交价和成交量,其特点是通过对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的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它基于三大假设: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价格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价格沿趋势移动说明股市存在内在规律,技术分析有其立身之本。股市的内在规律就是股市运行的趋势性,为何趋势存在,因为参与股市投资的是人,而人是有不同的心理预期,按其心理预期不同,可划分为多空双方,而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市场趋势是上涨还是下跌:历史会重演是从人们的心理因素方面考虑的。市场中进行具体买卖的是人,而人是按照“强迫重复”原则行事,在某种情况下,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取得了成功,以后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就会用同一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前一次失败了,那么,后一次就不会用同一方法进行操作。通过投资者前后多次比较,沉淀为具体的买卖法则,演变为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进而反作用于股价。

用心理预期可以解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参与股票投资的是具体的人,而人是处于社会和团体中的人,而人的股票投资心理预期的产生难免受到群体心理和他人心理的影响,所以在股票投资实务中对心理预期的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心理包括庄家对散户投资心理的引导,二是自我心理调节。

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变化引起股市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股市行情。如投资群体的心理乘数效应,投资群体有一种极端心理倾向,就是行情看涨时更加乐观,行情看跌时更加悲观,世界级的投资专家巴菲特认为,股市的行为与其用经济学解释,还不如用人类学解释才对。有时恐慌降临,股价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一跌再跌,有时又受股民的贪婪所驱使,股价涨了又涨,高到没有人敢想象的程度。在巴菲特看来,股市常常失去理性,在股价上涨时人们往往争先购买,在股价下跌时又不假思索地抛出。庄家正是利用了群体心理和投资者的非理性操作来达到目的,庄家指股市中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控制大盘或个股的走势,引诱中小散户跟风,获取超额利润的机构或个人。在操作的每一阶段庄家要想操作成功,必须影响散户的心理预期,在该买时制造陷阱让散户卖出,在该卖时制造繁荣让散户买进或持有,从而实现操作目的。

股票投资中群体心理和非理性因素的存在,要求投资者作好自我心理控制。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最困难的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绪,独立思考,而且不被周遭一切所迷惑,遵守纪律。投资者应培养成功投资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心态,在交易时要避免股市人气的消极影响,在人气兴旺时,不人云亦云,盲目乐观追涨,而应冷静地分析思考;当人气低迷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后市作出客观判断,不盲目杀跌。

综上所述,股票投资目的实现最终落脚到投资者的买卖行为,而买卖行为受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影响较大,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最终都是通过人的心理预期发挥作用,所以心理预期可以更好地解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在股票投资分析和实际操作中心理预期的把握,即心理分析更为有用。

作者:黄小宁

第三篇: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摘 要]模仿投资行为是股票市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丈将从心理学视角来对我国股市的模仿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从而为证券监管部门治理模仿投资行为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模仿投资行为;心理学基础;政策建议

作者:唐德祥 王大坤 章晓英

上一篇:会计准则论文范文下一篇:水产养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