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内控制度建设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人民银行XT市中心支行内部控制优化 ——从风险管理角度

摘要:作为内部控制系统中自我调控和制约的内在机制,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中的核心。完善内控体系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助于约束组织的管理行为,增强组织的风险防控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信贷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参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化解,维护地区金融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地位不断提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多,银行系统近些年内部控制失败案件频繁发生,作为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对人民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XT市中心支行为研究对象,对其职能和内控体系进行研究,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上,基于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及沟通、对内控的监督”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对其内部控制运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将XT市中心支行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内控管理体系,对应内控五要素一一优化问题,引入了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就风险等级进行细分、量化,对XT市中心支行内部控制进行优化。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往类似的研究课题,大多是定性分析或采用粗略的测算。本文以科室为例,引入大量数据对风险进行了具体量化。本文对人民银行XT市中心支行内部控制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各地市中心支行与XT中心支行类似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模型

学科专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含义

2.1.2 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含义

2.2 风险管理概念

2.2.1 风险管理的含义

2.2.2 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

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3.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和差异

2.3.1.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2.3.1.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差异

2.3.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的结合

第三章 人行XT市中心支行内部控制现状

3.1 人行XT市中心支行概况

3.2 人行XT市中心支行内控管理基本原则

3.3 人行XT市中心支行内控运行现状

3.3.1 内控环境方面

3.3.2 风险评估方面

3.3.3 内控活动方面

3.3.4 信息与沟通方面

3.3.5 对内控监督方面

第四章 XT市中心支行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4.1.1 行员认识不到位

4.1.2 管理体系不通畅

4.1.3 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4.1.4 人力资源环境失衡

4.1.4.1 年龄结构不合理

4.1.4.2 学历专业结构不理想

4.1.5 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4.2 风险评估方面

4.2.1 目标设定不全面

4.2.2 风险识别不到位

4.2.3 风险评估质量不佳

4.2.4 风险应对机制欠缺

4.3 内部控制活动方面

4.3.1 内控制度不健全

4.3.2 内控执行力不足

4.3.3 应急预警机制不完善

4.4 信息与沟通方面

4.5 内控监督方面

4.5.1 监督乏力效果不佳

4.5.2 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5.3 审计独立性不强

第五章 人行XT市中心支行内部控制优化

5.1 优化XT市中心支行的内控环境

5.1.1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5.1.2 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5.1.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1.4 完善中心支行考核机制

5.2 构建XT市中心支行的风险评估体系

5.2.1 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内控管理体系

5.2.2 采用科学方法识别、评估风险

5.2.2.1 风险识别

5.2.2.2 风险评估

5.2.2.3 对内控有效性实施风险评估

5.2.2.4 调整剩余风险

5.2.3 选择适合的风险应对策略

5.3 开展多项有效内控活动

5.3.1 健全各项业务运行管理制度

5.3.2 提升制度执行能力

5.3.3 加强应急预警机制建设

5.3.4 加强风险点内控管理

5.3.4.1 加强货币发行业务管理

5.3.4.2 加强财务预算资金管理

5.3.4.3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5.3.4.4 加强对其他领域风险环节的控制

5.3.5 完善内控检查与整改机制

5.4 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5.4.1 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综合平台

5.4.2 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流

5.5 持续探索风险导向监督模式

5.5.1 提升审计监督效果

5.5.2 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5.5.3 确保内审独立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上一篇: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