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行内控对策论文

2022-04-18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基层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那么,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内控评价机制,更好地为基层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对此,文章从构建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流程以及评价成果的运用几个方面着重分析,以供同行朋友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层人行内控对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人行内控对策论文 篇1: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管理的有效途径探析

摘要:当前,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区域性经济金融形势,内部控制及其合规管理,是摆在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机构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和基础工作。本文以基层内控合规管理实践为基础,研究和探索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管理,以构建四梁八柱的形式,为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运行机制提供有效路径,以期对现实工作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基层机构  内控合规  架构

内控合规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是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根本要求

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商业银行要做到全面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从基层抓起,增强基层机构高质量健康发展能力。

(二)是应对环境变化和监管要求的基本需要

经济环境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监管处罚力度的增大,洗钱合规压力的增加都要求商业银行回归本源,发掘关键风险点,深化风险内控管理。

(三)是实现价值增值和健康发展的内生需求

建设一流的商业银行需要有一流的内控体系。一流的内控体系是基层竞争力提升的需求,是客户满意度提升的需求,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

二、当前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一方面基层风控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一方面屡查屡犯问题依然存在现象,为充分了解当前基层机构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除参考已有文献外,我们采取内部调研访谈及问卷模式搜集材料。调查材料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内控政策在基层机构传导顺畅,执行到位,基层内控整体有效性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控大于机控;基层自查过多,工作繁重且流于形式;下查工作不能发现实质性问题,疲于应付;有效信息整合不足,制度查询存在困难等。结合问卷,总结出基层内控合规及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内控机制传导方面

基层机构人员仍以被动接受为准,主观防范风险、承担风险的能动性欠缺;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内控合规考核方面存在奖少罚多,也导致基层员工缺乏动能。

(二)内控流程体系方面

存在制度内容、组织环节、重点领域检查等不健全的情况。如在规章制度方面存在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情况,单个基层网点需要执行的各类制度繁多;在检查上未能有效整合,导致不能有效发现实质性风险,矫枉过正,造成基层压力多,但风控实效少的现象。

(三)信息系统支持方面

方法手段未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信息系统方面,存在基层系统数量多,优化少,未能有效及时更新的情况;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种类多,有效整合少,数据利用率低的情况;在网点业务操作层级方面,存在人控多机控少的情况。

(四)内控文化建设方面

内控文化形式上创新少,未能有效迎合新科技变化的情况;培训工作次数多,验证少,未能有效提高员工能力。这些都造成内控文化建设组织多,入心少的结果。

三、提升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工作的四梁八柱

基层机构高质量健康发展应具有备四个特征:有动能,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具体可从制度、流程、系统、文化等四个方面,架构基层机构内控合规与风险防范的四梁八柱。

(一)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

抓住基层党支部书记关键少数,发挥支部书记在内控合规中的领头带动作用;抓好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在全员中弘扬“党建+内控合规”的工匠精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带头讲合规。

(二)落实“人人担责”的内控传导机制

设置三道防线,对其职责标准化,制度化。自上而下强化风险管控,做到有重点,有措施,有实效。

一道操作执行防线做好两个强化,以可操作、可落地为目标,将内控措施细化分解到岗位,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形成部门条线,基层岗位责任归属和风险分类表;二道设计监督防线用好两个工具,借助风内委会和制作风险地图,提高管控等级,对基层机构突出风险进行汇总分析,指导基层开展内控工作,提升管控效果;三道防范评价防线突出两大特性,发挥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形成震慑效应。

(三)完善全覆盖奖惩并用的内控合规评价体系

将内控考核纳入业务条线、全部基层机构评价体系中,突出对整改工作全流程管控。将全体员工,全部业务纳入员工合规档案管理范畴,充分运用员工合规档案结果,将积分作为员工考核、薪酬以及晋升的主要参考依据。关注重要风险点,避免矫枉过正、小打小闹,却不能有效发现实质性风险的情况。对屡查屡犯,高风险差错等问题,从严问责,对内控合规中监管认可,成绩突出的机构和个人,则给予奖励。在此过程中,充分聆听员工心声,增强基层人员的认同度。

(四)串联整合流程体系,提高风控管理效能

1.上下打通总分支行信息渠道,完善沟通响应机制。上对下采取座谈、调研等形式,充分融入基层一线员工意见,让制度具有穿透力;下对上运用直通车模式,进行问题征集反馈,将结果应用于制度优化,让制度更接地气。

2.横向打通条线之间协调渠道,提高风险管理精度。内控工作应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联动机制,明确条线内控牵头部门和议事规则,采取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对现行流程制度、体系进行梳理。对于同质同类的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对于流程交叉度及关联度高的业务进行重点关注。

3.纵向打通前中后台联动渠道,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将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串联,构建前中后台的联防联控平台,可成立由法规、审计、运控、保卫为固定成员的4+X联控平台,每月召开例会,寻找业务中的盲点、难点。对重点客户、重点产品、重点支行、重点岗位进行分析。

4.内外打通监管部门沟通渠道,提高风险管控应变力。加强监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沟通频率,了解监管政策信息变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及时了解外部区域环境变化。

(五)借助数据信息系统,构建基层智能风控体系

扩大数据来源,强化数据采集标准,将税务、电力、司法、环保、征信等外部數据与我行系统进行整合,建立分析模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优化系统功能,增加机控比例,使员工操作系统“傻瓜化”。 将固有的流程重新排列组合,朝更与时俱进的方向优化。不断提升机控比例,依托网点劳动组合优化,实现更多柜面流程标准化,更多运控业务后台化,更多产品线上化。凡是无需现场审核的业务尽可能向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迁移;大部分现金交付业务通过智能自助机器实现;贵金属等实物交付通过物流寄送的方式实现。柜面现有核准业务尽可能全部实现远程,一般技术性工作如不要求实时完成的录入性工作可尽快上收。

(六)基层减压基础上,深化高效管控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内控压力,将高效的风控依托科技手段移至专业部门。针对基层机构自查占用时间且普遍流于形式的现状,建议条线自查不如下查,现场下查不如非现场下查。总分行非现场监控的问题直接下发、及时沟通。同时,将条线部门检查方法汇总整理下发,便于指导二级行条线对网点下查。对于网点主动上报的重大风险隐患,给予适当奖励。只在风险模型预测出现重大风险,本行或同业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以及监管机构要求时开展自查,从而减少低效自查。

(七)丰富合规教育载体,强化合规队伍能力建设

结合基层需要,创新线上载体,建立各条线规章制度整合系统,使员工易查易知易操作。针对新员工,突出新渠道,新方式。依托APP,增加线上学习和测试,在线举办知识竞赛、合规达人等各类合规活动,成绩计入员工的合规档案。

案例与实践结合,用实线下渠道。开展正反典型案例送教下支行,重点突出现场教学的震撼效果。发挥基层合规明星带动作用,对基层内控队伍进行指导帮扶。

(八)提升内控合规意识,筑牢基层合规文化基石

提升基层员工主动合规意识。将合规文化融入到基层机构日常经营中形成合规制度,融入到员工行为中形成规定动作,融入到员工思维中形成合规文化。让员工从合规文化建设参与者到主导者,从而实现风险内控工作由不敢、不能到不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肖飞.提升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管理有效性的途径[J].当代旅游.2018(6):95-96.

[2]陈广乌.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内控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作者系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李沧支行内控运营部副主任,现挂职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

作者:张又文

基层人行内控对策论文 篇2:

完善基层行内控评价机制的思考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基层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那么,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完善内控评价机制,更好地为基层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对此,文章从构建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流程以及评价成果的运用几个方面着重分析,以供同行朋友参考。

关键词:基层行;内控评价;体系

一、构建立体式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建设,需要每位管理者、每位员工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机制才能“长效”,也才能最终实现内控评价机制的目的与最终经营目标的一致性。为此,要建立以内控评价为主线、贯穿三道防线的立体交叉内控评价体系,将内控评价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岗、到人,分部门、分层次进行分级评价,具体可以包括三个层面。

(一)员工

具体以员工行为记录卡和违规积分卡为载体,通过行为考核和测评,将其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详细记录在册,年终归入其人事档案,并作为晋升、奖罚的依据。该考核可以实行网点按月记录、基层行按季统计的办法,纳入员工薪酬考核体系,以保证一道防线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网点

基层行一方面要按照上级行下发的内控评价内容,并结合自身监管要求,每年对网点进行测评,评价结果与网点年度内控等级评定或规范化优胜网点评选相挂钩。具体可制定《网点内部控制评价计分表》,明确评价标准,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两大要素,对网点内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要以机构违规积分卡为载体,按季对网点进行内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网点负责人挂钩,并作为网点等级或精品网点评定的参考。

(三)基层行

上级行要结合自律监管内容,定期组织人员对基层行各专业的内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形成内控预警机制,并与基层行机构风险等级评定相挂钩,促进基层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总之,通过构建上下、立体交叉的内控评价体系,形成内控管理的合力。

二、进一步完善评价流程

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一是符合性测试。即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一些基础情况,在必要时还可以开展非现场审计,并作出相应的记录;二是实质性测试。即实施一定的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果;三是综合性评价。即根据非现场评价与现场评价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性评价。

(一)符合性评价阶段

主要采取非现场评价为先的原则,要了解掌握评价期内各部门的抽查监管情况和已有的审计检查监管成果,并对这些日常基础性自律监管成果加以整理分析。有必要时还可以同时采用询问、文档检查等方法予以记录和评价。为此,一方面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对发现的疑点、问题及异常线索,依据其分类情况,通过非现场审计进行风险评估和处分。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控评价信息数据库。重点将近几年上级及自身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可以考虑分别按业务线(具体与内控评价项目配套)和基层行建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得出每个基层行在各业务线存在的检查监管成果不全或项目结论不明确以及执行不力的系统和环节,并将其列入实质性测试范围,为现场评价提供科學依据,做到有的放矢。

(二)实质性测试阶段

根据审计项目评价的结果,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再修补具体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实质性测试的正确实施。

1. 确定审计范围

审计人员依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项目确定审计范围,一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综合性评价所认定的失去控制和控制薄弱的业务系统或业务环节,列入审计范围;二是将特定时间内未得到良好控制的业务系统和业务环节,列入审计范围;三是固有风险较大的经济业务。

2. 确定审计重点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列入审计范围的失控环节和控制弱点作用下的业务及资料,都应列入审计重点。

3. 确定审计方法

对于列入审计重点的项目,应采用详细审计方法,进行全面审查;对于列入审计范围的非重点业务,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主要对大规模样本进行抽样审查;对于未列入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的业务,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主要对较小规模的样本进行略查,或者不作检查。选取样本后,可以根据样本特征,进一步确定审阅法、查询法、盘点法、复核法、调查法、分析法等技术方法。

(三)综合性评价阶段

重点要对被评价单位的内控状况进行定性评价。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使用“存在较大隐患”、“存在一定风险”和“存在薄弱环节”三类定性用语。具体操作中,要把评价发现的问题分为“需要处罚的问题”、“重点整改的问题”和“一般整改的问题”三类,在此基础上依据三类问题占所有问题的比例和评价项目整体得分,来分别对应三类定性标准。此外,在定性评价中要落实“就重不就轻”原则和“一票否决制”原则。

三、抓好评价成果的运用

评价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评价发现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再加以整改。为基层行的内控建设和防范经营风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向被评价行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因此,笔者认为完善内控评价机制,重点要抓好内控评价成果运用。

(一)畅通交流渠道

要了解、掌握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吸收被评价基层行对报告结论或建议好的观点意见,使建议更加具有可行性,促使评价结论和建议的及时、有效落实。具体可采取现场分析沟通会等形式,就评价发现的问题,与被评价基层行直接沟通,分析原因,揭示风险,形成合理建议和改进意见。

(二)规范报告标准

在内控评价报告中,对检查发现的重要事项,不仅要说明发现的问题,而且要说明或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或影响。对建议要从问题发生的根源上提出,从被评价单位执行的能力上提出,从防范风险的角度上提出,努力使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可综合采取座谈会、务虚会、联席会议等形式,从被评价基层行高效运营(业务流程、制度建设)、风险隐患(操作风险、柜面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配置、岗位制约)等方面,收集其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点和安全运营的意见建议。同时,对意见建议认真进行研究,形成防控重点及改进意见。

(三)拓宽报告渠道

对评价成果可以采取内部通报、工作专刊、抄告单等适当的形式予以披露,重点对评价发现的共性问题向辖内进行通报,督促有关机构及部门对照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力求达到以点带面,检查一个,整改一片,影响全部的目的,以提高成果运用价值。此外,要健全整改台账。各基层行应该对评价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问题是否能及时整改、整改的难易程度去做好分类排队工作。同时还应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限,以保证整改质量和时效。

参考文献:

[1]张建高.对基层外汇局内控监督工作的构想与建议[J].甘肃金融,2010(07).

[2]冯建新.基于先进理念的央行内部控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6(02).

[3]侯良君.基层央行内部控制评价的难点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02).

(作者单位:浙江余杭农村商业银行)

作者:倪卫东

基层人行内控对策论文 篇3: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逐步建立了内控评估体系,加强了风险防范。但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调整,基层人民银行的业务、机构和人员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难点,亟待完善。

关键词:内部控制与监督 问题 对策

完善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与监督是防止人民银行履职中出现的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措施,是规范人民银行自身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也是衡量人民银行管理和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逐步建立了内控评估体系,加强了风险防范。但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调整,基层人民银行的业务、机构和人员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难点,亟待完善。

1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控制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近年来,上级行制定了机关内控评价实施办法。对机关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标准,要求县市支行比照执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县市支行在比照执行时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这种不切合实际的照抄照搬造成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错位。如上级行印发的一些规章制度已明确要求遵照执行,对基层行来说就是执行者,但改头换面后又变成了制定者。同时,上级行监督部门对内控制度检查时也是参照机关内控评价的标准,对基层人民银行进行考核,使基层行对内控制度建设标准产生一种“人有我有”的错误认识。形成从上到下照抄照搬,层层制定制度,造成制度重复制定,可操作性不强。在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中,虽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为避免与上级行评价标准产生矛盾,只能遵循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的思想,进行立、改、废,致使制度越清越多,制度适用性不强,制度建设水平不高。

1.2 内部控制监督缺乏独立性。人民银行系统金融风险主要发生在基层行,而基层行不设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部门。目前基层行只设立了纪检机构,内审由其它部门人员兼职,纪检监察和内审互相分割,内部控制监督缺乏整体性。由于基层行目前人少事多,大多支行的内审人员还兼职其它岗位业务,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内审工作中。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既是被管理者又是内部控制检查的执行者,在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工作中往往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造成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不深、不透,走过场应付多,较真少,使内控监督流于形式,存在同级监督难的问题。同时,由于内控监督权力分散,内控监督机制的合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监督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和利用,影响了内部控制监督效率。

1.3 内控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上级行出台的内控评价实施办法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明确了监督检查和评价的标准,对影响内控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了量化,使风险控制有了明确的依据。但内控评价指标主要对全行控制活动进行评价,缺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监督评价内容,体现在重操作层,轻决策管理层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决定了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并影响着单位中每个人的内控意识。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具体操作岗位的监督评价一般能够落实到位,而对管理层疏于监督或评价,致使内控违规问题时有发生。

1.4 监督部门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内控监督管理要求,对支行业务岗位实施全方位监督,重点对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点的监督。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必须全面熟悉会计、国库、发行、货币信贷、行政许可等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具备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但现实情况是监督人员缺乏对新业务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监督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存在着监督走过场和“外行监督内行”查找风险隐患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的建议

2.1 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保证内部控制监督评价质量。按照统一性原则,除影响内部控制的客观因素变化外,对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评价采用同一评价标准。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坚持同一评价标准,指导基层人民银行建立完善内控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特别是对内控制度建设评价标准,要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实际,明确内控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防止制度建设的重复性,建立起标准统一、要求明确、涵盖所有业务流程和重要控制环节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坚持及时性原则,当内部控制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重新评价。如基层人民银行要根据新业务、新制度及风险点的变化,及时确定风险点和控制措施,以保持内控评价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2 创新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整合内控监督资源。可将基层人民银行内控监督部门尽可能合并,整合监督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为“三位一体”的内控监督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调配、集中监督、集中审计。建议在基层人民银行纪检组增配1名股级专职内控监督人员,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以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和实效性,解决同级监督难问题。内控建设管理机构也相应设在纪检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活动,听取工作汇报,落实评价结论,建立监督信息互通互报制度,提高监督效果。

2.3 进一步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完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控制环境是指对内部控制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对控制环境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对内控的认识,是否把工作重点向内部控制方面倾斜,使内部控制成为立行之本,领导干部是否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行内各项规章制度,并经常对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指导。二是是否经常开展对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教育,是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并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人文环境。三是是否建立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上级行是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对下级行整体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进行考评;行长是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表现,对中层干部进行考评;中层干部是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表现,对本部门人员进行者评。基层人民银行应针对工作实际,从以上三方面进一步完善内控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管理决策层的监督评价,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的落实和作用的发挥。

2.4 完善学习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素质能力。一是经常举办内控理论讲座和研讨会,加强内控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培训,提高监督人员分析、研究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为监督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和实际参与央行各项业务提供条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化。二是结合各项工作尤其是新的业务工作实际,通过开展业务集中培训、现场检查培训等方式,切实解决监督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现场监督检查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内控监督管理人员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把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内控监督各项工作当中,教育监督人员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

作者:王 坚

上一篇:企业系统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电子邮件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