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论文范文

2022-05-08

第一篇:机械效率论文范文

电梯的机械装置及机械结构

摘 要:垂直空间依赖于电梯,随着各地区对于空间的不断开拓,高层建筑建设的不断加快,电梯越来越受到的关注,我国电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现已跃居世界榜首,电梯的机械装置是保证电梯运行质量的重要装置,由于电梯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电梯机械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该文深入地分析了电梯当中的一系列机械装置和机械的结构情况,并对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电梯 机械装置 机械结构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快速普及使得很多电梯装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对电梯的机械装置和机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成为了很多城市建筑领域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分析电梯的机械装置和机械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电梯的运行质量。

1 电梯的机械装置

1.1 限速器装置

电梯的运行速度是影响电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限速器装置是电梯当中较为重要的装置之一,如果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超出规定范围,限速器装置则会启动限速系统[1]。例如,当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在规定速度的115%以上,限速器则会迅速开启危险防控系统,并在安全钳的辅助之下,对电梯当中的齿轮进行控制,依靠滑动摩擦力,对齿轮实施夹紧,使齿轮能够保证对电梯的轿厢进行锁紧。要对现有的轿厢进行连杆机构的设置,使限速器装置可以及时发出指示信号,并对电梯控制系统当中的电路进行切断处理,使电路可以更好地进行安全钳的有效控制,提升轿厢管控质量。另外,限速器装置的使用还配备了相关的安全复位系统,使得后续的轿厢运行可以在安全开关的控制下保持均匀的速度。安全钳的控制时间较长,并且可以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操作[2]。安全钳的安全性能防控机制较为健全,在安全钳并没有收到外部控制因素调节的情况下,电梯的轿厢不可以恢复使用,使电梯的安全防控机制可以在人为因素的操纵下进行安全保护。

1.2 缓冲器装置

缓冲器的作用不仅能够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实施,也能在电梯的安全防控领域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如果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防控机制失灵等问题,则要结合现阶段的缓冲器装置运行速度情况对轿厢实施控制,使轿厢不会在出现安全问题的状态下受到轿厢周边物质的影响。另外,缓冲器装置还能对不可避免的轿厢安全事故实施控制,将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3]。另外,缓冲器装置的使用不会影响到电梯轿厢的使用效率,当电梯可以在正常模式中运行的情况下,缓冲器装置不会对电梯轿厢构成安全威胁,当缓冲器装置只能根据弹簧的状况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缓冲器可以通过液压机制的应用实现电梯轿厢安全性的保证,使电梯能够在缓冲器的控制之下实现弹性性能的控制。缓冲器装置的运行效率具备较强的控制性,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能量的释放,而轿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太容易产生回弹问题。另外,缓冲器装置的使用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电梯轿厢的噪音,使电梯的速度调节不会造成电梯的质量问题。

1.3 终端保护装置

当前很多电梯装置的系统对安全防控的要求较高,因此,终端保护装置比较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另外,要按照现阶段的轿厢运行规律特点,对轿厢能否实施连贯性运行进行控制,使轿厢可以避免运行过程中受到冲击性因素的影响。另外,要结合现阶段的终端运行技术要求,对保护装置的支架系统实施设置,使终端保护装置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好地受到开关装置的控制[4]。一般情况下,在终端保护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开关装置的属性分析十分重要。另外开关装置不只简单地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运行,还能够使用打板和齿轮相连接的方式进行处理,使装置可以结合钢丝的结构特点进行处理。要按照现阶段的电梯失控因素,对电梯能否具备开关连接性能实施分析,使开关装置可以更好地提升连接点的运行质量,使开关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指令信号资源的准确使用。如果终端保护装置不能很好地进行电梯装置的性能控制,则需要对电梯的运行轨迹进行研究,使终端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实施电源装置的更改,保证电梯能够及时进行停止操作。

2 电梯的机械结构

2.1 电梯的门系统

电梯的门系统组成比较固定,正常情况下,轿厢的门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则可以保证电梯装置的运行质量。另外,门系统还需要保证厅门和电梯门的有效结合,并使门系统可以和电梯的轿厢保持一致运行,要结合当前的电梯组成情况,对电梯的安全事故防控机制进行构建,以便门在电梯系统当中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另外,要结合现阶段的电梯等候要求,对电梯能否适应坠落防空系统进行设计,避免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过多影响[5]。要结合当前的电梯等候机制要求,对门系统和相关锁系统实施配套研究,使全部的门系统组件都可以在锁系统的控制之下处于关闭状态,以便厅门的质量可以得到明确的控制。要将门系统同钥匙进行有效的连通,使电梯的门系统能够在人为因素的控制之下实现良好的连接和断开,以便电梯装置的运行能够更好的在钥匙是操作之下实现运行质量的提高。

2.2 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在电梯装置当中主要起到动力传输功能,因此,在电梯装置进行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曳引系统对当中的组成机制进行深层次的应用,使曳引装置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现多种动力系统的有效结合。另外,曳引系统当中的动力机械和曳引系统需要使用的动力传输绳,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能够实现有效结合,使电力装置可以同系统的底座实现有效的结合融通。另外,曳引系统是保证电梯轿厢有效运行的重要系统,其组成结构需要受到技术团队的关注。因此,曳引系统不仅要保证拖动性机械的有效运行,也要使能量装置可以实现同拖动性设备的有效融合,以便曳引系统的各类装置能够将制动装置和速度控制装置实现共同连通,保证电梯轿厢的能量传递效率,使电梯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2.3 轿厢系统

轿厢系统是为电梯成员提供服务的重要系统,也是提升电梯使用质量的重要系统。在乘客乘坐电梯的过程中,轿厢是乘客必须解除的位置,而轿厢的使用质量,也是轿厢乘客高度关注的内容。轿厢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轿厢的上梁和下梁能够同时进行操作,使轿厢可以更好地通过固定系统实现悬空状态的处置。另外,要根据现阶段的轿厢承重需要,对轿厢的承载性系统实施控制,以便轿厢能够在良好的刚性系统维持下进行轿厢承重压力的有效控制,使轿厢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良好控制。

3 结语

目前,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主流建筑学形式,而电梯是高层建筑必备的资源,深入地分析电梯的机械装置和机械结构,对提升电梯的运行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对机械装置和机械结构的研究,对提高电梯使用性能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何聪.四位电梯式立体车库的机械结构及控制系统优化设计[D].西南科技大学,2015.

[2] 沈强.电梯的机械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122.

[3] 马春雷.关于电梯机械结构装置与安全乘梯问题研究——以韩国现代电梯为例[J].城市建筑,2013(4):117.

[4] 张书,夏龙军.可拆装专业模型电梯机械结构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4(6):159-161.

[5] 帅灿华.浅谈电梯的机械结构及相关问题[J].科技风,2015(16):60.

作者:宋清

第二篇:关于绕线方式对滑轮组机械效率影响的实验

1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绕线方式是否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的问题.简单说,只需要分别测出不同绕线方式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再进行比较.可是,虽然看到了一些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却一直看不到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

对这一问题,目前主流的看法是绕线方式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5年第12期《中学物理》杂志上苏福河等老师的《也谈‘决定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在经过理论推导之后,文中给出了“它们的机械效率是相等的, 跟绳子的缠绕方式无关”的结论.

可是为什么只有理论推导却没有实验结果呢?原因是做这个实验是有困难的,因为在改变绕线方式的情况下,必然要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如图1).而弹簧测力计向下拉时,其示数是不准确的,这也就给这个实验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尽管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确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否正确,有必要在适当改进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完成这个实验,以便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2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由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公式可以表示为η=G/Fn,其中G是一定的,要比较η的大小,只需要比较Fn的大小.

其中n值可以很容易的通过绕线方式确定,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测量的是F的值.在测量F的值时,可能会出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这两种误差均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2.1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随机误差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而引起的,在统计学上满足正态分布,并且是无法消除的.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实验结果与系统可能存在的最大随机误差进行比较的方法,来确定机械效率是否相等.如果测量值的差异在最大可能误差范围内,则认为实验结果为机械效率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如果测量值的差异超过了最大可能误差所允许的范围,则认为基于实验结果,机械效率不相等.

2.2系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系统误差又称偏性,是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它的大小和正负一般是固定的,设这一固定值为ΔF(注意:ΔF不是一个范围,而是一个固定值).假设真实值为F,系统误差为ΔF,则测量值以F+ΔF为均值做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对本实验的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

为什么系统误差会对本实验的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呢?假设实验结果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关系Fn=F′n′,该关系式说明在改变绕线方式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是相等的.但是由于系统误差,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是(F+ΔF)n和(F′+ΔF)n′,分别将其展开,由于n≠n′, ΔFn≠ΔFn′,实验结果不能验证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本实验中必须要尽量减小系统误差.

3经过改进的实验过程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方式来探究绕线方式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1减小系统误差

为了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我们需要两只在同样的情况下示数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为此在对两个弹簧测力计做竖直调零(如图2)后,分别悬挂同样的砝码(与天平配套的砝码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观察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3).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机械结构所导致的摩擦、卡壳等原因,一些弹簧测力计不能正确反映砝码重力,甚至在对同一砝码的多次测量中出现几个不同的示数.这样的弹簧测力计,我们不能确定它们在受到相同的力时是否会显示相同的示数,因此不予选用.通过上述方法我们选择了示数准确,并且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始终显示相同的示数的两个弹簧测力计.图3中弹簧测力计A和B所悬挂的砝码质量分别为20 g、50 g、70 g,可以计算其相应的重力大小分别约为0.196 N、0.49 N、0.686 N.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0.195 N、0.49 N、0.685 N,误差范围小于±0.01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3.2确定弹簧测力计向下拉时,测量值的偏差

将这两个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对拉.很显然,对拉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秤钩所受到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是相等的.但是我们能够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相同.这是由于竖直向下拉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准确造成的.但是很显然上面那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就是弹簧测力计秤钩所受到的拉力,设下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2,我们只需要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作差,就可以知道下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偏差ΔF=F1-F2.改变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且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能够发现,ΔF的大小是确定的.如图4所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0.385 N、0.265 N.改变悬挂物之后,如图5,示数分别为0.88 N、0.76 N;图6的示数分别为0.67 N、0.55 N,可以看出ΔF的大小始终为0.12 N.

从实验结果看,其数值差距为0.095 N,约为弹簧测力计分度值0.01 N的10倍.由于实验中每一次测量都会有小于0.01 N的随机误差,而整个测量过程中,我们进行了0点的校准(可能最大误差0.01 N)、弹簧测力计的对拉(可能最大误差0.02 N)、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进行了实验测量(可能分别产生0.01 N的最大误差),即使把所有这些随机误差做累加,实验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为0.01 N+0.02 N+0.01 N+0.01 N=0.05 N,而实际实验误差应该小于累加的误差(由于n值不同的影响,误差还应该更小).从实验数据看,0.095 N>0.05 N,测量值的差距超过了实验误差所能允许的范围.

4实验结论

在仅改变滑轮组绕线方式的情况下,本次实验的结果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相同.

作者:马小军

第三篇: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

摘 要:现代工艺发展需要高端先进的机械设备,准确的机械设备制造可以提高工艺发展水平。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是相辅相成关系的,需要明确机械设计实际的需求标准,明确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场施工情况,按照实际市场发展需求,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技术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准确的分析技术层面的机械设计标准和效果,逐步完善机械设计效果的特点过程分析,准确的把握机械设计质量的标准和方向,提升机械设计效果。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

1 机械制造技术

1.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

机械制造过程中首先是以有效的技术发展为前提,根据机械实际设计标准,合理的分析机械制造的特点。按照机械传统技术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机械产品需求,相比传统的机械设备,现代机械制造需要更换原有的机械零件,不断研发新型的机械元件,以合理的取材为基础,不断完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明确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准。机械制造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融入新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按照机械制造标准需求,将机械生产效率和机械设备技术相互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机械生产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拓展机械使用的市场范围。根据机械设备实际的技术综合标准,强化机械制造技术的拓展范围,加强对产品的调研分析,明确产品生产加工后的技术制造标准。

1.2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我国的机械制造发展迅速,从不同方面上开始分析,机械制造需要从设计出发,以需求为基础,实际市场发展设计可行性为方案,不断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融合起来,利用现代生产模式进行开发,实现JIT、AM、LP等先进理念的拓展,不断完善机械制造产品的研发效果,加强机械制造的管理水平。机械制造的设计需要符合先进的发达国家的基本设计要求不断更新设计思路和设计标准,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拓展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完善计算机与机械制造的快速融合。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需要以有效的制造技术为依托,不断拓展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研发新型的技术,利用电磁、激光、纳米等技术方式,拓展机械制造加工扩展范围,不断完善我国机械加工制造效果,提升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

2 机械设计的分析过程

2.1 机械设计的主要方案

机械设计是保证机械制造基础有效实施的规划目标,根据实际设计发展需求,准确的采取机械设计方案1进行分析和处理,明确实际机械设计的功能标准,机械设计的设计需求和设计理论,按照机械设计过程进行合理的约束和分析,提高机械设计的研发效果,不断提升机械设计水平。按照实际机械设计的关键步骤进行分析,尽可能的改进机械设计的诸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准确的分析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矛盾性问题,需要根据机械设计的性能需求和功能标准,充分考虑检验机械开发和创新过程,明确机械检验创新认识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准确的分析机械设计制造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式,明确初步设计的图纸内容和设计目标。

2.2 机械设计的主要分析标准

机械设计的分析过程是以有效的技术层面需求为标准,通过图纸的计算分析将总图与分图进行对判断,确定每个部分实际的设计要点,采用有效核对的方式,准确的分析世界可能存在的疏漏点,研究实际机械设计产品的定型标准。

3 机械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3.1 机械设计的有效发展趋势

按照机械实际产品设计的高标准要求,准确的分析機械设计多层面发生变化的情况。根据设计产品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明确智能化现代设计的特殊性,利用CAD设计软件、虚拟化软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设计产品的模拟效果,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产品性能的沟通分析。加强数据信息的一体化判断,利用系统化的产品分析,明确实际产品中各个部件的相互联系,采用有效整合方式进行设计,尽可能的完善多层次设计标准,按照设计需求进行整体化的任务搭建,明确模块化任务标准。采用简单化的设计方式,尽可能的完善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提升产品的方案设计效果。按照产品的特性方式进行设计分析,确定产品的特殊性。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知识结构进行综合逻辑分析,最终行为具有独特的设计效果。机械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通过整体机械设计任务的分析,明确模块设计的简单化标准,结合实际多模块进行有效的组合,实现产品方案的构建和逻辑判断,最终实现产品方案的有效设计分析。

3.2 现代机械设计的快速发展趋势

现代机械设计必将以更加优良的方式拓展,提升产品的性能优良设计效果,合理的分析动态设计补偿过程和控制设计标准。按照现有的市场竞争设计技术标准,合理的分析产品形成后投放市场的标准。研究在现有的机械市场发展体制下,设计创新的科技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对于机械产品的研发和发展的意义。机械的设计包含对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创新设计、成本的控制和智能化设计。需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需求,尽可能的完善机械设计整体市场竞争方式,不断完善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标准,提升环境意识的规范性,拓展机械设计的合理性,符合未来智能化绿色环保设计发展需求,以合理的机械设计思路进行提升,拓展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完善机械设计制造效果的准确分析。

4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需要明确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准确的分析机械设计制造的关键环节,把握技术质量关,明确不同安全条件下的机械质量标准。按照实际情况,逐步提升现代机械质量的高标准水平,确定机械产品的应用价值标准,不断提升机械设计效果,更好的完善机械产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耶建宁.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120.

[2]任丽,倪满生.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设计方法的运用分析[J].工业c,2015,(44):112.

(作者单位:哈尔滨永煜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作者:张学良

上一篇:劳动法论文范文下一篇:运筹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