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物流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涉及机电、交通、信息、通讯、管理、经济、规划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很难在各个领域都十分深入,如何恰当地把相关“软”科学与“硬”科学有效结合,形成合理的专业方向,是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难点与重点。

第一篇:物流工程论文范文

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初探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做好物流工程管理十分必要。但是在我国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物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去优化物流工程的流程,成为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我国物流工程管理的现状出发,探索出适合我国物流工程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一、我国物流工程的概述

物流工程是将物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工程,来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资源的配置和物流的经营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物流工程管理作为管理和技术的结合,与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都有着或大或小的联系。

想要做好我国物流工程的项目管理,首先就要了解物流工程,物流工程研究的是整个物流系统,具体包括物流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多方面。加强物流工程的管理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科学的物流工程能够为物流系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并帮助物流系统进行设计和规划。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科学有效的物流工程管理不仅仅关注物流系统的设计,而是更加注重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对于这个物流工程的实施来说,它是完成整个物流系统的过程,在物流工程实施的过程还需要考虑物流经济性指标和技术的先进和合理,再加上物流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他包括包装、输送、配送、供应等。因此,物流工程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渗透。这样才能实现物流工程的各个步骤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我国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物流管理更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我国目前对于物流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项目管理制引入物流行业时间不是很长,被物流行业所认可的时间较短,项目管理思想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也就变得非常有限。最开始的时候,我国大部分的物流公司对于物流项目的管理只是简单的认识,在物流管理过程并没有完全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流程去管理物流项目,甚至出现了很大部分的物流部门采用传统的营销管理的管理模式去进行物流管理。这就是造成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的严重滞后。除此之外,我国部分的物流公司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都没有引入项目管理的职能,就算有部分物流公司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但是对于项目管理要求组织管理架构的扁平化和横向化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实行。而是采用组织架构的重叠和垂直的方式,这样就容易影响到项目管理在物流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物流产业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对于物流工程本身来说开放型和多目标决策是我国物流工程系统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物流工程研究时,除了会选用一些常用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外,还要学会对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工程的项目管理在很多的方面还不完善,特别是项目管理内容来说,我国在物流项目管理上还是比较注重项目管理的开展和实施过程,却在很大方面忽视了物流项目的评价和检验过程,加上当前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对于完整的物流工程的优化研究还不够。

三、我国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做好物流工程的管理,完善物流项目管理在整个物流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第一,建立基于项目管理的柔'性组织构。当前我国很多物流公司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为了保证物流的有效开展,就需要准备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方式已很难适应物流企业开展项目管理的需要。想要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项目管理,就需要进行物流组织结构和组织体系的进行调整。首先是进行物流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拥有层次少、传递快和适应性强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其次是进行常规性组织和虚拟组织结构的结合。由于受开放型项目的影响,保证物流项目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常规性组织和虚拟组织结构的结合、匹配才能完成物流工程的开展。

第二,加速完善和制定有关物流工程建设标准。完善的物流工程建设标准是进行物流工程的前提,因此,集中人才和力量进行物流工程的建设,并采取相关行业牵头联合,让物流企业中具有丰富物流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相关的工作。物流体系需要在全面分析专业国内技术和标准的情况下,这样才能提高物流工程建设的标准,将每项标准进行准确的定位,保证物流工程建设开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还要能够有效的解决物流工程标准中缺陷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标准编制中出现的内容交叉、矛盾和低水平重复劳动等现象。

第三,加快专业人员和人才培训。为了充分发挥物流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加强我国物流公司的人才引导和就业,让这些人才能够有效的发挥他们的能够,并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物流工程的管理技能。为了提高物流管理的能力,就需要物流管理、系统工程等专业中增加物流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并对物流工程建设和服务性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第四,在当前我国物流工程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的状况下,为了保证我国物流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以利用物流工程咨询服务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给第二次服务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完善业主交代的工作,还能够为工程建设的企业提供服务,为物流工程提供更加专业的咨询服务。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物流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充分发挥物流工程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就目前物流工程项目的发展来说,还存在很多因素影响着物流项目的开展,加上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的水平。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物流的项目管理,利用项目管理中的思想来改善物流系统中的不利因素,确保物流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娟,王菁.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114.

[2]赵奕凌.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5:47-49.

[3]李燕梅.物流项目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8,31(6)

作者:王晶

第二篇: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涉及机电、交通、信息、通讯、管理、经济、规划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很难在各个领域都十分深入,如何恰当地把相关“软”科学与“硬”科学有效结合,形成合理的专业方向,是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难点与重点。该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各高校要依据原有学科的优势和学校所在省份的需要,形成自已鲜明的物流设备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物流工程;物流设备;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 logistics equipment; talent demand; talent fostering

0引言

随着信息流、商流速度的不断提高,物流设备也必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程度。国外物流企业目前已经拥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为支撑的高柔性物流设备。我国物流业也十分需要通过高柔性物流设备来提高物流速度与效率,高柔性物流设备的开发、设计、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人才也十分紧缺。目前,我国高职专业目录中设有“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但偏重于港口物流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管理。我国本科专业目录设有“物流工程”专业。但大部分院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偏向于物流经济、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化等管理类科学,而以物流设备设计与开发等为专业方向的院校相对较少。从社会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与现实的物流设备人才社会需求来看,“物流设备”、“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设备与自动化”等都可以作为“物流工程”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因此,“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物流设备人才社会需求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到2008年为止共有3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这些院校有大连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些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设计、企业管理、工业工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专业定位以原有的学院特色为基础,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信息、运输、规划和管理等为基础。

在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使物流设备具有更好的柔性,具有更加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传统的物流机械行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势必交叉融合起来,成为物流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虽然,近些年我国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等物流设施,但从总体来看,中低端物流设备应用较多,如大量传统的仓库仍在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高端的仓储货架系统还不多见,使用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仓库较少。在我国,将物流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液压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检测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结合起来,实现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将大型起重机的电气控制装置发展为具有无线通讯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甚至配上全自动取物装置,可使起重机具有更高的柔性。将自动导引车系统、公路运输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到仓储配送设备,将卫星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物流车辆管理中,都可以提高物流设备的柔性,从而提高物流速度与效率。

2物流设备人才培养

我国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完善,发展时间也比较长。“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是涉及的学科多,其人才培养难度相对较大。物流工程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电子化物流设备投资和使用昂贵,是一门学科交叉面积大、所需知识范围广的学科,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很难在各个知识领域十分深入。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或方向,在专业知识方面应有所侧重。

就具体高校而言,要依据原有学科的优势和学校所在省份的就业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如:大连海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有航运、港口管理和集装箱运输的特色;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城市物流、布局规划的特色;北京邮电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现场总线技术、现代邮政物流技术、运输机械与自动化仓储设计的特色;南京农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估价造价管理的特色;中南林大、上海交大、武汉理工、长安大学、北京科大、大连理工、山东大学、太原机械学院等高等院校在起重运输机械、港口机械、工程机械、包装机械等物流核心设备领域有鲜明的特色。

如何恰当的把物流规划与管理、物流技术与装备“软”“硬”结合是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的难点与重点。就物流设备人才培养而言,知识结构可以紧密结合机械设计、自动化、物流管理、软件工程、通讯工程等专业。使学生掌握物流学基本理论和理念,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物流工程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在物流设备制造企业与教学科研单位从事物流装备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课程包括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及气压传动、港口机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设计、计算机网络、C语言、物流设备等。

高柔性物流设备是物流设备的发展方向,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方面都有许多难题急需人们去解决,物流工程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和物流设备存在的问题,在各年级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研究类课程,提升科研能力。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科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主要介绍科学研究的类型、特点、方法和一般过程,旨在让学生学会发现科学与工程问题、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掌握资料与文献的搜集方法和使用,学会撰写专题报告与能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基础、研究条件形成科学的研究计划。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三年级同学开设专题讨论研讨课程,进行研讨会形式的教学。根据物流设备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专题式报告,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正确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毕业班学生,为其设置一些研究实践环节。该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现当前物流设备应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有独立搜集资料、寻找和探索解决方法与途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并上交一篇有一定新意的论文或提出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该环节旨在促使学生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思维训练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实践,亲自感受研究过程,进一步提高其研究与探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流设备是实践性很强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国外有一些物流工程专业建设了面向自动化生产现场的实验室,学生可以了解物流机械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能参与组装与调试控制系统,能开发一些专业的物流设备管理控制软件,在学校就可以了解物流企业生产、控制和管理对物流设备的需求,熟悉物流企业生产工艺,了解设备设计的技术参数与技术要求,了解设备的改进与发展方向,为学生有效结合物流“软技术”、“硬技术”提供现场经验。该类实验室建设要面向以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企业生产,要能够为物流企业生产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要能开展典型物流企业生产的工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仿真、物料自动运输等实验,并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实验室使用的物流设备要以先进的电子、机械产品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

3结论

综上所述,“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的总方向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理念与技术,具有根据物流系统需求进行物流设备设计、优化、开发能力的物流工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各学科知识的合理搭配组合,注重学生的研究开发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物流业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洪前,桂卫华,邓旻涯. 物流工程课程体系探讨[J]. 物流科技,2006,29(1):38-39.

[2] 张永辉. 我国物流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8(9):71-72.

[3] 何祖银,马宏伟. 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探究[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37(13):63-65.

[4] 唐四元,张明会. 试论物流工程人才的教育[J]. 中国市场,2008(15):156-157.

[5] 李於洪,曹玉华,张玲. 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实践与探索[J]. 物流科技,2008(5):133-136.

[6] 张明会,唐四元.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市场,2007(11):123-124.

[7] 程明,张兆同. 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J]. 物流科技,2006,29(11):121-123.

[8] 尤艳丽,闫换新. 面向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物流工程实验室规划[J]. 商场现代化,2006(11):123.

[9] 蒋德松,许顺隆. 物流工程专业自动化课程教学实践初探[J]. 航海教育研究,2006(1):61-63.

作者:朱洪前 刘长生 邓旻涯

第三篇: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简要分析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现状,对现代物流背景下的物流工程人才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提出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架构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最后对支撑该模式的師资力量和教材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工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概述

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行业,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带动下,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相关的支持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一定会对高端物流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据相关文献[1],我国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都以15%的速度在增长。总的来说,物流人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流管理人才,一类是物流工程人才。目前前者的数量相对较多,培养模式较为完善,而后者以某些专业为特色的物流工程人才较为匮乏,培养模式也不成体系。主要是因为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工程是一个复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需要以专业特色为基础,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物流工程方面的规划、建设、管理、信息、技术等多系统进行了研究。因此,物流工程不同于物流管理,应是一个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的交叉性复杂学科。

如何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型物流工程高端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结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以此专业为背景,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特质进行探讨,提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特色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4)中,将物流本科专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归属于管理学内的工商管理(代码1102)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类是归属于工学内的交通运输(代码0812)中的物流工程专业。本文研究的则是后一种情况。物流工程专业大都是依据各高校的某些较强的工科专业延伸而设立的,各自的物流工程专业都体现了背景专业的特色。如以机械专业为背景的物流工程特色是物流工具、设施设备等;以计算机、控制学科为背景的物流工程特色是物流信息、货物跟踪等;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的物流工程特色是综合运输体系、货物运输组织等。因此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大都设立在不同的专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也将与特长专业相结合,制定出适合背景专业优势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T”型人才特征。物流工程具有复杂交叉学科的特性,集聚了多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管理、信息等学科及相应的背景工程学科,是这些学科的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其特征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交融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工程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复合性T字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不同的是,在掌握基本的物流基础知识和现代物流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工程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每个学生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数据分析能力、编程能力或者系统规划能力,以满足物流行业针对性的人才需求。

针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背景的物流工程人才,在掌握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仅必须具备工程学科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备专业特色能力,如解决物流系统中与货运相关的交通问题的能力。

2.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目前的物流行业高等人才大都从事的是和企业物流相关的工作,企业物流注重的是对企业生产、运输流程的规划和调整,最终达到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物流系统的发展,为了满足行业对于社会物流相关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转变思维,在掌握企业物流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将社会物流的思维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扩展视野,以全社会为研究范畴,研究社会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规律;研究流通网络分布是否合理、流通的渠道是否通畅;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来保证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等。

社会物流系统研究主体将是全社会,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如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问题、物流节点布局问题、物流搬运设施设备等问题、物流行业标准问题、物流政策法规问题等。物流工程专业大都研究社会物流系统问题。

3.交通运输工程和物流工程。针对大部分非专业人士,提到物流,第一反应就是货物运输,将物流与运输混为一谈。对于交通运输工程与物流工程这两个不同的专业,两者既有交叉又有不同点。

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支撑人和物移动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相关的交通运输组织优化、交通信息及智能技术等的学科。人的移动是客运,物的移动是货运,而货运又是物流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物流系统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支撑下的物流工程学科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如何发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优势去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物流工程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交叉知识非常普遍。加强交通信息、交通控制、交通知识的渗透,可以培养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物流仿真、货物跟踪、路径优化等方面的能力;加强以传统水运管理科学的知识渗透,则可以培养学生港口物流专业方面的能力;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知识的渗透,则可以培养学生物流配送网络和节点规划方面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创新是培养模式的精髓,如何通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去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专业性人才。所谓创新就是改变传统培养模式中的不足,提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否是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培养成果来加以检验,而成果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培养的人才是否是创新型的,而要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定是通过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及创新性的师资来达成培养目标。

物流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专业特色。如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师资配备等多方面,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特色。

1.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物流工程专业的普适性人才,更应培养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的专业性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学习经历;掌握从事具体交通运输工程特色的物流工程与管理工作所需的相关科学知识,以及物流工程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叉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安全等制约因素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物流工程及相关(如交通运输)领域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咨询、研究、等工作;并能面向未来,具备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性物流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

物流工程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支撑,培养的人才在掌握物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熟练掌握社会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货物运输组织、管理及控制,企业物流的运作、管理控制过程及物流方案设计优化。

经过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培养,其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掌握物流工程及交叉的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物流及交通运输技术综合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规划与货运交通等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总之,依托交通运输工程特色专业的物流工程人才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物流工程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针对物流工程系统中的专业问题,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3)针对物流系统中有关的交通问题,要有系统观点、工程理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4)熟悉国家及政府管理部门关于物流与交通运输发展的法规、政策及规定,掌握现代物流体系及交通运输发展的动态及前沿。(5)要有自我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取的能力。

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好的课程体系能够达成培养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是学生获得许多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想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必须要建立科学系统、富有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目标中已分析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围绕培养目标展开。针对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的物流工程专业,在分析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课程体系应以模块形式加以构建。各模块之间既有内在关联又有内容上的区别;在模块内部使用公共的基础理论知识,避免原有课程设置中的许多基础知识在多门课程中重复,既能节约课时,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几大模块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针对我校的物流工程专业,在充分调查现有课程体系成效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专业人士意见,对课程体系展开调整优化。初步设想建设以下几大模块:(1)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是数学、外语、计算机、人文课程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本知识能力。(2)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是交通运输工程和物流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及专业可能用到的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如概论、专业基础课程、运筹学、建模方法、数据分析、仿真等。(3)物流工程与货运交通专业模块。主要是围绕物流工程和交通工程中的有关社会物流系统而展开的课程,以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如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节点规划设计、货运交通等。(4)物流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物流方面展开的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设施设备等。(5)教学实践创新模块。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主要通过创新大赛、创新课题、课程设计及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加以完成。(6)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论文及设计主要来检验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发展潜力。

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围绕培养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论教学的创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经典理论的同时,引入该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及探索性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2)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课堂,也可聘请校外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融合贯通,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认识能力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现场调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体验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4)研讨试教学。研讨试教学将围绕某个探索性问题或者实际性工程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研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论坛试教学。组织专家论坛、企业家论坛及教师学生论坛,也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开设各类学术讲座,充分利用专家、企业家的理论前沿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另外,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如实验室、产学研基地、项目合作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在建立創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优势,尝试建立本科“导师制”,将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分由若干导师指导,围绕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与理论及实际研究,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导师的研究领域,参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4.师资力量的配套。师资力量是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名师出高徒,我校的物流工程专业师资应该大力引进,引进学术带头人及青年优秀人才;同时,对现有师资要进行培训、进修,为其提供出国进修和研讨的机会,还可以派青年教师去物流企业挂职学习,更好地了解物流的运作模式,将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带回学校,让物流工程专业更贴合社会需求;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特别是物流工程这种立足于应用实践的学科,更应该多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或物流企业家来学校讲学,进行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认识。

5.教材资料的更新。教材资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教材也需要有专业特色,目前,国内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尚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教材体系。当务之急,具有相同特色(如交通运输特色)的各高校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组织物流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编写物流工程学科的系列教材。对于国外优秀的物流工程类教材,应加以引进和翻译,尤其是国外物流工程及货运交通相关案例书籍的引进和翻译;对于国内实际物流工程案例加以整理,编写成课程案例集。经典理论、学科前沿及工程案例等教材资料体系对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是极其重要的。

四、结语

作为实用性、工程性很强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商业模式的改变,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高校作为培养输送人才的基地,必须要紧紧把握物流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围绕学科优势,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兆花,燕珍,蔡晓丽.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13,32(2):258-288.

[2]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教学,2007.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2004.

[4]周泰,游佳,王莺,等.地方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物流科技,2015,(2):67-69.

作者:石小法

上一篇:政治生态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物理教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