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

2022-09-11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愿意学。要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 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了多种尝试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搞好课前预习, 激发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要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否严格、指导是否具体。因此,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 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 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 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 兴趣也随之产生, 学习的热情就高涨了。

2 通过巧设导语, 引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 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抓住学生的思想, 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使学生想听下去, 急于听下去,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如, 我在讲教科版七年级教材“跨越陌生”时, 首先提问:“同学们, 新学期初始, 我们熟悉了校园, 你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喜欢新学校吗?”学生回答后, 又问:“那么, 你思考一下, 学校对你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若答不上来, 再问:“是人还是物?”学生肯定回答是“人!”接着问:“那么, 在开学后的这些日子里, 你接触了多少人呢?与周围的同学、授课老师之间还存有陌生感吗?”这样使他们人人兴奋起来, 个个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当同学们回答到一定时候, 教师集中大家的意见, 指出:我们告别昔日的同窗好友, 来到中学这个新的环境, 面对新同学, 新老师, 我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 如果结识了新同学, 认识了新老师, 建立了新友谊, 在这个新环境里, 你很快就可以找到另一个属于你的天地。我再因势利导, 讲解新课, 提高了课堂质量。

3 巧妙设置疑惑, 启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疑问, 是思维的开始。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生疑、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教师设疑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精心准备, 不落俗套, 难度适当,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在引导学生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 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 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比如, 我在讲教科版七年级教材第六课“规则与秩序”时,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以下现象, 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学生在校园各处扔纸屑;学生在校内商店卖饮料喝, 饮料袋扔在校园各处;路边的花园经常被践踏, 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该怎么处罚, 依据是什么?采用什么办法、制定什么规则, 既保证小商店继续开下去, 又保证校园的正常秩序和整洁呢?同学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甚至还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最后, 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 学校有学校的规则, 社会有社会的秩序,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规则。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增强了遵纪守法意识, 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遵纪, 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4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表演, 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分数的品质》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 “公平的比较”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回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想作弊, 但是他人可能会引诱我们作弊, 甚至有人胁迫我们做他们作弊的帮凶。”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做的?”, “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做?”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俩同学以考试作弊的事作为素材, 把学生对抗考试作弊的事表演出来。“考场上, 甲同学有一道题不会做, 于是不断地给乙同学使眼色, 让乙“帮忙”。乙不理他, 于是甲一边用脚踢乙, 一边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于是我问同学们:“乙同学是否应“帮忙”, 如果帮了忙会怎样?如果不帮忙又会怎样?”学生兴致勃勃地通过交流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 学会了抵制作弊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了学生公平的心。

5 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传统的粉笔、课本、黑板这些教具, 已不能满足学生知识多样化的需求。电脑、投影仪、VCD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 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充满活力,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 收到良好的效果。

6 以情动人, 以理感人, 唤起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优美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采用鼓励性语言, 更多地倾注宽容, 尊重, 理解, 信任, 表扬和鼓励等, 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 形成乐学的心态, 学习就会更积极, 更主动。哪怕是一句“你讲得真好”, “你真棒”, “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一面红旗, 一颗星, 都会达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 包括态度、表情、姿态等, 来表达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 增强感染力, 引起情感共鸣。正因如此,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 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 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 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 使教学有声有色, 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理论知识, 使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总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遵从新课标理念, 认真钻研教材, 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学生历来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 主要是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造成教学效果低下, 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已成为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 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上一篇:柴油加氢装置加热炉的节能优化下一篇: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