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成效

2022-07-17

第一篇:提高数学课堂成效

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要课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它们是构成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强调给学生营造包含问题的真实或拟真的情境。因此创设问题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一发不可收拾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入探究知识的海洋中。

二、学生经历数学探究与展示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数学素养是公民基础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不断地投入到数学探究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经历才能得到不断地丰富,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数学素养。数学探究就是学生的主动探究,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猜想、讨论、说理、归纳和应用”等手段,主动探究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等。现代教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过程就是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探究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展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好办法。课堂因展示而生动精彩,当然展示又分为大展示与小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叫小展示,集体集中展示为大展示,小展示是展示成果、暴露问题,大展示是围绕问题予以反馈,因而说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大展示是基于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有效组织的,一旦小展示无错,则大展示没必要进行。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

三、要重视点拨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华和灵魂。 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和继续学习的本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有路可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从事广泛的数学活动,拓宽学生数学活动的空间。

四、要利用好即时评价。

向每一名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话语即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时做出的回应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激励、肯定、鼓舞性评价话语中,得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

新课程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首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评价。给学生一个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促使学生自我修正,提高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即时评价。教师要毫不吝啬向每一位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话语,这一个小小的鼓励就可能激励学生终生去探究。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篇: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有效教学将课堂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智慧的灵性,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启发,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而聚焦课堂生成,关注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成为我们教师肩上的重任,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研究的问题。本学期“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思考,我由此感悟了以下几点:

一、 发挥集体智慧,分析课堂低效的成因

反思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着课堂低效的情况。我们集备组的3位老师认真交流讨论,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动手能力关注不够

2、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花样,不看效果的形式主义现象还很普遍。如导入语完了以后,接下来便是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大屏幕,直观形象的演示,令学生拍手叫好,听课人也耳目一新,课堂热闹了,学生轻松了,而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却被花哨的课件喧宾夺主了。再如无效的小组合作,学生不是因为有争议、有困惑而讨论,而是为了表现合作而谈论,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必然下降。

3、教学内容设计不当。课堂上,有的教师花大量时间讲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学生不会的内容却浅尝辄止。还有的教师抓住一两点试图挖深讲透,又把本来简单的内容教复杂了。

4、课堂落实不够。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而学生有效的运用知识不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只有充分恰当的“练”,才会有“质”的保证。

5、滥用教学评价。我们倡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多元理解,但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学生漫无边际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不分是非地肯定、赞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时,如果学生说错、解偏了,教师要明确判断并艺术地给以指点。评价不当的教学,不仅仅是低效,还可能出现负面效应。

二、 科学设计课堂,找准教学落脚点

课前我们通过集备,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预设与生成。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活教材,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充足时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最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命力。如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们设计了八个环节:

环节一 知识回顾 以旧知引入新知

环节二 新知探究一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角的对称性 环节三 知识运用一 运用知识,强调书写格式

环节四 新知探究二 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发现线段的对称性 环节五 知识运用二 运用知识,强调书写格式

环节六 问题解决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环节七 拓展延伸 将本课的两个知识点综合使用 环节八 小结与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充分预设了学生可能的回答情况,预设了教师的方法指导,预设了知识点生成的形式,预设了德育目标的渗透。注意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课堂教学更富有情境性、人文性和趣味性。通过这种集备,每一位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都能够全面掌握,做到成竹在胸,这样在讲课时就能找准教学的落脚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提高课堂的实效奠定基础。

三、 关注学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我们在上课时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发展 ,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有效提问和有效的评价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评价”学生的声音,使教学活动保持互动的交流状态。首先,作为教师要善于有效提问,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所设问题要有开放性,难度性,保证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和回答,从而使学生处于“好奇”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有效的提问的形成以后,有效地“评价”是保证实现和学生处于互动并让师生处于“对话”的良好状态,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双主互动”的宽松学习氛围,学生因此“乐学”、“好学”。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我在知识回顾中问:常见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长方形、张方形、圆、等腰三角形„„ 我:圆的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1:直径

学生2:直径所在的直线 学生3:经过圆心的直线 我:哪种说法对呢? 大家通过讨论和比较肯定了学生2和学生3的说法,强调了“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为本节课研究角的对称轴做好了铺垫。

2、重视知识、方法形成和探究的过程 夸美纽斯说:“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大家的这些思想揭示着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真谛。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时应大胆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归纳和概括。如在学习了角的对称性之后,学生在探究线段的对称性时,可以考虑运用类比的方法,仿照角平分线的性质,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我们在教学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关注运用的是何种方法,怎样得出结论。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过程”形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更加细致的研究教学,提升自己。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进取,开放心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开辟富有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第三篇: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对策,在此和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针对性练习 个性化教学 综合应用能力 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处于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而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目标。如何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优化传统理念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将新型教学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学校管理层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改变学生家长的陈旧理念,获得家长对于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支持。同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带给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数学,拓展数学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着眼点。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都是知识的灌输,讲究题海战术,数学课其实就是做题或者练习课,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淡薄,有的甚至厌恶数学,觉得初中数学课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新形势下,要想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体验式或者合作探究式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老师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探究,自觉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学习。如果能让学生画一画、拼一拼、叠一叠,学生则能对定理与性质产生鲜明的印象,后续只需适当训练就能巩固新知,这样的效果才是真实而长久的。

3.针对性练习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授课,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方式帮助成绩好的学生进步,同时督促后进生赶上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例如:在练习题的布置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分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基础练习,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同学们打好基础,让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其自信心。第二类是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对一些知识进行综合考察,锻炼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处理问题。第三类是提高练习,这类题目较少,但是难度较大,对于一些成绩突出的同学来说是不错的挑战。通过这样的练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成绩。

4.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味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知识,而不去考虑同学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老师的教学内容太浅显,认为自己可以自学,从而失去听课的动力和兴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会觉得老师授课的内容晦涩难懂,听也听不懂,从而放弃听课。这两种情况都会打击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既考虑了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又考虑了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的差异。针对这些个体的特征,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5.培养综合运用及反思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教学机智,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束包含另一个新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开始。

总之,教师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定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改革,让课堂更生动、活泼,更能为同学们所接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每堂课进行系统精心的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在教师不断总结和进步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201.

[2]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76+27.

[3]薛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0,11:24-25.

第四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课时减少,而内容方法并没有太多删减,这就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在40分钟内教学生相应更多的内容,那么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讲练得精,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要通过导入明标,也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9月28日育才小学李丽老师上的《垂直于平行》一课,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做扔橡皮游戏,收集扔两次后的情况:

1、两次都扔在桌上,

2、两次都扔在地上,

3、一次扔在地上,另一次扔在地上。由此归纳出:(1)(2)属于落在同一个平面内(桌子或地上),(3)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一“扔”,不仅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更重要的是深深触动了学生大脑兴奋地中枢,学生学习的兴趣悠然而生,更让学生终身难忘。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每节课一定要留相应下节要讲的一到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作为作业完成。学生不会做肯定要看书,这也不失为是一种预习提示的好方法。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有些吃力,后来逐渐的培养,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这部分作业了。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

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图形中,我们尝试着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讲圆柱体积之前,利用自习时间要求学生每人多次用长方体教具拼组成另一立体图形,同时,要注意两个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观地归纳出相关的联系,短时间内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2.要精讲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3.习题的选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保障

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每一节课要有相应的基础题,题量不要多,一两题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上节课的重点。

针对性练习:新授课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在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时,学生总是搞不清楚如何入手,这个时候就要进行难点上的配题,将类型题归类,每类讲一道练一道作业再留一道,这样就会将难点突破了。

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

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中,即使难题,老师也要再先提示以后试着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来讲解该题;对于中等题和基础题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1.优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备课的基础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出示及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不会的,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抓住难点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要想好在你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映,还要想好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即问题预设。为下一环节的质疑点拨做充分的准备。

3.备课时要注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讲课时,恰当地设疑可以给抽象的语言增添催化剂,唤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我认为,课堂提问的目的,一是启发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有疑即问;二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所以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设疑——把问题设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及规律的探寻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好的备课设计问题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最终导致对数学厌烦、放弃。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讲课平铺直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不能一味讲、满堂灌,而是通过各实际中的例子,把学生吸引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去,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为乐学。

五、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了平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分钟的内容在三十五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

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总之,在新的学年,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着力使用导学案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提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键词]: 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弗赖登塔尔称数学的美是“冰冷的美丽”,这是因为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式化”的材料。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他就会面向生活与实践,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样学习。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地活动所获得的东西,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扎实得多。而且这样做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

情境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精心设置和有效利用它。一般来说问题的呈现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授矩形的性质时,可先出示问题:建筑工人要测量他所建的两排墙壁是否垂直,但只有的条绳子和笔,你能给他想出办法吗?然后在老师的适应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出矩形的性质。让学生体现学习的乐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发现式教学

1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讲练式、探练式和自练式等三种基本数学教学模式,这三种基本教学模式最后都落实互“练”上。这使得教与学缺乏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出现了“高原现象”

发现法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来的,发现法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思维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将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发现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某些规律、结论。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可指导学生剪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画出它们的对角线,然后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保持位置不变,另一个绕对角线的交点旋转360°,看看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否重合,同时,这一过程还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又如在讲授有理数减法法则时,讲解下例:(+15)-(+7)=+8,(+15)+(-7)=+8,可以看出来,(+15)-(+7)=(+15)+(-7)。再让学生观察上述等式两边的相同与不同,发现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让学生将所发现的规律、结论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加以讲评、改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

三、结合学生实际,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意识到通过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少地区、学校在极力试行、推广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其中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教学模式,如: 上海市青浦县在教改中提出“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的数学教学模式;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卢仲衡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但我们不可能照搬这些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后进生偏多的农村地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认真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四、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2 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里所讲的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学生学会以数学建模为手段,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能力;以数学建模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具体地说,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数学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主动的、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从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特点是语句冗长、数据多、变量多、数量关系隐蔽,问题提供的信息大都是“生活化”而非“数学化”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感悟信息的能力,从整体入手,抓住本质关系。在面对许多数据时,我们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表格将数据条理化,理顺各种关系,建立起直观的数学信息图,从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再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 3 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课件制尽可能生动形象,并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难点要突出,不要也没有必要和其他教学环节死死连在一起,否则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忽视黑板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全程用多媒体教学会令学生无所适从。适时利用黑板板书一些重要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双管齐下”发挥了“1+1>2”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对作业的讲评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延续,高质量的作业讲评,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例如:有一些同学把3x写成x3,这是书写习惯问题,属略讲; 又如在计算16和16的平方根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答案:16的平方根是

4、16的平方根是4或4,这是概念混淆不清造成的错误,属详讲。  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

作业讲评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发下去的作业只看批语,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虽然留心检查错误的地方,但往往就错改错,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独立思考、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已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六、成立学生探究学习小组

4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探究教学将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是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究真理、交流人生体验的一种平等关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探究性学习将促进教学规范的改变,将传统的模仿性、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建构主义的创新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成一个创新的学习社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个性的合理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学习品质,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愉快合作的精神,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七、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而转化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已被国内外的教改实验所证明,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在的学习动机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进入初中,随着知识拓宽和难度加深,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除了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外,还应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动向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信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学风、克服骄傲情绪

有不少学生向我表达了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每到测验考试,很多题目都会做,但为什么偏偏就做错了呢?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有平时练习太少的原因;有发挥不好的原因;有粗心做错的原因,更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与时间赛 5 跑,没有审清题意就下笔,做完又不检查,导致不该失的分却得不到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严要求每一个名学生,哪怕是一个错误的符号也不放过,对于经常出现粗心大意问题的学生,除了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外,还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

[结束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徐斌艳主编,2003年9月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叶荛城 、向鹤梅主编,2003年6月

3、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王鹏远

4、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教与学编辑部, 2000年(1-12期)

5、于浩,中学数学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45分钟优化设计、思维训练方案、学生心理诱导,学苑出版社,1999年

上一篇:停电停水应急预案下一篇:团队拓展训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