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

2022-11-29

脑囊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的颅内所造成的疾病, 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根据累及部位分为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脑实质型据影像表现可分为四型:脑炎型、囊泡型、多发结节和环形强化型及多发钙化型。脑囊虫病又称囊尾蚴病, 对于喜食生肉的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居住众人群来说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是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了解脑组织受累情况, 图象比较直观, 诊断活动期囊虫与退变期囊虫明显优于CT[2]。现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经临床证实的脑囊虫病并做过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的16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 加深对脑囊虫病的MRI表现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16例, 男性14例, 女性2例, 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59岁。全部患者表现不一, 全部患者表现不一, 基本病程2d~3个月。头胀者12例, 其中8例合并发热头痛, 5例有肢体抽搐, 4例经体检偶尔发现。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 脑部平扫加增强扫描。取仰卧位, 平扫扫描区域自颅底开始至颅顶。常规头部线圈, SE序列, 8mm层厚、1mm层隔, 头颅横轴位T1WI及T2WI、冠状T2WI FLAIR平扫, 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 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注药量为0.2mL/kg体重, 注药后45min内进行扫描, 范围自颅底开始至颅顶。

2 结果

脑囊虫病的MRI表现, 16例患者均表现为脑实质型, 单发4例, 多发12例。MR表现4期: (1) 活虫期: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囊性病灶, T1WI囊液呈低信号, 直径2~10mm, 平均6mm, 其内可见偏心或居中的等或高信号的头节影 (图1) , T2WI囊液呈高信号改变, 头节为高信号或被高信号囊液信号掩盖 (图2) , 囊壁在T1WI上显示不清, T2WI呈低信号, 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 (图1、2) , 增强扫描囊壁呈薄壁环状强化 (图3) 。 (2) 退变死亡期:囊性病灶较活虫期略增大, 头节显示及囊液变化与囊虫期相似, 但增厚, T1WI呈等信号, T2WI呈等或低信号, 灶周可见水肿区, 增强后环状强化, 头节无明显强化 (图3) 。 (3) 非活动期:系虫体死亡钙化。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呈低信号, 灶周无水肿。 (4) 混杂期:指上述2期以上表现同时存在, 表现多种多样。

3 结语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 是猪涤虫的幼虫 (囊尾幼) 寄生于人脑内所引起的疾病。囊虫感染来自异体或自体;虫卵进入消化道后, 孵化成幼虫, 随血液、淋巴输送到体内多个脏器成为囊尾幼, 进入脑部者为脑囊虫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及混合型;根据病程分为存活期、囊虫变性期及囊虫死亡期。脑囊虫的一个特征性病理表现是见到囊虫结节。囊虫存活时, 往往不引起明显的化学反应, 囊虫退变死亡是由于宿主对囊虫异体蛋白的免疫反应十分强烈, 造成脑组织发炎、水肿与坏死, 脑膜与室管膜增厚粘连, 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发生脑积水;囊虫死亡后发生钙化、脑组织胶质增生。脑囊虫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头颅CT或MRI、血囊虫循环抗体或抗原检测, 其中最重要的是头颅MRI, MRI优于CT扫描, MRI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100%、可多方位成像、不受骨伪影干扰、对颅底、后颅窝及脑室系统检测率高, 并能对病灶进行分期、准确定位等优点, 还能对CT阴性的脑囊尾蚴病进行补充诊断。MR诊断活动期囊虫与退变期囊虫明显优于CT, 而CT诊断非活动期囊虫明显优于MR。当MR看到头节存在, 就可作出定性诊断[3]。此外, 对于CT不易显示的部位如头顶部、脑底部、眼眶等, MR检出率高。

在鉴别诊断方面, 脑囊虫需与多种病变鉴别。 (1) 与转移瘤鉴别, 脑转移瘤有原发病史, 表现为颅内单发或多发病灶, 水肿明显, 病灶多见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 少数见于小脑和脑干, 由于生长快, 血运不足, 病灶中心易坏死液化, 使其呈现囊变, 影像酷似多发小囊型脑囊尾蚴病的表现, 极易误诊, 但应注意转移瘤病灶边缘不规则, 周围水肿, 占位效应明显, 常伴中线移位。 (2) 与脑脓肿鉴别, 小脓肿时脓腔、脓壁显示不清, 与周围水肿带融为一体, 范围较大, 增强扫描显示有环形强化但内无头节[4]。儿童脑囊虫病MRI检查多表现为单发炎性肉芽肿型, 易被误诊为脑脓肿、胶质瘤而手术治疗, 因此应加强对脑囊尾蚴性肉芽肿的认识, 对有典型的流行病学史及相应的症状体征, 囊虫抗原、抗体阳性, 皮下结节证实为猪囊尾蚴者, 诊断并不困难[5]。 (3) 与脑结核、霉菌病及其它颅内占位性病变鉴别, 若脑囊虫处于存活期, 囊虫头节之显示对鉴别诊断较有帮助[6]。总之, MRI诊断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敏感性高、准确率高, 影像表现有特征性, 图像直观, 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 可准确分型、分期, 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协助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提高对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6例脑囊虫病的病例, 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采用Philips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 脑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表现不一, 基本病程2d~3个月。头胀者12例, 其中8例合并发热头痛, 5例有肢体抽搐, 4例经体检偶尔发现。脑囊虫病的MRI表现表现为脑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 部分类似转移瘤、脑脓肿、脑结核等。确诊需依靠脑脊液和免疫学检查 (血清囊虫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结论 MRI诊断脑囊虫病敏感性高、准确率高, 影像表现有特征性, 图像直观, 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 可准确分型、分期, 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协助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脑囊虫病,核磁共振扫描机,图像处理

参考文献

[1] 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M].第2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02.

[2] 张承志, 杨启胜, 欧阳天昭, 等.脑实质囊虫表现与癫痫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 16 (4) :181.

[3] 高春明, 陈家盛.脑囊尾蚴病81例磁共振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 (2) :135.

[4] 徐宏秀, 李明.脑囊尾蚴病与颅内肿瘤105例误诊分析[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 9 (1) :27.

[5] 陈殿森, 陈望, 韩舒.儿童脑猪囊尾蚴病42例CT诊断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9) :869.

[6] 马巧荣, 付婷霞, 孔巧云, 等.小儿脑囊尾蚴病135例疗效分析[J].苏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 10 (3) :103.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下一篇:微课教学在实践运用中的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