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2024-04-18

mri基本原理及应用(精选8篇)

篇1: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摘要:文章从EIB系统基本原理的介绍出发,体现出EIB系统在应用中的独特优越性。

关键词:EIB系统原理应用

1EIB系统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控制领域对现场底层设备之间的通讯和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了现场总线技术的诞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Profibus、FF、CAN、HART等,它们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对实时性、精确性及通讯效率等要求极高的工业自动化领域而言,建筑自动化领域的要求要低一些,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上面那些造价昂贵的现场总线技术也并不非常适合于建筑领域。但是作为建筑本身的发展而言,随着用户对建筑提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满足这些功能而使用的现代化技术也日益复杂,在所谓的智能建筑中就集成了现代的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项尖端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建筑带来了较重的建设成本压力,其运行和维护的管理成本也越来越高,正是建筑对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应变性等各方面的不断提高的要求成为建筑领域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欧洲安装总线(EuropeanlnstallationB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990年,由7家德国著名的电气产品制造商组成联盟,制定了EIB技术标准并成立了中立的非商业性组织EIBA(EIBAssociate,欧洲安装总线协会)。EIBA协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EIB标准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制造厂商成为了EIBA的会员。按照开放的EIB标准生产能够相互兼容和交互操作的各种元器件,各类产品品种多达4000多种,几乎覆盖了建筑中各个行业和各种用途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EIB不仅成为事实上的欧洲标准,也被成功地引人世界各地。,EIB技术开始被引人中国,在短短的几年内,以其优越的性能和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篇2: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1)总线传输介质

EIB总线以双绞线(TwistPair)为通讯介质。它采用2x2x0.8的标准EIB总线,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2)系统拓扑结构

EIB系统非常灵活,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电气安装系统:小到普通的一个房间,大至一栋摩天大楼,都可以在拓扑上分层次设计安装。EIB的最小安装单元是线路(line),每条线路上最多可连接64个总线元件;通过线路路由器(linecoupler)可以将多达15个线路连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拓扑单元,它称之为域(Area);通过主干路由器(BackboneLineCoupler)更可将15个域相互连接和组合起来。这样,EIB系统最多可连接14400个总线元件,可控制的用电设备点数更是数量惊人。根据EIB标准规定,每条线路的总线最大长度为1000m。通过中继器(双绞线线路中继器、光纤中继器、以太网络中继器)的使用,我们可以用EIB来实现一些大距离跨度项目如会展中心、桥梁、广场等的电气照明控制。

(3)信号传输

作为一个全分布式的现场总线系统,EIB系统中的每一个总线元件都是一个智能控制单元,元件之间通过广播的电信号(Telegram)交换信息,从而实现控制和被控制的操作。

在建筑中,各个电气设备的动作完全是个随机事件,如在某一个时刻,某个房间要打开灯光而另一个房间要关闭窗帘,这就意味着在总线上的电信号是随机出现的。EIB系统采用串行异步的传输方式,应用了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技术,它使得多个元件同

时发送总线信号时几乎不会发生信号丢失现象。

(4)寻址

在EIB协议标准中,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地址:物理地址(PhysicalAddress)和逻辑地址(Groupaddress)。

物理地址是用来标识每一个总线元件,用于程序下载和设备维护。每个总线元件都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需按照该元件在整个拓扑中的位置来设定。

逻辑地址代表着“一种控制条件”,每个传感元件可以被编程为发出一个或多个逻辑地址,同时每个执行元件可以被编程为接收到一个或多个逻辑地址后执行相应的动作。逻辑地址是用来进行通讯用的,利用逻辑地址,可以轻易实现传统电气安装技术中很难实现的“一控多”和“多控一”任务。

3ElB系统的特点

从EIB的技术角度上,EIB系统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其兼容性和开放性方面。

在产品标准上,所有EIB产品按照统一的通讯标准进行通讯,不同厂商的产品可以完全兼容,这极大地保护了用户的利益。用户不必担心今后的升级维护问题,同时多家产品制造商也可以使用户得到最好的价格和服务。

和其他现场总线系统相比,EIB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EIB系统有一个统一的进行系统设计、编程和调试的工具软件ETS(EIBToolSoftware),各个厂商按照标准的格式开发每个元件的数据库,统一的ETS编程软件是EIB系统成功的奥秘。

4EIB系统的应用

EIB欧洲安装总线系统主要能够实现灯光控制、遮阳控制、空调控制等功能。其既可在现场通过智能面板控制,也可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可视化软件控制。在一个需要使用多种功能的房间内,EIB系统有着巨大的优势。以一个中型会议室为例,理想的功能涉及多类型照明(灯光开关、普通光源调光、日光灯调光)、电动投影机的升降、电动幕帘的升降、电动窗帘的升降或百叶帘的升降和调角度、空调室内风机的开关和调速等多项电气设备,采用EIB系统即可实现集成的控制。

EIB系统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所:

(1)整体公共建筑的灯光、遮阳控制;

(2)公用建筑中的部分单体建筑,如会议室、大堂、领导办公室等;

(3)大空间的单体建筑,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广场等;

(4)桥梁、道路等远距离照明控制;

(5)高档别墅等。

2001年,EIB欧洲安装总线系统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这套系统已被众多项目所采用。深圳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深圳中国集装箱集团大楼、东莞大宝公寓、上海同济大学桥梁馆、大连维多利亚庄园、大连医科大学、大连世界贸易大厦、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昆明邮政办公楼、北京万泉新新家园等建筑都已经应用了EIB欧洲安装总线系统,体现出其强大独特的优越性。

5EIB系统发展趋势和展望

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舒适和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灯光、智能遮阳控制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用户对系统集成和维护升级的要求也愈趋严格化和专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将逐步体现其综合优势。

作为开放和集成的技术标准,EIB系统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将为中国的智能建筑领域同国际接轨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德)GunterG.Seip.胡明忠译《建筑系统工程与EIB》.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篇3: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Femto, 英文意为“千万亿分之一”, 是一种小型、低功率的3G无线设备。它设备外形小巧, 类似于Wi Fi的AP, 发射功率为10~100m W, 覆盖半径一般为20m-50m。它能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 一般支持4-6个用户同时使用。

Femto AP (以下简称为FAP) 被部署在室内空间, 较常应用于家庭及办公室场景, 能有效改善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率,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语音与数据通信服务。

2 Femto网络结构

Femto作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 需要与现有移动通信架构与接口兼容。Femto的网络结构主要分为三种。

2.1 基于Iub接口的网络结构

FAP只集成了Node B的功能、与宏基站共用RNC设备, 通过RNC设备与核心网相连, 核心网络与RNC都把FAP当成Node B来分析。FAP提供用户进行网络连接和获得通信所需资源, 以及进行语音及数据通信的程序。这种方案基于现有移动2/3G核心网, 投资规模小;缺点是大量FAP会占用RNC大量资源, 经济性能较差。

2.2 基于Iu接口的网络结构

FAP集成了Node B、部分RNC的功能, 在核心网与IP承载网之间引入一个新平台:Femto平台, 连接核心网与Femto AP。由Femto平台负责网络安全、业务汇聚、协议转换、管理及接入控制等。Femto平台在Iu接口收集来自FAP的业务, 然后通过标准Iu-CS、Iu-PS端口分送到核心网。这种方案基于现有移动2/3G核心网, 对RNC影响较小, 投资规模适中。

2.3 基于IMS的网络结构

该方案是网络发展的最终目标。FAP集成了Node B和RNC的全部功能, 遵从IMS/SIP协定, 终端也需支持SIP协议, 以全IP化的方式部署Femto网络架构。

在此网络结构中, Femto与核心网间采用SIP协议相连, FAP与核心网之间使用PDG (分组数据网关) 连接, 此模式中PDG取代基于Iu接口网络结构中的Femto平台。核心网并非原有的2/3G核心网, 而是专用的基于SIP的IMS核心网络。通过IMS核心网与2/3G移动核心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当用户接入到Femto时, FAP可以通过PDG接入IMS核心网, 得到关于该用户的服务信息。

IMS方式是网络发展的最终目标, 但在核心网升级到IMS全IP网络之前, 此方式投资较大, 维护成本高。

3 Femto平台系统原理

基于网络平滑过渡、投资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 我国目前三大运营商在Femto组网方面均采用了基于Iu接口的网络结构。下面简述一下该方案的系统结构。

Femto平台主要由安全网关Se GW和Femto网关组成。Femto网关上层与核心网相互通信, 下层与Se GW相互通信。具体架构和网元功能如下:

(1) 安全网关——保证FAP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 同时提供防火墙功能, 保证网关设备的安全性;

(2) Femto网关——对FAP和CN之间的信令和数据进行汇聚和分发, 同时负责对FAP、UE注册和接入控制等;

(3) AAA——FAP的鉴权服务器, 在采用USIM卡认证的场景中, 完成FAP与网络之间的鉴权;

(4) Femto HLR——FAP签约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5) Femto AP网管——为FAP提供配置参数, 实现Femto的位置认证功能, 分配合适的服务网元, 性能管理, 告警管理;

(6) Femto网关网管——为Femto网关进行配置、性能和故障的管理。

基于我国主流移动运营商的网络架构, 在Femto平台建设时, 可以采取以省为单位进行建设femto平台, 采用虚拟网关技术在全省若干个地市共享Femto平台。Femto网关Iuh接口接入IP城域网, FAP通过城域网与Femto网关互通, 并且通过IPSec加密传输;Femto网关Iu-CS/Iu-PS接口接入核心网专用承载网与各地市的核心网CS/PS域互通;网管和AAA/Femto HLR通过运营商内部网络分别与省级网管、BOSS互通。

Femto网关采用IP方式与核心网CS和PS域连接, 与各地市的MSC SERVER/MGW、SGSN连接。各地市在选取接入MSC时, 应尽量选择与Femto覆盖范围相同的RNC归属且利用率低的MSC SERVER/MGW, 以减少切换。

FAP设备内部设置Femto平台侧安全网关的IP地址 (该地址是城域网分配的公网地址) , 当Femto家庭网关AP接入移动GPON/PTN、电信ADSL、联通ADSL等IP网络时, 会依照TCP/IP协议通过移动城域网或Internet找到Femto平台的Se GW, 从而建立FAP与网关的连接。

因此, 用户在使用Femto系统时, 实际上是利用了固定宽带网络进行回程, 有必要禁止其他未经许可的终端通过用户的FAP进行业务。一般采用用户准入列表的方式控制非法终端接入指定Femto终端。

4 Femto的优势

(1) 能增加网络的覆盖及容量, 有效改善移动网络室内覆盖质量。对于地处偏远覆盖不足的地区, 使用Femto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容量。Femto更是改善室内覆盖的利器, 是宏基站的灵活补充, 它可以为宏基站无法覆盖的地区提供室内覆盖, 为用户提供低价高质的室内移动话音和数据服务, 对提升3/4G网络的室内覆盖有重要意义。

(2) 能有效节省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1) 降低回程成本。在移动通信中回程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30%左右, 而Femto使用现有的宽带回程流量, 从而大大降低了回程成本。 (2) 室外宏基站的建设投资。Femto能够分流宏基站话务, 相当于减少宏基站的数量、减轻网络容量压力。与传统基站相比, FAP价格低廉、建设成本较低, 而且家庭用户还可以自行购买, 有效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3) 带来业务运营新模式, 增加用户数及ARPU值。能够与家庭网关、宽带接入等捆绑, 形成新的业务模式, 以家庭或企业为目标, 能够加大对固话的替代, 增加用户转换成本, 能吸引新增客户并减少用户流失;Femto为室内的移动通信提供优质的语音和高速的数据业务, 能促进移动互联的发展, 催生更加丰富的增值服务, 提高用户ARPU值。

(4) 促进网络的平滑演进。Femto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架构, 符合移动网络演进的趋势;扁平化的IP架构减少了节点数, 简化了传输要求, 更符合全IP网络中实时业务对时延的严格要求, 更适合承载语音及高速数据业务。

5 目前应用及展望

目前, 多个国家的运营商如英国沃达丰、AT&T等均已运营Femto业务;国内方面, 联通在2009年商用WCDMA Femto, 移动和电信也已开展了建设和试商用。华为、阿朗、思科等公司都已推出了Femto解决方案, Femto产业链已趋成熟。

在技术层面, Femto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 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策略逐步部署Femto, 可以优先在有固定宽带的家庭或企业办公室场景部署。

但是, 好的技术不等同于好的市场前景。Femto是否能最终获得成功或只是昙花一现, 更多的是受业务运营模式、市场策略、受众等因素的影响。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 市场始终拥有最终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篇4: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4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100-02

近年来,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CFG桩复合地基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技术,因其费用低、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和适应性强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桩体材料采用碎石、砂(石屑)、粉煤灰、水泥等材料加水配合而成,目前常采用螺旋钻机或振动沉管桩机等设备进行成孔。桩体与桩间土及褥垫层三部分构成的承载力较高的CFG桩复合地基。

CFG桩适应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处理的地基土包括:杂填土、素填土、新近沉积土、淤泥、淤泥质土及一般承载力较低的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等。对高层建筑除了上述土层外,还包括一些承载力较高,但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要求的黏性土、粉土、砂土或者用于控制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高层与裙房基础不设沉降缝),在高层建筑地基中也常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1 CFG桩复合地基原理

在CFG桩复合地基中,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是由CFG桩体、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承担的。褥垫层将上部基础传来的基底压力或水平力通过适当的变形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桩及桩间土使二者共同受力,同时桩间土由于桩的挤密作用提高了承载力,而桩又由于周围土体的侧应力的增加而改善了受力性能。下面就CFG桩复合地基中的桩体、桩间土和褥垫层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讨论。

1.1 桩的加固作用

1.1.1 对地基土具有一定的挤密作用

对于填土、松散粉细砂、粉土,由于振动沉管CFG桩的振动和侧向挤压作用使桩间土孔隙比减小,含水量降低,土的干密度和内摩擦角有所增加,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

1.1.2 桩体的排水作用

CFG桩复合地基在成桩初期,因桩孔内和周边充填过滤性较好的粗颗粒填料,在地基中形成了渗透性能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减压的通道,使孔隙水沿桩体向上排出,可以有效地消散和防止振冲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高,加速地基的排水,这种排水作用不但不会降低桩体强度,而且可以使土体强度恢复并超出原土体天然承载力。

1.1.3 预震效应

CFG桩复合地基成桩过程中,振冲器以一定的振动频率或冲击水平向加速激振土体,使填料和地基土在提高相对密实度的同时获得强烈的预震。提高了砂土抗液化能力。

1.1.4 桩的置换作用

CFG桩中的水泥经水解和水化反应以及与粉煤灰的凝硬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结晶化合物,它能使桩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大大提高,所以在荷载作用下,CFG桩的压缩性明显比桩间土小,因此,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随地层的变形逐渐集中到桩体上,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大部分荷载将由桩周和桩端承受,桩间土应力相应减小,于是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比原有地基承载力有所提高。

1.2 褥垫层的作用

1.2.1 减小和减缓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当桩顶与基础间不设褥垫层,桩顶直接与基础接触的CFG桩对基础的应力集中和钢筋混凝土对承台或桩上基础应力集中现象类似,设计时需要考虑桩对基础的冲切破坏,造成基础尺寸的增加,如果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由于褥垫层产生应力扩散作用,使基底的应力扩散范围增大,相应应力集中减小。有试验研究表明:当厚度等于零时,桩对基础的冲切相当明显,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CFG桩对基础的冲切逐渐减小,当厚度大于300 nm时应力集中已经很小,设计时不考虑桩对基础的集中应力。

1.2.2 保证CFG桩共同承担荷载

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由于基础是通过褥垫层与桩和桩间土进行联系。故当基础承受荷载时先传给褥垫层,通过褥垫层传给桩和桩间土,由于褥垫层的存在,桩可以向上刺入。桩顶上的垫层材料在受压的同时会挤向周围桩间土,以保证在任一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桩间土首先承受较多荷载并发生沉降变形。随着桩间土沉降的增大,桩间土会不断地将荷载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给桩。因此,褥垫层能保证桩间土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都始终参与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承载力。

当桩顶与基础间不设褥垫层,桩顶直接与基础相接触时,桩与桩间土的变形相同,由于桩的变形模量远大于土的变形模量,受荷载后,绝大部分荷载由桩承担,桩间土承担的荷载很少,随着荷载的增加,桩的沉降增加,此时,桩间土也承担了一定的荷载增量。

基础和桩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间土的抗压强度小于桩的抗压强度,桩顶出现应力集中,由于褥垫层在受压时具有塑性,褥垫层中与桩接触的部分产生压缩量,其他部分也向下移动,压缩桩间土,使其发挥作用。褥垫层的作用就在于使基础传递的荷载通过其塑性调节作用将荷载传到桩间土,达到共同承担荷载的目的。

1.3 桩间土的作用

(1)承担竖向、水平荷载。

(2)对桩具有约束的作用,可以提高桩的承载力。CFG桩复合地基由于桩间土承受荷载,产生的正向压力,增大了桩周的摩阻力;从而桩端处围压增加,桩承受荷载的能力增加。

2 CFG桩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主要依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要求,确定桩长、桩径、桩间距、桩体材料强度等有关参数极为重要,试用实体工程作以下阐述:

2.1 工程地质条件

某小区住宅楼18层,基础埋深5.0 m,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由上到下可分为:①杂填土:褐黄、褐灰色,以粉土、建筑垃圾为主,层厚0.5~1.5 m,承载力为90 kPa;②粗砂:褐黄色,中密,层厚5.0~6.0 m,承载力为220 kPa;③粉土:褐黄色,稍密,层厚1.5~2.5 m,承载力为160 kPa;④中砂:褐黄色,中密,层厚1.0~2.0 m,承载力为180 kPa;⑤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层厚8.0~10.0 m。

2.2 地基处理方案

天然地基:基底持力层为②粗砂,满足上部荷载要求,但软弱下卧层③粉土不满足设计要求。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制桩或其他桩型,不考虑天然地基承载力,造成天然地基承载力的浪费,这样造价也很高,最终决定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2.3 CFG桩的设计与计算

2.3.1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依据公式

取桩长L=6.0 m

Quk=3.14×0.40×(80×1.0+30×2.0+60×1.5+55×1.5)+800×3.14×0.22=492 kN

式中:u:桩的周长,m;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qsik、qpk: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桩端端阻力标准值,kPa;

li:第i层土的厚度,m;

Ap:桩的截面面积。

2.3.2 处理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满足设计要求

fspk=mRa/Ap+αβ(1-m)fsk=502 kPa>320 kPa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Ra: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α: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通常α=1;

β: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取0.8;

m:面积置换率;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2.3.3 设计参数的选取

(1)桩径:一般取350~600 mm。本工程选用400 m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根据地质情况,选取第⑤层的粉质黏土层作为持力层,按照公式计算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为492 kPa。

(2)桩长:由于持力层为⑤粉质黏土,桩端井入持力层不宜小于二倍的桩径。桩长实际是6~8 m。

(3)面积置换率m及桩间距s:由m=d2/de2=0.087

式中,d:桩径;

de:影响半径de=1.33 ;

桩间距一般为3~6倍桩径,根据桩土面积置换率计算桩间距公式如下:

等边三角形布桩:s=d/1.05

正方形布桩:s=d/1.13

本工程三角形布桩,桩间距为1.2 m。

(4)桩体强度:

桩顶应力δp=Ra/Ap=492/3.14×0.22=3 917 kN/m2

桩体强度按≥3倍桩顶应力确定,即

R28>3δp=3×3 917=11 751 kPa。

(5)褥垫层:褥垫层虚铺0.23 m,夯实至0.20 m。

2.4 CFG桩的施工

本工程采用长螺旋桩机成桩工艺,待桩检测合格后,进行人工清槽,同时进行桩头剔凿处理。清槽时,严格监控桩顶标高。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3 结束语

(1)通过对CFG桩复合地基基本原理的阐述和论证,得出结论:CFG桩在地基加固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在CFG桩复合地基工程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来合理选取参数。

(3)CFG桩和桩基相比,可明显节约工程造价,因此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为在软弱地基土建设不同类型的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水工建筑开创了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军等.CFG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Basic Principl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CFG Pile Composite Ground

li pei

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CFG pile composite ground is expounded. The actions of CFG composite ground pile, soil near pile and bed cushion are introduced. An engineering example is given to indicate the application and rational parameter selection of this ground in engineering.

篇5:特种加工基本原理及发展方向

司光宇 学号 : H101901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

摘要:由于传统加工方法的限制和制约,特种加工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加工材料中去,广泛包含了直接利用电能,电化学能,光能,声能,特殊机械能等能量来加工材料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特种加工的原理及发展方向。关键词:特种加工 电火花 电解 超声 激光 发展方向

特种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上,微型机械和纳米技术代表了其发展的水平和研究热点,也是先进制造技术中最活跃的因素。许多精密工程和纳米技术需要特种加工的支持。特种加工原理

1.1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脉冲对导电材料的腐蚀作用去除金属,通过工件和工具电极间的放电而有控制地去除工件材料,以及使材料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以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特种加工。

脉冲电源发出一连串的脉冲电压,施加在浸于工作液中的工件电极和工具电极上,两极间距离很小时,由于电极间的微观表面突起,使得突出点电场强度最大,其间的工作液被电离成电子和正离子,使介质被击穿形成放电通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火花放电,由于受到磁场和工作液的压缩,使得通道内的电流密度很大,可达10的四次方到10的七次方安培每立方厘米,电子和正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高速运动,轰击阳极和阴极,生成大量的热,使电极表面迅速熔化甚至气化,由于熔化和气化的速度极高,具有爆炸性,爆炸力把金属微粒迅速抛离金属表面,由此使金属不断被腐蚀。

其中成形加工适用于各种孔、槽模具,还可刻字、表面强化、涂覆等;切割加工适用于各种冲模、粉末冶金模及工件,各种样板、磁钢及硅钢片的冲片,钼、钨、半导体或贵重金属。

1.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在电火花加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金属丝(钼丝或黄铜丝)做电极产生电火花来对金属产生切割的加工方法。一般涵盖了高速走丝线切割和低速走丝线切割两种形式。1.3电解加工

电化学加工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去除工件材料或在其上镀覆金属材料等的特种加工。

加工时工件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工具接负极,电源电压不高,约为20v左右,但工作电压可达1000A-2000A,两极间的间隙约为0.1-1mm,电解液从间隙中通过,流速高达5-50m/s,则工件与工具阳极所对应的部分产生溶解,产物不断被电解液冲走,这样阳极不断溶解,使工件不断按阳极型面的形状不断溶解,从而达到加工形状及尺寸的目的。

其中电解加工适用于深孔、型孔、型腔、型面、倒角去毛刺、抛光等。电铸加工适用于形状复杂、精度高的空心零件,如波导管;注塑用的模具、薄壁零件;复制精密的表面轮廓;表面粗糙度样板、反光镜、表盘等零件。涂覆加工可针对表面磨损、划伤、锈蚀的零件进行涂覆以恢复尺寸;对尺寸超差产品进行涂覆补救。对大型、复杂、小批工件表面的局部镀防腐层、耐腐层,以改善表面性能。

1.4超声加工

超声加工是利用超声振动的工具在有磨料的液体介质中或干磨料中,产生磨料的冲击、抛光、液压冲击及由此产生的气蚀作用来去除材料,以及超声振动使工件相互结合的加工方法。其适用于成形加工、切割加工、焊接加工和超声清洗。超声波加工比电火花,电解加工的生产效率低,但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比前者好。并且能加工半导体和非半导体。因此,超声波可以进行抛磨精加工。

工具的超声振动是从超声换能器获得的,超声换能器可产生磁致伸缩效应,使铁钴材料尺寸交变振动,振动频率为20-40KHZ,材料在悬浮液的超声波作用的空化现象,使之强化磨粒对材料加工。

超声加工一般包括超声车削,超声钻孔,超声磨削,超声抛光,超声砂袋抛光,超声振动滚齿加工,超声清洗 1.5激光加工

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四大特性,因此就给激光加工带来一些其它加工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性。

当能量密度极高的激光照射在工件的被加工表面时,光能被工件吸收迅速转化成热能,照射斑点局部区域的材料在0.001s内急剧熔化和气化,熔化和气化的物质被爆炸性地高速喷射出来,工件在高温熔融和冲击波的同时作用下被加工。光制孔的最小孔径已达0.002mm,已成功地应用自动化六坐标激光制孔专用设备加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燃烧室气膜孔,达到无再铸层、无微裂纹的效果。目前薄材切割速度可达15m/min,切缝窄,一般在0.1~1mm之间,热影响区只有切缝宽的10%~20%,最大切割厚度可达45mm,已广泛应用于飞机三维蒙皮、框架、舰船船身板架、直升机旋翼、发动机燃烧室等。

激光束加工主要应用有打孔、切割、焊接、金属表面的激光强化、微调和存储等。电子束加工有热型和非热型两种,热型加工是利用电子束将材料的局部加热至熔化或气化点进行加工的,适合打孔、切割槽缝、焊接及其他深结构的微细加工;非热型加工是利用电子束的化学效应进行刻蚀、大面积薄层等微细加工等。离子束加工主要应用于微细加工、溅射加工和注入加工。等离子弧加工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切割、焊接、热处理,还可制造高纯度氧化铝、氧化硅和工件表面强化,还可进行等离子弧堆焊及喷涂。1.6快速原型制造加工

快速原型制造是综合使用CAD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及激光技术集成,从设计到三维实体制造的加工统称。

此种加工方法基于光固化成形工艺,即用CAD设计出的三维实体经过处理薄片圆环处理后生成数控代码,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由激光照射在液态光敏树脂上固化形成原型;熔融沉积造型工艺是在热熔喷头和送丝机构输送原料,在加热成型室中进行层层堆积的方式加工。1.7水射流切割

水射流切割是利用高压高速液流对工件的冲击实现切割工件。其原理是由液压机构将储存的液流在加压情况下高速喷出,水速可达500-900m/s,束流的功率密度可达10的六次方瓦特每平方毫米,加工深度取决于液压喷射的速度,压力,压射距离及喷射角度来实现。1.8等离子体加工 等离子体加工是利用电弧使气体电离成过热的等离子束流,靠局部的熔化及气体去除材料来实现加工。

工件接直流电源阳极,钨丝接阴极,利用高频振荡或瞬间短路的方法引弧,使钨丝电极产生电弧,在电弧高温作用下,使气体电离成等离子体,使之具有强大的动能和冲击力,对金属工件释放大量的的热,加热时金属熔化,从而实现加工。

1.9化学加工

化学加工使利用化学溶液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使金属腐蚀溶解,改变工件形状、尺寸的加工方法。用于去除材料表层,以减重;有选择地加工较浅或较深的空腔及凹槽;对板材、片材、成形零件及挤压成形零件进行锥孔加工。2 主要加工领域

难加工材料,如钛合金、耐热不锈钢、高强钢、复合材料、工程陶瓷、金刚石、红宝石、硬化玻璃等高硬度、高韧性、高强度、高熔点材料。

难加工零件,如复杂零件三维型腔、型孔、群孔和窄缝等的加工。

低刚度零件,如薄壁零件、弹性元件等零件的加工。

以高能量密度束流实现焊接切割、制孔、喷涂、表面改性、刻蚀和精细加工。

3发展方向

3.1存在问题

(1)不少特种加丁的机理(如超声、激光等加工)还不十分清楚.其工艺参数选择、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均需进一步提高。

(2)有些特种加工(如电化学加工)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气若排房不当.会产生环境污染,影响工人健康。(3)有些特种加工(如快速成形、等离子弧加工等)的加工精度及生产率有待提高。(4)有些特种加工(如激光加工)所需设备投资大、使用维修费高。亦有待进一步解决。

3.2现代发展

1)在加工用途上,现代电火花加工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大力发展计算机数控(CNC)电火花加工技术,积极开展适应控制和加工过程最佳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适应行星式电火花加工技术。日本发明一种新的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 即在加工液中掺人适量的微细硅粉末,或者铝粉、石墨粉等, 可以提高表面精度数倍以上。目前这种加工方法对应的电火花工机床亦已商品化。今后电火花放电加工技术发展离不开三大趋势, 即高速度化、高精度化(包括表面质量)和高自动化。

2)电解加工一直无法满足高精度零件的精加工要求及电解液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解加工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因此今后电解加工的发展趋势就是进一步拓宽电解加工的应用范围,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率,建立电解加工柔性制造系统,开展计算机数控仿形电解加工技术研究,开展理论研究和建立过程模型。例如,脉冲电化学加工

3)高能书发展。离子束流加工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实现计算机数控自动化、超精密化、经济与高效化。激光束主要发展趋势是向系统化、多功能化、系列化、通用化、小型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高能束正朝着高精度、大功率、高速度及自动控制与组合化加工方向发展。4)微型磨料射流切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型加工技术,是唯一的一种“软、冷”切割加工方式,具有无热影响区、切口质量好、无火花、降尘、能量集中等独特的优点。微型磨料射流切割速度比激光切割低得多,但可以切割几乎所有的材料,所以微型磨料射流切割成为首选的加工技术。高压水射流加工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工艺,它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环保性目前受到各国的重视,也是成长最快的加工技术

国外公司一直用磨料水喷射加工10 m m 以上厚度的防弹玻璃、层压玻璃和聚碳酸醋, 效果良好。磨料水喷射切割加工十分适合于航空材料的加工, 目前正 在这方面进行着大量研究, 最新开发的三维切割方法,如法国L o u is Ble r o it 研究中心已开发一种6 轴龙门式机器人, 用于对组合零件进行精加工以对钦合金、碳纤维成形加工件进行切削加工。该机床申两个磨料水喷射切割头, 一个传感器和一些切削刀具组成.磨料水喷射加工可以胜任精密切割, 加工工件无须去毛刺, 这在氧乙炔、激光束切割法中是无法实现的

5)复合加工包括传统加工和特种加工的复合、特种加工和特种加工的复合。电火花复合加工是以火花放电所产生的热能为主,与磨料机械能、超声振动能和电解液的化学能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能量相复合进行加工,以提高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电子束加工技术将向高功率化、高精度化、微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电解复合加工是以电解的电化学能为主,与磨料的机械能、超声振动和电弧放电能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能量相复合进行加工。

复合加工是对传统中常用的单一机械加工、电加工和激光加工等方法的重要发展和补充。随着精密机械大量使用脆性材料以及电子工业要求超精密的警惕材料促使对其他能量形式的加工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适用于各类特殊需求的最佳复合加工方法。其次,发展虚拟制造技术。在实验基础上,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有限元分析方法来精确优化加工参数。如对脆陛材料的物理化学多样特性的研究,可以开发出对脆性材料进行无微细裂纹且经济性高的有效的工艺,并可预测出各种不同复合加工工艺的物理参数和磨料特性下的表面精整质量、形状精度和材料去除率,以利于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控制。3.3技术发展趋势

1)采用自动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特种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电源系统进行优化,加大对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机理、工艺规律、加工稳定性等深入研究的力度,建立综合工艺参数自适应控制装置、数据库等(如超声、激光等加工),进而建立特种加工的CAD/CAM与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System,柔性制造系统)系统,使加工设备向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这是当前特种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精密化、微型化。要在保持原有特种加工特点的基础上,向微细加工、纳米加工方向发展,同时,不仅要注意分离加工,而且要注意结合和变形加工。趋向精密化研究。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新技术产品向超精密化与小型化方向发展,对产品零件的精度与表面粗糙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特种加工的精密化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大力开发用于超精加工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等离子弧加工等)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3)新方法。要开拓一些新的特种加工方法和复合加工方法,如LIGA 加工技术是德国开发的,它把深层同步辐射X 射线光刻、电铸成形和铸塑结合起来,是实现高深宽比三维结构的成形方法,国外应用已比较广泛;又如量子束加工技术也是很有加工前途的。目前已成功应用的水射流加工技术,包括水射线、磨料水射流和冰粒水射流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共同组成了束流加工技术。开发新工艺方法及复合工艺。为适应产品的高技术性能要求与新型材料的加工要求,需要不断开发新工艺方法,包括微细加工和复合加工,尤其是质量高、效率高、经济型的复合加工,如工程陶瓷、复合材料以及聚晶金刚石等。

4)绿色制造,由于世界性的环境保护,制造业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绿色加工,在特种加工中,用水基溶液代替有污染的工作液,有多方面的工作可做。污染问题是影响和限制有些特种加工应用、发展的严重障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如果排放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工人健康。必须花大力气处理并利用废气、废液、废渣。向“绿色”加工的方向发展。

5)进一步开拓特种加工技术。以多种能量同时作用,相互取长补短的复合加工技术,如电解磨削、电火花磨削、电解放电加工、超声电火花加工等,需要不断发展。

6)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集成化可充分利用CAD/ CAM、CIMS 等技术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并行设计、虚拟制造、反求工程等;智能化可利用专家系统、模糊推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基因等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制造过程中的复杂决策问题,提高实用性,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结束语

随着特种加工在生活,发展,军事领域的不断扩大,我们有必要解决现阶段特种加工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研究新的方法工艺,开发新的技术,从而使特种加工不断发展,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4参考文献

篇6: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保障对策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1、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

1、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

2、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3、法定安置途径的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失去了再次就业机会。

4、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

三、体现政府的效率、公平和保障失地农民根本权益的对策建议:

1、明确土地是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

2、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篇7: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

29、A 30、A

31、C

32、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社会主义民主是()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

2、AC

3、CD

4、BD

5、ABCD

6、ABC

7、ABD

8、ABCD

9、BCD

10、ABC

11、ABD

12、AB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BCD

17、AB

18、ABCD

19、ABCD 20、ABC

21、AD

22、ABC

23、ABCD

24、ABD

25、BCD

26、BC

27、CD

28、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ABCD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进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选项中排除出去,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

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它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我国不能搞这种试验。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最终得到实现。5、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2l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2、[材料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材料2]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请回答: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参考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3、[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材料3]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论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参考答案](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1R~gT可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外部面l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篇8:mri基本原理及应用

1 网络诱骗的基本原理

网络诱骗是通过对网络入侵者行为的检测和控制, 并将网络入侵者诱骗到“假”的网络环境下, 从而保证计算机的实际运行系统尤其服务器的实际运行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种网络技术或是网络手段。在这个过程中, 网络诱骗往往还承担着对网络入侵者侵入的记录, 入侵信息的收集、分析, 以及入侵者的入侵动机和入侵水平等工作, 进而为日后在网络诱骗上进行相应的丰富, 同时也为后来能进行的对入侵者的法律制裁提供相应的证据。

2 网络诱骗的基本要求

根据网络诱骗的基本原理, 为了维护网络诱骗技术的正常运行, 网络诱骗还应满足如下4个基本要求, 即: (1) 网络诱骗技术必须具有安全性, 一是必须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是必须保证所保护的计算机及其所在的网络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2) 必须注意网络诱骗技术与其应用的网络环境之间的匹配性, 即在达到诱骗目的的同时不能影响宿主计算机以及其所在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 (3) 就网络诱骗技术自身而言, 要达到欺骗的效果, 必须要有较强的迷惑性, 即以攻击者无法发现所攻击的系统是网络诱骗系统为最终目的; (4) 网络诱骗技术还需要具备对网络攻击者攻击手段、攻击时间、击键记录以及IP地址等重要信息的记录功能, 进而方便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对攻击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 进而完善诱骗技术。

3 网络诱骗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网络诱骗的实际应用中, 根据网络诱骗技术功能的不同, 其主要可分蜜罐主机、陷阱网络、诱导以及欺骗信息设计4种网络诱骗技术。其中, 蜜罐技术为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诱骗技术, 比如在陷阱网络诱骗技术中, 陷阱网络就是由多个蜜罐主机, 搭配相应的路由器、防火墙等组成的, 一般它还包含较为完整的审计系统和IDS系统, 以便营造较为逼真的网络环境, 实现蜜罐系统以及数据记录、分析等功能。鉴于蜜罐技术在网络诱骗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 一般传统较为常见的网络诱骗产品, 比如由C和Perl写成的Deception Tool Kit, 以及使用较为广泛的DTK监听服务器的HTTP、FTP、Telnet等端口, 都是通过模拟常见的多种系统漏洞, 以及对标准服务器接受请求和响应请求的现象进行逼真的模拟体现的。当然, 实践证明其也存在着模拟不够逼真的问题, 尤其对于经验老道或者较为谨慎的攻击者而言, 往往无法达到有效的诱骗目的。

为此, 蜜罐技术弥补了其不足, 比如常见的BOF、Specter、Honeyd和Man Trap等软件, 以Honeyd为例, 其就是一款专用的蜜罐系统构建软件, 它不但可以虚拟多种主机, 而且对于不同的服务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也较好, 其良好实现了伪装真实的目标系统, 进而实现攻击者对其进行攻击的目的。此外, 蜜罐技术还具有转移攻击者注意力、消耗其攻击资源和意志力的多重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保护真实目标系统的目的。所以说, 使用蜜罐技术作为网络诱骗的技术手段, 不但可以减少网络攻击的漏报率和误报率, 而且可良好地实现对攻击者新攻击方法和工具的收集, 从而实现了诱骗决策的实时调控。

(2) 为了在大型分布式网络中在部署和维护蜜罐技术时更加方便, 必须匹配相应的密场技术, 即对各个子网的安全威胁进行集中收集。一般, 其可视为网络安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安全管理和研究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的部署和维护时, 由于密场技术的集中性特点, 蜜罐技术的维护、数据的更新、分析、管理等工作都会变得较为简单, 而且这种密场中集中部署蜜罐的情况也让网络安全风险更易控制。

此外, 随着网络诱骗系统研发的不断深入, 在蜜罐技术系统中, 为了更好地保证诱骗系统的高逼真性和可操控性, 实现各种攻击信息采集和分析时对多种工具的要求, 蜜网概念的提出已是势在必行, 从本质上将, 蜜网即是对高交互的蜜罐系统的概括, 是诱捕网络体系架构的直接体现, 是以高效地收集各种攻击者信息为目的的诱骗技术。当然, 虽然蜜网在诱骗系统的响应、分析、检测和恢复等功能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但是搭建蜜网需要较高的硬件和管理资本投入, 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 结语

在网络安全中, 网络诱骗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人士所关注, 其在对攻击者的检测、收集、分析、捕捉和研究等方面已扮演着越发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网络安全领域发展过程中一个新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网络诱骗技术仍需不断探索和研究, 以确保其在理论和实践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而更加有效地保证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潘建伟, 陈增兵, 彭承志.应用诱骗态量子密码技术建立安全通信网络的实际应用测试[J].中国基础科学, 2010 (2)

上一篇:会员日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局政治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