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及其现实价值

2022-09-11

1 引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继《神圣家族》之后共同撰写的第二部著作, 该著作是马恩对《神圣家族》中所初步阐述的唯物史观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由此迎来了唯物史观的真正问世, 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人类路途上指明了方向, 从而正确的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根源, 彰显了社会实践等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意义.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也进一步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其中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马恩用实践证明出:意识产生于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之上。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及发展进程直接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者是相互依赖有相互促进的, 哲学上我们称之为“辩证统一”。落后的社会意识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反之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由此可见, 积极的社会存在, 能够给予社会无限的能量, 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化了对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考察, 由此更深刻地理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 通过分工所有制的发展由此引起了生产力交往形式的变革, 马恩指出社会关系即“许多个人的生产活动, 也就是生产力”。交往方式一方面受生产力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力相适应, 与此同时, 一定情况下生产力也会受到交往形式的制约, 二者相互适应的情况下会对交往方式及生产力同时产生良好的效果。当生产力随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原来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这样势必会促使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 而这种矛盾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有一场社会变革, 这里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由此可以看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基本矛盾中占据着重要作用, 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历史规律及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市民社会“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 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了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阐述了不同时期下产生的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了上层建筑这个概念, 马克思说:“市民社会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 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其他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在这里马克思既说明了上层建筑起源于市民社会, 也揭示了上层建筑的结构。

5 唯物史观的社会价值取向及时代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也体现出了党性原则, 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从而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真理。马恩致力于人的自由, 进而也会从人自身利益出发, 抨击敌恶势力, 促进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马恩认为, 人的解放不仅仅局限于思想运动和价值诉求上, 更致力于历史性的现实社会运动层面, 由此我们需要在科学分析社会矛盾及人历史发展特定规律的基础之上, 依靠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去致力于这项神圣的事业。在现实的社会中只有依靠现实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德意志意识形态》如明灯一般, 为我们指明了当代前进道路。

马恩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充分阐述, 突出了唯物史观相关理论, 马恩所反对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而当意识形态被无产阶级所掌握时, 才能转变成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 才能对我们的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当今我国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辩证的分析利弊, 从而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应对能力, 马恩相关理论只有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才能在我国生根开花, 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各方面的发展, 才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只要心中有信仰, 梦想就能实现。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一部经典文献, 笔者通过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了解了唯物史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现实意义,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 李成旺.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2.

[4] 列宁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上一篇:108例胃癌手术治疗体会下一篇: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