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非“法治”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及其现实意义

2022-09-11

一、韩非“法治”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 强调法势术三结合

第一, “法”与“势”的结合。韩非主张“以法治国”, 为了论证“法治”的重要性, 他引用了民间俗语说:“国有常法, 虽亡不危。”[2]但是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有效实行, 那么法律也只是徒有其表。因为“法”作用于“势”, “势”也会反作用于“法”, 所以需要“势”这个前提, 来很好地保障“法”的适用。

第二, “法”与“术”的结合。韩非明确提出, “法”、“术”是君主治理好国家的重要工具。韩非在总结申不害主政韩国时“徒术而无法”和商鞅治理秦国时“徒法而无术”的教训之后, 认为商鞅的“法”和申不害的“术”都不够完善, 所以他说“二子之于法术, 皆未尽善也”。

第三, “势”与“术”的结合。君主掌握法令贯彻法令的权势和驾驭臣下的统治术, 一个是法的得以有效适用的前提, 一个是法得以严格实行的保障, 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则臣下就不敢乱用权势, 不敢乱用权势那么就不会导致危害统治的后果, 那么就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

(二) 重视立法和执法

第一, 要保持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法, 是编写进图书中, 设置在官府里而公布到民众中去的东西, 韩非认为法律应由官府统一制定并向民众公布, 借而让百姓知道自己的义务, 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在保证法律的权威性时, 还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故他提出:“法禁易变, 号令数下者, 可亡也”[3]。

第二, 执法方面要“法不阿贵”。韩非认为法律不能偏袒权贵, 法律的准绳不能屈从于邪恶就像墨线不迁就弯曲的木料那样, 因此受到法律制裁的人, 即使有才智的人也不能用言辞来辩解, 即使是勇敢的人也不敢用武力来抗争, 因此他说:“循绳墨诛奸人, 所以为上治也。”[4]

二、韩非“法治”思想的局限性

(一) 过分强调“法治”

第一, 在法与国家的关系上。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 韩非提出了很多观点, 比如他说“奉法者弱, 则国弱。”从韩非所表达的观点中, 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在论述法与国家的关系时, 君主在这关系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进而反映了其君本位的观念

第二, 在法与社会的关系上。韩非认为其所处的“当今之世”, 长年混战, 诸侯兼并, 是凭武力决定存亡的时代。所以治理国家不能采用儒墨两家倡导的仁义道德主张, 而必须推行法治。在法与社会的关系上, 韩非过分强调“法治”与仁义道德的对立, 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互相倚重。

第三, 在法与道德的关系上。韩非认为“夫古今异俗, 新故异备”, 如果想用儒家所倡导的宽松和缓的政治措施去治理所处在急剧变动时代的民众, 就好像没有缰绳和马鞭去驾驭凶烈的悍马一样。由此可见他反对儒家的“德治”主张。除此之外, 韩非还批驳了儒墨“尚贤”的主张, 在批驳“德治”、“尚贤”的基础上, 韩非认为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 要使民众不得为非作歹, 而非让他们自觉的为自己做好事, 最终韩非得出了“不务德而务法”的结论。但是缺乏人性关怀的“法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忍受力的差距, 最终会使民众失去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信心, 进而制约“法治”的适用。

(二) 过分重刑

第一, 严刑重罚。韩非认为实行严厉的刑罚, 是民众所厌恶的, 但却是国家可以治理好的方法, 同情怜悯百姓而减轻刑罚, 是民众所喜好的, 但却是国家发生危亡的原因, 因此在他看来只有严刑重罚财可以治理国家, 儒家的仁义道德是不足以治理好国家的。由此可见, 韩非过分强调君主和民众的对立, 反对“德治”, 缺乏道德教化。然后历史一证明, 严刑峻法很有可能导致暴政, 暴政一旦超过人民大众忍受度, 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第二, 重刑轻罪。韩非认为执行刑罚, 对那些犯轻罪的人使用重刑, 那么犯轻罪的人也不会产生。而犯重罪的人就更不会出现了, 这就叫做用刑罚来消除刑罚。如果犯的罪很重而施加的刑罚很轻, 刑罚用得轻了, 那么犯罪的事就会发生, 这就叫做用刑罚招致刑罚, 这国家必然就会削弱。但是他过分夸大了法律维护统治的作用, 从而忽视了对人的尊重, 缺乏人性关怀, 因此埋下了暴政混乱的种子。

三、韩非“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启示

韩非的“法治”思想虽然与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格格不入, 对于现代政府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尤其是韩非“法”、“势”、“术”三结合体系。韩非主张, “以法为本”, “法”是根本, 对于现代政府推进依法治国来说, 首先要有法可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出现了很多传统法律尚不能解决的新问题, 比如知识产权领域内, 侵权作品的法律地位如何界定。还有随着电子商务的猛速发展, 海外代购的性质界定。诸如此类的法律盲点还有很多很多, “当今之世”是一个信息科技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因此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及时处理新出现的法律盲点问题, 才能“有法可依”。

其次,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严格适用, 也是一纸空文。如何让“法”有效适用, 这是现代政府推进依法治国额进程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政府必须要有掌握法令贯彻法令的“势”, “势”是前提, 而“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法家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从反面给我们提供了教训, 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是民主和法治, 政府必须通过完善法制和政治改革来树立法的绝对权威, 弘扬民主政治, 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而现代政府有着很大的权力, 而这些权力之源在于民众, 坚持依法治国, 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限制政府权力是重要的举措。要从法律角度约束具有天然扩张性和侵略性的政府权力, 建立健全权力制衡的法律体系。

现代政府要做到“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让“权力来之于民, 用之于民”。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后, 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现代政府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也要掌握如何让“法”严格适用的“术”。驾驭臣下的“术”是“法”的保障。延伸到现代政府来说, 现代政府要加大法治宣传和加强普法教育的力度, 鼓励广大民众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提高民众对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信心。

(二) 对选择和培养人才的启示

韩非认为选用臣子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并且要严格而又明确地实行赏罚, 也就是说“法”与“术”要相结合, 才能控制好臣民, 以达到维护君权的目的。韩非虽然反对人治, 但是他十分重视用人, 甚至认为用人不当会严重威胁君主的地位和国家的稳定。所以, 韩非认为在选拔人才的时候, 君主必须“任人有术”, 因为同时具有智慧和才能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 政府要先有一套规定组织规定, 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内在机制, 即“明主立可为之赏, 设可避之罚”。但同时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 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对组织规定及时作出调整。其次, 在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官吏过后, 如何培养他们, 让他们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带头者和引领者, 让法律不成为官员玩弄权术和专制独裁的工具, 韩非治吏的思想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韩非认为升官晋级, 要循序渐进, 遵循这个规律官吏都能把职务处理好, 那么统治也会更加牢固, 所以他说“故明主之吏, 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也就是说, 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 官员要从基层做起, 逐级提拔, 其次, 以奖惩作为控制官员的重要方法。

摘要: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以法为本”[1], 同时又发挥慎到重“势”, 申不害重“术”的思想, 主张“法”、“势”、“术”三结合, 借此达到巩固君主统治的目的。本文将分析韩非“法治”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最后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语境下挖掘韩非“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韩非,“法治”思想,进步性,局限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宇.韩非以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 刘广安.中国法律思想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4.

[3] 张觉.韩非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305.

[4] 刘广安.中国法律思想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9.

上一篇:优化基层党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下一篇:股权分置改革与资本市场效率的思考——基于三因子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