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11

教育改革走到今天, 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在偏远的农村学校, 义务教育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那里, 学校硬件还比较落后, 办学规模越来越小, 留守儿童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农村教师因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个人发展空间狭小、工作没有成就感等原因, 进取心事业心、责任感职业幸福感每况愈下, 学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困难和矛盾。找根源, 寻对策, 谋发展已刻不容缓, 时不我待。

一、管理的问题

问题一是师资。师资一方面总体严重超编, 一方面学科比例严重失调, 有的学科竟一师难求。就以我们学校为例, 她幅射的区域原来有6所村小学, 由于生源减少, 村校拆并, 原村校教师无处分流, 就集中到中心校。现在象我们这样的中心校也是学生锐减, 10年前有700多学生, 只有20名教师, 现在学生只有218人, 教师却有28名, 学生少了教师反而多了, 按15-20名学生配一名教师的标准, 教师是严重超编。但问题的另一方面, 学校28名教师, 第一学历清一色的中等师范毕业生, 专科进修的全是汉语言文学和数学专业, 专业技术职称是语文数学教师有26名, 另外2名是计算机职称。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教师们争着上语文与数学, 因为职称、专业对口, 像音体美等学科, 济济一堂人, 就找不出一个有音体美特长的教师。从理论上讲, 不该出现这种问题, 因为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合格的小学教师, 他们对小学课程应该“通吃”才对, 但现实就这样。被安排承担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师上课也很努力, 但无奈专业知识方面没有指导, 自己的专业素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 学校苦恼, 教师自己也苦恼。我们镇有8所像我们这样的学校, 师资状况普遍如此, 农村学校的孩子在音体美方面的发展比起城里的孩子差距非常明显, 农村学校教育全面发展有更多的路要走。

问题二是评价体系。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后, 按什么标准考核教师的绩效就成了我们这样的学校管理者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为在偏远的农村学校, 科学的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并没有应时而生。上级出台的教师绩效考核的标准都是指导性意见, 具体要靠学校去细化。学校在师德师风、教学过程、教学常规、学生安全等方面都可以探索制订出一套有学校特色的精细的管理制度, 但教学质量这个重要方面的评价就非常专业和系统, 农村学校要制订出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体系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现在我们对语文数学这样的传统的统考学科采用的是质量抽测, 其实质还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检测, 对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等维度就无从下手。对音美劳等学科的质量检测就更显简单化了, 音乐, 唱一首歌吧, 美术, 画一张画嘛, 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考量, 对学生的成绩作一个个人色彩很浓的评价。我们困惑的是, 这样的做法科学吗?符合教育规律吗?实践证明, 这样的评价根本发挥不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教师们的积极性越评越降, 越评越不服, 将这样的评价与绩效工资挂钩, 教师们意见就很大。教师们按课改要求进行着教育实践, 由于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没有应时而生, 学校对他们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却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均无所适从,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是教师走校。现在交通方便了,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不住在学校。我们学校走校的有2/3。据调查, 越是离城近的学校, 走校的现象越严重, 有的学校放晚学后, 除了学校保安, 没有教师住校。学生课外活动, 课外辅导少人问津, 学生家访无暇顾及, 学生的成长记录无心思考, 养成教育简单粗糙, 学校人气不旺, 教书育人的氛围不浓, 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学校这块滋养他的土壤, 特别是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控制力减弱。学校管理者经常是遇到急事抓不到僵, 在校的人手少嘛。农村学校有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留守儿童,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 伴他们健康成长, 由于教师走校, 现实不容乐观。

二、农村学校管理的对策

对策之一:走集团化办学之路, 加强教师校际间流动。如果将互补性强的学校捆绑在一起, 走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之路, 将有利于教师间的互相学习, 有利于各学科教师的整合, 有利于学校管理经验的融合, 有利于激励教师在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育人风采, 有利于后进教师通过改变环境, 用努力工作改变不良形象。以美术这门课来说, 簿弱学校的美术教师如果有一名专业知识强的教师带领、指导或结对帮扶, 不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美术教学也要有章法得多。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们镇有所学校本学期得长江师院音乐系实习生的帮助之利, 学校的音乐教学就很有起色, 这从实践证明了农村偏远学校的簿弱学科需要专业化的扶持。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有专业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 小范围没有, 整合之后的学校集团总会有。当然如果流动能配上汲纳优秀人才、调济不适合做教师的人改变岗位的机制, 农村教育这一潭水一定会生机勃发。

对策之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 中小学体育学科就有一个体质健康标准出台, 就是不专业的教师也能依葫芦画瓢, 对照标准检查自己应在教学中注重什么, 从哪些方面努力, 学生的成绩离达标还差多少, 从实践效果看, 这个标准很好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由于新课改专业性强, 理论精深, 农村教师经过培训, 教学实践与新课改要求尚存在一定偏差, 靠学校学校一己之力, 要制订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评价标准, 难度可想而知。但农村学校需要一个像体质健康标准那样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科学的标准指导下的质量评价, 教师们会心服气顺, 会增强其工作成就感, 工作积极性也会潜滋暗长, 学校质量管理因此也有了方向与标准, 学校工作就会良性循环起来。

对策之三: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教师流转房建设, 以制度约束和提高待遇等方式鼓励农村教师以校为家。现在, 农村的留守儿童比例很大——在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占七成以上——需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让留守儿童住校,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懂教育的教师在一起。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在校内为教师建流转房, 让到农村支教的教师, 顶岗实习的师范生, 校际间交流的教师, 远离学校的教师都能够住校, 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如果再以制度约束、提高待遇等方式鼓励教师们住下来, 让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共享生活、学习、成长的乐趣, 实为农村学校提振人气、消除走校之弊的办法之一。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会话中巧妙运用委婉语下一篇:谈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