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4-05-10

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通用9篇)

篇1: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 学前班 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短板”,而农村则是学前教育的“短板”。在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在大部分地区幼儿教育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前班教育在实际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

一 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1.班额普遍过大《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学前幼儿班不超过四十人。”在广大农村地区,学前班幼儿人数每班达到六七十人,甚至更多。这与《规程》的规定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着学前班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给保教工作带来重重困难。2.形式单

一、功能单一近年来,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面对农村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结构的巨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要求学前教育机构服务的时间延长、形式多样,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例如除了招收五六岁儿童的学前班,也能给三四岁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而且给离家较远的孩子提供食宿,在农忙时节能适当延长孩子上学时间,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圆了农村孩子的“入园梦”。而学前班作为当地唯一的和正规的幼教机构形式,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居住地区、不同经济条件家长的要求。3.办班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在农村地区,学前班大多附设在小学内,基本没有独立的园舍。根据建设部和教育部关于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的规定,平均每个儿童生活和活动面积最低不少于9平方米,绿化面积每生不小于2平方米。但在不少学前班生均面积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更没有属于自己的绿化场地。其次,农村学前班大多数缺乏玩教具,缺少幼儿图书、录音机、电子琴等教学资料和设备,更没有手工区、玩具区等。由于学前班寄居于小学,其结果必然导致学前班教育教学严重偏离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小学化在所难免。学前班参照小学的做法,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布臵书面作业甚至家庭作业,进行考试测验,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其特殊性丧失殆尽。4.农村幼儿教师素质不高且队伍不稳定农村学前班的教师普遍素质不高,且年龄偏大。因为骨干教师要保证小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学前班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鸡肋”。同时,在安排学前班教师的时候,学校自主招聘随意性很大,学校尽量不用高学历或正规幼师毕业生,而聘用一些低学历的教师,以降低教育成本。同时,由于大多数被聘教师工资低,而且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使他们很难摆脱后顾之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加上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宁愿去小学任教,也不愿从事农村的幼教工作。所以,由于长期缺乏从事幼教事业的专职幼儿教师,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 农村学前班发展的对策思考1.学前班应独立于小学,创办形式多样的幼教机构由于学前班寄居于小学,导致了学前班教育教学严重偏离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小学化。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村的学前班应该独立办学,真正体现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其次,各级政府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实际,从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开始,逐步提出普及学前二年、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所以,应该运用适当的策略,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在政府的统筹下,以政府办园为示范,村级办园为主体,个人依法办园为补2.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创设适合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乡土化课程乡土化是地域问题,同时也属于文化范畴,每个幼儿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空间,在这一特殊的空间中,不仅有幼儿园发展的经济资源,还有幼儿园发展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等。农村幼儿园只有扎根于家乡的土壤,才能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才能有发展的活力。谈到农村学前教育,人们往往认为资金匮乏、设备短缺。其实,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应发挥大自然的教育优势,为农村孩子创设安全、健康、丰富、富有乡村特色的活动和游戏环境,让农村学前教育回归自然。其次,由于目前没有专为农村幼儿编写的课程和教材,这也是农村幼教小学化、城市化情况严重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在农村学前班的课程设计上应建构幼教化、适应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例如,可以围绕一年四季和本地一些富有传统意义的重大节日和活动来设计主题,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广大幼教工作者应关注农村的幼教现实,切实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问题,探索出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子,并使其早日走向正规化、特色化。3.规范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学前班教育应由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的教师承担。一方面,县乡教育主管部门要逐步给办学前班的农村小学配备师范学校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幼师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尽可能多地采取各种方式的短训、观摩、参观学习等形式,使学前班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取得正规幼儿教师资格的热爱幼教工作的社会青年,以补充农村幼儿教师数量的不足,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严把幼儿教师的上岗关,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的才能从事幼教工作;对那些低学历、低素养、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且不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应予以清理,以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有了专职教师,有了独立于小学的教学环境,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小学化“的现象自然也会得到控制。

4.保证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经费应依靠多种渠道来筹集。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逐步把学前教育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补助和扶持学前教育事业。当前,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教育资源紧张,一路走高的学前教育成本已成为许多家长沉重的负担,将幼教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随着我国”普九“工作的完成,国家应把以5~6岁儿童为对象的学前一年教育纳入我国义务教育体系,重点扶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刚性的制度安排保障农村儿童(包括城市流动儿童)获得一定的学前教育机会。实施”济困“与”普惠"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让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村孩子。其次,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也要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例如,国家贷款、社会赞助、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公益捐助和家长适当交费为辅的经费筹措及成本分担机制,以改善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条件,给农村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篇2: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尤文双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篇3: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 一) 对学前班教育重视不够, 给儿童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农村多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么由于客观办学条件限制, 要么因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 要求学前班孩子 “只要在学校跟着适应一下校园学习气氛, 完成一年时间的过渡就足够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成长设下障碍。从表面上看, 儿童的这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了学习目标, 但事实上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启蒙儿童, 这一年时间的贻误将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被无限地放大, 对儿童后期智力发育和学习发展都将造成长期影响。

( 二) 幼儿园数量少, 且教育基础设施落后。

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年) 》发布以后, 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 现在各乡镇中心基本都建立了公办幼儿园, 但是乡镇中心以外的行政村仍然无力建成规范的幼儿园, 那些偏僻农村的幼儿依旧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另外, 现已建成的幼儿园中大部分缺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器材, 部分幼儿园存在基础设施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方只是对以前的小学校舍稍加改造便开学办园, 儿童做游戏的各种配套设施几乎空白。

( 三) 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师资队伍很难加强。

优化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历来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虽然近两年地方教育部门初步实施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补充措施, 但由于受地方财政及事业编制人数等条件的限制, 农村地区的幼儿专任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总体上仍然远远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现有的幼儿园里, 幼儿教师多数是由农村小学分流出来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要么缺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如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 要么对幼儿教育特殊性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和滞后。

( 四) 管理机制不健全, 制约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 这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障碍, 在发展初步阶段的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宏观因素。管理本身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公办与私办幼儿园同时存在且管理混乱; 办学主体无章可依, 教学没有规范标准; 督导制度空白, 缺少政府部门监管, 等等。

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 一) 提高相关人群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 转变思想才能事半功倍。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 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2010 年公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2020) 》, 提出重点普及学前教育。随之, 幼儿园逐步在农村出现。目前, 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也开始走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是, 在贫困地区,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期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更没有准确理解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 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尽一切力量提高相关人群、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 二) 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 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学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是当前地方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只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古人云 “不患寡而患不均”。唯有补齐贫困农村学前教育这块”短板”才能使教育更公平。那么, 改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落后的现实即是问题的关键。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换言之, 必须加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必须大力加强公办园舍标准化建设, 必须使教育财政投入重心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 三) 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 保障学前教育地位、提升教育质量。

从国家层面制定基本法规, 将会更好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尽快制定 《学前教育法》是社会的呼声, 更是解决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之需要。只有完善可依的法规体系才能切实解决好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重要原则性问题: 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方针; 教育教学的国家标准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办学主体及财政投入机制; 管理体制与机构; 教师编制标准及合法权益保障; 督导评估方法与责任主体等等。

( 四) 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建设, 有效落实主体责任。

农村学前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包括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也在探索和初步建立中。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实践中必须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 明确省、县、乡镇三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 健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 构建有效的学前教育督导制度; 改革创新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等等。尽快完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直接影响到各项行动举措的有效落实。建全的行政管理制度与高效的管理活动, 是扭转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局面的关键所在。

摘要: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 它能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村地区, 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 在推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以利于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韩爱晶.浅析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甘肃省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为例[J].长江丛刊, 2015, (34) .

篇4: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落后,教师专业素质低

农村学前教育中多以民办幼儿园为主,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比较低,因此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任教,甚至留不住原有的师资。许多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低回报的境况下,工作满意度自然不高。致使一些农村幼儿教师脱离工作岗位,或换行业,或到城镇幼儿园谋求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训练,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他们素质普遍偏低。[1]她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缺乏了解,导致她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3~5岁的幼儿处于学龄初期,如果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曾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些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辅以适当的课堂讲授。然而,许多农村幼儿园正好本末倒置,农村家长和幼师把幼儿园视为孩子进入小学的跳板,乘法口诀、成语等小学教材上的内容、端坐静听式的上课形式等被过早地植入幼儿教育中。这些都反映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

(三)办园条件差,硬件设施落后

农村民办幼儿园多以个人投资为主,许多民办幼儿园办园规模偏小,多数由住房改建为园舍,因此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新纲要》指出幼儿教学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审美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硬件设施的保障,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许多幼儿园桌椅不达标,游戏活动设备陈旧,音乐舞蹈室缺乏,阻碍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四)政府经费支持力度较小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相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来说,国家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仍未被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之中。幼儿园经费主要依靠学费和各地根据当地财力情况所分配的补助来维持。尽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口号非常响亮,但毕竟没有强制性,也没有监督机制,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 各级各地政府应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对教师的补助力度,为幼儿教师购买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提供廉价的教师公寓,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2. 严格幼师选拔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准入制。避免民办幼儿园利用裙带关系将一些学历低、素质差的家庭成员纳入其中,滥竽充数。

3. 完善幼师培训制度,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来园讲学或交流,又要选派本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活动。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育理念,克服“小学化”倾向

1. 幼儿园不是小学的跳板,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采用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找不同”游戏来锻炼孩子的眼力,通过接力赛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幽默风趣的活动,既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达到寓教于玩,更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2. 加强家校联系,家长是影响农村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如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交流沟通,逐步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或者上下学实行家长站岗制等形式,形成家校两股合力。

(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1. 政府应将教育经费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加强专项补助工作,各地政府应每年争取部分资金投入购置校车、教具玩具、活动室、幼儿活动桌等硬件设施补充到民办幼儿园。

2. 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进行合理整合,取缔由危房改建而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无证幼儿园。

3. 组建专家评议小组,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环境卫生、安全等各项工作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审议与审核。对于达标且表现突出的幼儿园采取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明确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加强学校自身管理效率,形成合力,共同托起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殷艳娟.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10(5月下).

篇5: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009级学前教育 李宝琳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形成与发展。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在经费、师资、规模以及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为进一步理清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本文提出如下相关解决对策,如:明确经费体制,改善教师队伍,扩大办园规模,提高办园质量,完善监督机制,优化教学活动等。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为这些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之成长为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格劳动者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涉及感官、语言、秩序和社会规范、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等。

虽然遗传和基因等内在因素构成了大脑发育与复杂功能的基础,但是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对于大脑的发育与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1至7岁是大脑思维急剧增长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将可能导致终生难以补偿的缺陷。因此,学前教育的质量关乎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和发展。如能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将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这是学前教育问题首次出现在党代会上。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注下,学前教育事业有了持续发展,但农村地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形式、办学条件、师资、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得不到保证,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滞后,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让我们感受到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不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经费不足,使学前教育缺乏物质保证。目前,学前教育属于非

义务教育,国家不纳入财政统筹中,因此教育经费得不到保证。同时,国家只要求各级办园单位有责任对所办幼儿园给予扶持和支持,但没有统一明确规定各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比例,各地仅靠收费和视财力情况给予专项补助很难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此外,由于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收费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收费过低,许多乡镇和村都不愿承担办学责任,再加上随着农村教育附加费被取消,更加剧了农村幼儿园经费的短缺,使得学前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2.幼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训练,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教师幼儿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会影响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农村幼师工资过低,大多数没有正式编制,且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这种情况使得近年来幼儿教师毕业生基本无人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严重影响了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根据湖南省2007年教师队伍规划统计数据显示:在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定的有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且这些未被评定的教师95.6%都在农村。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幼儿园中的老中青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农村中还有大量的民办教师,且发现很多大龄教师出现占岗现象,造成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4.农村办园规模不大,学前教育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收费低、生源少、使得农村以村办园为主,因此规模难以扩大。其次,目前农村地区办园主体不明确。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区缺乏灵活的办学体制和监督机制,使得农村办园缺乏整体规划,从而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再次,由于办园规模无法扩大,造成教学设备不足,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据调查统计,我国农村部分校舍存在房屋长久失修,漏雨、漏风、光线不足、桌椅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除此之外,农村地区80%的学前班基本没有配备室内外体育活动器材,幼儿玩具,图书、教学用的录音机风琴、幼儿卫生饮水和洗手等设备也都严重不足。

5.幼儿园管理不到位,学前教育缺乏有力监督。近年来,各种社会力量办园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对这些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视导评估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教育部门制定的管理政策,在实际的落实中存在着乡镇政府管理不力的现象,特别是城乡个体不经登记注册非法办园的比例越来越大,造成幼儿园登记工作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学前班不具备条件也注了册。其次,某些农村地区的学前班以盈利为目的进行乱收费,不符合收费标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收取费用根本没有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

6.教学活动存在“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缺乏质量保证。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前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直接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并用幼儿园考试成绩来判定教师水平的高低。二是教学形式小学化,室内活动与小学上课同步进行,农村80%的幼儿园每天4~5节课,每周20~25节课,上课时间为4o分钟,阎严格、单调的授课制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三是教学方法小学化。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有效地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且幼师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轻创造,忽视培养幼儿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

1.明确建立稳定经费筹措机制,保证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要保证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固定经费作保障。发展学前教育,最好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强制义务教育范围,必须畅通幼儿园的经费来源渠道。根据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

(1)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家也要从具体拨给农村教育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投入到学前教育,帮助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

(2)国家还可以在农村、贫困地区运用以直接拨款为主,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筹集管理模式。确保农村幼儿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

(3)逐步提高家庭缴费在农村学前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农民自己花钱办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谁受益谁负担” 的模式,从而利用家庭收费来提高办园质量。

(4)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家庭津贴和幼儿教育券。对贫困地区家庭进行重点扶持,还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学费减免、税收优惠等形式来保证农村地区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从而扩大教育公平。

2.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1)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学前师范生培养规模。政府应加大对学前师范教育的投入,制订学前师范院校的刚性拨款标准和经费使用比例及其奖励措施,从而保证办学经费,扩大学前师范生的培养规模。(2)加强在岗幼师培训机制,建 和完善幼师培训的经费保障体系。强化幼师在职培训的义务性和强制性.拓宽幼师培训渠道,可以在当地的师范院校,各区县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成人幼师中专班,培养在岗幼师.提高幼师的专业水平,以改善幼师专业素质较差的现状。(3)各地政府要运用财政及政策支持来提高学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农村幼师工资低的问题。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实现人才流动,同时,各地政府还应运用财政拨款对农村幼师进行按月补贴,为其购买商业保险,完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3.扩大办园规模和形式,优化学前教育的发展环境。

(1)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考虑农村幼儿入学实际需要.应采取以政府办园和县村办园为主体,个人依法办园为补充,各类组织团体、公民、个人等符合规定办学条件并经所在人民政府批准,都可以开办幼儿园,并在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自主办园、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办出个性,办出特色。

(2)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大、且分散,农村中的大村可以独立办园,几个附近的小村可以联合办园,便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更好地取得规模效益。对于合并村的统一幼儿园,政府要明确各村在建园和维护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适时适度调整其布局,实现各地区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4.完善依法治教和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式的学前教育发展。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强主管意识,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的需要,制定出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各级管理成员应按

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并落实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

(2)县、乡政府要派专人或兼职干部抓好学前教育工作。例如,学前班的登记注册,规范收费等问题.未登记的幼儿园要抓紧时问完成登记。对于已注册的幼儿园,监管人员要按各地教委下达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扫除乱收费的现象,确保资金有效用于提高办园条件,购置教育资源上。

5.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启蒙。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受地域和经济条件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更应注重教育活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遵守教学规律,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杜绝“小学化”倾向。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既是农村幼儿园集体社会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开展农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1)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创设活动区角,如角色游戏区、美工区、音乐区、语言区、阅读区等。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自由交往、大胆表达、共同合作、探索发现的机会和空间。如教师可以专门辟出一个积木区,投放一些需要儿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游戏材料.指导和鼓励儿童共同协商、分工合作,进而培养儿童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儿童近阶段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社会新闻话题漫谈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晨间活动或某个固定的活动时间里,正确引导幼儿围绕一个社会新闻自由谈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儿童的是非判断能力。(2)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其社会角色意识和规范得到强化。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现实需要,通过学前儿童扮演的社会角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比如,扮演医生角色,学习医生对人的关爱、耐心,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扮演警察角色,学习警察爱憎分明、公私分明、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更好地启迪孩子智慧,还可以开展以下活动:① 记忆游戏:快乐翻牌(数字牌)、猜零食、英语文字记忆、记忆动作等。② 听力游戏:视唱(听音)、听语言重复表达等。③ 考眼力:找不同、寻找兔子等。④ 动手能力

游戏:投掷游戏、搬运、滚皮球等。⑤ 情商游戏,交往能力:卖东西、配合搬运、分苹果等。⑥平衡能力游戏:过独木桥、单脚跳等。

参考文献:

【1】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Ⅱ.早期教育.2003.

【2】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03,8.

【3】【4】【5】章柳英.江西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江西教育科研.1999

【6】彭世华,皮军功.学前教育研究,2006 【7】第五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

篇6: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实体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应商品,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消费习惯,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近些年城市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商在城市居民群体中的电子商务已经趋于饱和,发展市场逐渐缩小,很多电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有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协调好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经济空间布局形式,让广大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也有机会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也让农民群众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将自己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发展比较落后,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95-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科技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模。最近几年,以淘宝和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经济效益,其各项业务也在逐渐扩大。随着城市电子商务逐渐趋于饱和,各大电商纷纷改变发展战略,将目光聚集到农村经济中。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和条件的控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商务发展符合商业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分析

1.针对农村电子商务政策不断出台

最近几年,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出台的相关政策总结起来就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范和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2014年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连年提到了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国务院文件,如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11项重点行动,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同时地方政府也颁布出台了多项监督政策,促进或者规范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我国南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他们在本地区内分别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多种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在每个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不需要完善复制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而是基于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属于本地区独特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十分简单明确,基本是在政府帮助之下而进行的电子商务创业行为。

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更加生态化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形成单一的,独大的电商企业或者是农村电子商务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才能发展,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服务体系。最近几年,在各个乡镇地区出现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系统,客服服务体系,培训体系等各种完善的生态化系统不断涌现,从而逐渐构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化模式。一个地区如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风生水起,那么在这个地区内部一定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尤其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工作经验,同时还有十分有活力的市场在其中进行推动,因此,在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形成生态化的服务体系。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网络覆盖率低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群山环绕,在科技方面相对落后,尤其体现在智能手机和PC端的设备的普及,这就意味着网络覆盖率并不高,即使有网络也只是一小片区域,因此对在线购物体验形成了一种阻碍,甚至有些农村根本收不到网络信号,那就更谈不上网上购物了,互联网的覆盖率依然比较低,还有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电脑,没有使用过电脑,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还比较陌生,不敢投入其中,互联网覆盖率不高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按时发展。

2.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

城市和农村两类人群在电商服务的使用行为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他们最常使用的电商都是淘宝和天猫,最喜欢买的品类都是电子产品、家电、服饰等,在网购过程中最在意的依次均为价格、品质、售后、物流等。但在农村地区的存在的普遍现象,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农村对网购的认识更加缺乏,也就是说,要想发展农村电商,前提还要教会农村的用户懂得网购,并慢慢去接受这种购物模式,显然,这是一项大工程,改变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并不容易,如果找不到快速的方式解决,那么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漫长。同时,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有限,工作环境较差,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在农村开展工作,人才引进难度大,人才留不住现象十分突出。由于专业电子商务人才不足,严重影响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

篇7: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农村公路运输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弱。农村公路多数都是由县、乡级政府组织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完成修建任务。但其公路运输管理与城市相比,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相对滞后,认识程度不够,且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掌握的不是很好,业务水平偏低,公路运输管理开展的.不是很好。

(2)农村公路运输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与城市相比,公路运输管理队伍素质偏低,对违规驾驶员及超载的现象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农村道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农用作业车(如收割机、犁地机等)特别多,司机的驾驶技术参差不齐,有的不是很熟练,甚至有的无证驾驶,存在着巨大隐患,公路运输管理人员存在“人情”管理现象,对违规车辆不能有效遏制、处罚,对于道路摆摊设点,招商赶集,一些单位和农户占道堆放木材、稻草、打粮、等不能有效制止。对于公路上行驶的老旧车辆严重超载、载人情况发现的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致公路交通险象环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3)农村公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交通标志、标识不够完整,由于农村公路特殊的地理环境,山路陡峭崎岖偏远,山高弯多,公路建成后交通设施、设备未及时跟上,或完成的不好,交通标志、标识未在全路段安装,损毁的未及时维护(更换修理),致使司机对道路判断不明,且极易发生危险。

篇8: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㈠家庭教育者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 (家长) 对有特定关系 (血缘关系) 的受教育者, 通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中的成人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传授一定文化生活知识的任务, 家长必须履行对子女教育的义务, 用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所掌握的社会规范,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受到父母文化素质影响所形成的家庭微环境、个性心理环境将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根据调查, 我校学生的家长, 有95%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又在偏僻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 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教育实践中发现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 绝大多数家长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当夫妇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任时, 在遇到一系列出现的新问题时, 他们眼前就会一片茫然, 不知如

点带面”的方式, 即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教师通过参加较高级别的培训和自学, 提高自身技能, 然后通过观摩课、学习课等活动促进和带动其它教师进行提高。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 确立“校长懂、骨干精、全体会”的目标, 将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脱颖而出的教师作为表率, 号召全体教师学习。用“滚动式”培训模式, 骨干教师培训带动全体教师, 使他们都能熟练运用设备, 掌握技能, 共同提高。

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 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 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全然不知教育的“路”到底在何方。文化水平低, 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 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隐性, 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 行动鲁莽, 语言粗俗, 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受父母影响, 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在家庭中, 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表现在: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因而家里不提供学习的机会, 带着孩子忙于干家务农活类, 使学校教育得不到延续, 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 这对长期生活在身边的孩子影响甚大。从教育实践中发现, 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都与家长高尚的品德、文化基础有莫大的关系。孩子毕竟是孩子, 不管多么聪明、多么能干, 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不会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家长, 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 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知识, 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如今的家庭教育中, 还表现出家长嗜好喝酒、赌博等活动, 对孩子的学习过问太少, 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㈡家长外出务工, 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深化, 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有较大的转变,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及其沿海一带。我校学生家长学历不高, 大部分家长只接受了初中及以下的教育, 这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显

㈢走“挖掘潜力, 谋求发展”之路我们要继续巩固已有的成果, 努力挖掘运用方面的潜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使资源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与显现, 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真正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持续、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王斌) 得比较单薄。他们大多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或从事畜牧业工作。由于工作繁忙, 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再加上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做生意, 很少在家, 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 就造成了学生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力度不到位。而占最大比重的学生家长的年龄段表明, 当前学生家长的绝大部分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 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时代风云, 对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会。因此, 他们大多将平时的主要精力放在挣钱养家上, 很少主动关注教育子女方面的信息, 造成对先进家教理念与家教方法接受的滞后, 而他们又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 较高的期望和与之不相协调的家庭教育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对矛盾。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 很多人选择了“打工”这条路。在学生中有绝大多数的家长终年在外务工, 子女有的被寄托给亲戚, 有的委托给家中年迈的老人, 有的甚至是孤身一人。在基层学校召开家长会, 每当要求学生请家长时, 来的几乎全是爷爷或奶奶, 原因是“父母打工去了”。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 基本上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 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 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 孩子就会好好学习, 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 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 要靠金钱、溺爱来补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这些孩子大都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 有些经常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来往, 沾染了社会上的恶习。

㈢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方法简单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 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家长的头脑中, 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 光耀祖宗。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 可他们对子女的爱、期望、教育是与新时代和新社会格格不入。主要表现在:一是粗暴型。“黄荆条子出好人”,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大多数家庭教育中的教养行为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为主, 以家长为中心, 严重地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挫伤了藏在孩子个性里的创造力, 甚至形成了孤僻和待人冷漠的性格。在家长的眼中好孩子就是成绩优异的孩子, 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的孩子。家长一心只求子女成才而忽视了首先应该让子女成人。家长不顾子女的自我选择, 忽视了人与环境、活动的交互作用。在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下, 孩子的能力被“蚕食”, 创新意识被湮没, 不“成龙”反“成虫”。二是放任型。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 自己仅是农民, 文化程度低, 没有能力辅导孩子, 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这样过分依赖学校, 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家庭, 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态度, 放任自流, 长期下去, 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像野草一样成长起来的孩子, 还能希望他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吗?三是冷热无常型。即家长缺乏同孩子间的交流, 凭着自己的情绪去教育, 伤害孩子的自尊, 导致孩子走向极端。四是矛盾型。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一,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孩子的要求不同, 这往往造成孩子钻空子的机会, 从而形成混淆是非, 知错不改, 积重难返。五是滥施奖励型。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许多家长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采取依成绩奖励的办法激励孩子。从表面上看,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实质上孩子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而是为了获取利益导致学习上作弊等现象的发生。物质激励的结果使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心, 荒废学业, 甚至使个别孩子误入歧途。如果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 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的现象。

㈣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在农村, 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 认为教育属于学校的事,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 培养和教育孩子想当然地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 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 一年半载, 家长不到校看望子女, 不过问子女的成绩, 更谈不上为了子女的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 不同学校配合, 习惯替子女说话, 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 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在市场经济时代, 农村的家庭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作用。本来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也是人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可是当下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仅根本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表述到:“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 “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 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㈠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家长受环境、条件限制, 普遍只有小学、初中文化, 甚至是文盲, 自身文化素质所限, 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意识, 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 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 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用正常的眼光看别人, 用反常的眼光看孩子, 是当今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就怀疑自己的孩子有毛病。即使少数关心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 主要也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作业的等级和单元、期中、期末的测评与考试分数, 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分数高了, 笑容满面, 分数低了, 打骂兼施。常常充斥在家庭中的是一些势利、粗鄙的教训, 而且这些东西也同样来自于他们以往的影响, 学生家长受到了他们父母辈的最直接的影响, 这种影响根深蒂固, 存在于他们的心间。一些老的、过时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由此传承了下来, 而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举措, 如素质教育、“减负”等问题, 尽管被炒得火热, 但在农村学生家长那里受到冷遇, 有点文化的家长, 更是偏执地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真的”, 并以此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不能“逼子成龙”, 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压之下, 就会使本来活泼的天性变得郁郁寡欢, 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就像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即便种下的是龙种, 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㈡农村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 家庭语言是一种最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与父母缺乏家庭语言的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 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自卑、不善与人交往。缺乏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成因。一是父母受文化水平制约, 认为再大的孩子也是孩子, 不随着孩子的成长、思想的成熟站在平等的角度、朋友的角度进行沟通和交流, 孩子有了心理负担无从释放。二是无法沟通。父母不知从何处着手,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之沟通交流, 越无法沟通越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造成孩子内向、自卑的性格, 甚至影响一生。三是即便沟通, 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的矛盾。农村家长普遍陋习缠身, 虽然对孩子要求标准很高, 但却忽视了文化素养或平时举止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缺乏对孩子的思维、记忆、理解等认识因素的训练培养, 从而削弱了教育的整体效果。

㈢农村物质生活条件较差, 缺乏家教平台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 久而久之, 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差, 农村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艰辛, 帮助父母做好生产、生活各类劳作, 家长总是把孩子的时间装在自己的口袋中, 令孩子失去了支配时间的能力。父母无暇给孩子家庭教育, 孩子也缺乏接受家庭教育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 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 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 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另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乡的巨大差异, 农村生活条件的低劣制约家庭教育。据调查, 我校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约2000元, 生活所需占其80%, 家庭文化生活仅有电视, 无法从网络、报刊、杂志中获取家庭教育知识。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建立村委会活动室, 利用活动室, 开展宣传家教、培训家教的活动。村级组织要主动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 市、县相关部门如妇联、团委、教育局等赠送家教录像片、VCD, 将家教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 要求各村定时组织展开活动, 学习有关家教的知识, 提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加强家教知识的流动宣传, 充分利用村支部宣传栏、广播站的作用, 张贴家教知识资料、图片, 播放家教知识, 在农村广泛营造重视家教、开展家教的氛围。

二是学校要以“提高农村家长的家教认识”为已任,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如今在学校里都较为普遍的开展“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这类活动非常有实效。一方面可以传播家教知识, 通过办讲座、发资料、做宣传、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让家长面对面、最直接听到、学到切实可用的家教方法。要让家长知道儿童是怎样潜移默化地从长辈那里学习的, 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要让家长知道儿童的教育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 要力求使家长通过教育儿童而自己也振作向上, 使他们加强对家庭、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家长知道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建立接待“家长日”, 设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方法, 变“等家长上门”为“请家长上门”, 利用“联系册”传递信息, 专项调查家教指导和意见征询。家长学校要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 全面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 通过家长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活动, 以便发现问题更好地同学校配合。

三是针对母亲在家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各级妇联组织通过举办女性素质报告、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等知识讲座、竞赛、讨论会等, 广泛开展“母亲素质工程”, 使广大母亲树立“四自”精神, 提高母亲素质来培养合格少年;树立优秀母亲典型, 用身边人优秀的家教事迹来引导广大的母亲改进家教方法,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 发挥“农家书屋”等妇女儿童项目的作用, 通过妇女读书活动点为广大农村母亲增长家教知识创造条件, 引导农村母亲积极学习家教知识、陶冶情操、丰富内涵, 加强家庭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

四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开发农村家长的家教潜能。学校、妇联、团委、文化部门等社会各界联手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家庭才艺大赛”等活动, 在创评中增强家教份量, 在活动中融入知识性、趣味性、广泛性, 丰富活动的内涵、充分调动家长与子女的参与热情, 在寓教于乐中增长家长的家教知识, 开发农村家长的家教潜能。发动妇女组织以“母亲节”、学校少先队可以以“六一节”为契机, 在聚居点开展趣味知识问答、参观学校、家庭同台汇演等亲子互动活动, 进一步增进家长与未成年人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因为理想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

总之, 农村家庭教育观念需要急待转变, 任务非常紧迫。这种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来自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 也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强烈要求。家庭教育, 它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是农民, 农村未成年人则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顶梁柱, 加强农村家庭教育,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新的形势需要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意味着对教育的要求更多, 家庭和教师的责任更重, 更新观念的任务更紧迫。要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必须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 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让正确代替错误, 先进代替落后, 重新构筑家庭教育观念的新体系, 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是农民, 农村未成年人则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顶梁柱, 加强农村家庭教育,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村家庭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家长素质, 更新家教观念, 提高家教水平, 使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可行的对策。

篇9:浅析农村学前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教育师资;问题;对策

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2009—JK GHAG—0558)阶段性论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农村学前教育中师资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还有待提高和充实。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办法,对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与分析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然而根据2005年教育统计年鉴的结果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与城市相比人均比例存在严重缺失,并且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学历情况也严重失衡。

表1为2005年我国城乡幼儿教师学历情况表,从表中显示供城市幼儿园选择的学前专业教师很多,但愿意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很少。

(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

1.幼儿师资分布不均衡、补充渠道不畅。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经济和教育基础比较落后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数非常有限,与农村学龄前儿童数量相比,其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师资的实际需要。罗仁福等[2]调查发现山西某县15个乡镇仅有2个农村幼儿园。这一数字意味着全国农村将有相当客观数量的幼儿没有接受学前教育。

2.幼儿教师补充渠道不畅由于幼儿教师以在民办教育为主,教师缺乏公办学校教师拥有的稳定感和归属感,跳槽、改行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幼师队伍基本为女性化,一些教师在结婚之后不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同时,由于幼师专业培养的教师大多分配在市区或县城的幼儿园,真正到农村任教的寥寥无几。所以,幼师力量不断流失,新生力量又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补充。

3.幼儿师资待遇过低、工作环境较差。据报道2004年农村幼儿教师每月工资在300元以上的仅占31%[4]。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大多在民办幼儿园任教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奇缺、教师住房得不到保障、信息闭塞等因素,严重挫伤了幼儿教师任教的积极性。

(二)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更是全面、深远的。目前,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偏低,已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农村十三所幼儿园调查统计显示,大专以上学历占11.4%、中专学历占15.5%、高中学历占40.6%、其它为32.5%。一方面,学历参差不齐,大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另一方面,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在调查中经过幼师专业培训的教师仅占22.5%,其原因是,随着社会力量办学的数量增加,农村幼儿师资需求矛盾显现突出,幼师毕业的教师很少到农村任教,而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成长时间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锻炼[5]。于是农村幼儿园只好降低标准,聘任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生,这些没有经过系统幼儿教育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师资,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制约着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再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发展前景黯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大多为代课教师,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职称评定层次很低,幼儿园多数得不到政府的资助,教师工资待遇标准不稳定,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使幼儿教师感到前途渺茫,工作不安心。

(三)对幼儿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家的很多政策只反映和体现城市幼儿教师的利益,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加上农村幼儿园教师几乎都没有编制,在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农村幼儿园大多为私立性质,缺乏教师的培训制度、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教学质量的监管及教学评估更难以进行。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待遇。教师身份与其它职业地位的获得一样,是一种专业资格,更是一种社会象征。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身份的政策。实施聘任制,正式聘任的幼儿教师应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看待,明确幼儿教师应享有的福利待遇,使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城市保持一致。这是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消除幼儿教师后顾之忧、激励和吸引优秀幼儿教师安心在农村任教的根本性措施。

(二)提高幼儿师资素质、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体系。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让农村幼儿在职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保证幼儿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政府应做好幼儿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工作及给于相应的教师资格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城市的优秀幼儿教师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进行指导。建立以乡镇幼儿园为主的教学组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开展观摩教学及教学评估等活动;通过补充高学历新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及教学素质。同时政府应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三)政府投入加大、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体制。政府必须真正确立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管理体系中来,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加大力度,特别是一些贫困农村的投入,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应划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人数,为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办理公办编制,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使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向学前教育延伸,扭转农村学前教育举步维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罗仁福,赵启然,何敏等. 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3]罗正军,张伟.突破“瓶颈”天地宽——永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集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J].早期教育,2003,(5).

上一篇:钢材质量证明书模板下一篇:关于榜样为话题的小学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