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性研究

2022-11-20

代谢综合征 (MS) 是个体中腹部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增高等多种代谢异常情况集结存在的现象。近几年来, 我国MS患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MS与心血管病之间关系已经被初步认识。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的急性缺血性病变。本研究旨在使用修订后的中国人MS的诊断标准, 对MS与UA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5~2007年间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112例, 依据Braunwald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UA临床危险度分层的中、高危险标准。其中MS患者56例, 男37例, 女19例, 年龄58~76岁 (64.2±7.0) 岁;非MS患者56例, 男36例, 女20例, 年龄57~76 (63.8±6.4) 岁;所有病人均排除肿瘤、胶原血管病、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

1.2 方法

1.2.1 MS诊断标准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5月修订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项或3项以上: (1) 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 (2) 血TG≥1.70mmol/L; (3) 血HDL-C<1.04mmol/L; (4) 血压≥130/85mmHg;⑸空腹血糖 (FPG) ≥6.1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或有糖尿病史[1], 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TG、HDL-C采用酶学方法。

1.2.2 2组患者均给予同种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作为基础治疗。入院后前3d每日1次常规12导联心电图, 以后每周做1次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即刻行心电图检查。4周后对2组病人重新按Braunwald标准进行UA分级, 记录急性心脏事件。随诊2年观察其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情况。

1.2.3 统计学处理用SPSSBO软件处理, 数据用表示, 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注:治疗后2组BraunWald分级P<0.05, 2年随访结果P<0.05

注:治疗后2组BraunWald分级P<0.05, 2年随访结果P<0.05

2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 ;而非MS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较MS组明显减少 (P<0.05) ;治疗后2组Braunwald分级均明显好转 (P<0.05) ,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诊2年其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例数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急症,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不稳定的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极易破裂导致心肌急性缺血,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代谢综合征 (MS) 是心血管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的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其主要组成成分为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 但它所涉及的疾病状态尚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低度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及多衰卵巢综合征等, 提示其本质是多方面的, 复杂的。研究显示MS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三支病变、C型病变、总狭窄指数均明显高于一般冠心病患者, 提示冠脉受损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多[2]。MS的基本特征是胰岛素抵抗 (IR) 。正常水平的胰岛素对维持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通过促进NO的产生导致血管舒张, 但高浓度胰岛素增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作用是短暂的, 另外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以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使平滑肌增殖, 使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功能受损。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在胰腺堆积后可导致β细胞功能障碍, 导致黏附因子表达增加, 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血管舒张功能下降,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肥胖通过两条途径引起其他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分泌脂肪因子和游离脂肪酸。高血压时血管功能和血流协调异常, 一方面促进血管内膜增生, 一方面导致血管玻璃样变性,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于肥胖患者, 胰岛素抵抗可使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摄取减少, 分解增加, 后者在肝脏转化为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 加速高密度脂蛋白清除,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3]。MS是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 脂质代谢、血压、糖代谢、血管功能以及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其中胰岛素抵抗是一个始动因素。有研究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中MS的发生率为45.14%[4]。本研究通过对伴或不伴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非MS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远期心血管事件都明显好于MS组,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以, 代谢综合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应重视并积极控制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 (MS)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5~2007年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 其中伴有代谢综合征者 (MS组) 56例, 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 (非MS组) 56例,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2年内发生心肌栓死及死亡情况。结果 非MS组心绞痛发作与心绞痛持续时间较MS组明显减少 (P<0.05) ;治疗后2组BraunWald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诊2年其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例数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S与UA关系密切, 是UA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6~17.

[2] 沈阳, 卓伟明.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5) :1963.

[3] 张曹进.代谢综合征与内皮功能障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 11 (1) :58.

[4] 谢玉才, 李黎.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长期预后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5 (8) :788~791.

上一篇:2型糖尿病酮症治疗中胰岛素泵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疗效比较下一篇:外固定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