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民负担监测系统

2023-01-30

第一篇:全国农民负担监测系统

国土系统减轻农民负担情况报告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宏伟目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XX经济发展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国土资源管理要围绕下几个方面积极做好工作。

一、站在大农业的高度,做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对非农建设用地实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为维持我省一定的耕地总量,保证稳定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和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等,造成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收入增长缓慢。保护耕地总量是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在目前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决定之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实事求是的审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目标。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原有的大量耕地变成了畜牧、养殖、果园、花卉基地或养殖水面。以园、林地为例,分别由2000年的885.7万亩和14439.3万亩增长到2005年的933.8万亩和14764.3万亩,增长率为5.4%和2.2%。二是生态退耕,使大片耕地变为林地或牧草地。2005年全省生态退耕240.73万亩(1999年-至2005年全省共退耕701.12万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8.57%)。目前,我省250以上的坡耕地仍有1,284.7万亩,占2005年耕地总量的1.9%,生态退耕的压力仍然很大。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耕地从直接的粮食生产中退了出来。2005年,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4.3万亩。由此可以看出,耕地虽然从粮食生产中退了出来,但并没有跳出农业用地的范畴,只是农地种类的一种变更。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应从单纯重视粮食生产向谷物与果、疏、肉、蛋、奶生产并重上转变;从只重视生产效应向生产与生态环境效应并重上转变,认真审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为农地总量动态平衡,并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占补平衡政策及相关配套制度,构建新的耕地保护体制,保证我省农业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进一步清理涉及农民的土地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今年3月25日,我们根据去年底省计委和省物价局在陕报公布的收费项目,对涉及土地的收费项目包括农村宅基地等收费行为重新进行了清理和规范,将各种收费的法律依据、收费标准等在国土资源公众网上予以公布(土地收费共13项,主要由用地单位缴纳,其中与农民个人有关的只涉及宅基地注册登记证书工本费1项,根据中办[93]10号文件精神此项收费已经取消;同时规定,农民新申请宅基地不收土地复垦费),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因此,对农民个人收取与土地有关的费用,都属乱收费,必须坚决坚决制止,并要防止各种巧立名目和搭车收费。我们还要求国土资源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要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对各种违规涉农收费行为的处分处罚办法,使乱收费行为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三、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以及小城镇建设。一是对将耕地用于果、疏、肉、蛋、奶生产、未改变农业用途的,不再进行土地变更登记。二是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用地需求,只要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并且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再提出新的要求。三是为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门重点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在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减少土地征用的环节,实现快用、用好。

四、积极探索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措施。我国对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但农民所拥有的只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产权制度一直没有确立,征地范围过宽、过多地考虑征地方的权益而忽视农民长远利益以至引起的不稳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首先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征地公告制度的同时,划定“XX红线”(即给与被征地农民的最低保障线),从而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其次要积极开展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在政府宏观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组织将集体土地作为要素参与相关产业的开发;允许土地作股参与国家经营基础设施工程的合作开发和参与政府兴办的高新产业园区等。第三要强化市场作用,改变农用地定级估价只侧重农业本身原用途而淡化未来市场因素的做法,对现行征地补偿计算方法进行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具体土地的补偿标准。第四要探索被征地农民多途径补偿安置问题。为了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要在目前以货币安置为主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货币安置与入股安置、商业保险安置、留地安置等多种形式的安置办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劳动能力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安置方式。

第二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 中疾控卫发[2005]372号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的科学指标,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以下简称《死亡证》),为政府进行人口和户籍管理提供客观和科学的法律文书文件,是实现人口管理文明和法制化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 师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使用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一、死亡登记

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不同情形死亡个案的登记 1. 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

(1)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证》。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证》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2)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诊治医生或接生员(助产士)填写《死亡证》。

2. 家庭死亡个案

在家中死亡者,由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承担该地区预防保健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的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作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判断。对于正常死亡者,应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证》, 并由街乡居委会(村委会)盖章证明,同时必须填写死亡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致死疾病的全称、诊断单位、时间、依据),同家属签名。

3. 其他场所发生的正常死亡个案,由负责救治的医生填写《死亡证》;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者,由救治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行死因推断后填写《死亡证》。

4. 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法医鉴定书》,卫生部门根据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鉴定书》填写《死亡证》。

(二)《死亡证》的填写

1.《死亡证》的填写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并由填写医生签名,并逐联加盖统一的《死亡证》专用印鉴。

2.《死亡证》的填写内容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

事工作,如:车工、钳工、纺织工、门卫等)、身份证号、户口地址(应按身份证或户口本上登记的填写完整)、现住址、(应填写具体门牌号)生前工作单位(应填写死前最后的或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按公历填写)、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不满1周岁的按月日计算,不满1日的按小时、分钟计算)、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包括联系电话,要填写详细)。

(2)与死亡有关的疾病诊断项目:医生应结合死者生前有关疾病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根本死因)分别填写在《死亡证》的第Ⅰ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Ⅱ部分。对于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等情况,医生应通过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情况进行死因推断,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情况应填写在《死亡证》背面的调查记录中,而推断后的死因应填写在《死亡证》的疾病诊断项目中。

(3)对于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医生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在《死亡证》背面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的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4)其他项目:住院号、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的医生签字)、单位盖章(由填《死亡证》的医生所在单位盖章)、填报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填报,如果填报日期与死亡日期相距较远,则应给予文字说明)。

(三)《死亡证》的管理

1. 《死亡证》共分四联。第一联为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由出证单位直接寄(送)至所在县(区)疾控机构;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 2. 《死亡证》第一联应由乡或乡级以上医院指定专人妥善保存,以备核实、查询;第二联由县(区)疾控机构按国家级档案管理,并按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规定长期保存;第

三、四联由出证机构交死者家属,用于办理有关手续,由相应单位妥善保存。

3. 各县(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审核后,将非辖区的《死亡证》转往死者户籍地区县(区)疾控机构。

4. 《死亡证》内容与样式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由省市级疾控机构统一负责印制,向县(区)疾控机构提供。各县(区)疾控机构定期定量向辖区内医疗机构提供《死亡证》,各级收发单位要做好编号登记工作。

二、死亡信息的报告

(一)死亡个案报告程序 1.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患者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证》;

(2)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医院内《死亡证》的第二联,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完整的《死亡证》第二联寄(送)医院所在地的县(区)疾控机构,并做好交接记录。

(3)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 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报告。

2.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1)对于发生在乡镇卫生院(包括街道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下同)的死亡个案,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证》;对于发生在家庭和医院外其他场所的死亡个案由村(社区)医生出具《死亡证》,并定期将第

一、第二联报所在辖区的乡镇卫生院。

(2)乡镇卫生院指定专人在每月10日前将收集到的上个月死亡个案的《死亡证》第二联上报当地县(区)疾控机构并做好交接记录。

(二)死亡信息核实

1.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日对医生填写的《死亡证》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并予以纠正。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对村(社区)医生填写的《死亡证》进行审核。

2.县(区)疾控机构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质量审核,对于《死亡证》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者,要与报送单位(或部门)进行核实,补充或纠正错误;对于通过核对仍然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进行调查核实。

(三)死亡个案收集的补充途径 1.省级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对于发现的漏报信息,及时逐级反馈到所在地县(区)疾控机构。

2. 县(区)疾控机构与公安、殡葬、妇幼、计生等管理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死亡证》,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负责进行补报。

3.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定期与当地公安、妇幼、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死亡证》,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负责将《死亡证》的第二联上报当地县(区)疾控机构,由县(区)疾控机构负责进行补报。 4.村(社区)医生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进行入户调查,填写《死亡证》,并负责及时将《死亡证》的第

一、二联上报所在的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由乡镇卫生院(街道医院)负责将《死亡证》第二联上报当地县(区)疾控机构,由县(区)疾控机构负责进行补报。

(四)死因编码

县(区)疾控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收集的上月的全部死亡个案进行编码,编码工作应由县(区)疾控机构经过培训的死因编码人员进行。

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

死因编码人员遇到《死亡证》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行准确编码的,应及时询问出具《死亡证》的有关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对于编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死因编码人员应及时咨询上级技术部门,不得随意编码。

(五)原始数据的录入和上报

1.死亡信息原始数据来源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填写的《死亡证》的第二联。 2.县(区)疾控机构组织专人将经核实并完成死因编码的《死亡证》第二联信息及时录入死亡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3. 县(区)疾控机构每月20日前完成对上月数据的审核、确认后,将数据同时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4 .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应督促辖区内所有监测点及时上报死因监测数据,省级疾控机构对上报的数据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核查更正。 5. 省级疾控机构分别于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及次年2月15前将已审核并调整的上季度辖区内所有监测点死亡个案数据上报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三、人口学信息的收集 (一)出生信息

出生信息与死亡登记和报告工作有密切关系,获得准确可靠的出生资料是死因统计的重要工作。出生信息的来源:各地户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居民的出生登记工作,是提供出生资料的法定部门;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部门掌握的出生资料是补充的来源。

各级疾控机构应及时、完整、准确地收集当地的出生个案信息。

(二)人口信息的收集与报告

1.各级疾控机构由专人负责每年到当地公安部门和/或统计部门获得当年的分地区、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资料,以及分地区、分性别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口数; 2.各级疾控机构也可向当地人口普查办公室抄录最近一次辖区人口普查资料,并将所抄录的资料登记入册。根据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数,确定监测点第二年初人口数,并与派出所获得的人口资料对比,确定监测点准确的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3.每年3月1日前,逐级将人口资料上报上级疾控机构。

四、资料分析与利用

(一)统计分析

除卫统8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所要求的统计指标外,各级疾控机构可根据需要和条件对死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分析项目和内容包括:

1. 不同人群和地理特征的死亡水平:粗死亡率、死亡专率、校正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劳动人口死亡率等。

2. 不同人群和地理特征的死亡原因: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前十位死因占总死亡的比重。

3.其他死亡统计指标:寿命表、去死因寿命表、平均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潜在损失寿命年数(YPLL)等。

(二)资料利用

1.各级疾控机构应对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汇总,按卫统8报表要求产生年报表,报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2.各级疾控机构应对辖区内的死亡报告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撰写死亡分析报告,报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对于申请使用死亡信息资料的,应对申请人以及信息的范围、时段和类别进行登记 4. 凡涉及个案资料或信息,未经家属书面同意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个人提供;

5.对于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五、机构与职责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协调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生、统计等相关部门,争取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政策及相关工作环境与条件。各级疾控机构是全国疾病监测点死亡报告与死因统计工作的技术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业务执行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的方案制定、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定期进行系统评价和调整。

具体任务有:

1.制定、修订全国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质控方案、评价方案、漏报调查方案等; 2.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全国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3.定期组织开展对省级的质控,开展监测点现场督导,评价监测点现场工作情况; 4.制定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分级培训,提供技术指导; 5.汇总、分析死亡资料,按规定编制各种报表,分析上报并反馈有关部门; 6.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专用的死因统计数据库应用软件。

(二)省级疾控机构

设立专门岗位,负责本省(区、市)死亡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

具体任务有:

1.根据国家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有关方案,组织开展本省(区、市)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

2.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针对本地区各级各类机构死因报告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术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合格人员及时进行登记注册;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定期赴现场督导,了解检查死亡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制定本省(区、市)的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定期质控检查和漏报调查; 5.及时收集本省(区、市)死因监测数据,审核数据质量,及时组织死因核实,并上报本省(区、市)数据资料至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定期分析本省的死亡数据,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并及时反馈有关基层单位。

(三)地(市)级疾控机构

设立专门岗位,对县(区)疾控机构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日常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定期进行质控和评价。

1.组织和指导各县(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本省(区、市)工作要求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对县(区)疾控机构开展的死亡报告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督促死因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

3.制定辖区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

4.落实国家和省(区、市)死因监测工作各类方案要求,协助省级疾控机构组织开展漏报调查和其他质控与评价,充分发挥在省和县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功能。

(四)县(区)疾控机构职责

设立专门岗位,落实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具体任务为:

1.组织和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转卡、分析,并按本规范统计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4.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5.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6.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7.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8.做好本地区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当地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五)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医院)、防保站

负责对辖区内死亡个案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与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核对,查缺补漏。具体任务为: 1.收集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证》;

2.对辖区内的死亡案例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进行入户调查; 3.收集辖区内《死亡证》,每月定期上报县(区)疾控机构;

4.定期汇总死亡资料,并与当地公安、民政和妇幼部门核对、补漏;

5.对辖区内死亡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管辖村医的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

6.做好原始《死亡证》的保存与管理。

(六)医疗机构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明确职能部门,设立专门岗位,由专人负责院内死亡个案的信息收集、核实和死因调查,填报《死亡证》并报告。 具体任务为:

1.收集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如实填写《死亡证》;

2.负责本院的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 3.有计划的对院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

5.应遵照本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

(七) 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责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除按照本规范做好本机构内死亡病例报告工作外,还应根据出生监测数据,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出生个案资料和出生人口学资料。

六、制度保障

(一)例会制度

每月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组织辖区村(社区)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县(区)病控机构应轮流参加各乡镇(街道)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面关系。各医院应定期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提高《死亡证》的填报质量。

县(区)疾控机构每月定期召集辖区各级医院、街道医院或乡镇医院责任医务人员,讨论死亡报告等相关事宜。

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应建立例会制度。每年召集下级单位进行工作研讨或统计会审。

(二)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明确相关科室职责,由专人负责全院的《死亡证》的收集、整理、核查、盖章及编码工作,并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三)核查制度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社区)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或入户调查。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证》第二联;县(区)疾控机构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证》进行复查,住院死亡以医院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要进行入户调查。

(四)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死亡信息(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制度。县(区)疾控机构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五)人员培训制度

各级疾控机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技术方案、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满足工作队伍的专业需要,保证工作质量。

县(区)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专管员、临床医生、基层医生和防保医生、村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着重加强各级医院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和村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出生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根本死因的确定。

死因编码人员以及各级疾控机构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其他人员应经国家或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者实行注册登记。

(六)工作考核制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辖区内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并纳入单位考核内容,完善奖惩机制。

上级疾控机构定期对下级单位死亡报告与统计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

县(区)疾控机构定期(每年1~2次)对辖区内开具《死亡证》的单位的死亡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完善奖惩机制。

七、质量控制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全国各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质量,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

2.及时审核全国各监测点上报的死因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要求。 3.对全国各监测点上报的全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如监测点以县(区)为单位报告的年粗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低于该监测点所属地区分类的上年全国平均水平,应要求省级疾控机构开展调查,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省级、市(地)级疾控机构

1.每年至少召开1次工作会议和技术培训会议。 2.每年2月底前完成本省(区、市)的死亡监测数据的审核和分析,同时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反馈各监测点疾控机构。 3.省级疾控机构分别于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及次年2月15日前将上季度的死亡个案数据上报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报告及时率应为100%。 4.省级疾控机构应对各监测点上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如发现监测点粗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低于该监测点所属地区分类的上年全国平均水平,应及时开展调查,找出原因;同时应配合开展国家级数据审核工作。

5.每年抽查核对各监测点《死亡证》填写质量和ICD-10编码质量,要求辖区内监测点录入的《死亡证》项目填写错误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不超过5%,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对报告质量不符合要求者,应进行通报批评,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必要时组织对监测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重点地区现场督导工作,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6.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定期赴现场督导,检查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死因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省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监测点现场督导覆盖率应为100%。

(三)县(区)级疾控机构

1.组织对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员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培训(含以会代训),每季度一次,督导、质控和培训情况定期上报省级疾控机构。 2.在每月的20日前,负责将上月的死亡个案数据上报到省级疾控机构,报告及时率应为100%。

3.负责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认真审核和录入, 录入的《死亡证》项目填写错误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城市不超过5%,农村不超过8%;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对报告质量不符合要求者,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进行补充或更正,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4.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核对死亡信息,监测点报告的死亡数、婴 7

儿死亡数一般不应少于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报告数字。如发现数字不符,尤其是监测点报告的死亡数、婴儿死亡数少于公安部门、民政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的报告数字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补报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实施并协调危重婴儿足岁结局追踪工作。

5.死因监测资料中,死因分类为诊断不明及其他原因的死亡个案占全部死亡个案的比例城市监测点不超过5%,农村监测点不超过8%。如超出该指标,应及时组织补充调查,核实死亡原因。同时应组织对责任报告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6.根据省级疾控机构下发的方案,每年开展居民死亡漏报调查工作。

(四)各级医疗机构

1.《死亡证》上报数量与本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数量应相符,符合率应为100%。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漏报率应在5%以下。 2.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应按照本规范要求填写,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项目填写应正确和完整,死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主要致死原因(不明原因死亡的应填写主要病史和症状体征)、诊断依据必须填写,卡片项目填写完整率应高于95%,项目填写错误率应小于5%。

3. 医疗机构对于不合格的《死亡证》应重新核实并按照要求填写;《死亡证》中的主要变量逻辑关系应成立。

4. 医疗机构应根据《死亡证》正确判断根本死亡原因。

5. 按时参加当地疾控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及例会;每年对院内相关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定期召集例会,对辖区内死因监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辖基层医生的工作质量。

6. 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

7.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发生的在家死亡的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入户率应达95%以上。

8. 开展危重婴儿足岁结局追踪工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认真完成收集各种场合出生的危重婴儿足岁的结局资料。

八、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频度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根据监测点的实际情况组织一次对各省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的抽查。

2.省级疾控机构每年应组织对辖区内疾病监测点全面的工作考核一次以上,覆盖面100%。

3. 各监测点县(区)疾控机构每年对辖区内承担死因监测工作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报告人的工作考核一次以上,覆盖面100%。

(二)考核内容及指标

1. 疾病监测组织管理工作(以正式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为准)

(1)各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有无管理组织:有一名业务领导抓此项工作,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

(2)有无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计划、总结、督导及自查记录;

(3)监测资料管理情况:资料管理要求档案化,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要求分类并按顺序有专柜管理;

(4)有无定期的例会和培训记录;

(5)与相关机构协调工作完成情况。

2. 各级疾控机构各类数据库、报表上报质量和及时率。

3. 数据质量控制:卡片填报的完整率、规范率、卡片与病史符合率、录入符合率、死亡原因错误判断率、报告不明原因死亡比例、死亡报告总数与其他来源符合情况、报告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死亡漏报率等。

4. 数据分析:监测点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完成情况。

5. 死因监测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更正情况和保存情况。

第三篇: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纪要

2008年9月24—26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贵州省贵阳市组织召开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总站党委卢秀玲副书记作了《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努力做好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报告,范占朝主任作了大会总结。会上,中纪委驻环境保护部监察局谷茂宽局长、环境保护部直属机关党委工会主席韩久凌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贵州省环保局局长郭猛同志到会致辞并介绍了贵州省环保工作的情况。全国各省级监测中心(站)、副省级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党委书记和负责行风建设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1、谷茂宽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总站组织召开了5次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非常好,对监测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到目前为止监测系统还未发现违法乱纪和不廉洁现象,这与总站召开行风会议和不断抓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分不开的。环保系统没有经济条件约束,只能靠做思想政治工作来化解可能存在的矛盾,监测系统在抗震救灾应急监测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这些都与总站抓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也说明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有效的。他还强调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抓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勉励监测系统再接再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系统思想素质,为党和政府在环境科学决策中提供可靠依据做出更大的贡献。

2、韩久凌主席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一是继续发扬成绩,保持优势,巩固和发展监测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良好势头;二是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抓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性;三是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对监测工作的促进作用。

3、总站党委副书记卢秀玲同志在《报告》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抗震救灾应急监测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全国环境监测系

统行风建设的丰硕成果;二是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锤炼的行业精神是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宝贵财富;三是以优良的行业精神推进全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并回顾和总结了全国环境监测队伍在这次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充分展示的“忠于职守,勇赴一线;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科学严谨,确保质量;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顽强作风和宝贵精神,强调了要以此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激励系统干部职工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凝聚系统干部职工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要求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把这次抗震救灾中形成的优良行风转化为落实减排监测任务的坚强决心,转化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践行“测准说清”要求的自觉行动,切实推进全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4、在总结中,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切实把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成果巩固好、经验学习好、成绩发扬好,特别要注意用这次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把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激发出来、力量凝聚起来,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和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三是要一如既往地抓好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不断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争取新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行风建设常抓常新。

5、会上,四川、广东、山东、甘肃、贵州、江苏、成都等7个省市监测站的领导,从各个不同侧面介绍了本单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应急监测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生动朴实,亲切感人,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广;有56个单位和个人在大会上交流了先进事迹材料。代表们结合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的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总局和总站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系统政治思想工作和行风建设以及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6、经过认真讨论,会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要加大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二要开展表彰活动。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比表彰活动,积极组织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先进工作者进行考察、参观、疗养;三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切实加强监测系统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环境监测风采摄影比赛、利用网络信息,大力宣传中心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监测工作新局面。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过讨论与交流,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八年十月九日

第四篇:农民负担的剖析

题目:免征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分析

内容: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代开始。但免征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的终结,相反,农民负担反弹压力巨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乡村债务越来越大,新乡村建设需要大量配套资金,农民负担的内容已由“税”再度转化为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在未来一短时间内,农民负担增加有其必然性。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免征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我国国情,从农民负担变化的总趋势、农民负担的新形势、新内容等方面着手,并且提出建议。

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享有合法、平等的生存权利,享有国家公共财政的恩惠,对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繁荣,具有极大地积极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但是农业税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农民负担问题的根本解决,随之出现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新问题,如农村教育、养老、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以及农村债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农民的主要负担,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切实解决。要彻底减轻农民负担,必须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的改革,健全公共财政,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和谐进步。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第五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情

况报告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情况报告2007-02-06 09:51:17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真诚欢迎大家对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

“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工作方针,从政策、资金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促进了增收减负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增收减负工作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大市建设,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总体思路,从“八五”时期的“稳粮棉、兴林果、深加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到“九五”时期的“三个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原产品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由单一种植型为主向种养加一体化方向转变),再到”十五”提出把运城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市的目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减轻农民

负担,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民负担的逐年减轻。

到××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比年净增元,年均递增。农民负担由年的人均元下降到税改前××年的元。年以来,全市共减轻农民直接和隐性负担亿元。今年,全市十三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农业税全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人大的领导支持下才取得的。其主要做法是:

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农民增收的基础是农产品优质高效,潜力在加工增值,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近年来,我们围绕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三五”战略,挖掘农业

内部增收潜力。

“三五”战略是近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三五”战略就是三大调产工程和五大体系建设。三大调产工程是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产量型农业向质量标准农业转变;单一粮棉型向区域特色农业转变。五大体系建设就是狠抓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信息、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综合执法。到××年,全市优质小麦发展到万亩,棉花发展到近万亩,芦笋发展到万亩,设施农业达到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万亩有家企业的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肉、奶、蛋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初步形成了粮、果、畜、菜、棉五大主导产业。

在五大体系建设上,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组织这四大市场主体的培育和

扶持为重点,并创新和完善农业组织制度。目前,已有市级和永济、临猗、夏县等县(市)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市农产品会展中心也正在加紧建设。全市产地批发市场达到个,其中农业部定点市场个。仅××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交易总量就达到万吨,交易额亿元。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上,按照市建中心、县建站、乡镇(企业、市场、基地)建点的总体规划要求,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主体已完工,预计××年春可投入运行;新绛、永济等县(市)已初步建立起了农产品检测站。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上,全市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十三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按照农业部“六个一”的标准,又新增乡级信息服务站个,培训、认定农村信息员名,目前全市乡级信息服务站总数累计达到个,农村信息员名,农业部“一站通”农村信息员注册量余人。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并运行良好。在农民技术培训

体系建设上,全市以继续实施“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为重点的科技培训成效明显,全年共发放科技培训光盘碟,受训农民万人(次)。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达到万人有人取得绿色证书。在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上市级和个县市、区全部组建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并广泛开展了农资市场整顿行动。

从年开始,我市又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到××年,全市沼气用户达到户,其中:芮城等六个项目县完成沼气户用工程户。同时,在果树发展上,以疏花疏果和果园套袋两项技术的推广为重点,着力提高果品品质;提高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到××年,全市年果园套袋亿个。预计今年全市果品综合收入将达到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从××年开始,我们又在临猗县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取技术培训到位,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措施,达到节本增效,增

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严格直补政策,增加政策惠农收入。

落实好扶农惠农政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这方面我们一是认真执行取消农业税的政策。保证了到××的农业税减免款全实到农民手中,××年全市农业税全免。二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是中央、省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年,全市小麦直补面积万亩兑付资金万元玉米直补万亩兑付资金万元。××年,全市小麦直补面积万亩补贴资金万元玉米补贴面积万亩补贴资金万元谷子万亩补贴资金万元。两年合计补贴资金总额达到万元。三是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年,农业部和省政府分批给我市农机购置专项补贴万元,已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补贴到农民手中。惠农政策的有效

落实,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对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市解决农民增收难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稳定的办法。我市近两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占总转移人数万人的农民工资性收入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工资性收入年增长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多个百分点。今年前半年,我市新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达到千元以上。××年在全国启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技能培训),全省每年技能培训万人,我市××年培训任务万人。

今年万人截止月底正在培训有万人转移人。××年全市有个县(市、区)的所学校实施了“阳光工程”,今年全市个县(市、区)所学校实施了“阳光工程”,像闻喜五四一技校、万荣技校、永济皓翔技能培训学校、垣曲中条技工学校、平陆世纪人才学校等,形成培训、转移、服务一条龙服务体系。因此转移就业稳定率都在,可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四)加大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近年来,全市乡镇企业暨民营经济以农民增收为主题,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克服煤电运油生产要素异常紧缺、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全市乡镇企业暨民营经济共发展到个,

比上年增加个;从业人员人,比上年增加人;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上交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财政收入亿元的为全市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元比××年纯增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目前,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个,涌现出了象永济芦笋加工、绛州绿蔬菜集团、粟海集团、农之龙、临猗湖滨果汁、稷山胃乐、永济忠民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人,带动农户万户,年为农民增收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乡镇企业暨民营经济共完成现价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在以上。上半年,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强化农民减负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事关大局的民心工程。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对于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有着十分重大意义。近年来,市政府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认真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减负出发点,在全市范围内不断引深农民减负工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民减负新路。

(一)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中央减负政策,市政府拿出了四大举措。第一是落实费改税。我市从年就在深入调

研的基础上,积极为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了前期准备,于年在临猗县进行了税费改革试点,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实行税费改革后的临猗县农民负担比改革前的年减少了万元,减负,农民人均减负元。在取得税费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精神,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了“逐户登记、认可签字、张榜公布、四级把关、汇总上报”的二十字工作程序,实行逐级把关汇总;坚持“重操作、重实际、重群众”的方针,规范完善了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坚持做到“双认可”,把“土地面积核实表”、“单产核实确认表”和“农民负担监督卡”全部填发入户。据统计,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农业税及附加比改革前的××年农民税费直接负担万元减少了万元,减幅,人均减少元。第二是裁冗员。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

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及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政策精神,分别于年、年和××年先后三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精简机构、整顿编制、撤乡并镇和并村并校工作。通过撤并机构和清理检查,全市县、乡两级共精简机构多个,分流人员人,年可减少开支多万元,共精减村组干部人,年可减少开支多万元,共精减教职工人员人,可减少开支.万元。第三是砍“项目”。不少不合理收费项目,使农民不堪重负。从年以来,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关于“四个一律取消”的要求先后对个收费项目予以废止和取消,全市平均每年为农民减负达到亿元,人均达元。第四是压支出。有效压缩乡、村两级不必要的支出是减负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动真碰硬,对一些胡支乱花进行清查整顿。××年市县乡三级通过治理整顿,制止了部新购车辆,拍卖了部车辆,对辆违规车进行了严肃处理,将万元清理资金入了国库。在清理整顿中乡村两级通过推行财务公开对乡、村招

待费进行了改革,推行“零招待费”制度,每年共可节省开支多万元。

(二)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从形式上保障减负政策的落实。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接受农民监督。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农民负担公示制度,市政府把××年确定为农民负担公示年,并在《运城日报》强档推出“减负在线”栏目,以“政策篇”、“经验篇”和“监督篇”,连续刊登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典型经验,曝光了一批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如《运城日报》将年以来国家、省取消的涉及个单位个收费项目向社会陆续进行了公布;同时经过市、县、乡三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核,陆续在《运城日报》上向全市公布了××年各乡、村农民人均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数额及涉农收费、价格的项目、标准、依据、范围;在全市县乡村及个涉农收费部门,全部设立

了公示牌(栏),对涉农价格和收费进行了公示。永济市的个收费单位还在市区建立了“公示一条街”,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强烈震憾。二是健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市政府在全市每个村都选聘了一名农民负担监督员,每个乡选聘了一名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员,并经过培训由市政府颁发了聘任证书,进行上岗,对农民负担进行监督、督查,有效地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和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发生。

(三)加强专项治理力度,落实部门责任制。

部门利益驱动是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一个时期以来,不少部门打着为了农民群众的招牌加重农民负担的事时常发生,四面八方向农民伸手。对此,市政府要求各行各业、各个部门从自身查起,斩断伸向农民腰包的“黑手”。按

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促使电力、教育、土地、民政、交通、计生、地税等涉农部门大力开展治理整顿。教育部门通过全面推行中小学收费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校校规范收费、家长个个监督的氛围,加大了查处乱收费行为的力度,促使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的全面落实;市纪委、宣传部、监委和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通知》、《关于整顿农村报刊征订秩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对村级报刊征订费用实行了限额控制,规范了报刊征订秩序;电力部门积极推进“两改一同价”,强化了“三公开”、“四到位”和“五统一”的规范管理,确保了电价政策执行到位,使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到户率和电脑开票到户率双达;地税部门采取了“以票计征,开票到户”的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农业特产税按人头、地亩平摊的现象。市劳动部门仅××年就受理解决了农民工申诉争议案件起,严肃处理了农民工举

报案件起,全力为农民外出务工保驾护航。

(四)强化专项审计,严查涉农案件。

近年来,市政府一直把对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先后从××年至××年,责成市县两级农业局、减负办、纠风办、物价局联手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县县交叉审计,从对年以来的乡统筹、村提留的使用状况审计延伸到对涉农收费部门的收费项目审计,涉及审计金额达亿元,查出违纪金额万元,违纪超收万元,巧立名目和搭车收费万元,有禁不止仍在收取的已取消项目万元,违反财经纪律的挤占挪用、胡支乱花金额万元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的专项资金未拨付到位万元农业税未减免到户金额万元。通过专审,废止了个自立项目,制止了仍在收取的个已取消项目。

通过专项审计和群众监督举报,全市先后共严肃查处涉及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起,涉及金额万元,并对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万荣县南张乡政府在清收拖欠时采取过激行为引发了上访案件,对负有责任的乡党委书记给以党内警告处分,对乡长处以行政记过处分;万荣县里望乡乔薛村村委会主任借农网改造之名,超标准收费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永济市韩阳镇盘底村村委主任等人冒领农业税减免款,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党内警告处分;临猗县东张镇从年税费改革以来,三年向农民多收农业税万元,农民减负部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严肃处理,对镇党委书记、镇长二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镇人大主席、地税所长、经管站长三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责令把多收取的万元全部退还给农民群众。

三、当前增收减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万,占到全市总人口万的。农民增收减负不仅关系到我市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全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市的市情是农民基数大,农业资源十分有限,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增收和减负工作再上新台阶十分困难。因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对于我市农业工作来讲任重道远。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较低,城乡差别逐步拉大。年以来,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递增率仅为左右,而且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年—××年人均增幅元的绝对额和年均递增的增长速度。到××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

收入元的,收入比由年的:拉大为××年的。

二是以粮食为主的纯农户增收困难。据平陆县今年调查,我市小麦亩均中间消耗为元其中物质消耗元亩纯收益仅为元比××年元减少元减。加之农产品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周期长,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产品卖难等原因,单靠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三是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民不小的负担。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市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总额为亿元。其中乡级亿元村级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头上负债元。率先开展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临猗县,村级债务万元,平均每村万元。严重的乡村两级不良债权债务问题,不仅使大部分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陷入沉重的三角债漩涡中,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是村级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的村级管理费资金管理不规范。全市在村级转移支付管理费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层层截留、挤占挪用、乱扣乱摊等问题,据全市专项审计统计,××年全市共有万元未拨付到乡、村,占到应拨付总额的,其中县财政未拨付万元,占未拨付总额的,占到应拨付总额的;乡镇政府未拨付万元,占未拨付总额的,占到应拨付总额的。全市共有万元被挤占挪用和胡支乱花,占到实拨付到位总额万元的。

五是乱收费现象仍然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巧立名目乱收费。据专项审计统计,在××年专项审计中全市共查出巧立名目收费总额达万元,平均每个单位乱收万多元。二是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在减负专项审计中,全市共查出超标准超范围收取金额万元,占到实收总额万元的。××年审计中,

共查出超收金额万元。三是对已明令取消项目,仍在收取。××年审计中发现乡镇土地所和县(市、区)国土局仍然对宅基有偿使用费、宅基超占费、土地测量费、农田建设集资、用地许可证费等个已取消项目收取费用,三年共收取万元。乡镇初中学校仍然收取的已取消项目有个:电教设备管理费、卫生费、学籍建档发卡费、补课费、电费、仪器费、桌凳费、义务教育押金、保险费,三年收取万元,平均每个学校乱收万元。目前,农民减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许多强权部门的利益驱动,四面八方都伸手,造成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但在治理上由于农业部门没有处罚权,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及处理规定,因此部分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

四、关于进一步抓好增收减负工作的重点

面对以上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在农民增收方面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依靠科技,面向市场,优化品质,突出特色,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下功夫。二是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强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在龙头企业和服务引导上突破。完善和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三者共同发展。三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减少农村人口,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提高劳力收入水平。并切实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和基本法律意识的培训,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示范、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上实现突破。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在农业、水利建设、林业、扶贫开发等方面实现创新,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沼气化工程建设,力争用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农村沼气化。六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把农民与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

在减负方面,我们要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大活动。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要在中小学收费、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投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突破。三是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村级转移支付和农业税附加集体资金的

管理。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我们要借这次人大会议的东风,借各位委员的聪明智慧,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契机,密切联系我市实际,进一步发扬服务“三农”、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把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我市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 26 ~

上一篇:全国师德楷模典型事迹下一篇:秋冬季传染病防治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