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法行政

2022-09-10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依法行政, 就是政府及政府部门依照或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力, 科学决策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行为。包含以下特征:

(1) 合法性。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任何一项决策、路线、方针、政策和为实现这些决策、路线、方针、政策的行动或活动, 都必须规范在《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范围之中, 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1]。

(2) 普遍性。也就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行使国家权力时都必须是合法的[2]。

(3) 科学性, 或者叫统一性、相对性。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贯彻落实某项决策、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 不但要求人民群众要依法执行、依法实施这些决策、路线、方针和政策, 而且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决策、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合法;二是如何依法贯彻落实这些或违法行政的, 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法行政的意义[3]。

(4) 目的性。也就是说依法行政的目的必须是明确的, 必须是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富裕幸福的。否则, 违背或远离了这个目的, 依法行政也就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二、澄清依法行政的误区

对依法行政的认识误区, 在现实中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表现:

误区一:群众必须守法, 群众守法了, 政府部门才能依法行政。违法的群众认为自己违法了, 理应受到处罚, 执法者认为你违法了就该受到处罚。似乎是合情合理, 实际上是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行政的误解, 其行为也是违法的。

误区二:部门必须守法, 只要部门守法了, 就是做到了依法行政。这种认识大都存在于各级政府的领导者思想中。有不少领导往往强调, 某某部门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只要你们能依法行政就可以了。似乎我们的各级政府不在依法行政的要求之内。事实上, 依法行政的主体必须包括各级政府, 更包括各级政府的各位领导。

误区三:处罚追究责任的误区。一旦一些部门出现了违法行政的事情, 被追究责任的往往是部门的领导、主管领导和具体当事人, 很少涉及到政府领导或党委领导。如此下去, 依法行政则永远是一句空话。

误区四:对“全社会法制观念”的误解。有不少领导坐在主席台上, 每说依法行政时, 必大谈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走下主席台, 一遇到具体事情, 自己忘记了自己也在“全社会”的范畴之中, 便随心所欲做着违法乱纪的事情, 那么多贪污、受贿、行贿、堕落者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误区五:权比法大。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 而有些表现易被人看出是以权代法、权比法大, 而有些表现则又很难让人觉察出他是在滥用职权、以权代法。

三、依法行政误区产生的原因

依法行政的认识误区,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习惯性原因。主要因为我国是建国后一直实行计划经济,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习惯于指挥型、命令型、强制型的行政管理模式, 总认为自己的决策就是法律法规, 想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

(2) 思想性原因。主要是指一些政府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一旦掌握了一定的职权, 就把这种权力据为已有, 逐步地从人民的一面走向背离人民的一面, 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3) 政绩观原因。主要是指一些政府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的政绩观错位, 导致他们在行使职权时, 只考虑是否有利于为自己创造政绩, 而忽视或放弃了依法办事。

(4) 素质性原因。这里的素质单指一个领导的法律素质, 一方面是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是指法律知识贫乏, 做什么事情只考虑出发点, 目的性和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而不知道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

四、依法行政的基础保障

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有以下几个基础条件作保障:

(1) 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这是《党章》规定的根本宗旨, 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2) 理论基础。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推进依法行政,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换句话说是时代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3) 法制基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有一项基本方针, 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应该是推行和实现依法行政的法制基础。这一基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 “有法可依”。目前在我国的行政法律法规中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本法, 以行政诉讼、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许可、国家赔偿、公务员行为规范等为主的行政法律体系, 应该说我们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第二, “有法必依”。这一点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公民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必须知法懂法守法。二是作为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司法部门都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否则, 有法不依等于无法。办不该办的事, 办不能办的事, 办违法的事, 直接妨碍依法行政的推行。

第三,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现实中有不少执法不严的例子, 有些是一个人因素, 有些是政策因素, 有些则是故意放纵。长此以往, 对实现依法行政是百害而无一益, 因为这一“严”一“宽”纵容了各级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违法行为。所以, 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 道德基础。这里主要指各级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职业道德。就目前来说, 修筑依法行政的道德基础最关键的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廉洁自律工作, 要修官德、正官德。只有这样才有建立起人民信赖廉洁政府, 只有这样的官德才能推进法制政府的建立, 才能有利于依法行政的实现。

摘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依法行政的认识, 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误区, 产生误区是有原因的, 主要有习惯性、思想性、政绩观、素质性等方面的原因。对此, 我们必须在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法制基础和道德基础等方面加以保障。

关键词: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认识误区

参考文献

[1] 刘国钧.行政执法行政审判[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2] 冯西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7.

[3]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

上一篇:浅谈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初中生习作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