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23-02-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使之获得知识受其教育。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和巩固过程, 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 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态度。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主动参与, 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谈一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做法和体会。

1 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依据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必须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 当然是重要的, 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 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 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 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2 课前积累素材, 诱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 我们必须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 让学生走出教室, 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老师在讲授新课前,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课前要求学生参加调查、了解、测量、收集素材等活动, 以获取对所要学习的新知的感性认识, 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

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中“丰富的图形世界”时, 课前要求学生仔细的观察周围环境, 找一找, 都有哪些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并要求有条件的学生用相机将这些物体拍摄下来, 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看。对这些活动, 学生都很感兴趣, 也会很乐意去做。教师上课时可以直接利用学生收集的素材讲授新知, 这样, 既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和意识。

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欲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 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 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的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和欲望。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张厚度为0.1 m m的纸, 将它对折一次后, 厚度是2×0.1 m m, 将它对折20次, 你猜想一下它有多厚?”当问题提出以后, 同学们猜想的结果很多, 有的说一本书厚, 有的说象一本字典那么厚, 还有的人用手在比画,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那么到底有多厚呢?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索, 最终得出应该是220次, 利用计算器得220=1048576层, 然后再乘以0.1mm, 得出总厚度是104857.6mm, 也就是有104.8576m, 这时候得出的结果将与大家刚才猜测的结果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学生这时候才恍然大悟, 数学结论的得出不能只靠想象, 而要通过合理的计算或论证, 同时也可以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用这种方法引出新课, 增强了学数学的趣味性, 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 同时依据问题中的规律, 引发联想, 使学生思维迅速的活跃起来, 参与到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4 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 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 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 增强创造力的目的, 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环节,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例如:“三视图”概念的教学分五步走: (1) 屏幕投影从不同方向拍摄的庐山彩照, 并配以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这首诗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 看到的图形往往是不一样的。 (2)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探究身边的一些熟悉的事物例如:课本、文具盒、茶杯 (圆柱体) 等等, 画出各自看到的平面图形, 并说明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 但是从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 (3) 在桌面上依次摆放上热水瓶、乒乓球、茶杯,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然后可以变换三个物体的位置, 再观察、从中让学生再次体会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从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物体或物体的顺序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所画出的平面图形的形状除了位置不同以外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4) 让学生讨论、交流, 然后举出生活中遇到的上述现象。 (5) 在上述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 介绍“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以及“三视图”的概念。用创设恰当情境的方法得出数学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感知和接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设计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

这样在课堂上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很多问题只要通过认真的思考, 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的, 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发挥, 给学生机会参与知识的应用过程,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摘要: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主动参与, 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本文从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依据、课前积累素材, 诱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课前积累素材, 诱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等四个方面加以陈述。

关键词:学生参与,诱发学习动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上一篇: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护理体会下一篇:关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