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这一专业课程,并对此展开相应的教学研究。结合本校及自身专业特色,在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制订新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结合前沿研究领域,开拓学生视野,取得了一定效果。

第一篇:应用化学论文范文

应用化学实验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应用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中通过不同课程开设几组实验具体阐述应用化学实验在学生能力培养开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总结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 能力培养

应用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该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除了学习必备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知识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同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训练方面获得科学思维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

一、应用化学专业所开设实验对能力的培养

1.应用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注意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化学实验是在深刻全面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趣味性、直观性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神奇现象都是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并且通过化学知识运用使我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加热爱化学。

2.通过应用化学实验,提高思维和观察能力

应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们的智力水平。在化学实验进行过程中,操作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肉眼或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化学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理性思维,例如比较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或失败原理、综合整理归纳并加以概括总结等逻辑思维方式。

学生要想认识世界万物观察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同时还是学习知识必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由在实验前教师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的重要观察要点的讲解而引发的,通过实验过程逐渐培养学生随时做记录的良好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3.通过应用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每一个应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都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单人实验,在实验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常现象和问题,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可能性,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既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随着实验室发展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地位就会越来越突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二、应用化学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实验对能力的培养各异

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无机实验属于基础性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验课程须从基础实验做起,认识实验仪器,掌握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例如玻璃器工、蒸馏、溶液的配制方法、加热设备、分析天平使用方法、过滤、蒸发、离心、研磨等各种实验方法等,培养了学生思维、观察、动手等能力。

分析实验是学生获取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大胆探索的重要手段,实验前需要学生对所做实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和教师审阅设计的过程。教师审阅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能够满足学生在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保证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没有安全隐患。

通過进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设计出有效优秀的方案,学生们查阅资料自主摄取知识,有效增加知识储备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2.精细有机合成实验

精细有机合成实验主要是合成有机物并对有机物的性能进行表征,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质测试,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方法,胶黏剂和涂料的制备、天然香料和色素的提取等。

如:原油破乳剂性能评价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油包水乳状液的性能

②掌握乳化剂的评价方法

(2)实验内容

乳化剂的评价

装样:取4个100mL具塞量筒,分别向其中加入水50mL、油50mL,再分别加入乳化剂0、0.05%、0.1%、0.6%(占油水总量的百分比),取水50mL、油50mL,放入100mL具塞量筒中。

预热:在50℃水浴中恒温5min,记录油水体积。

强烈摇匀:手持具塞量筒上下摇动200。

恒温静沉分离:在50℃水浴中恒温静沉,记录析水量。

读数记录:每隔5min记录析出水的体积,并作出时间与破乳过程的变化曲线(时间与析水率、析水速率曲线)

其中反应温度的控制及产率十分重要,学生们通过完成专业性实验,强化了工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获得了实验技能。

3.油田应用化学实验

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在对理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后,运用多方向理论综合知识进行的一些复合性实验涉及无机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分析测试、仪器测试和表征等内容。

如: MA-AA阻垢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质测定

(1)实验目的

①了解MA聚合反应机理,掌握氧化-还原引发聚合反应机理;

②掌握聚马来酸阻垢剂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方案;

(2)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电热套、四口烧瓶、恒压滴液漏斗

药品:顺丁烯二酸酐、30%过氧化氢、次亚磷酸钠、硫酸亚铁铵

(3)实验步骤:

①反应装置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电热套、四口烧瓶、恒压滴液漏斗的安装;

②称量药品:用天平称量顺丁烯二酸酐、催化剂、次亚磷酸钠;用量筒量取H2O和30%H2O2;

加热升温至80℃;

滴加:开始滴加H2O2,温度控制在105℃以内,0.5~1.0小时滴完;

反应:温度保持在105℃以内,继续反应1.0小时;

水解:加入总物料20%的水,进行水解0.5小时;

冷却,得到产品,测量产品的密度和pH值。

通过完成该实验,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获取了多种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达到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化学研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其他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主要开设的实验

1.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分两方面:

(1)属于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方向

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原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级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

该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并提供许多实验课程,如仪器分析,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和化学培训。

(2)属于精细化工应用化学专业方向

專业方向主干课程:结构化学、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精细化工产品分析与鉴定等。

与本校相比,实验种类更加丰富,理科方面加重了实验操作的能力,精细化工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加全面。

2.沈阳理工大学

主要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表面技术。

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该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方面与主要研究方向有关,注重培养专业人才。

3.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本科类)

主要课程:无机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原理,仪器分析,主要实验包含: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学绘图,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巩固理论知识,审查实验过程,提高数据处理,分析和分类能力。

四、结论

通过各院校的应化专业的对比,我校应对应用化学专业曾设化工原理、结构化学、化工制图、应用化学综合等实验。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特点,通过大量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实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提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使本专业的学生既有丰富的化学理论知识,又具有大量的化工技术,更全面的培养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明泽.浅论“做”化学实验的意义[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6,88(5):124.

[2]王宏胜,陈新华,向天成.,陈体伟.,许志红.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7,46(4):179-180.

作者:杨光

第二篇:探讨应用化学专业《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

摘要: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这一专业课程,并对此展开相应的教学研究。结合本校及自身专业特色,在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制订新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结合前沿研究领域,开拓学生视野,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应用化学;电化学原理与应用;教学研究

国内许多高等专科院校均有设立应用化学系或者应用化学专业。不同于纯粹的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在理论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与实际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相结合,相对而言,就业范围也更为广泛。我校应用化学系成立时间虽不长,但自其成立至今,发展快速,在教学与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毕业生就业情况也相对较好。为使本系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学校特增设了一些专业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如电化学课程。电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边沿科学,它与化学领域中的其他学科,如电子学、固体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出现了电分析化学、有机电化学、催化电化学、熔盐电化学、固体电解质、量子电化学、半导体电化学、腐蚀电化学和生物电化学等分支。这些学科广泛涉及了能源、交通、材料、生命以及环境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因此,电化学课程对于化学或近化学专业的学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国内不少院校均开设了此课程,但在选用教材方面各有不同。如何针对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高年级生开设电化学课程成为我们探索的重点。为此,结合本专业特色,在学校“《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本着理论与应用并重的思想,开设《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并进行相应的建设和教学研究。目标是使学生在物理化学基础上更深一步学习有关电化学的理论,并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及前沿科学等联系起来,了解和掌握在科研领域及工业应用中需要的电化学理论和测试技术,为学生日后从事如电镀、电源、腐蚀等多种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我们在教学内容选编、教学模式及效果、教学实践结合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思路与措施如下。

一、合理选编教学内容,制订教学大纲

我校应用化学系成立时间不长,增设的《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需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有些院校理科专业开设的电化学课程较侧重于理论,有些工科专业则侧重于应用。对于本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二者之间。另外,电化学领域涉及的内容繁多,理论深、难度大,课程对于不同授课对象,本科生或研究生,其重点及要求也不同。因此,合理选编教学内容,掌握适中难度,本着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出发点,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非常关键。本课课时为32学时,课时不多,但相关知识量很多,所以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选择性地传授相关知识。基于上述考虑,教学大纲的编写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侧重。

1.理论与应用并重,合理安排两者的分配比例。经过反复讨论和实践,纯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学时分配比例定为1:3(即8:24)。但电化学方面的理论众多,在有限的学时内较难授完,对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方法。一般的电化学教材中在“电解质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反应热力学”等章节会有相当部分的内容与物理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内容相近。以物理化学教材作为参考,进行对比,对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但并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把物化中出现的内容经过凝练,快速带过。但有些重要的旧概念,应从更深层次的电化学角度去引申和推导。如电极电位,在电化学课程中则从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位等新概念引出并加以推导,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电极电位这一重要概念,从而使学生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把部分理论内容调整到应用内容中,这样既可扩充理论内容,又可和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切实地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及其对生产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2.突出专业特色,体现培养目标。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科技领域和相关技术。如何结合前沿领域,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将一些电化学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等内容选编到教学大纲中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措施。除课上传授知识外,结合本系各课题组研究平台,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课题组实验室进行接触,使其在新能源、传感器、新材料及纳米技术等方面上有了更形象的认知。努力做到既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新成就,又能体现出课程内容的特色,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注意与本专业应用内容相关的研究。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与强化教学效果

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对于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如公式推导采用板书形式,概念知识一般采用多媒体形式,包括对已学习过的概念以多媒体形式回顾等。在应用部分,主要以多媒体形式授课,这样能够增加授课内容以及所传授的信息量。教学上采用积极引导,并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自学研究,注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取、加工、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加强习题辅导及课后答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开展互相听课、观摩教学活动,尤其是对新开设的课程,这样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授课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合理性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穿插英语学习,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对学生而言,专业英语的学习难度较普通英语更大,并且由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会较少,难以得到巩固,这种现象在其他院校也普遍存在。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在电化学领域中较常使用的英语自然穿插在授课中,与相应的中文出现频次保持一致,从而得到良好的巩固。对于英文缩写,授课中均给出其完整的英语翻译,并展开一些相关介绍,使学生彻底明白每个英文缩写的含义,并利用缩写中的首字母提示,记起其相应的英文。课后,鼓励学生查找一些有趣、短小的英文专业文献,提升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电化学专业的英语学习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重视实践环节并创新实验内容

在实践方面,除组织学生课余时间深入学院各课题组的实验室进行了解外,还创新了相关实验,将其增加到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实验课程中。如,增加“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合成碘仿”实验,实验安排了21个学时。其中,电化学方法中针对电极材料、温度、搅拌、电解电压等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实验,学生对于电解槽装置、电极反应过程、极化现象、传质过程、电流效率等有了直观的认识,强化了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各种图表,并与化学合成实验进行对比讨论。结合所查阅资料,实验报告最后以科研小论文的格式上交。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生对理论的枯燥感受和排斥性。实验开展过程中,加强课外开放实验的力度,让学生“随时”可以进实验室,达到充分实践的目的。通过综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思维空间,增强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学校还会继续增加适合的实验内容。

通过上述对《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开设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明确了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该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授课教学模式和课程实践等。对电化学中的物理化学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减少教学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凝练授课内容,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重点且系统地掌握电化学课程的精髓。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及前沿科学等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在科研领域及工业应用中需要的电化学理论和测试技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荻.电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辉煌.电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高颖,邬冰.电化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杨绮琴,方北龙,童叶翔.应用电化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查全性.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田昭武.电化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7]陈国华,王光信,等.电化学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日)小久见善八.电化学[M].郭成言,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美)阿伦.J.巴德(A.J.Bard),(美)拉里.R.福克纳(L.R.Faulkner).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M].邵元华,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张哲.浅谈电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1,38(1):240-241.

作者:陈丽江,洪小平

第三篇: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有较好的化学学科理论基础,并对化学学科其它内容的学习更容易触类旁通。但由于物理化学是建立在高等数学及物理学基础之上,内容体系相对无机、有机、分析更庞杂、概念新颖抽象、理论逻辑性强、推证过程繁杂、处理问题的抽象化、理想化方法,往往使初学者不适应,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难度[1]。目前,随着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大幅度减少,如何在有效的学时数内让学生掌握好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是高校物理化学授课教师必须面临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不断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调整并整合物理化学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有较多知识内容与无机化学教材重复,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化学平衡、电化学等部分知识在无机化学都有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上述重复知识有机地融合到物理化学教学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熵的引出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在无机化学中学到的有关熵的基本知识,然后对熵的引出进行讲授,在此基础上讲授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熵变的计算,最后再总结出如何应用熵变对过程性质进行判断,这样处理使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到物理化学有难度,又觉得学习有渐进性,有层次感,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考虑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调整并整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授要做到轻重有别。对于原理部分要讲深讲透,理论知识的应用部分则可根据实际学时数按需取舍,有选择、有重点地讲授。如相平衡、化学平衡、表面化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重点内容。同时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同期及后续相关课程中有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等重要专业课,这些课程以物理化学紧密相关,因此在具体授课时应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的联系,在教学中恰当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衔接和渗透。

总之,对物理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结合专业特点精简精选内容,抓重点,讲难点,是提升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整合好教学内容后,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教师正确选择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1.强调定义式和基本关系式教学法

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是研究对象抽象、知识点多、公式繁琐、数学推导多[2]。此时应要求学生记住最基本的公式并掌握由这些基本公式推导其他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强调适用条件。这样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学生不必沉浸在繁琐的数学推导中。例如化学热力学中的公式尽管多达上百个,但其实都围绕五个热力学状态函数(U、H、F、G、S)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五个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式及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由一个公式出发推导其他公式。例如由熵的定义式 (可逆过程条件)、体积功定义式 (体积功定义式)及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可推得;又由(等容条件。通过以上教法,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化学热力学中的大部分公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强调基本方法

强调基本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准确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必须提炼出主要方法加以讲解,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状态函数法”为例,在学习热力学U、H、S、G、F、化学势等基本函数时,教师可以指出它们都是状态函数,其特点是它们改变量与状态发生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只与体系的所处的始终态有关。而与状态发生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根据这一特点可提炼出“状态函数法”,尽管一些状态函数的绝对值不可知,但这并不影响各状态函数增量的计算以及测定。在计算或测定其增量时,或以始态的状态函数值为参比标准,或人为规定一些共同的参比标准,如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自由能等。从而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热力学学习中我们只关注状态函数的变化值,而不必考虑是否知道这个状态函数的绝对值。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无法通过实验确定绝对值的状态函数要选取相应的标准态。由“状态函数”提升为“状态函数法”,其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其作用几乎贯穿于整个平衡态热力学的推理及解决问题之中,即是物理化学学科思想的体现,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3.强调教学内容与联系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

物理化学的理论抽象,计算繁琐,若在课堂过多注重理论的阐述,概念的讲解及公式的数学推导,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实际事例,让学尝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答,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例如:在讲述渗透压原理时向学生介绍反渗透的应用如海水淡化等;在讲述克拉贝龙方程及水的相图时,向学生介绍为什么溜冰鞋的冰刀要“开刃”,为什么高山上的冰川是会滑动的;在讲述动力学方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考古中如何利用14C断代技术确定文物年代,药物研究中如何确定病人的用药时间间隔等问题。

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必将应用于生活,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4.强调教学内容与科研内容、前沿学科知识相结合

现行物理化学教材均以介绍理论及公式推导为主,使学生感到物理化学教学离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前沿很远。有的同学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事实上物理化学作为众多专业的基础课,涉及知识面广。在教学时,对学科的新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结算,可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表面活性剂时,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向学生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缔合结构之一囊泡的自发形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有,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以不同专题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对高新技术所起的推动作用,如在应用化学专业中以专题形式讲授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作为绿色反应溶剂等前沿学科知识;在化学教育专业中结合中学化学内容,以化学电源为专题讲授了化学电源的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了解到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相辅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还应把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主动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要让学生从“学”知识转变到“做”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 梁鸿.论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 彭程,苏琼.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

作者:田娟 胡长刚

上一篇:海外经营论文范文下一篇:汉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