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长讲话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厅长讲话范文

转发邢厅长讲话的通知

牡丹江市卫生局关于转发

邢济春副厅长在2011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暨

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

现将《邢济春副厅长在2011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暨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转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落实。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地要在2011年4月底前完成2010年的区域指标、机构指标的网络数据填报工作。

二、各地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每个地址创建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和示范食堂(餐厅)各1个。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凝神聚力

开拓进取

推动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2011年全省疾病控制暨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邢 济 春 (2011年3月10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经厅党组同意,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暨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和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与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 和2010年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发展成就,部署“十二五” 和2011年工作,推动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事业的良好开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和2010年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工作硕果累累。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不断壮大的五年。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责,真抓实干,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疾病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五年来,各市、县新建疾病控制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装备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冷链设施逐步投入使用,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各级各类的技术培训,使全省疾病控制机构的科学管理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检测检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疾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所有的疾病控制中心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率由2005年的23.81%达到2010年的50%,疫情网络直报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疫情监测敏感性逐年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全省14个网络实验室和20家哨点医院纳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一大批艾滋病筛查和确证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对全省疾病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的指导,顺利通过了国家对省级的疾病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完成了省对市级的绩效考核工作,提高了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科学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出色完成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大型活动的防疫保障任务。通过联防联控、流调监测、加强救治、疫苗接种,我们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扩散,确保了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通过严格预检分诊、加强医疗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的死亡率,有效控制了疫情在我省的扩散蔓延。去年,我们还通过各种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了麻疹疫情在全省的蔓延。“十一五”期间,我们有力支援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迅速应对松花江水污染等灾害,同时为保障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历届哈洽会等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3、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大庆市、伊春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了我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零的突破。漠河、东宁、嘉荫、富裕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五年间,全省共创建省级卫生城(县、区、镇)139个,省级卫生单位3656个,省级卫生村1243个,省级健康促进社区230个。密山、海林获得省级卫生标兵城市,黑河市瑷珲区等8个区获得省级卫生标兵区称号。

全省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建设质量、标准和普及率不断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省农村累计建设卫生厕所429.3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66.44%,同比增长了10.68个百分点。农村改水总受益人口达到2132.76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4.59%,同比增长了6.14个百分点。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农村“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开展率达到80%以上,创建城镇“健康促进社区”230个,全省共有300个单位开展了创建无烟单位活动。

4、免疫规划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扩大到13种。以乡为单位“四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85%,全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全省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到0.14%,提前实现了国家制定的到2010年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全省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同比下降了37%以上,重点地区下降了41%以上。城市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百姓方便快捷享受国家免疫规划政策。

5、重大疾病防控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卓有成效,疫情始终处于低流行态势,通过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行为干预和综合防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格局。二是全省以县区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到100%,5年全省共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7.7万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平均发现率达73.3%,平均治愈率达92.1%。三是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全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在5%以下,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县级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全省70%的病区村完成降氟改水任务,克山病、大骨节病防治成果得到巩固。

6、慢性病防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口腔病、精神疾病等重点慢病防治为切入点,以项目管理和示范区创建为重要手段,依托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收到明显成效。

(二)2010年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我们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厅党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领悟医改精神,明晰任务目标,全力推进医改重大疾病控制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10年全省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01%、死亡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79%。

1、疾病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全面开展。6月上旬,我省顺利通过了卫生部疾病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组现场考核。与2008对比,我省的区域指标完成度稳步提升,省疾控中心2009年机构指标达到优秀。12月中旬,组织省级专家对全省13个市地开展了现场考核,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机构排序结果。

2、爱国卫生工作重点突出。去年我们主要抓了改水改厕和卫生城创建工作。农村改厕是医改任务,也是我省老大难问题。一是召开启动会、现场会全力推进。二是采取非常措施,放宽政策,加大督导频次和力度。三是改厕进度直接通报各级政府,上升为政府行为。改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到年底完成了13.07万座,完成全年任务的87%。去年,伊春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我们还创建了9个省级卫生城市(县、区)、200个省级卫生村、500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20个省级健康促进社区。城市、农村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立体框架逐渐形成,控烟工作深入推进,全省50%的卫生单位成为无烟单位。

3、免疫规划工作敢打硬仗。去年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大行动年、大推进年、大成效年。一是迅速扑灭春季麻疹疫情。4月以来,我省麻疹疫情创计划免疫以来历史新高,疫情全面爆发,卫生厅党组举全省卫生部门之力,超常部署,全员参与,疾控部门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工作在麻疹防控第一线,应急接种麻疹疫苗近140万人份,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迅速扑灭疫情。二是提前2年完成医改乙肝补种工作任务。全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完成补种71.37万人,补种率达到98.3%,超过国家规定的95%的目标。三是组织实施麻疹、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全省接种389.2万人,接种率达97.2%,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95%的目标。卫生部两轮督导组对我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9月中旬,在全国消除麻疹电视电话会议上,忠厚厅长代表我省做了经验介绍。全省还同步开展了122.7万5岁以下儿童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严防脊灰野毒株从境外输入。四是为全省各级各类接种单位装备了2348万的冷链设备,提升冷链装备水平。

4、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目前全省已建立63个国家级监测点和295个自愿咨询检测室,截至去年12月底,累计有347名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接受了免费抗病毒治疗。二是启动第二轮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我省示范区由3个增加到9个,示范区统一制定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原则,部分示范区还接受了国家有关专家现场督导,获得充分肯定。三是做好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分别启动了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项目(RCC)和德国赠款艾滋病防治项目。其中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项目(RCC)获得国家项目反歧视工作最佳组织奖,项目活动总体执行率位居全国前列。

5、结核病防治工作再结硕果。一是全省以县(区)为单位DOTS覆盖率继续保持100%。2010年全省共发现、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35940例。其中新涂阳病人15691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超过70%;治愈14386例,治愈率达到92%。二是完成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调工作,结果显示我省结核病疫情有明显好转,主要表现为青壮年发病构成呈逐年下降趋势。三是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构建无结核病的健康和谐校园”活动,加强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四是开展了全省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终期评估,证明规划实施十年来,我省保护了120万健康人免受结核菌感染,减少发生结核病12万例,减少因结核病死亡7.1万例。

6、地方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8.56%。克山病监测调查 3800人,检出各型克山病患者19人。大骨节病检查3328名儿童少年,检出病人34例。巩固了布病防控成果,加强了鼠疫联防联控。

7、慢性病、精神卫生、口腔卫生防治工作全面推进。一是不断夯实慢病防治工作基础。创建了2个国家暨省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慢病综合干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慢病监测工作均提前完成任务,获得国家肯定。农村地区癫痫管理治疗项目成功转变项目管理模式,全年共有1896名农村癫痫患者接受了苯巴比妥药物治疗,约三分之二的患者获得良好疗效。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进展顺利,肿瘤登报工作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二是深入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年初召开全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现场会,明确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年中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培训,推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持续发展;年末组织重性精神病人排查工作,全省多数地市任务按时超额完成,双鸭山、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市超额40%完成任务。三是努力巩固口腔卫生工作成果。组织开展了省级口腔病防治先进县创建和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完成试点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工作。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再次得到卫生部认可。

8、其他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加强监测,控制流感、人禽流感发生蔓延。全省13地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3650份,阳性标本检出率为22.23%,病毒分离率为16.47%。二是加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接种疫苗104万人份,出血热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4.04%。三是及早部署,手足口病得到控制。全省各地以农村地区和学校、托幼机构为重点,加大对手足口病监测力度和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大大降低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了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四是采取综合措施,迅速扑灭黑河、佳木斯、鹤岗等地炭疽疫情。

回顾十一五,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卫生部的正确指导,得益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当前面临形势及“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过去的五年,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通过积极实践,我们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因此,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深化医改背景下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仍显不足,多年来影响和制约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发展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格局没有改变,人口老龄化带来新挑战。

传统传染病潜在的危险和流行的态势依然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防控任务艰巨,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危害严重。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卫生问题将日显突出,疾病控制任务愈加繁重。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1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接近800万。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势必对老年人本身,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疾病控制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必将成为未来五年我省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人才和财政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制约发展问题突出。 由于基层疾病控制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人才引进和退出机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引进,工作质量无法提高。由于筹资机制不畅,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多数机构仍依赖“服务收费”维持运行。目前全省疾病控制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资源分配与利用差距加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岗位设置和内部管理的规范、专业队伍建设等问题制约了疾病控制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

(三)部分疾病控制机构不能完全履职,机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疾病控制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广、难度也越来越大。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疾病控制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也越来越重。重大疾病防控已经不是简单的卫生工作,而是涉及到社会和谐稳定,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从全省疾病控制爱国卫生现状和绩效考核情况来看,部分疾病控制机构对本机构的定位、职责与任务的认识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维模式固化,开拓创新不足,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政府关心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缺乏敏感性;部分疾病控制机构业务能力欠缺,尤其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和现场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部分疾病控制机构缺乏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的有效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对外宣传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力量薄弱,市、县对它们的指导仍然停留在一般性会议部署和培训上,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些问题,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我们必须坚持深化医改,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疾病控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龙江实际出发,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积极主动、竭尽全力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坚持加强统筹协调,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治和谐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促进各方面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协调。总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使各项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主要任务是,完善疾病控制体系,继续加强疾控能力建设;防治重大疾病,干预、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争取消除麻疹,遏制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性病蔓延,降低乙肝患病率,重点地方病达到控制标准;显著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覆盖面,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知晓率和控制率;提高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以龋病和牙周病为防治重点,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推进卫生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三、2011年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启步年,是落实医改任务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按照卫生部的总体部署和全省卫生“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2011年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总的要求是“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三个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即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的主线,始终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始终坚持营造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氛围,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省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根据上述要求,2011年要做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围绕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目前,全省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只有硬件设施,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先进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可能得到根本提高。因此,从今年起,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全面落实疾病控制能力建设达标工程,要围绕体系建设,在提升能力上做文章,下功夫。首先,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疾病控制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要围绕人员准入、引进、稳定、培训等环节,注重临床与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卫生管理人员、现场流行病学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组织开展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技术骨干培训班,重视对乡镇、社区和村卫生人员等基层疾病控制人员的教育培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综合防控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深化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各级要推动疾病控制工作规范管理,将疾病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纳入常态化管理,提高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科学规范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建立疾病控制机构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疾病控制机构工作能力和管理效能。各地要在2011年4月底前完成2010年的区域指标、机构指标的网络数据填报工作。从全国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卫生部正抓紧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若干规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用好政策,争取扶持,推行人员定编、定岗、定责,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第三,要做好信息化建设。要巩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高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率。探索地方病、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工作。第四,要抓紧编制我省有关疾病控制“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方案。要考虑前后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比照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的各类疾病控制规划和方案,参考其他公共卫生领域规划和方案,对现有内容进行梳理、评估和完善,尽快组织编制我省各类“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方案,确保其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加追求生命质量的提升,对健康更加关注。这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要当好本级政府的参谋助手,让政府领导们清楚地认识到做好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利用领导的关注、群众的关心,做局造势,把握时机和条件,适当适宜地争取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紧紧依靠政府,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积极主动与当地财政、发改、教育、人事、编办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宣传政策,分析形势,及时通报重大疾病控制工作开展情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疾病控制工作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便得到这些杠杆部门对疾病控制工作的支持。

(三)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协调机制。

医改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化医改工作绝不仅仅是落实几个重大项目,完成几个工作指标,而是要能够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健全与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们要牢牢把握李克强副总理关于医改工作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九字总原则,鼎力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各项医改任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保基本”的重要力量,要建立健全疾病控制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个资源,要将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将适宜基层开展的疾病控制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组织,们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网底作用。要承担起“强基层”的责任,疾病控制系统不仅要预防控制好疾病,还要承担起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功能,特别是要做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与疾病控制工作有关的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慢性病患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服务项目,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把任务落实下去。

(四)围绕落实责任,创造性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爱国卫生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社会性卫生工作,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卫生部门牵头,落实各个职能部门职责,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意识,创造性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在卫生工作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各项卫生创建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今年要对“十一五”期间创建的省级卫生城(区、县、镇)进行复查,对滑坡者进行黄牌警告,严重者撤销荣誉称号。二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洁工程。组织各地开展春秋两季爱国卫生月活动,以整治环境卫生为重点,组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活动,配合省文明委继续做好开展创“三优”活动。同时,加强窗口单位的卫生工作,重点加强火车站、机场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检查。组织各地抓好病媒生物防制,严格控制鼠及其他病媒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省城乡平均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三是加强健康促进。继续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社区和相约健康社区行等活动,探索推进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四是抓好农村水质卫生监测和改厕项目。完成2000个水质监测点8000份水样水质监测检测和09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收尾工作。

(五)围绕依法管理,突出重点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我们要高度重视依法管理,加强传染病监督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传染病监督队伍综合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检分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消毒产品企业的监督检查。

要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几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是艾滋病防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坚持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基础上,扩大防治工作覆盖面,坚持“五扩大”、“四加强”方针,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策略。二是结核病防治。稳步推行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确保病人发现率达到70%、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三是出血热防治。持续落实以接种出血热疫苗、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四是做好流感、SARS、人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炭疽的防治。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科学研判疫情,提高疫情调查处置能力。省疾控中心要建成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所有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必须独立开展病毒分离工作。炭疽历史疫区要加强疫情监测,搞好宣传教育,加强部门沟通,提高诊断能力,做好病人治疗工作。

(六)围绕落实免疫规划,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 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要保持95%以上。省卫生厅负责统一采购疫苗和注射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各地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乡村医生和其他预防保健人员的接种补助、宣传培训、冷链建设与运转、异常反应补偿和督导检查等相关配套资金。今年省厅要探索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协调省财政建立补偿基金,对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合理补偿。

随着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大量增加,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和偶合症的数量必然会不断上升。我们必须及时、果断、迅速处理好异常反应事件,避免社会负面影响。要规范预防接种管理工作,一是保证疫苗质量安全有效。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疫苗储存、运输、接收、分发、供应等管理规范,严格二类苗使用准入关。二是保证接种工作安全有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步伐,合理设置预防接种单位,做好接种单位的申报审批及日常管理工作,各接种单位要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科学规范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七)围绕夯实基础,逐步推进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

第一,以防治碘缺乏病、布病、鼠疫为重点,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要把全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在5%以下,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加强布病防治工作,通过人间疫情监测和疫区处理,控制布病暴发流行;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工作,增强鼠疫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控制人间、动物间疫情发生。

第二,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深入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每个地市创建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和示范食堂(餐厅)各1个。以营养监测、食管癌早诊早治、肿瘤随访登记、癫痫病防治等试点项目为抓手,建设好两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第三,巩固成绩,保持口腔卫生领先地位。逐步扩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范围,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开展儿童、青少年口腔疾病监测工作。做好省级口腔病防治先进县和城市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创建和检查工作。

第四,加大精神卫生工作力度。各地要成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网络,借助完成重性精神病人排查任务的契机,做好医改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项目,使病人得到规范化管理,推动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八)围绕宣传教育,加强与媒体沟通和协调能力。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防治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增强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很多事件往往是网络、报纸、内参等媒体率先发布,我们必须要尊重这个现实,反思工作模式,转变工作方式,要善于运用媒体做宣传,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善用善待媒体,勇于面对并学会果断处理虚假负面报道。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时,我们要在准确掌握事件进展全过程的前提下,启动新闻发布应急机制,与当地宣传部门沟通,提前和各层面新闻单位打好招呼,统一新闻发布口径,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信息发布要贯穿整个危机事件处置过程,加大舆情监控的力度。

同志们,十二五规划大幕业已开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任务即将冲刺,新的一年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厅党组的总体要求,围绕今天会议的安排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努力开创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以新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第二篇:付厅长讲话稿终稿

全省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材料之一

严格执行政策 狠抓贯彻落实 规范推进我省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1年6月28日)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陈全国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宋恩华副省长对我省前两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两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扎实贯彻省政府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做好我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工作。

一、学好用好政策,确保两项试点工作开局好、实施好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精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确定的我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原则、制度模式、主要政策、补贴标准和基本要求等与新农保制度相应规定基本一致:就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资金筹集方式是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待遇支付结构是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财政补贴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省、市、县财政对个人缴费每人每年补贴30元,对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81元。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两项制度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参保对象不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对象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新农保参保对象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二是缴费档次不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定了十个,即“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新农保缴费档次设定为五个,即“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但是,试点县在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时,可以不分城镇和农村,由参保人在多档次中选择,以适应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需求。三是家庭联动机制。新农保在制度实施时实行家庭联动机制,即“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但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没做这个规定,只是明确“引导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子女按规定参保缴费”。

各地一定要认真学习政策,准确把握政策,确保两项试点工作从一开始就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顺利实施。

二、狠抓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工作

今年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保试点扩面力度最大的一年,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按照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下一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负起责任。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肩负着对两项试点工作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责。而且,各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我们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做好两项试点工作。

(二)精心制定方案。各市、试点县(市、区)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政策,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财力和城乡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充分调研,精心论证、周密测算、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办法。鼓励各市、试点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政府补贴和基础养老金标准,让广大城乡居民尽可能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做好基础工作。一是要确保数据准确。认真核查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户籍人口数据,建立数据库,确保数据准确。没有被列入国家级试点的县也要提前做好此项工作,为明年制度全覆盖时启动工作做好准备。二是完善管理环节。建立生存确认,领取资格和参保资格公示等制度。

(四)借鉴成功经验。我省从2009年实施新农保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了成功经验,受到了国家的认可。新增试点要认真学习借鉴前期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把试点工作做好。

(五)加强督导调研。有条件的试点县争取在9月1日前完成养老保险费收缴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各试点县最晚都要在10月1日前完成以上两项工作。省、市要加强督导调研,既要保证工作进度,又要确保规范运作,并及时掌握试点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中的问题。

(六)抓好培训工作。从7月1日起,以前37个新农保试点县要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增的60多个试点县要同步启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省级要培训到市、试点县,市级要培训到县、乡镇、街道,县级要培训到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对全省各级经办管理人员轮训一遍,全部做到熟悉政策、业务。对从事信息系统管理、统计基金、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还要由省级进行专门培训,确保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意义深远,组织好今年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立即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省政府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会议的各项部署,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圆满完成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第三篇:游厅长的讲话精神落实情况汇报

游厅长在全省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推进会讲话精神贯彻情况

根据通汽集团办传[2011] 211号明传电报精神,分公司组织认真学习游厅长讲话,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如既往的认真学习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深刻领会,并结合岗位职责和职能,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的责任,从严落实管理过程无差错控制体系,从而促进管理人员更加完整、严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质量,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坚持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理念,重点排查和分析存在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问题必须长抓不解。必须深刻分析典型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管理上存在的过错,尤其是 “7.22”山东客车燃烧特大事故。务必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肃查处管理工作不实、排查治理不深入、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人和事;务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确保隐患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 2 -

三、完善制度和措施,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推进和措施落实,要以严肃认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对从业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管理,加强对营运车辆的安全检查频率和质量,确保投入营运的车辆安全设施设备符合要求。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分类排查,严格执行分类教育和跟踪管理的举措,加大对违章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罚和教育并举的力度。

二是加强运行线路危险点的排查,结合道路的特点和运营线路的变化,完善修订线路危险点的监控措施,开展因人而异、因线而异、因车而异的有针对性的告知和教育,尤其是高速公路、交叉路口、市区复杂路段的安全警示教育到人到车,确保驾驶员人人知晓线路危险点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范措施。

三是加强科技安全管理,修改完善监控预案,切实加强车辆动态监管。将新聘驾驶员的安全规范驾驶、乘务制班线的超载,长途夜班车的超速、疲劳驾驶作为监控重点,对包租车、学生用车以及超长途夜班车进行全程监控,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处理纠正,直至安全隐患消除。

四是加强危险品认别、车辆失火、方向失控、制动失灵、恶劣气候、特殊道路、突发事件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不定期进行测试,确保人人知晓。

五是严格落实源头值班管理,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坚决杜绝源头违规出站。

六是严肃违章、事故“四不放过”处理,严格把关。对违章、事故停驾的严禁用公休、病事假冲抵, 严格执行驾驶员内部记分 - 3 -

管理办法,凡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监控到的违章行为和事故,一律对照集团公司关于驾驶员内部记分管理办法对应条款落实记分,并严格考核安全公里,在驾驶员档案上如实记载。

- 4 -2011-9-20 快客分公司

第四篇:2014年教育厅长在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朱清孟

(2014年2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教育工作。会前,徐济超副省长专门听取了会议有关情况汇报,对全省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亚伟同志传达了徐济超副省长的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系统保持安全稳定,教育形象持续提升,一些难点问题有了新突破,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1.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73所,超额完成2600所的年度目标,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三年毛入园率达75.4%。 18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改造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51所、普通高中37所;为79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了教学仪器等。各地普通高中分配生的比例均达50%以上。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大力推进产教结合,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加快示范校特色校建设,确定了35所省级品牌示范校和83所特色校;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职业

1 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作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加强。郑州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河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获国家级项目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建立了教学质量年度发布制度;新增3所本科高校;新增3所博士、1所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再创新高,分别占全省的91.4%、92%。

2.教育改革开放展现新活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地方政府统筹高职发展等3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等5项重点改革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高职考试招生改革稳步推进,单独招生试点扩大至39所。继续增加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81亿元投资教育。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与3所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

3.教育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全省财政教育支出1173.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强,所占比例位居全国前列。省政府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培计划” “特岗计划”等顺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宣传成效明显,开通了厅政务微博和河南教育手机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有力。

4.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全省各类中职和成人学校向社会输送62.56万名技能型人才,完成各类职业技术培训300多万人次,高校毕业生51.4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积极引导中小学布局调整适应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流动新变化,督促各地编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工科等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高校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协同创新计划扎实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项目“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仅13项),实现了我省高校在该奖项零的重大突破,

2 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2.3亿亩,增产86.7亿公斤,增效170多亿元,为我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9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高校31个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与各地产业集聚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在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和资政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途径扩大省外优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达到30.1%。以黄淮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转型发展,不仅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学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上个月教育部专门在黄淮学院召开了全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

5.维护教育公平获得新进展。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去年各级财政资助经费达41.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42万人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免费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252万名学生提供营养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平稳,截至2013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16%,高于全国同期2.76个百分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编发了我省促进教育公平、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做法。

6.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呈现新面貌。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行为、治理乱收费工作扎实有效。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谢伏瞻省长全程指导并亲自参加了厅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整改工作会,省委活动办、省委第二督导组对教育厅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在全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上教育厅专门作了经验介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经验被省委活动办作为典型进行总结,在群众评价、评议、评判三个环节活动中,均得到了高度评价。

3 2013年,全省教育系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原民师养老补贴发放工作进展顺利;中小学德育、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工作也得到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督导、体育、艺术、国防教育、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也取得新的进步。

总体来看,2013年,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一年,是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是教育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融入、做出积极贡献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既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凝聚着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还不紧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省现代化建设需要。二是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城镇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步伐,城镇基础教育资源普遍紧缺,“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比较突出;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择校热”“上好大学难”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教育保障水平尤其是教育投入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4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1.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进一步指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指明了教育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系统部署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更加强调要发挥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完善教育治理体

4 系、增强教育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体现了中央对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加快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切实增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坚定信心、扎实推进,通过改革扩大教育资源,通过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的服务力、贡献力。

2.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既是凸显河南地位、推进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富民强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将有力地推动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进程。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既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结构,对科技创新的方向、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三大规划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解放思想,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3.我省“四化”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我省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省,肩负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务,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人均指标与全国的差距,又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四化”协调发展进程的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构建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发展动力。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基础与关键,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影响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水平。教育系统必须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努力推动学校布局、学科专业设置与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人才培养与劳动者素质要求相适应,科研资源配置与创新驱动方向相适应,为全省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激发改革发展新动力。我省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

5 的提高,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出现新变化,对教育的关注在增加,教育公平意识不断增强,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希望“上好学”。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从注重求学向注重求职转变、从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这些变化都要求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做出应对,回应关切。我们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入手,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5.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既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也使我们感到责任更重。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在政策制定和财政投入上持续向教育倾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连续多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省政府还与教育部签署了省部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省部会商机制,去年8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鲁昕副部长等专程来豫与我省主要领导进行会商,围绕河南教育改革发展达成诸多共识,教育部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我省更多支持和倾斜。郭庚茂书记一直把教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担任省长期间实施了职教攻坚工程,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郭庚茂书记指出,作为人口大省、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大省和欠发达的省份,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尤为艰巨。教育搞好了,就是竞争力、就是动力、就是财富。但同时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改革的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谢伏瞻省长也十分关心教育工作,半年内6次到教育系统调研指导工作,并把教育厅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谢省长强调,教育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一是要弥补一个短板,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办出一个特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夯实一个基础,办好义务教育;四是要探索一条路子,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办教育。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既饱含着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信任,也寄托着对教育的厚望。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服务大局、回报社会、惠及民生。

三、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规划和“四个河南”建设,大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于今年的教育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我就不再全面讲了,这里突出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1.着力强化服务,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只有很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教育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赢得广泛尊重和支持。

一是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不断增强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努力办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特别是要突出强化教育服务“三重”的意识:第一,主动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三大规划等重大战略,从中寻找工作着力点,强化教育服务全局的意识。第二,主动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尤其是“四化”协调发展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需要,从中寻找工作结合点,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力。第三,主动服务于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尤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大班额”及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学生安全等问题,从中寻求工作切入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通过自觉服务“三重”,使教育在融入中发展,在服务中提升,充分发挥出教育应有的作为。

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第一,加强学校布局规划建设,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基础教育要主动适应我省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新变化,会

7 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科学配置资源,不断满足人口变化对就学资源的客观需求,切实解决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步伐问题,努力从根本上化解城镇“大班额”“入园难”等矛盾,助推城镇化进程。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人才支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积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第三,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性科技支撑。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已成为我省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目前,我省高校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以协同创新计划为抓手,加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和重点项目计划实施力度,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我省教育系统的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均占全省的85%以上,我们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第一,健全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科学预测和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加强急需、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第二,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平台与机制,及时主动掌握企业技术需求,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第三,完善政策指导和资源调控机制,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对就业率低的专业一律不新增招生计划,各高校也要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压缩、调整,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第四,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真正做到教育质量由群众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从而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

2.着力深化改革,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事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既影响当前,又事关长远。我省是教育人口大省、生源大省,教育改革必须立足省情,找准方向,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始终坚持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有利 8 于提升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服务人才成长,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原则去推进。

一是推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社会、市场、民间和国际资源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第二,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表彰活动,今年将积极推动将中小学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全部下放到省辖市,各市、县能够下放到学校的权力也要主动下放。第三,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和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支持学校发展;学校要立足于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今年将选择部分学校作为试点,2015年底之前,所有高等学校都要完成章程建设;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和公众将通过评价、监督、监测等方式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发展中来。

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始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坚持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创新拔尖人才成长创造条件。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环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重点是高考改革,袁贵仁部长在今年年度会上强调,高考改革极其重要、极其复杂、极其紧迫,要极其慎重。教育部已经制定了总体方案和相关的5个配套文件,将在征求意见修改

9 后由国务院批准向社会公布。国家要求各省今年要都出台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2017年分四批进行,按照提前三年早知道的要求,今年试点省份9月1日前要公布试点实施办法,三年后即2017年开始实施。我省也要尽快开始编制方案,确定启动时间。

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制度,推动中高职衔接,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升学通道。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特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五是加强高校分类指导,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通过制定高校分类标准、完善配套政策、改革评价机制、探索高校分类拨款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明晰以服务地方经济、以应用型为主的指导思想,引导各高校根据实际,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对承担国家和省级试点的院校加大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力度,加大试点成果转化推广。

3. 着力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省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任务还非常艰巨,必须继续加快发展。同时,我们要明确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在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2014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以上,进一步缓解“入园难”。

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机制,切实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10 三是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改革项目,引导带动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明晰普通高中的发展方向。

四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通过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等4项计划,加强学校内涵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厂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产融合运行机制,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就业教育、致富教育。

五是内涵发展高等教育。继续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第八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坚持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专业学位特色品牌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0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重视科研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六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大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民办学校在征地建设、水电气使用、教师业务进修、表彰奖励、学生补助资助、评先表彰等方面的同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继续增加省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额度,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教育,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更加平等、宽松的环境。

七是开放发展国际教育。加快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我省汉字文化、武术文化和中医文化等优势,加大汉语国际推广;继续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启动“留学河南”政府奖学金计划;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工作。

4. 着力促进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11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对教育越重视,对教育的公平就越关注。我们一定要在教育公平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多做实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一是兜底线,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在承认地区、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每一个孩子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他们都有学上。因此,我们要继续抓好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不因贫而失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并落实好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发挥好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关爱、帮扶、安全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研究出台我省贯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意见,着力强化条件保障,提高普及水平,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促均衡,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硬件差距。在县域内进一步扩大教师交流的范围,鼓励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缩小师资差距。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就近入学,缩小生源差距。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托管和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孩子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合理划分入学范围,规范招生入学行为。加强督导评估,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为抓手,督促和引导各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县域内学校间基本均衡,今年将推动25个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三是建机制,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要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进行调整和引导,特别是在教育政策措施制定时,一定要考虑教育公平问题,用规则和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教育改革发展

12 成果。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

5.着力强化保障,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更需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保障能力,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配置好资源,激发出活力,发挥好效益,以科学的保障机制支撑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是加强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4%的目标得以实现,下一步我们重点是在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用好管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上下功夫。要筹好经费,继续落实好财政教育投入,巩固4%成果。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争取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资教育。要用好经费,坚持科学的投入方向,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坚持向农村、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为杜绝铺张浪费现象,今年将在全省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要管好经费,探索建立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增强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健全完善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过程审计和绩效考评,保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把有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强化师德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要抓好项目实施,认真总结国培、省培、特岗等计划的经验,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统筹力度,充分发挥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项目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优化中小学教师结构,加快短缺学科教师培养,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建立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加强高校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

13 深化教师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高校职称评审改革工作,扩大中职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职称试点范围。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均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重要手段,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加强全省基础教育 “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职学校网站建设。建立高等学校教学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进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建设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关注、跟踪、使用、对接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等在线教育资源,善于学习和利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

四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正确的办学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党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继续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认真做好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巩固完善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应急机制和网上舆情联动反应机制,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

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改革发展任务越重,越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应该说,近年来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松这根弦,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扎实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创新,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认真解决好食堂饭菜价格、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实际问题,维护师生切身利益,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6.着力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14 良好的作风是确保我们全面完成今年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要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来强责任、抓落实、提效能、树形象。

一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纠正“四风”。中央决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作为我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单位,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把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工作中的常态,特别是要把活动中提出的“三服务一满意”(即:服务广大师生、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目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希望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各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准备,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习,认真查摆解决好本地本单位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活动开展好,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二是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系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教育工作者在廉洁自律方面应当有更高要求。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省内外在考试招生、学校基建、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了社会热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做到廉洁自律、公道正派。

三是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核心,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袁贵仁部长在这次全国年度工作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迫切需要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使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便民,通过管理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使我们的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15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教育宣传工作,教育工作容易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和焦点。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舆论影响力更大,我们要主动适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教育宣传资源,建立覆盖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在内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及时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做好教育舆情的应对,传递真信息,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同志们,新的一年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牢牢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国科技厅长会议上的讲话

党的xx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科技界的同志们团结奋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过去五年我国科技成就巨大,科技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处在重要跃升期

党的xx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科技界的同志们团结奋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我国科技工作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XX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部署了16个重大专项和一系列重点任务,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重大政策措施,制定了60条配套政策,绘就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各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抓紧研究制定各自的科技发展规划,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出台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全国上下形成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潮,我国科技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跃升期。

(二)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XX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3003.1亿元,是XX年的2.3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7%提高到1.42%;研究开发人员总量达150万人年,居世界第2位;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迅速增长,发明专利申请量12.2万件,是XX年的3.1倍,从世界排名第13位上升到第4位。

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在微电子、通讯、重大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攻克了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支撑了等重大工程建设;攻克了超级杂交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创新药物研制等取得进展;石油勘探、大型水电、核电、新能源开发等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为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提供了支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气象、地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XX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2万亿元,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3.27%。

(三)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建设取得突破。《科技进步法》修订工作顺利完成,《规划纲要》主要精神和配套政策的主要内容已经上升为法律,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基本完成,已出台政策细则66个,包括财税、金融、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配套政策,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四)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已达69%%,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XX年比XX年增长4倍,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依托国家“xxx”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围绕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开展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了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新和行业科技进步中的引领作用。一批大学和重点学科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发挥,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后高技术产业规模成倍增长,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顺利推进,服务于公益事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顺利,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五)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工作,对自主创新研究等给予高强度持续稳定支持。推进了海洋、航空等领域10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了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已经开通,实现了大型仪器的远程共享;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量达到20tb以上。

(六)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0多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和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在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技计划中,我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年来,科技工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二是坚持把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着力提升科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科学合理使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把体制改革作为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调动部门、地方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认真学习贯彻xx大精神,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党的xx大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实施好《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1 2 3 下一页

党的xx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科技界的同志们团结奋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带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新跃升。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要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带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跃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今年要力争实现16个重大专项的启动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科技重大专项与国家、部门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组织模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调动人力、资金等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二)攻克重大关键技术,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支撑。一是努力攻克能源、资源、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问题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抓好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支撑奥运等重点科技工作,重点加强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及主要污染物控制与治理集成技术开发及综合示范。三是要力争在信息、生物、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交通、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努力造就一批充满活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四要整合优势资源,着力突破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

(三)大力加强农村科技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一要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二要加快农村民生科技进步,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三要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广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四要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园区、星火产业带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批农村科技转移扩散基地。

(四)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要有新作为。一要围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医药卫生的科技创新,加强新药创制,促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二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三要围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五)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要有新突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在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上下工夫,完善相关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人员流动等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人才、技术、资本、信息、服务和管理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通过探索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建立健全多种模式的企业研发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等,完善技术创新链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六)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科技自身发展能力跃上新台阶。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和提高科技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要始终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统筹兼顾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和自由探索的研究,在信息、生命、纳米等科学前沿领域给予稳定持续支持,力争取得一批有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切实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要优化整体布局,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实验基地以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研究基地和开放共享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条件基础。

(七)多元化增加科技投入,开辟金融资本支持自主创新的新渠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向自主创新集聚。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融资体系,及早建立创业板市场、健全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创业投资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一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寄予殷切期望,全国上下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和参与创新的热潮空前高涨,为推动自主创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内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为我们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科技的大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

二要统筹配置科技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好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问题,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加强人才、基地、项目的统筹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布局。健全科技工作的协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军民之间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党的xx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科技界的同志们团结奋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三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要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使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要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敢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倡导求真务实、科学民主的学术风气,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形成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四要着力完善政策环境。要切实落实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促进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些新政策法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凝聚了二十多个政府部门几年来大力协同、辛勤工作的心血。要把宣传好、落实好这些政策法规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开展政策落实的辅导培训,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充分享受到政策的实惠。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要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要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形成推动地方科技事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当好参谋助手,紧紧围绕本地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行业的需求,加强科技工作。要使自主创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社会万马奔腾的科技工作大格局。

上一篇:唐代古诗范文下一篇:少年中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