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专业化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税源管理专业化范文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各科室:

经市局2月16日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如执行中遇到情况的,可及时与市局征管科联系。

二○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绩效,将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以信息化为依托,整合征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不断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饶地税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促进上饶市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志刚 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俞灶久 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真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其和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邱永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 辉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叶灵发 总经济师

成 员:徐文东、李振亭、钱国庆、陈水斌、汤哲荣、查吉胜、范丽娟、唐五成、郑任江、马军强

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于2011年2月28日前上报市局征管科。

三、主要内容

(一)税源分类

根据《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饶地税发〔2010〕75号)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分类管理暨纳税评估专业化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源四类。

1、重点税源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税源:①国家税务总局、省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②上缴纳地税税额达到50万元且本预测税源也在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含个体工商大户);③房地产开发行业、金融保险业;④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安工程、计划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⑤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企业;⑥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列入重点管理的重点税源。

重点税源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连续二年达不到重点税源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2、一般税源是指上述重点税源之外的单位税源,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税源。

3、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体工商业者从事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源(不含已列入重点税源的个体工商大户)。

4、零散税源是指个人房屋出租、集贸市场、边远山区以及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等所产生的零星、分散的税源和个人从事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税源。

(二)税源管理模式

1、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市局确定和各单位上报的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由各县(市、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市局直属分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将重点税源归口到一个分局(股)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手段,明确管理职责,以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业的管理标准对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的管理。

2、一般税源实施风险化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为抓手,积极推行风险管理。一是转变评估职能。对现有的纳税评估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修改,减少相应工作环节,在评估结果应用方面,以《纳税风险评估建议书》形式告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涉税事项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告知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所负担的责任,由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或自我纠错。二是积极开展和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要根据各地实际,选择1-2个重点行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设置合理的纳税评估预警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开展风险管理。

3、个体工商户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工商户以公平税负、透明管理为重点,规范计算机参数定税和民主评税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规范参数定税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税负核定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平与准确;规范税负评定和税负公开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开与透明;加强个体工商大户的管理,督促其规范建账建制;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对定税不符或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和信息补录,保证税负调整的及时性和征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4、零散税源实施社会化管理。零散税源以委托代征、简并征期为主要方式开展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手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开展社会化管理。

(三)实施信息管税

1、成立信息管税工作办公室。市局信息管税办公室设在征管科,由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是收集各种税源信息,评估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对各项管理问题进行预警,必要时分析人员要深入基层分局和大税源企业进行工作调研,定期出具税源分析报告。

2、加强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局应重视税源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工作,对于信息采集不真实、税源信息不应用或对预警信息不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应列入考核内容并严格追究责任。

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纳税人财务信息通过网上办税平台采集,工商、国税、财政、发改委等经济管理部门的税源信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台采集,征收等税后信息通过征管系统采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源、汇集成税源信息库,为信息管税奠定基础。

(四)税源分级监控 采取分级监控的方式对全市税源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市局负责采集、传递市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分析全市税源管理现状,对重大管理问题进行预警提醒,对市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县(市、区)局负责核实税源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采集、传递县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建立征管数据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督促各基层分局应用税源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的税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基层分局负责对税源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控,加工、比对、分析和应用税源信息,及时监控税源变化情况,督促管理员做好动态管理,提供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值;税收管理员负责开展税源普查和税源信息的采集、录入,全面掌握管户税源;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及时了解税源变化,动态调整税源预测数据;负责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开展纳税评估;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信息的采集,实施计算机参数定税;负责对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及其指标值的设置提出具体意见,对所辖管户全面实行征管数据预警管理。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对重点税源管理局(重点税源管理股)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挑选或选拔,各岗位人员应分别具备如下能力要求: 分局长(股长):法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做到清正廉洁;

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能力,坚持廉洁从税。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3月26日前将确定的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名单上报市局征管科,市局将根据税源分类情况,分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绩效。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税源管理新模式。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税源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本地重点税源的行业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税源管理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以信息管税为基础,重点税源专业化、一般税源风险化、个体工商户规范化、零散税源社会化,分类管理,分级监控”的税源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提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能力。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的基础上,结合征管日常工作,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对税源数据、征管信息质量、征管质量及其他征管数据信息开展全面的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工作步骤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各单位开展动员,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第二阶段为人员选拔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内容为挑选或选拔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11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开展税源管理、建立税源管理制度、评估风险指标库、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召开税源管理现场会,总结税源管理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六、绩效考核

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比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市局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列入2011绩效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好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和表彰,在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管理绩效差的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扣分。

七、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归类,根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精细、专业地管理税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各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真正做到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管理绩效。

(三)加强宣传,注重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征管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各单位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纳税人,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各县(市、区)局要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对异地管理的纳税人,各县(市、区)局要定期将征收入库情况向其所在地政府部门通报,以便其全面掌握财税收入总量及进度。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

来源: 日期:2011-12-

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理模式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人统管”转变为“征、管、查分离”,2005年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分片”加“分类”管理,随着管理深入,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2009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信息管税,以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目标的实现。

在此前提下,我局作为杭州市国家税务局的专业化试点城区之一,以《指导意见》为依托,结合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从管理员权力分离、职责法定等方面出发,制定了与下城区域税源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于2010年年初开始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

一、理念

从行政组织理论出发,结合税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不增加职能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提高税务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专业化管理目标,对现有机构分工进行合理调整,根据管理需求分设岗位,从税源管理难易程度、工作任务多少、管理范围大小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以达到任务与机构相称、管理与服务结合,岗位与流程协调。

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依靠行政组织权威,做好动员,从上到下开展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改革方向,力求专业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从开始就纳入正常、规范的发展轨道。

科学分类税源,根据税源管理难易程度,不同规模税源运用不同管理方法,提高专业性,加强税源分析监控,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税源管理的实效性、科学性,增强税收征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优化机构设置,根据工作任务多少和管理范围大小,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合理估计岗位工作量,确定岗位分工和人员配置、准确划分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制度、职权范围,将涉税业务办理流程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保证执行力,促进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沟通协调。

通过推进税源专业化,确保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落实“信息管税”和税收风险控制理念,积极解决征纳双方矛盾,构建和谐税收环境,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科学分类,特色管理

对税源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按有利于征管和方便纳税人的原则,采取内部微调的方案,变划片管理的单一模式为点面结合管理模式:重点税源、涉外企业专人管理,一般税源、个体税源划片管理,重点行业、楼宇企业特色管理。

1、重点税源企业:总局、省、市、区局监控的入库税款50万以上的企业656户,占收入的82.98%。

2、涉外企业、生产型出口企业: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以及生产型出口退税企业。

3、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除以上两种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街道划片管理。

4、重点行业:房地产业、餐饮业、银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4S店、服装制造业、金属材料批发业、大型商场、大型商业超市、医药医疗器械行业等10大行业,占收入的53.68%。分科室牵头管理。

5、楼宇企业:103座规模以上楼宇、3600户国税管辖企业,占收入的46.64%。按楼宇所在街道划片管理。

(二)调整职能,明确职责

1、调整税源管理科职能,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专项纳税评估;税源管理

二、

三、四科负责企业税源管理、个体税源管理、文书审批、科室纳税评估。

2、税收管理员按职设岗,分设文书审批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将日常管理与文书审批分离,分散管理员的权力,从“一对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对一”的管理模式。

(三)完善机制,考核跟进

1、规范管理制度。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税源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服务措施、风险管理机制、目标考核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岗位间协作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外部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3、调整考核办法,税源管理一科增加行业评估、专项评估等考核指标,税源管理

二、

三、四科增加行业管理、楼宇管理等考核指标;岗位考核由各科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4、制定《税源管理岗位业务能手补充办法》,每季度评选一次业务能手,对行风效能和工作

业绩两部分进行考核,分别评选日常户籍管理岗位能手、综合事务管理岗能手和个体税源管理岗位能手。全年评定“业务能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管理成效

(一)工作效率提高,征管质量改善

打破权力过于集中的格局,变一人统管为人事分离,扭转了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专业化管理实施后,日常户籍管理岗不审批文书,大力开展日常管理、税源分析、税收宣传,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纳税遵从度上升;综合事务管理岗不分管企业,减少“人情文书”、“照顾文书”,文书审批提速,执法风险降低。

2011年1-8月,共受理流转文书2968件(除个体文书),月均审批文书46件/人,政策把握度得到了统一,政策适用错误明显减少,提高流转速度,从受理到终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2/3;提高审批质量,文书(复审)整改率从原来的40%下降到10%,结合“涉税否定事项风险防范督察管理系统”,作废文书、否定文书减少到208件和28件,同比下降63%,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好评,回访平均满意率达92%。

(二)分类税源细化管理,税收收入增长

不同规模税源分类管理,加强考核力度,使得税源管理水平和征管质量得到提高,分析预测和监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均衡入库,2011年1-8月共组织税收收入316141万元,增幅16%,其中,企业税收收入311684万元,增幅16%,个体税收收入4457万元,增幅16.22%。

(三)强化纳税评估,推进行业建模

继续推进重点税源企业、建安、房地产行业评估、所得税评估、全税种评估,由纳税评估岗和综合事务管理岗人员主评,实现管理、评估相分互离、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对评估案例进行整理,完善评估流程,对原有预警指标进行补充细化,进一步发挥“以评促管”作用,深化行业管理,有效降低征管风险。

2011年1-8月,实施评估129户次,其中正常企业43户次,异常企业86户次,直接补税2838万元,抵减应退税额127万元,调整以前亏损2586万元,加收滞纳金40万元,移送稽查2户。

(四)资源重组,发挥工作积极性

从知识结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等方面入手,合理配置管理团队人员,一个街道配备一个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干部特长,工作各有侧重:重点税源送好服务,一般税源抓好管理,个体税源收好税款,重点行业建好模型,楼宇企业做好宣传。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增加干部的危机感,减少“干多干少一个样”负面情绪对干部的影响,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人均事务性任务增多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税务登记户数增加,管理压力日益突出,分设岗位后日常户籍管理岗人数减少,人均管户增长,截至2011年8月,全局开业税务登记户23844户(企业15884户,个体7960户),人均管辖企业588户、个体户1137户,均比2010年底增长32%以上。随着专项核查工作和纳税服务调查工作的频繁下发,日常户籍管理岗人均工作量呈现大幅增长,从电话通知到资料上交,工作量增加60%以上,时间多用于完成事务性工作,用于深度管理、行业分析的时间减少,长期以往,难以达到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预期要求,易造成税源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岗位职责交叉

与《浙江省国税局办理涉税事项工作规程(2011)》(以下简称“工作规程”)相比,仍存在办税大厅与税源管理科室职责交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程不畅,责任不明,办税效率不高,纳税人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税源管理科内部分设日常户籍管理岗、综合事务管理岗,容易发生相互推诿的情况,损害纳税人合法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推进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三)涉税信息共享度不高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以逃税为主要目的进行所谓的“税务筹划”,税负正常、销售平稳、财务比率稳定,无法通过案头审核发现疑点。CTAIS、征管质量查询系统、税收征管辅助系统、金税工程、税收执法系统、四小票审核监控系统、增值税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等系统各司其职,信息无法整合,疑点监控无法落到实处,一些企业更是有意识地利用国、地税信息不共享,有意漏报收入、少交税款,征纳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影响了税源监控、税源分析、日常管理的工作质量。

五、专业化管理新思路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①]的基本框架也将在未来几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运用流程管理理念规划征管系统,直接使用工作流工具,增强征管系统的适应性,有效支持业务由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由结果监督转变为过程监督。基于金税三期的发展方向,结合《“十二五”时期杭州国税发展规划纲要》,参考各地专业化管理的优秀经验,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专业化管理。

(一)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以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为主要指标,兼顾税种、税收风险,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税源三类,重点税源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个体税源社会化、集约化管理。

重点税源突出全程化管理理念,由业务精通、分析能力强的干部负责,以提高纳税遵从度、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一般税源管理突出专业化、流程化管理理念,强化系统运用,变结果监督为全面监督、过程监督,对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针对行业纳税人推进集中管理;个体税源管理突出高效化管理理念,依托社会化办税服务平台,继续开展委托代征和发票代开工作,发挥协税护税组织力量,减轻工作压力。重点税源、一般税源管理和个体税源分别由三个税源管理部门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二)分类设岗,明确职责

按“人事分离”和机构扁平化的发展方向,科室内部不分设日常户籍管理岗和综合事务管理岗,将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等日常事务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复杂事务分类设岗,组建税收管理团队,合理确定岗位职责。一是设立纳税评估团队,集中科室管理,负责规范纳税评估,开展辅导式评估和重点评估,总结分析纳税评估成果,为进一步完善行业评估模型、加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设立综合事务管理团队,负责各类文书审批、备案工作,规范文书审批,制定文书审批风险防范机制,简并文书审批流程,提高文书审批质效。三是设立日常户籍管理团队,梳理日常涉税管理事项,规范各类事项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税收管理成本,优化纳税服务。

各部门齐抓共管,做好税源监控分析和风险控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收入监控。针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的情况,由职能科室牵头规范操作流程后再行下发,避免因政策把握偏差造成重复劳动,借助电子邮件、网上涉税公告、协税护税组织等多种渠道,提高事务性工作的办理效率。

(三)深化特色行业管理,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

对重点行业进行调研,根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和系统采集的申报数据,总结财务核算特点,开展典型户集体约谈和针对性评估,准确掌握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生产经营以及行业税负等信息,掌握行业管理资料,制定行业税源管理指南。

整合征管系统数据,规范流程,把握规律性问题,找准涉税风险点和管理薄弱环节,完善预警指标体系,明确重点,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分行业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信息档案,注重税负分析,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对显示存在税收风险的企业,及时采取纳税评估、限量供应发票、降低纳税信用等级等重点管理措施,加强监控,以“点”带“面”,促进一般税源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优化业务流程,打造全功能大厅

进一步对照《工作规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即办事项和流转事项进行梳理,简化流程,淡化审批,明确办税大厅与税源管理科的职责;对涉税文书报送资料进行统一,对适用政策法规条款、审批用语等进行规范,强化税务审批过程监控;完善纳税评估制度和评估工作规程,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规范和应用文书体系,强化纳税评估在税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导向,完善需求响应机制,丰

富办税内容,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办税大厅增设综合文书审批岗和政策咨询岗,降低办税成本,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服务、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征纳沟通等多种服务,打造“一站式”全功能综合服务体,提高办税效率,积极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个性化需求。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按照干部的知识水平结构进行人员调配,把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配置到业务复杂、管理要求高的重点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提高干部对信息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应用能力。

经常性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特殊业务的研究,开展交流,提高纳税评估、预警分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类别齐全的管理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完善岗位轮换制度,提高整体专业化管理水平。

(六)加强部门协作,强化信息管税

在金税三期未上线之前,继续深化国、地税信息共享制度,开展联合办税、信息交换,加强对共管户的协作管理、联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同时完善与财政、工商、质监、外管等部门的工作联系长效机制,利用第三方数据,对财政补贴收入、股权变动和地址变更、重大事项、收付汇情况等进行进一步核实、分析,结合现有税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控,从而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完整性,夯实税基,进一步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管精管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把握税收工作主动权。

(杭州市下城区国税局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陈燕文

课题组成员:陈为明 顾晓红

郭颖陈茵岚

执笔:陈茵岚

第三篇:重点税源税源专业化管理成效显著

---赵建华

晋中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运行基层直属单位,负责晋中市内供电系统、金融业、大型机械业、铁路系统,证券业、煤炭运销行业纳税人的税收管理。直属税务分局今年5月以来,在实施重点税源分类管理、整合管理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挥行业专业化管理优势,深化税源管理,累计组织收入75824万元,同比增长60.83%。同时,征管质效得到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趋向提升。5月至 11月,分局申报率都为100%,税款入库率为100%,报表报送率分别为100%,清理欠税100%。

为做好重点行业税源集中管理,直属税务分局把握“服务+管理”两大核心,通过典型入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各行业的经营特点和财务处理规定,分析总结行业税收管理规律并付诸实践,着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针对性,重点行业集中管理的优势初步显现。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经营业务复杂,重大涉税事项相对较多,个性化涉税诉求强等特点,分局加强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调研与思考,建立了大企业涉税诉求申请的快速处理机制,由分局负责人、科室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团队,接到企业涉税诉求申请后,快速响应,切实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涉税问题。分局根据纳税人风险特点,科学分类税源,形成了以分行业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管理模式,对供电系统、机械业、煤炭运销行业,在分局内部由税源管理一科实行行业管理;金融业、铁路系统,证券业由税源管理二科实行行业管理,不同行业在一个科室内部再实现分类管理。其中,分局建立起了奖惩激励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管好、管细、管实重点税源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

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强化重点税源管理。要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使其及时掌握重点税源企业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了解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情况,要求各税管员对自己所管的重点税源企业做到“八清二到位”(即税源底子清、生产经营情况清、税源变化动态清、财务核算清、发票管理清、涉税资料清、税款缴纳清、人员责任清,税收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到位),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使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执法活动有记录、执法过程可监控、工作结果可核查、工作绩效能考核,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同时,分局突出重点税源企业的涉税风险防范,借助市局风险管理平台,提高了专业管理的针对性,将事后的问题处理前移到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目前已累计接受和发现风险疑点32条,并全部应对结束,纳税评估税款100多万元。分局还合理组建税源管理团队、注重制度建设,并充分利用市局风险管理平台和CTAIS,捕捉热点、排查疑点、扫除盲点。为提升重点税源管理效能,直属税务分局还建立起重点税源工作制度,加强税企联系,每月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建立重点税源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和跟踪服务制度,做到管到户、管到账、管到票、管到税,按月对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分析和预测,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从计税依据资料信息、管理软件登录信息和申报税款信息三个方面同时核查纠正,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效率和数据控制质量。

直属税务分局数据分析中心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影响着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税源管理的能力,进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一、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举措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理顺和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可以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信息采集、分析、利用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益,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对外,根据纳税人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改变目前“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税源管理方式,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根据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有效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还可以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针对纳税人的状况和税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实现和谐征纳关系。因此,大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当前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不合理,人均管户量太多,管理区域太大造成的。在基层所,有的区域划片太大,有些地方一个税收管理员负责整个乡镇的农村税收,涉及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战线太长,管理人员的不少工作时间都花在路上,有效工作时间较少,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上只能顾及到目标明显、规模较大的纳税人,从而造成漏征漏管现象比较普遍。

(二)监控管理工作不到位,税源底细不清情况不明。近年来,各级地税部门不断加大对办税服务厅的投入,完善了电脑等硬件设施,配备了精干人员。同时,征管网络互联等现代化征收手段的应用,“一窗式”、“一站式”服务的推行,大大方便了纳税人。纳税服务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地税机关的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强化“三率”考核,只要纳税人按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

(三)基层所机构收缩,纳税人需要的涉税服务得不到保障。基层所税源分散、税额小,税收成本高,各地均在收缩基层税务机构。机构收缩后,农村零散税收管理有放松的趋势,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咨询税收政策,但实行巡回征收的税务机关因机构所在地等原因,无法给予及时的服务。

三、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建议

今年,省、市局均把税源管理专业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得高度可见,重要性之强。要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

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建立和落实好“人机”结合的管理办法。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队伍,是做好税源管理与监控的根本所在。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要为税收管理员减负“减负”,让其有时间、有精力专职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改变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技能培训。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并有选择性地发现和培养一批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中有策略、应变动力强的专家型人才。

四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动态能级管理,定期分批适度地进行岗位轮换,在赋予管理员相应权力的同时落实好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始终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规范基层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办法。一是要规范税源监控机制。就税源监控的主要内容机制来看,分为:对重点工程税源的监控;对不同行业或经济类型监控;对特殊税源的监控。要做到重点工程税源监控、行业税

源监控、个体户税收监控与中小企业税收监控的统筹兼顾。在税源监控机制上,要做到人工监控和计算机监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落实税源监控的具体措施: ⑴要建立登记信息网络共享制,把住“户籍关”,源头控管税务登记是掌握税源信息资料的首要渠道,也是税源监控的基础和前提,要切实用制度管住漏征漏管户,建立信息资料网络共享制,实现户籍管理同步。关键是切实把国税、地税、工商信息交换共享制度落在实处,对新开业户、变更户、吊销户、注销户的信息能够随时掌握,对失踪户相互协查,只有登记信息网络共享,综合治理,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漏管户、减少漏征户。⑵要认真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学属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分类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⑶要防止重申报率,忽视申报质量的现象,注重对申报质量的监控。

(三)创新手段,改进方法,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

1、加强国地税的协作,强化户籍管理,建立国地税联署办公制度。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户籍信息,是做好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首要环节,也是全面开展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基础。一是严格做好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通过税务登记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加强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二是强化对正常纳税人、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和代扣代缴单位的户籍信息管理。三是逐步实现政府部门间登记信息共享,解决登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四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五是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掌控纳税人资料的同时,督促税收管理员根据户籍管理信息定期开展实地巡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对税务登记信息变更情况实施动态监控。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收管理员巡查面、巡查次数

等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2、坚持属地原则,实施分类、分行业管理。实行分类、分行业组织与管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征管组织形式。根据纳税人规模、行业、企业存续时间、经营特点和信用等级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等“五个重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二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尤其是这两行业中的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征管难度大、漏洞多,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全面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三是抓好个体经营大户的征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个体经营大户的征管,使其生产经营的实际税负接近申报征收入库的税款,减少税收流失;四是抓好娱乐业、饮食业等高利润行业的挖潜增收。五是抓好不同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人的管理与服务。

3、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深度税源管理。

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要以全面开展纳税评估为核心,不断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减少漏征漏管,增加税收收入,有效防范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稽查部门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推动建设纳税信用体系乃至诚信社会进程。要不断充实完善纳税评估,利用该系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可由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在纳税申报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超过申报纳税期限的,加收滞纳金。

4、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大力推进“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网络在线发票”的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

消费者监督、网络电子监督、税务监督多管齐下,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使用发票,促进地税机关“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要抓住发票管理的关键环节,改进和完善发票“验旧购新”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税控器具,要将税控机记录的开票数据与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严格按规定征税,真正发挥税控器具控税作用。

(四)加强协作,多头并进,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坚持综合治税社会化的原则,完善零散税收及代扣代缴税收的源泉控管体系,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率,降低征收成本。一方面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建立与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涉税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拓宽税源信息的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基层地税机关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要加强对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征管薄弱环节税源信息的实时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税收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分类原则。科学地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进行分类,准确划分税源和职责分工,把分级分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2、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导向,按照风险管理识别排序、处理应对的主线,合理配置征、管、评、查事权,明晰工作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3、制约协同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在实施征、管、查三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分工,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税源,以降低税收流失风险和执法风险。

4、平稳创新原则。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要求,立足于务实、创新、高效,确定行之有效、积极稳妥的改革方案,实现创新基础上的平稳过渡。

二、组织领导及业务推进

为了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市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两个工作小组。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征管科技处。负责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省局、市局、基层单位相关工作协调机制,组织研究有关问题,提出相关处理意见;负责岗位职责流程的制定、管户调整,并对应修改、迁移大集中系统相关数据;负责对各个工作阶段、推进过程的协调、指导和检查。

主任:

成员:、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小组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二个工作小组:

1、机构人事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人事调整工作,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人员调整到位。

2、业务推进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进行管户调整、大集中系统数据修改,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业务交接到位。

各辖市(区)局成立相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内容

(一)优化纳税服务,建立集中统一的征收服务体系

随着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的完善及社会化办税能力的提高,统筹考虑纳税人区域分布现状和税务机关现有管理水平,建立集中征收、全面服务的征收服务体系。

(二)加强税源监控,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为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纳税人的个性化涉税需求,以及税务机关的差异化管理需要,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以纳税人规模加行业的专业化分类为主,属地分类为辅,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三)实施风险管理,构建与风险管理流程节点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为满足风险管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监控评价”的流程节点需要,设立市、县两级风险评估专业机构,以指导各税源管理机构的税源监控。

(四)推进机关实体化,建立与扁平化要求相适应的市县两级机关职能体系

按照机构设置扁平化要求,推进市县两级机关实体化进程,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实施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

此外,对稽查局的内设机构设置,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严格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制度。

四、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一)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市局机关设立数据管理处承担专业风险评估职能;成立一个征收税务分局、四个税源管理分局和一个稽查局,分别承担征收服务、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职能。其中征收税务分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税源管理分局分别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第四税务分局和涉外税务分局编制。

税源管理分局内部统一设置一个综合业务科、一个纳税评估科和若干个税源管理科,分别承担行政业务、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职能,其中综合业务科在市局机关业务处室“职能实体化”的同时,淡化其业务管理职能,业务处室直接面向税源管理科进行业务指导和任务分配;税源管理科依“按户设科”原则设置科室,依“按事定岗”原则配置岗职,依“按岗到人”原则调整人员。(附图一)

税源管理分局具体职能配置、岗位设置由市局征管科技处明确,人事调整方案由市局人事处制订。

1、数据管理处

具体职能:负责牵头制定涉税数据管理办法;负责数据质量管理,涉税数据信息的交换、采集、加工、分析、提供、推送等工作;负责对涉税信息应用状况的测评和跟踪反馈工作。

数据管理处同时承担风险评估实体职能:负责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包括牵头建立和维护分行业、分税种、分行为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按户归集纳税人税收风险,制定、维护税收风险检索规则,确定纳税人税收风险等级,并推送给相关机构或岗位。

2、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税款、基金(费)的征缴管理(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承担纳税人申请提交的限时办结类事项的受理和当场办结类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实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拟订并组织实施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管理12366和地税网站等纳税服务平台和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辅导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和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组织实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承担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工作;承担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等环节中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理。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制度业务科、办税服务科、宣传咨询科和维权服务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制订内部各项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处理日常事务。制度业务科负责纳税服务工作调研和纳税人需求调查;负责制订纳税服务各项工作规范;负责业务指导、督查及考核;负责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等级评定。办税服务科负责办税服务厅(点)纳税人各类涉税业务的受理、办理及涉税资料归档管理;负责网上办税厅所有涉税业务的办理;负责发票、票证管理;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环节中一般性违章行为的处理;负责办税服务厅(点)日常管理。宣传咨询科负责组织实现面向纳税人的日常税法宣传及纳税辅导;负责编印各种税法宣传资料;负责外网信息、栏目维护;负责12366纳税服务热线、12366短信平台、12366在线咨询等平台管理。维权服务科负责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负责纳税服务投诉和处理;负责制订“纳税人之家”活动计划,督查、指导各“纳税人之家”开展活动。负责组织纳税人(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3、第二税务分局(一般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内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外的,且年纳税额小于100万元的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税源管理四科、税源管理五科(个体)、税源管理六科(个体)共八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个体之外京口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京口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三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四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五科、六科分别负责分局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个体及零散税收。

4、第三税务分局(开发区分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开发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五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新区范围内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委托代征单位(新区)和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丁卯街道办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科源管理三科负责大港街道办和丁岗、大路、姚桥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

5、第四税务分局(重点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①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成员单位②金融保险企业,③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之外的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三个科室。

6、涉外税务分局(行业管理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契税的税种监控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四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项目管理,税源管理二科负责建筑安装业企业及其项目管理。

7、市局稽查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指导、协调和管理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订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检查全市地方税务系统征管对象执行地方税收法规、政策及制度情况;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牵头组织全市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全市或区域性地方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受理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承担案件的转办、查办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处理税务稽查有关工作。

内设机构: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业务管理科、审理科、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稽查局的行政事务、文秘、后勤保障等综合管理,拟定起草全市稽查工作计划、总结,拟定内部有关工作制度;负责上级交办工作及本局工作的督办督察,负责协调本局各科之间、各辖市(区)稽查局之间工作;负责牵头组织省局、市局、本局“三个一流”考核工作及日常绩效考核,牵头组织税务稽查宣传、稽查服务、稽查工作创新、信息科调研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负责对口落实省局稽查局及市局行政处室布置的工作。业务管理科负责稽查业务综合管理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对辖市稽查业务的统一管理、培训、指导,制定及组织实施本局干部业务培训计划;负责系统“三个一流”考核及本局绩效考核稽查业务部分的考核工作;负责税务稽查案源分析和选案,制定案源管理办法;负责受理税收违法案件举报,承担举报案件的登记、转办、交办、督办、回复、兑奖管理;负责牵头组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动工作,负责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负责起草制定全市各类税收检查计划、方案、总结,报表汇总、上报;负责案件检查进度跟踪管理,负责涉税大要案件管理、案例分析上报及税收违法案件公告工作;负责税务稽查统计工作,负责组织征询稽查信息化业务需求,负责协调稽查信息化工作,负责系统内稽查查帐软件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组织纳税人自查和稽查查前约谈工作;负责与数据管理处、征管科技处、征收分局、税源管理分局联系协调。审理科负责本局税务违法案件的审理工作,负责对审结案件的税务处理,制作《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审理工作文书;负责组织案件复查工作,负责案卷评审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工作;负责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及与公安等司法部门的联系工作,负责典型案例的收集、上报及曝光工作;负责编写行业性检查分析报告及行业性税收征管建议;负责稽查案件资料的归集、整理和立卷管理工作。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负责本局检查计划的执行,承担本局涉税举报案件、上级部门交办案件、有关部门转办案件、相关部门移交案件、下级部门提请检查案件的检查工作;负责所查处税务违法案件证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及《稽查底稿》、《税务稽查报告》等有关稽查文书的制作,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向审理部门移交案卷资料,负责所查案件听证、复议、诉讼事项的举证工作,负责对查结案件的稽查建议和案例分析工作;负责对税务稽查案件处理结果的执行工作,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税务稽查文书并督促追缴入库,负责执行环节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负责对逾期未执行完毕案件的跟踪管理工作;负责纳税人自查申报审核及组织税费入库、统计工作。

(二)辖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四个辖市(区)局统一设立数据管理科和稽查局;统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承担征收服务职能;市使用第

二、第三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重点税源管理职能;市使用第

四、第五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三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城区一般税源管理职能;市从第六税务分局起,其他辖市(区)从第四税务分局起,依次设立农村一般税源管理分局。(附图二)

辖市(区)局纳税服务分局(第一税务分局)内设机构统一在综合业务股、宣传咨询股、办税服务股范围内设置,其职能分别对应市区第一税务分局综合管理科和制度业务科、宣传咨询科、办税服务科职责;税源管理分局内设机构根据“按户设股(所)”原则设置,但允许在事务分类的基础上“按事设股(所)”;稽查局内设机构在市局稽查局内设范围内设置,但允许在明确稽查四环节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归并。

1、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承担开发区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五税务分局,承担云阳镇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六税务分局至第十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皇塘镇、导墅镇,陵口镇、吕城镇、访仙镇,后巷镇、埤城镇,新桥镇、界牌镇范围内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2、区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城区、谷阳镇、上党镇、宝堰镇、荣炳盐资源区行政区范围内,高资镇、世业镇行政区范围和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辛丰镇、高桥镇、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区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3、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内的一定规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至第六税务分局,分别承担下蜀镇、宝华镇和市宝华森林公园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边城镇、白兔镇行政区范围内,后白镇、天王镇、郭庄镇和赤山湖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4、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的房地产企业、三茅镇行政区范围的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新坝镇行政区范围内,三茅镇行政区范围内,经济开发区、镇、镇、镇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五、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

本轮专业化机构改革共分准备动员、组织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事项、时间安排和责任见附表。

各级各部门均应从大局出发,树立为征管现代化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上来,积极支持参与并无条件服从改革;各县(市)局征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应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在机构改革的各阶段,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时间表,对照内容分工,安排专人专岗专司相关事务,确保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涉及岗位变动的同志更要抓紧时间勤学习、勤实践,尽快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

各辖市(区)按照市局规定的原则方法和机构设置内容,制订各自的专业化改革实施推进细则,报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在2011年7月份组织实施,8月1日新机构正式对外办公。

上一篇:我们的青春日记范文下一篇:四有军人有本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