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银行现金自助设备清机加钞的各类违规行为,造成资金失控、账款不符、破坏岗位制约、内控失效等风险隐患,其成因包括人员配置不合理、片面追逐考核指标、风险意识淡漠,本文提出了推行自助设备专业化管理、应用科技手段优化流程、重视合规教育等管理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论文 篇1:

“4+1”模式有专攻

凉州区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为世人所瞩目。改革开放以来,凉州区作为武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凉州国税人的辛勤耕耘。

“4+1”专业化管理模式显成效

面对风起云涌的专业化管理浪潮,怎样才能独辟蹊径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模式?在武威市国税局的精心指导下,凉州区国税局绘制税源管理区域分布图分析全局税源、优化征管资源,提出了“以属地管理为基础的重点税源集中管理、风险行业统一管理、专属类型专门管理、属地划片分户管理加专业化的纳税评估团队的 ‘4+1’模式”。并按风险高低逐一排队,结合辖区重点税源将12个典型行业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个分局,使各分局术业有专攻。

今年6月10日,以调整征管机构设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标志的“四加一”专业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以 “管精+管好”为目标,从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和发挥干部自身的能力专长出发,科学统筹全局征管资源基本状况,对全局征管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以“属地为主、全面管理”基础上的“一个分局有一个管理重点、有一支专业队伍、有一个专属类型行业、有一定管理成效”的“四有”格局。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业务相对熟练、业务技能相对较强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相应的行业,有效提高了征管的专业水准,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要用信息擦亮我们的眼睛”。局领导在调研中不断提出要求。从管理典型企业、典型行业、风险行业中探索行业管理办法,解剖行业管理规律,强化对中小税源纳税人中的重点和特色行业的管理。可信度高的第三方信息成为分析税源、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的法宝。该局利用车管部门和车购办车辆入户信息,开展汽车销售行业和二手车销售行业的核查评估,形成了《二手车税收管理初案》,提出了对二手车交易经营户实行 “一户、一账、一车、一票、一档、一软件” 的“六个一”跨区域税源专业化一体式管理法。目前,全区二手车交易企业共交易各类二手车854辆,交易额1900万元,实现税款38万元,是去年全年二手车交易企业缴纳税款的5.4倍;利用运管部门的车辆维护信息和保险公司理赔信息,开展汽车维修行业的核查评估;利用医保卡刷卡信息,开展对医药零售行业的核查评估;利用种子协会、种子管理站和各乡镇种植面积等信息,开展制种行业的核查评估;利用农机局的农机补贴信息,开展农机制造业和农机销售行业的核查评估;利用电力部门的售电信息,开展对面粉加工行业的核查评估,采取“二估一评法”加强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入库税款、滞纳金近70万元;利用上游供货信息开展对钢材行业的核查评估。采取“逆查法”,对钢材行业实施专业化管理效果明显,通过核查,共补报销售收入1093万元,除抵扣留抵税额193万元,补缴税款12万元。

信息化为纳税服务插上科技翅膀

怎样才能使纳税服务“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如何将“提质、减负、增效、和谐、遵从”的纳税服务工作目标融入日常税收工作中?凉州区国税局在解决纳税人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求突破,在解决纳税服务具体问题上求发展。

为拓宽和畅通纳税人需求渠道,全面分析掌握辖区纳税人合理需求,今年以来,该局先后4次组织召开“市、区定点联系纳税人座谈会”、“二手车交易行业税企”等座谈会,为国税部门和纳税人之间架起“连心桥”。 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税企座谈会”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好评。多次组织开展了“纳税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活动,找准了纳税服务需求切入点。并针对不同纳税人群体举办税收政策热难点集中培训,通过宣传、辅导、培训,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进一步提升。

着眼于减负、增效,该局全面简化征管业务流程,着力提升办税服务效能。网上认证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网上申报、认证。据悉,该局已有176户一般纳税人顺利实现远程抄卡、网上申报、网上认证。同时,该局还通过稳步推行个体户短信申报与批量扣税,POS机刷卡缴税,拓展12366短信服务平台应用,加大税库银横向联网覆盖面等措施,逐步健全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电话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办税体系,实现了申报缴税、信息查询等涉税事项的多元化办理。该局经与多家银行之间积极开展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满足了城乡不同纳税人可以就近选择开户行签订三方协议的要求,突破了限行缴税;突破批量扣款业务与技术难题,成功实现CTAIS系统批量扣款指令与税库银系统的对接,实现批量扣款。目前,已有750户个体达点双定户不必上门申报就可通过CTAIS系统批量扣款,542户(5891户次)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方式进行纳税申报;成功签署税库银横向联网三方协议2263户,已占到全局缴税户数的58%,电子缴税8526万元,占今年收入任务的32%。

以史为鉴 打造“税收文化教育基地”

46块精致的展板、雕刻出来的富有金属质感的税务“三字经”,六组实物展柜、一个布置典雅书画室勾勒出了一道亮丽的税务文化风景线……为了这道风景线,凉州区国税局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反复研究论证,使最初单纯的廉政文化建设上升为税务文化饕餮盛宴。

走进位于凉州区国税局金羊分局的凉州国税“税务文化教育基地”,最抢眼的莫过于主展板下方近6米的税务“三字经”。闪着黄金般光泽的底板,富有金属质感的雕刻工艺,630字210句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琅琅上口的三字文,令人耳目一新。

税务“三字经”从最早的“夏代贡,商代助,周百亩,十为彻,井田制,奠基础”说起,至目前的纳税服务“送税法,平赋税,个性化,来提质,做减负,显增效,融和谐,提遵从”,对税收历史知识及沿变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同时,融入了富有时代气息的个性化内容,如“甘国税,倡敬业,提效率,惜荣誉……”等。

甘肃省国税局朱俊福局长、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副主任王保义、凉州区政府张志殿副区长在参观后饶有兴趣地写了“文化兴税”“廉政兴税”“夏贡周赋初税亩,自古纳税皆义务”的题词。省国税局局长朱俊福在百忙之中为该基地亲自撰写了前言,并在前言中指出了税务文化基地的四大目的“挖掘、展示税收历史,传承税收文化精髓、传播税收知识、展示国税形象”。基于此,凉州区国税局将税收文化基地定位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化和延伸基地,普及和提高税收知识的重要平台,面向社会展示国税成果、开展税法宣传的重要载体,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窗口”。

立足新的起点,孕育新的希望,凉州国税人在以“敬业、效率、荣誉”为核心的甘肃国税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正向着新的目标阔步前进,凉州区国税事业迎来的,必将是繁花似锦满园春!

作者:牛新建

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论文 篇2:

浅议银行现金自助设备清机加钞操作风险防控

【摘要】银行现金自助设备清机加钞的各类违规行为,造成资金失控、账款不符、破坏岗位制约、内控失效等风险隐患,其成因包括人员配置不合理、片面追逐考核指标、风险意识淡漠,本文提出了推行自助设备专业化管理、应用科技手段优化流程、重视合规教育等管理对策。

【关键词】银行 自助设备 风险 防控

现金自助设备、继金库、柜员尾箱后已日益成为银行现金业务风险防控的重要部位,其加钞清机操作流程是风险控制的主要环节。少数基层机构片面追求操作效率,存在超限额调拨现金、加钞后剩余现金体外存放、“续加钞”、加钞不清机等违规行为,存在资金安全隐患和道德风险,应引起营业机构和部门高度关注。

一、违规操作的表现形式

(一)超容量调拨,加钞后剩余现金体外存放

其特点是“多调拨、少加钞”,调拨至自助设备的现金超出实际加钞金额。多余现金的保管方式各异,有的封包后做寄库保管,有的直接存放于需加钞自助设备的下箱体内,还有存放于加钞设备相邻但有故障的自助设备内,造成多余现金失去正常控制。

(二)加钞不及时记账,形成账实不符

主要形式一是在两次清机中间采取“续加钞”方式加钞,二是多次加钞合并记账。特征为未及时在账务系统记载自助设备现金调拨账务,导致一定期间内账务系统中的自助设备账面调入现金量小于设备实际加钞量,以至于随着客户在自助设备中取款量的增加, 账务系统中自助设备库存现金出现负数,为日后的账务核对和错账查找留下风险隐患。

(三)伪造清机记录,掩盖不清机续加钞的事实

该类违规行为从表面上看,账务有现金调入、调出手续,并附有清机记录,但事实上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清机加钞,而是采取“续加钞”方式加钞,以“实际加钞额加自助设备账面余额”的合计数记自助设备现金调入账,以“自助设备账面余额”记现金调出账。伪造清机记录“制造”账面清机过程,使清机制度流于形式。

(四)存款替代加钞,利用员工个人账户“变通”加钞

其特点是利用员工个人账户在存取款一体机(CRS)上存款,替代加钞流程;其主要方式一是直接从柜员尾箱拿出现金利用员工账户存入CRS,再到柜台虚取现金结平柜员尾箱现金;二是通过员工账户,先从柜台支取现金后再存入CRS;三是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现金从他行取来)再通过员工账户存入CRS ,之后再到柜台支取后还亲戚朋友;四是通过员工账户,从ATM取现存入CRS。

二、风险分析

(一)银行资金短期内处于失控状态

为方便自助设备加钞需求、逃避现金调拨授权管理,“超容量调拨”使得银行部分库存现金失去控制;“存款替代加钞”导致柜员尾箱现金虚存入员工或非员工账户,短时间内虚增客户存款,中途一旦资金被转移,极易产生资金风险。

(二)账款不符,存在较大操作风险隐患

柜员在没有支取凭证的情况下就将尾箱现金交给他人,账款不符,违反了出纳制度的有关规定,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三)无视从业禁止行为规定,破坏岗位分工等风险控制措施

个别员工无视从业禁止行为规定,利用自己本人账户违规调剂自助设备现金;甚至为逃避审计或业务检查部门的监管,改用保安、大堂经理、保险公司营销人员及客户的个人账户,这种主观违规行为严重破坏自助设备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

(四)多人共同违规,内部控制措施极易失效

利用柜员账户违规操作办理自动存取款机加钞,不是单个员工就能完成,需要从其他柜员尾箱拿出现金,个别基层机构形成的惯性操作,将导致清机、加钞多个环节得不到有效控制,风险极大。

三、原因分析

(一)自助设备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附行式自助设备管理人员均为兼职,由业务主管(或网点负责人)和柜员双人负责,且自助设备密码、钥匙须单线交接,要确保双人及时办理清机加钞客观上存在一定困难,在节假日期间更是捉襟见肘。人员配备不足,也容易造成自助设备查询钞箱状态不及时,清机、加钞不及时。

(二)片面追逐多重考核指标的完成

在开机率、缺钞率、现金备付率、现金库存限额多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网点为兼顾柜面业务及自助设备所需现金,按“谨慎少量”的原则安排加钞,增大了加钞频率;在人员较紧、两名ATM兼职管理人员不能同在网点、又要确保开机率时,极少数网点采取了上述违规方式“变通”加钞。

(三)风险意识淡漠,图方便省事

相关基层营业机构管理人员及员工合规操作意识淡薄, 无视清机加钞的操作流程,未能充分意识“变通加钞”带来的风险,采取通过个人账户或控制账户的方式调剂自助设备尾箱,单人即可操作,省略营业大厅清场、自助设备清机等环节。

四、管理对策

(一)全面推行自助设备专业化管理

自助设备专业化管理包括运营维护专业化和选址布局专业化,运营维护专业化又包括清机加钞流程、监控和维护保养的集中专业化管理。自助设备实施专业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助设备使用效益、释放网点压力,提高网点的服务、营销能力,也有利于强化自助设备管理,防范风险。

(二)应用科技手段优化自助设备清机加钞流程

优化自助设备清机加钞流程,一是应用数学模型加强加钞计划管理,使用历史数据模型等工具,通过系统编制加钞计划,以强化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应用动态密码锁等科技手段,解决自助设备钥匙、密码的管理瓶颈,释放营业机构人力资源;三是优化流程,明确清机加钞现场作业详细流程,改“清机-整点-加钞”为“清机-加钞-整点”,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提高操作效率。

(三)重视员工合规意识教育,加大处罚力度

一是提高员工合规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使得员工充分认识到利用员工本人或他人账户过渡银行和客户资金、虚增存款、调剂库存等违规行为的风险隐患。二是加大此类违规问题处罚力度,加强对自助设备大额存取现金的监控和管理,加大对违规利用柜员账户或柜員可控账户通过自助设备调剂现金的处罚力度,提升制度执行力,杜绝违规操作行为。

作者简介:李刚(1971-),男,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研究方向:银行内部控制、会计管理。

(编辑:刘婷婷)

作者:李刚

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论文 篇3:

我国合伙制PE中GP与LP的关系协调

一、GP与LP在规范的合伙制PE中的关系及作用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对目标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在此过程中基金投资者按照约定分配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并按基金组织形式及出资额承担投资风险,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的上市、股权出售等方式获利的一种投资基金。一般来说,PE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型、有限合伙型和信托型。鉴于很多国家成熟的市场和法律环境,合伙制因其税收优惠、权责明晰、激励机制明确、专业化管理效率高等原因成为西方发达国家PE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规范的合伙制PE中,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与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的关系应是:作为发起人和管理人的GP负责PE的经营管理和运作,包括寻找投资机会、管理被投资企业以及设计与实施退出方案等,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LP作为出资人,负责监督、建议以及选择GP,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协调二者关系,合理配置二者权利义务,有利于提高GP管理基金的运作效率和积极性,保护投资人利益,提高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增强基金信誉和未来融通资金的能力,促进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对GP与LP关系进行协调是关系PE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2007年6月颁布的新《合伙企业法》为设立有限合伙制PE提供了法律依据,有限合伙制PE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合伙制PE在我国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的关系失衡。

二、我国合伙制PE中GP与LP之间利益失衡的表现

(一)基金管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有限合伙人利益难以保障 有限合伙制条件下,LP作为委托方,将资金委托于作为代理方的GP进行运作管理,且LP不参与基金的日常运营。这样,GP与LP之间也就同样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及信息不对称问题。GP掌握更多关于基金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信息,其工作的努力程度不能被投资人精确观测。在其占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GP很可能基于自身利益,采取对LP不利的投资决策,将企业资金和收入投资于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项目上,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进行内幕操作,将利益内部化,风险外部化,从而损害LP的利益。

(二)对基金管理人激励约束不足及监督缺位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基金管理人本身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及监督机制对其基金经营运作行为进行激励约束。但是,我国合伙制PE发展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基金治理机制来激励约束基金管理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得不到合理配置及规范。此外,在出资上,基金管理人的出资比例较低,难以促使GP承担基金运作带来的风险。合伙制PE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对称使得基金管理人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难以实现LP对GP的有效监督。

(三)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过度干预,影响了基金运作的独立性和积极性 我国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着LP不断介入GP 正常运营,使GP 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应对LP 的咨询和干预,甚至要协调不同LP之间的矛盾;在实际运作过程中,LP过度干预GP的经营运作,有的LP通过要求GP 承诺最低保障收益来决定PE下一步投资;部分LP甚至取代了GP,通过控制资金来全面控制PE运作。这都制约了PE 经营运作的独立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基金收益。

三、我国合伙制PE中GP与LP关系失衡的原因

(一)立法及信用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匮乏 首先,目前我国有关规范有限合伙制PE的立法尚属空白,虽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草案)》正在讨论,但目前尚未得到国务院的披露。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赋予,而当前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尚无明晰的监管措施。在相关监管部门颁布有针对性的细化配套监管措施之前,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监管缺少法律依据。其次,财产申报制度不完善及自然人破产制度尚未制定。我国目前尚无《个人破产法》或《无限责任法》,这使普通合伙人无限责任的执行难以实施,其承担的只是形式上的无限责任。第三,我国现有信用体系不健全。一方面,投资人很难获取管理人的信用信息,基于其信誉状况来选择管理人并非易事;另一方面,难以建立基金管理人声誉机制,既无法淘汰信誉差的管理人,也不利于信誉好的管理人募集资金。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011年上半年,随着我国本土LP 的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本土LP群体迅速扩容,较为活跃的主要是社保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民企和富裕家族。在投资金额上,国企最多,其次为富裕家族和民营企业。而作为我国LP群体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和富裕家族存在着以下特点。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和理念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过分注重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缺乏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及组织秩序混乱等弊端,这些固有的弊端使得LP不会轻易放手将自有资金交给GP投资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对GP的运作经营的过度干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富裕阶层多是改革开放产生的第一代企业家,创业者居多,他们长期积累的企业运作和预测行业大势的经验、对国内外形势与格局的把握以及整合人脉资源的能力等都远远超过某些金融机构不成熟的GP,他们往往倾向于亲力亲为地参与管理决策甚至控制,这种思维惯性使他们作为LP缺少对基金管理人的信任。

(三)PE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具有投资管理专业化、投资结构组合化以及投资行为规范化等优点。他们能够严格按照合伙协议,放手让GP专心去进行基金的投资运作,减少了对GP的干预,提高了GP运作基金的效率。在国外LP 中,98% 左右都是机构投资者,其中养老保险、企业财团、FOF、投资公司、银行、大学基金会等机构投资者占到80% 以上。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投资者结构存在着投资者类型单一,机构投资者比重小且不成熟等问题:

(1)投资者类型单一,机构投资者比重小。我国的PE投资者主要是人数众多且高度分散的中小投资者,他们大多数没有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资料数据不全面,热衷短线操作搏取差价。在对GP的激励约束上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的倾向,对GP的监督约束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都希望他人来进行提供,自己享受成果,导致了整体LP对GP的监督约束不足。

(2)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人。由于我国合伙制PE基金发展历史较短,投资者们缺乏对PE基金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存在着不成熟的表现:投资人普遍有参与管理的热情,过度干预GP运作管理,影响了有限合伙制PE正常的基金运作机制;缺乏市场化意识,国外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交给不同的专业管理团队运作,以分散风险,信托、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不甘作为LP的身份参与市场化的基金,更愿作为GP的身份参与发起设立PE基金;对投资周期要求严格,PE基金投资周期较长,但国内投资人出于业绩考核等因素考虑,存续期相对较短,导致PE基金不得不选择后期项目投资以实现快速退出,进而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作。

(四)内部治理机制的欠缺 合理的PE内部治理机制是稳定和平衡基金各利益主体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私募基金的高效运作和基金市场的稳定。由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国内的PE投资人和管理人的权利、义务缺乏合理的配置,内部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生分离,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而由于我国PE发展尚不成熟,许多合伙制PE在成立时,由于仓促或者缺乏经验,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内在机制缺陷和弊端,缺乏各种制衡的权利组合设计来制衡双方关系。

四、我国合伙制PE中GP与LP协调关系的措施

(一)完善有限合伙制PE立法,强化监管 在吸取国外PE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合伙制PE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实际及时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PE投资者资格认定、权利和利益保障机制、PE 设立登记备案、普通合伙人资质考核、信息披露、资产托管和审计、退出渠道、惩罚方式等方面的法律,为有限合伙制PE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尽快颁布与有限合伙制PE相关的配套细则,制定并完善自然人破产制度和财产申报制度等;将信用评级纳入监管体系由行业协会发展信用评级措施,对投资机构、企业给出信用评级,并与审计等其他机构加强合作,将信用评级纳入监管体系,健全PE基金管理人信用体系,提高经理人违规成本,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分配模式的选择及分红机制设计 在有限合伙制PE的收益分配中,GP的收益包括管理费和业绩奖励两个部分。为了更好的激励约束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分配模式的选择和薪酬机制的设计来进行,这里主要通过设计分配模式和分红机制来实现激励约束基金管理人的目的。

收益分配模式主要有优先返还出资人全部出资的优先收益模式和逐笔分配模式两种。在优先受益模式下,LP收回投资的速度快于逐笔分配模式,且当后续项目出现亏损,避免了执行“钩回条款”的可能。因此,这种模式能更有力的保障LP的利益。同时可以结合通过调整GP的追赶速度来激励GP行为。设定的追赶速度越低,就可以使追赶期越长,这种优先回报率和GP追赶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基金收益高于约定水平的情况下,虽然不影响收益分配的最终结果,但却增加了GP获得业绩奖励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委托关系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了GP基金管理运作的积极性。

为了促使管理人对基金保持从始至终的专注,可以在普通合伙人的分红上引进分期兑现机制。具体来说,管理人在获取20%的分红的设计上,可以借鉴大多数海外公司股票期权的4年分期兑现制度。将投资项目分成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分红兑现的百分比不同,但每一阶段逐步提高,直到获取全部分红。例如,从第一个投资项目到投资期满一年后可兑现20%,第二年后可兑现40%,依次类推,直到整个基金完成时获取全部分红。这样就对基金管理人形成一种约束机制,保证其专注于基金的全过程。

(三)投资者结构的整合 鉴于我国投资者结构失衡的现状,需整合现有的PE投资者结构:

(1)引入机构投资者,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从宏观机制上放宽对合格机构投资者的约束,在现有投资者结构中引入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一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银行基金、保险基金等,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大力培育投资风格差异、风险偏好不同和投资期限不一的机构投资者群体,逐渐壮大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促进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推进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安排,加强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的监控,有效防范机构投资者的风险,从而化解LP对GP的过度干预问题。

(2)引导中小投资者进行培训学习,规范其投资行为。引导中小投资者进行PE投资方面的学习,使之明确权利职责,帮助他们树立通过合伙协议来激励约束GP的投资观念,形成规范的投资行为;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使投资者对PE基金有正确的认识,培育有职业信任感的普通合伙人群体,避免出现LP过分干预基金管理和基金投资短期化等问题,使GP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基金经营运作上,提高基金运作效率。

(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具体如下:

(1)根据我国国情,优化合伙协议。首先,从合伙协议入手,使双方对权利和责任达成共识,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设计较为全面的经营条件,如注资、投资、分配、信息披露等,以激励普通合伙人有效经营,依据合伙协议来规范其日常经营行为。其次,根据我国国情,设计多阶段分期动态合伙协议。首先,鉴于现行合伙企业法仅设计了全部转让条款,而未涉及部分转让和临时转让条款。因此,LP可充分利用这一条款,临时全部或部分转让合伙股份,而无需重新设计改变合伙协议,也不更改以后的合伙关系。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资金分段投入,可减少一次性投资的风险。 第三,对整个合伙期限进行分段, 前期LP可以选择深度介入项目,待GP成熟后再放手,并给与GP选择红利再融资、垫资、转向其他LP融资、红利留存等众多权利。

(2)建立基金管理人的风险承担机制。为提高LP与GP的利益相关程度,根据美国通行惯例,基金管理人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且LP享有优先保护条款,即低于GP持有额的亏损由GP承担。因此,当基金净值减少时,GP损失最严重,这样就有效缓解了委托代理和道德风险问题。目前,国际上主要做法是GP持有基金3%~5%的股份,当发生亏损时,这部分股份将被首先用于支付,这有效结合了GP与LP的利益。因此,结合我国PE发展状况,可以考虑适当增加GP的出资份额和现金所占比例,且不允许其用管理费代替在本金中的出资,增强其对风险的管理能力。

(3)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缓解信息不对称风险。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人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委托代理及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有效工具。因此,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范围由法律进行强制性规定;在披露程度上,GP与LP之间可通过协议约定信息披露标准,至少应不低于上市公司及公募基金向公众披露信息的标准,可以使LP及时掌握基金运营情况,保障投资人的知情权;GP需明确资金的投资方向。若要改变投资方向时,应提前向LP披露信息,确保LP有充足时间考虑是否抽回资金,若GP未遵守披露义务,GP应承担造成的损失。

(4)强化基金管理人的约束机制。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制度是完善PE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声誉机制、失信惩戒制度以及对管理人的行为约束等。以声誉约束GP行为,建立基金管理人信用档案,记录其从业年限、资金筹集、投资业务表现及收益状况等;建立管理人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GP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使失信GP付出经济和名誉代价;加强对GP行为约束,对其经营管理权、单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以及债务使用做出限制。

(五)加强基金管理人队伍建设 PE的管理团队是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整个投资运作流程的灵魂,一个高素质的投资管理团队关系着投资项目运营的成功与否。但是,国内很多本土GP只是理论上了解私募股权的投资流程,参与实战的经验不足。作为本土投资机构的GP,应该努力提高专业素质,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运作,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其优秀的管理才能和卓越的战略远见为投资人以及被投资企业创造出来更大的价值。同时,可以建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查和注册制度,在设定投资管理人资格时,重点审查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经验、相关专业资格等,并根据其背景确定其投资管理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吴九红、李爱庆:《我国合伙制PE中GP与LP矛盾及其协调的博弈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运作中的财务策略”(项目基金编号为:J09WH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刘 姗)

作者:王爱东 栾娜娜

上一篇: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