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误用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标点符号误用范文

标点符号误用34例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这儿‚

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9.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10.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11.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 12.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

13.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14.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如12。 15.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四、冒号误用

16.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

[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18.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20.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五、问号误用

21.非疑问句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2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2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点拨]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以上由三个问句构成。

24.倒装句之间误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六、省略号误用 25.与‚等‛并用。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

26.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27.少用了破折号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点拨]‚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前面应加‚──‛,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

28.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2004年广西卷‚《幸运52》节目‛也含此错。

九、括号误用

29.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30.括号位置错误。

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十、引号误用 31.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3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3.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3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如32。

当然,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往往是多种标点的综合考查。但只要对以上错误了然于胸,区区考试岂奈我何!

第二篇: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附件1

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1.在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

例如:第

一、第

二、首先、其次、等等,顿号(、)应改为逗号(,)。

(一)、

(二)、

(三)、(1)、(2)、(3)、①、②、③、等等,这些序号既然用了括号,就不能再加顿号及其他标点。

1、

2、

3、 A、B、C、a、b、c、等等,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作序号时后面不用顿号,应该用下脚圆点号“.”(只有中文数字序号后面才使用顿号如“

一、

二、

三、等”)。

2.冒号“:” 误为比号“︰”。

3.破折号误为两个一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破折号应为“——”。把“——”改为“——”的方法是:将其刷黑再选择成黑体,两个一字线就连在一起了。

4.表示数量范围的数字之间误用了一字线“—”或半字线“-”,应该用浪纹线“~”,2~3天,20~30人,等等。浪纹线“~”可在插入菜单中的特殊符号里查找,也可在新罗马字体下按

Shift+~。

5.省略号(……)误用为(……),省略号形状按规定应该

为六个连点,还有在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的也不对。

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符号应该删去)

6.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时,小时与分钟之间应当使用英文冒号,如6:00、23:00,不能使用中文冒号,如6:00、23:00,也不能用比号(︰)。

7.公文的编号应该用“„‟”不能用“[]”,如甘教语发„2008‟3号。

第三篇: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中公文常见的误用符号现象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序号为:第一个层次是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

一、”;第二个层次是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

(一)”;第三个层次是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据此,写成“

1、”“

2、”“

3、”等是错误的。这是常见的误用情况,应注意改正。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规定,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要写在六角括号内,例如“京语办发〔2008〕12号”。但是常看到有的文件把六角括号写成方括号,例如写成“京语办发[2008]12号”,这种情况也应当予以纠正。

公文文末成文时间书写不规范,也是一种常见的差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文末的成文时间要用汉字数字来书写。例如“2008年12月28日”应当写成“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应当注意,其中的汉字“〇”不要写成阿拉伯数字“0”。有的公文把“二〇〇八”写成“二零零八”,也是不对的。“二〇〇八”是一串没有数位的数字,要用“〇”,不用“零”。“零”用于出现数位的一串汉字数字中,例如“三千一百零六”中,出现了数位“千”“百”,因此应当用“零”。

- 1 -

第四篇:浅析日语学习者误用中的た型误用

[摘 要]很多人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哪怕是到达了较高的水准,在他们的文章中还是会常出现现在式和过去式混用的情况。有的开头写的昨天,结尾用现在式,有的现在或将来的事却莫名其妙地用了过去式,虽然多数学习者在写作文时会格外注意首尾时态的一致性,但仍不能完全避免?`用。虽然感觉上很简单的时态,为什么会造成那么严重的误用呢?到底这其中的难点在哪呢?本文将对过去式的误用进行分析并考察过去式的提示方法。另外由于日语中的た型的用法不只是用来表示过去式,还有其他的效用,所以本文不使用“过去式”,而使用“た”,同样的,也不使用“现在式”而使用“る”。

[关键词]过去式;现在式;误用;态;提示法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31-02

1 材料的范围和研究的范围

本文为了研究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选取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作文中的病句和中国三十所大学中没有赴日留学经历的学习者的作文以及专八考试作文中的部分病句为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学习日语满两年者,算是基本完成了日语所教授的课程。所以本文选取数据中拥有两年以上日语学习经验的这部分学习者的作文,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大量的结尾本应该用た型的却用了る型,或者是使役文和受身文在变形时没有考虑活用的现象。将一个词的词性限定为动词,不仅取决于他的体和态,还和词语本身有关系,所以明确动词的分类原则很有必要。另外,就句末忽略使役文和受身文的活用现象这一点,受语态,前后文义,复合动词变化等更复杂的因素的影响,本文暂时仅对其中的语态一方面(即る与た)简单考察,并以此为线索,对包含这些变化的误用句整体分析。

2 动词的分类方法

工藤根据动词词义的不同,按照有无时间的限定,将有时间限定的动词分为三类,分别是运动、状态和滞在;将没有时间限定的动词分为四类,分别是存在、特性、关系和质。

关于动词分类的先行研究者诸如金田一和奥田等人还有非常多,从中可以看出今后的分类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动词的分类,将会把动词以外的其他谓语一并考虑进来。另外,工藤的七个分类中,由于质是名词,特性特指ている型,所以本文实际研究的是其中另外五种分类。

另外,工藤将运动动词按照动词体的不同又细分为三类,分别是“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主体变化动词”“主体动作动词”;将状态动词分为四类,分别是“自然现象”,“思考状态”,“感情状态”,“知觉与感觉状态”。由于这种分类方式和句子的时间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对运动动词和状态动词的分析将采用这一分类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る型和た型的关系,所以将动词按一下三种原则进行分类:

①时态:将来/现在/过去

②动词的体:完成性/完全性/反复性

③动词的种类:运动(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主体变化动词/主体动作动词);状态(自然现象/思考状态/感情状态/知觉与感觉状态);滞在;存在;关系

3结果和研究

3.1误用的种类

从语料库中的误用例句的统计结果,按照上文提到的时态、动词的体和动词的种类三个部分来看,最多的误用是过去式?存在动词(29例),其次是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28例),再其后依次是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27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23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19例)、现在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10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动作动词(10例)、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动作动词(8例)、过去式?反复性?状态?思考状态(5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知觉与感觉状态(5例)、过去式?状态(5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变化动词(4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4例)、现在式?完全性?状态?感情状态(1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感情状态(1例)、过去式?完全性?运动?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1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自然现象(1例)。

从结果来看,前三位都占25个以上的误用,第四五位有减少但是差距也不大,但是从第六位就减少到第五位的一半左右,可见误用主要集中在前五类。由此可以推测这五种时态对于从初级到高级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都是难点。

3.2动词使用偏误

除了上文所说的误用最多的五类之中的(过去式、反复性、运动、主体动作动词)以外的动词,也常出现使用偏误。例如①过去式?存在动词:常出现「いる」和「ある」的误用;②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常出现「なる」「行く」「生まれる」「?浃铯搿购推渌?动词的误用;③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常出现「なる」「?浃铯搿购推渌?动词的误用;④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常出现「思う」「わかる」和其他动词的误用。

可以看出来,过去式的「ある」、完全性的「なる」和「思う」的误用频发,也应当重视。

3.3过去式和现在式相关误用

再来细看一下误用例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与现在相关的(即现在还保有状态或者是动作仍然持续的)、有表示过去词汇的、从文脉可以判断为过去式的。接下来,我想就这三个部分选取误用例文具体分析,选取的例子都是有明确前后关系且为复句的句子,其中句子中带括号的词汇均应使用た型,并在例句后注明例句的种类。

其中过去式?存在动词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2例)②有过去词语的(7例)③文脉为过去式的(10例);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4例)②有过去词语的(5例)③文脉为过去式的(9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2例)②有过去词语的(15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仅有①与现在相关的(23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5例)②有过去词语的(3例)③文脉为过去式的(1例)。

3.3.1与现在相关的误用例句

这里指讲述过去的事情,但是现在仍有动作和状态的持续影响的句子。

例一:李さんが家でごろごろしていた。家でいるのはライオンだけでなく、妹と弟も(いる)。(过去式?存在动词)

例二:王さんはクラスで差?eされった。このような不公平な???荬沃肖潜摔涡睦恧颍ㄖ萍sす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

例三:彼は山?|省の人ですが、四?rの?rから河南省で住んでいます。今、A大学の交?Q生に(なります)。(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

例一描写的是过去家里的状况,但是看到小李在家里无事可干是过去的事情,但是现在家里仍然有弟弟和妹妹就以为应该用る型。例二小王被制约不只是被歧视的现实,现在仍然制约着他的心理,所以也有人认为应当用る型。例三也是,学习者会认为他现在仍然是A大学的交换生,也应该用る型。

但是,如果认真考虑,虽然这些动作或状态现在仍然持续,但是毕竟说的是过去的事情,所以应当和现在区分开来,使用过去式。

例三比较特殊,虽然使用误用例句中的(になる)是错的,但是如果使用(である)却没有任何问题。例三不能使用现在式る型的原因是因为(なる)是变化动词,变化动词的る型不仅表示现在还表示将来为了表示现在已经发生了这种状态的变化所以必须使用た型。

现在式和过去式中常有完全性的误用,有时过去式可以用来表示现在的状态。

例四:先生の授?Iを通じて、日本の文化をいろいろ了解し、日本人の性格への理解も深く(なります)。(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

例五:日本の文化を理解するために、授?I後常に日本の映画を?ました。本よりわかりやすいと(思います)。(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

例四学习者会认为现在仍然保持理解的状态,所以认为应该使用る型。例五也是这样,学习者认为现在仍然方便理解,所以也应该用る型。例四虽然现在仍旧是理解的状态,但是用变化动词なる来表示状态必须要使用た型。例五中对思う的误用,是(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中最常见的误用,虽然这一思考状态也表示现在的思考,但是只要是也提到过去的时间点,就说明这一思考是在过去的时段发生的,所以还是应该使用た型。

从这些例句中看出,由过去生发出的动作,哪怕是现在仍有动作或是状态的持续,还是应该用た型。

3.3.2有表示过去词汇的误用例句

这里要介绍一些虽然句子中有表示过去的词汇,但是仍然有学习者使用る型。

例六:以前の日本には男の名前は二つの?N?(がある)。(过去式?存在动词)

例七:原始社会では、人?gは群がって生?bして??bを(得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

有些人认为如果是表述客观事实的情况,就应当使用る型,所以例六后面的文章可以使用る型,但是这一事实是在过去发生的,所以应当使用た型。

很多日语初级学习者们认为只要是句子里有表示过去的词汇,就应该使用た型,但是有时句子太长,结尾常常忽略开头表示过去的词汇而忘记时态。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时态问题,有时难以避免,反复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留意表示过去的词汇,还要注意这些表示过去的句子和现在时态的关系。

3.3.3从文脉可以判断为过去式的误用例句

有时判断为过去式的方式不仅是依靠特定的表示过去的词汇,有时也需要结合句子前后的文脉来判断时态。

例八:日本には日本特有の地理や?L俗があります。その中で日本人の性格が(生まれます)。(过去式?完全性??动?变化动词)

例八的错误原因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这是表示客观事实,二是这句话的前句话使用的是る型,结果把这句也错误的使用了る型。

夏目漱石の作品を?iんで、?Wは日本へ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

可以看出,即使句子里没有表示过去的词汇,如果还是描述过去的事情,哪怕句子是和现在有关也要慎用现在式。

4 总结

本文所谈论的学习者关于日语た型的误用,不仅是中国人,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也是一大难点。但是在当下的中国日语教学中,对于初级学习者的时态的专项教学虽然也有涉及,同动词的体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相比明显少得多,但是其复杂程度却不能小觑。所以应该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和练习,注意る型和た型的区别。

本文选取中国日语学习者作文中的た型的误用,虽然这次只研究了句末的时态问题,但是接下来我想从这些误用例句中考察复合动词、复合句等更多方向的问题,并希望可以把研究更加详尽完善。

参考文献:

奥田靖雄《アスペクトの研究をめぐって?D金田一的段?A?D」 『国 ?Z国文』8

奥田靖雄(1985)『ことばの研究?序?h』むぎ??房,pp.85-104 に再?h])

工藤真由美(1995)『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D?F代日本?Zの?r ?gの表?F?D』 ひつじ??房

工藤真由美(2014)『ひつじ研究???第 111 ?? ?F代日本?Zム?` ド?テンス?アスペクト?』 ひつじ??房

金田一 春彦(1950)「国?Z?釉~の一分?」 『言?Z研究』15 pp.48-63

奥田靖雄 《关于日语动词形态的研究》 1977

工藤真由美 《动词的形态和时态与教科书》 1995

金田一春彦 《国语动词分类》 1950

第五篇:成语误用类型

不能带宾语de成语

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成语误用的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些成语从语法功能或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上看不能带宾语,命题者却让它带了宾语,导致使用不当。像名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的后面显然不能带宾语,这两种情况考查的不多;而某些动词性成语也不能带宾语,如“耳濡目染”“漠不关心”“听而不闻”等,命题者往往故意在此设置陷阱,考生必须密切关注。

什么样的动词性成语不能带宾语呢?请各位同学试作探究,并举例分析。

一楼发言:某些成语中的动词后面已有宾语,该成语自然不能再带宾语。

例1.这个贪官在位时就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然而他善于伪装,经常求全责备他人要做人民的公仆。

【解析】“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它由两个动宾结构“求全(追求齐全)”和“责备(要求齐备)”联合构成,其后就不能再带宾语。该句中让它带了宾语“他人”,这不合语法,使用不当。

二楼发言:某些成语的后半部分是动词,此动词能带宾语,有人就错误地以为该成语可以当做独立的动词来使用,让它带上宾语,这就造成了错误。

例2.这幅漫画对某些政府部门里办事推诿、漠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入木三分。

【解析】“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一点儿不关心。它能作谓语,虽然其中的动词“关心”能带宾语,但“漠不关心”这个成语却不能带宾语,这是约定俗成的用法。此句中的相关语意可表述为“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使介宾短语作该成语的状语。

三楼发言:某些由几个动词联合构成的成语如果带上宾语,切分时就会破坏原有成语的固定结构,因此这样的成语就不能带宾语。

例3.他时常阅读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却视而不见书中阐述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解析】“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视”和“(不)见”两个动词性成分被连词“而”连接构成,句中让其带上宾语“书中阐述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这样该成语就被生硬地拆分,造成表意不当。因此它不能带宾语,但可作谓语,上句可改成“对……视而不见”。

名师盘点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与心理感觉及感官有关的动词性成语中有许多都不能带宾语。在掌握此类成语意义的同时,还应明确其特殊的语法功能及约定俗成的用法。在使用这样的成语时,常常用“对”“对于”“将”“把”等词引出其对象,且将这样的内容放在该成语之前作状语。

【友情提醒】常见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如下几种类型:

(1)与心理感觉有关的:知恩图报、感同身受、诚惶诚恐、无所畏惧、乐善好施、心驰神往、心领神会、爱莫能助、漠不关心、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不堪设想、妄自菲薄、置之不理等。

(2)与眼睛(视觉)有关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司空见惯、拭目以待、令人侧目、侧目而视、等量齐观、顾影自怜、另眼相看、刮目相看等。

(3)与耳朵(听觉)有关的:洗耳恭听、侧耳细听、充耳不闻、置若罔闻、闻所未闻、俯首听命、言听计从等。

(4)与口(味觉或说话)有关的: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混为一谈、津津乐道、能说会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能言善辩、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不可理喻、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熟读成诵、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

(5)兼有多种感觉的: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倾耳注目、不闻不问、闭目塞听等。 6)其他类型的:信手拈来、指手画脚、惟命是从、出奇制胜、求全责备、运筹帷幄、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发扬光大、脱颖而出、犯而不校、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等。

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1、无时无刻:常用为“无时无刻不”,意思为没有一时一刻不是这样,表示永远、不间断;常用于否定句。例如:“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生活中不可缺少空气一样。”

2、同日而语:把水平不同的人或物同时放在一起讨论,即相提并论;常说成“不可(能)同日而语”,表示否定意义。例如:“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走的道路不能同日而语。”

3、一蹴而就:指一抬脚便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多用于否定句中。例如:“学习要持之以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4、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常用于否定句,常说“不分(问)青红皂白”。例如:“老王的儿子回来晚了,老王不问青红皂白,拿起鞭子就打。”

5、鹿死谁手:鹿,猎物,比喻政权;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例如:“若使江南人主,也能励精图治,任用贤才,未知鹿死谁手。”

6、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比喻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世事的艰难、复杂;常用于否定句中。例如:“他被校长夸奖以后,便不知天高地厚了。”

7、一概而论: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常说“不能(可)一概而论”。例如:“学校的情况不同,处理办法也应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8、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多用于否定句。例如:“这件事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9、望其项背:

此成语1998年全国试卷考查过,其例句是:“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10.吹灰之力:通常比喻极微小的力量。一般说“不费吹灰之力”。

11.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一般说“不可(怎可)等量齐观”。

12混为一谈:把不同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一般说“不能(怎能)混为一谈”。 13.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放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一般说“不能(怎能)相提并论”。

14、善罢甘休: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一般说“岂(怎,不)肯善罢甘休。

15、尽如人意:尽: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一般说“不(岂能)尽如人意”。

16、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用于否定句,一般说,“不可妄自菲薄。”)

17、万应灵丹:

丹:按药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或是精炼的成药;灵丹:灵验;妙:指有特殊效力。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多用于否定句。如“赏识并非万应灵丹。”(与“灵丹妙药”近义,有时含嘲讽意味;多用于否定句。一般作主语、宾语。[例句]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成~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

【 在 非成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忘怀、置疑、捉摸、消受”等,也只能用于否定句中:无法(难以)忘怀,毋庸(不容)置疑,难以(无法)捉摸(不定)。】

有些成语多用于否定句子中。

一笔抹杀(一笔抹煞)。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一一回:“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例句]应该一分为二,不能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巧记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顺口溜总结】豆蔻年华女十三四。

2、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顺口溜总结】美轮美奂建筑物。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顺口溜总结】相敬如宾夫妻敬。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顺口溜总结】破镜重圆夫妻圆。

5、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顺口溜总结】严阵以待待敌人。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顺口溜总结】青梅竹马幼男女。

7、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是褒义,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对象只能是指有祸福可言的人或以人为主体的集团、国家等,不能是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顺口溜总结】休戚相关人相关。

8、空谷足音: 人迹罕至的山谷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事物、音信或言论。【顺口溜总结】空谷足音非足音。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顺口溜总结】筚路蓝缕创业艰。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顺口溜总结】汗牛充栋藏书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顺口溜总结】耳提面命长对晚。

12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顺口溜】三令五申上对下。

13、鱼龙混杂: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对象不能只是坏人。【顺口溜总结】鱼龙混杂有好人。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顺口溜总结】言举止或书画或写作。

15、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指见多识广,学问深的人 。【顺口溜】大方之家学问深。

16、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对象不是老年人。【顺口溜总结】老气横秋非老人。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顺口溜总结】人老珠黄老妇女。

18、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顺口溜总结】。巧夺天工言人工。

19、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顺口溜总结】生吞活剥搬成果。

20、疏而不漏:天道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走一个坏人。后指坏人终于受到惩罚。对象是法律方面。【顺口溜总结】疏而不漏指法律。

21、不翼而飞:多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顺口溜】不翼而飞东西丢。

22、洗心革面: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顺口溜总结】洗心革面重做人。

23、楚楚动人: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顺口溜总结】楚楚动人女娇美。

24、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顺口溜总结】穿云裂石音乐亮。

25、琵琶别抱:原文是“琵琶别抱归南浦,负却当年鸾锦书”寓意为女子变心,改嫁他人。【顺口溜总结】琵琶别抱女改嫁。

26、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原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顺口溜总结】举案齐眉夫妻敬。

27如坐春风: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是听者的感受。【顺口溜总结】如坐春风指听者。

28、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顺口溜总结】浩如烟海文献多。

29、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常,十分出色,多指文艺作品。【顺口溜总结】不同凡响指作品。

30、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顺口溜总结】别出机杼指写作。

31崭露头角: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顺口溜总结】崭露头角青少年。 32功高不赏:功劳太高,无法赏赐。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顺口溜】功高不赏评他人。

33、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顺口溜总结】栩栩如生形象真。

34、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仿佛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顺口溜总结】呼之欲出画像活形象真。

35、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顺口溜总结】怨声载道怨人多。

36、入室操戈:原指进入他人的屋子、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现在比喻就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顺口溜总结】入室操戈驳论点。

37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贬义。【顺口溜总结】炙手可热气焰盛权势大。 38邂逅相遇:多用于久别亲友之间偶然相见。【顺口溜总结】邂逅相遇久别亲友偶相见。

39、十室九空:只能用来形容天灾人祸造成的悲惨场面,不能用于形容售楼等情况。【顺口溜总结】十室九空指灾祸。

40、信手拈来:用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顺口溜总结】信手拈来文思敏。

41洋洋洒洒: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顺口溜】洋洋洒洒指写作或文章长。

42、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顺口溜总结】酣畅淋漓言作品。

43、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顺口溜总结】休养生息战争动荡后。

44、李代桃僵:原指李桃共患难。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顺口溜总结】李代桃僵互顶替代受过。

45、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顺口溜总结】倚马可待文思敏。

46、含英咀华: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顺口溜总结】含英咀华品诗文。

47、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顺口溜总结】风姿绰约女姿美。

48、狗尾续貂:喻拿不好的东西续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于自谦词。【顺口溜总结】狗尾续貂指作品。

49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指著书立说。顺口溜】名山事业著书说。

50、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顺口溜总结】草长莺飞江南春。

51、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形容山林花木优美。【顺口溜总结】秀色可餐女貌美、山木秀。

52、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能指画画。【顺口溜】信笔涂鸦书法劣作文草。

53、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顺口溜总结】守株待兔思侥幸。

54、阳春白雪:喻高雅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顺口溜总结】阳春白雪作品雅。

55、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顺口溜总结】瓜田李下招嫌疑。

56、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顺口溜总结】鼎力相助人助我。

57毁家纾难:纾,缓解、消除。指拿出家产以救国难。【顺口溜总结】毁家纾难救国难。

58、不绝如缕:绝,断。缕,丝线。本意是比喻形势危机像即将断绝的线一样。不同于“络绎不绝”。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顺口溜总结】不绝如缕形势危、声音低、气息弱。

59珠圆玉润:形容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顺口溜】珠圆玉润歌声美、文流畅。

60、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顺口溜总结】绘声绘色作品妙。

61、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顺口溜总结】感同身受代人言。

62、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对象为建筑、雕塑。【顺口溜总结】鬼斧神工指建筑、言雕塑。

63、擢发难数:形容坏事和罪恶多。【顺口溜总结】擢发难数罪恶多。

64、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像棋子一样排列,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适用于空间范围较大的地方。如,这片土地上有着最美的风景,湖泊星罗棋布,植物生机勃勃,动物欢快奔跑。【顺口溜总结】星罗棋布空间大。

65、望其项背:比不上或赶不上,多用于否定。对象只能是人。【顺口溜总结】望其项背用否定。

66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热烈。对象只能是气势。【顺口溜总结】如火如荼言气势。 67日暮途穷:对象只能是一个团体或集团,一派势力。【顺口溜总结】日暮途穷指团体。 68莫衷一是:大家的看法不一,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顺口溜总结】莫衷一是指众人。

69、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顺口溜总结】不知所云指说者。

70、乳臭未干:①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②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顺口溜总结】乳臭未干人幼稚人年轻。

71、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顺口溜总结】鲍鱼之肆环境差。 7

2、河东狮吼:不是河东的狮子大叫,它是指厉害的妇人,用来嘲笑怕老婆的男人。【顺口溜总结】河东狮吼妻太强。

73、手眼通天:①形容手段高超,善于钻营。②比喻跟有权势的高层人物交往。【顺口溜总结】手眼通天手段高、交权贵。

74、甚嚣尘上:甚嚣,十分喧闹。尘上,地上尘土飞扬起来。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的忙乱状态。后形容消息盛传,议论纷纷。现多用来指某种倾向或言论传播得非常快,闹得人声喧嚷。【顺口溜总结】甚嚣尘上议传闻。

75、体无完肤:①形容浑身受伤。②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顺口溜总结】体无完肤浑身伤、论点倒、删改多。

76、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对象为一个国家或一个集体。【顺口溜总结】江河日下言国家或集体。

77高山流水:形容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顺口溜】高山流水喻知音、言曲妙。

78、津津有味:对象只能是吃或读等动作。【顺口溜总结】津津有味读或吃。

79反戈一击:只能是来自自已原来的阵营或支持过自己的人。顺口溜】反戈一击人背叛。 80叹为观止:对象只能是精妙之极、完美之至的美好事物。【顺口溜】叹为观止事物美。

81、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物品,美好的文章或有用的人才很多。【顺口溜总结】琳琅满目物品美、佳作多、良才众。

82、付之梨枣: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指刻板刊印书籍。【顺口溜总结】付之梨枣印书籍。 8

3、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顺口溜总结】宵衣旰食忙政务。

84、去天尺五:比喻离宫廷极近。天,指宫廷。【顺口溜总结】去天尺五到宫廷。 8

5、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顺口溜总结】期期艾艾人口吃。 8

6、对床夜雨: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语。形容亲友或兄弟久别相聚,倾心交谈。【顺口溜总结】对床夜雨亲友逢。

87、莘莘学子:莘莘,众多。不能指一人。【顺口溜总结】莘莘学子学子多。

88、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顺口溜总结】改弦更张改制度、更方针、变政策。

89、颐指气使: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态。【顺口溜总结】颐指气使权贵傲。

90、苦心孤诣:苦心是指费尽心思。孤诣指独到之处,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费尽心思,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等方面达到别人所不及的境地。【顺口溜总结】苦心孤诣言学问、说技艺。

91、方外之士:超然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也指僧人、道人。方外:世外。【顺口溜总结】方外之士不世俗或僧道人。

92、如蚁附膻:附,趋附。膻(shān),羊肉的气味。像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顺口溜总结】如蚁附膻人卑劣或附势。

93、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pìn)鸡,母鸡。【顺口溜总结】牝鸡司晨女掌权。

94、美女簪花:簪:插戴。形容书法隽秀多姿,如同美女戴花。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顺口溜总结】美女簪花书法秀诗文丽。

95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顺口溜】罄竹难书罪行多。

96、评头品足:原来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现在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挑剔 毛病。【顺口溜总结】评头品足说长短挑毛病。

97、半青半黄: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顺口溜总结】半青半黄非脸色。

98、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屏风)。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顺口溜总结】祸起萧墙内乱生。

99、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诗文人人称赞传颂。【顺口溜总结】脍炙人口喻诗文。

100、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顺口溜总结】励精图治治国家或地方。

10

1、蓬筚生辉: 是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顺口溜总结】蓬筚生辉言自己。

10

2、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顺口溜总结】一言九鼎称他人、非守信。

10

3、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顺口溜总结】石破天惊文章惊。

10

4、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顺口溜总结】抛砖引玉称自己。

10

5、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顺口溜总结】不瘟不火指表演。

10

7、相濡以沫:患难中互相救助,多用于夫妻。【顺口溜总结】相濡以沫言夫妻。 10

8、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顺口溜总结】相濡以沫主观慎。

10

9、萍水相逢:喻素不相识的人。【顺口溜总结】萍水相逢素不识。

110、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对峙的局势。【顺口溜总结】鼎足之势指三方。

上一篇:步步高的文化范文下一篇:部编版千人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