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使用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标点符号的使用范文

标点符号的使用专题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

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

三、四联/退居

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略)详见引号、括号。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 1 -

例1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

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8:“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9:“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略)例2:(略)例30:请稍等一下。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叹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例32: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34:“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例35: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问号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36: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37: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38: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区分连续问。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39: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0: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1: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2:怎么了,你?

例43:出来吧,你们!

例44: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应该是这样,我想。

引号

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5: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例46: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

例47: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

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例48: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

例49: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哈雷慧星”/“拿来主义”/“希望工程”

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例50:我过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定州“北雁商城”

括号

1、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51: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例52: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例53: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2、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例54: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55: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例56: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破折号

1、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例57: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例58: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如注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

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例59: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例20: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例60: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例: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

例61: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书名号

1、 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例62:《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标点符号用法》/“东方时空”/“理想”主题班会要区分引号和书名号。/封面、书脊、书刊版权页、正文标题等都不用书名号。

2、书名内的书名用单书名号;注意书名和篇名连用。

例63:《<宽容>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范围。如:“《求是》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

说明:问号、叹号兼有标号作用,破折号、省略号兼有点号作用,其特殊用法本表不涉及;

第二篇:中考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意思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要用句号。 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陈述句)

②请把门关上。(语气舒缓的祈使句) 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有强调意味陈述句) ④下课了。(独词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

二、问号(?)

1、一般疑问句,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2、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中;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①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3、选择问,实际上只是一个问句。如果中间用问号,就变成了两个问句,而不是一个问句了。※★

①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②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

③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4、主谓倒置的问句,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疑问句的主谓倒置,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是一个句子,并不是两个句子。※★ ①怎么啦,你?

②课听懂了吗,小明?

5、含疑问词的问句,如“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①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②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③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④他问我为什么不去。

⑤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6、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三、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歌唱吧,为迎接澳门回归!

2、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

祥林嫂,你放着吧!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感叹号。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4、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感叹号。 ①长途!②飞机!③哎呀!你走错了。

5、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可用感叹号。

6、主谓倒置的感叹句,感叹号用在句尾。※★ 例:飘扬吧,红旗!

感叹句的主谓倒置,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是一个句子,并不是两个句子。

四、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①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②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 ③你啊,真不争气。

3、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4、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5、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6、用在倒装句成分之间。例如: ①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②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③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7、用着并列词组之间。

①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②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因各项之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8、用在关联词之后。

他现在还不十分努力,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

9、句子中某些特殊的成分,一般用逗号把他们和别的成分隔开。

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同位语)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10、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应删掉俗话说后面的逗号)

五、顿号(、)

1、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①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②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就不必用顿号。※★ ①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②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3、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①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②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③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4、表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确数时必用。※★★ ①会场上坐着二三十人。

②她不过十二三岁,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

③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

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④今天做值日的是

四、五组。

5、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①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②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③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6、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①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②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注: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7、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8、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固定词组),不用顿号分隔。※★

①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②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9、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①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②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10、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六、分号(;)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例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3、并列关系句,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①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②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③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

5、在一个表意层次中已用句号,就不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

二、要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中分号应改为句号)

七、冒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2、“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①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②“真个姓唐,”我说。

③“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3、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矮板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②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 ①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用在解释说明的话之前。例如:

„„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6、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①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②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明进了百货公司,我学了一门实用的科学: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7、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用序次语或引号注明。

①必须重申党的纪律:㈠个人服从集体;㈡少数服从多数;㈢下级服从上级;㈣全党服从中央。

②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8、冒号的提示范围不清※★★ 误:陆游有两句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正:陆游有两句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正:陆游有两句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9、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误:我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 正:我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不必用冒号) 正:我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要用只能用破折号)

10、一句话中误用两个冒号※★

误:晚上开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进修。 正:晚上开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进修。

11、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12、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八、引号(“”‘’)

1、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在文章中直接引用别人说的话、书上的话或人物对话等,要用引号标出来,以便把引用的话和作者说的话区别开来。引用可以引局部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引全部。

①邓小平同志有一次在讲实事求是及实践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我各自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一语中的,既幽默又深刻。

②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一文中,王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学科。”

2、关于“某某说”的格式※★★ Ⅰ、**说:“######,&&&&&&。”母亲说:“你把剪子给我拿来,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放着呢。”(某某说的后面是冒号) Ⅱ、“######,”**说,“&&&&&&。”“你把剪子给我拿来,”母亲说,“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放着呢。”(某某说的后面是逗号) Ⅲ、“######,”**说,“&&&&&&。”“你把剪子给我拿来,”母亲说,“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放着呢。”(某某说的后面是逗号)

3、对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要用引号。 ①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②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4、把表示否定、反义、借用或讽刺的词语用引号引起来。

①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②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5、绰号要标引号。

①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②“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6、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

“如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

7、简称要用引号。

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基本和资本主义相似。”

8、节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示的部分要用引号。※★

①“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 ②“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9、象声词、音译词要用引号标示。 傍晚,“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

10、需要强调的专有名词要用引号。 觉英、觉群和觉世也买了些“滴滴金”、“地老鼠”和“神书带箭”来燃放。

11、主题、栏目用引号※★

①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②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12、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①(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②老师教导我们:“你们要学习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认真学好功课,将来好全心全意的精神,认真学好功课,将来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13、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最后的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①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②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①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感人千古。

④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⑤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15、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误: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正: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16、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九、破折号(——)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在正门口——好象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

“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说。

4、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6、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7、用在副标题前。例如: 火 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示分项的列举分承。例如: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 ———国民经济实力„„ ———国民经济重大比例„„ ———城乡人民生活„„

9、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10、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十、括号(( )[ ])

1、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例如:

①中国人猿(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用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2、括号里的注释应紧挨着要注释的内容

3、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作用,但用法有所区别。一般来讲,解释说明的词语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的用破折号,否则括号。※★

4、句内括号: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如: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5、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要标在括号内。※★★

如:“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第7页注释)

十一、省略号(„„)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例如:

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例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例如: 我问:“你去吗?” 欧阳平:„„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如:

他:“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例如: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例如:

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向你汇报呢?„„

原来如此!„„

8、省略号就是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9、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10、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文字或几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十二、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文件名、戏曲名、歌曲、电影剧作、绘画作品等。 《中学生》《语文报》《涛声依旧》

2、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例如: 《读<石钟山记>有感》

3、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如:《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5、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如: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第三篇:三年级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小学语文的学习中,

一、二年级主要是打好基础。可以从拼音、简单的生字、词语入手,渐渐加入较难的字词,让学生练习说话、造句。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标点符号使用的重要性,造成现在有许多学生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错漏百出。一个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便会闹成很大的笑话。在书面表达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极其显著。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通过标点,可以把语言的语调、结构、停顿,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各种特殊情况清楚地表达出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的等常用的标点符号。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小学三年级后,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和冒号的用法,使学生常常觉得难以理解、接受和正确而熟练地运用。三年级这个转折点,是非常关键而重要的。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其今后的写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能正确使用它们,对准确表达文意,对推动语言的规范化,都有积极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呢?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标点符号的作用:

(1)使读者容易看懂,不至于发生误解

写文章时,一句话过长,就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就形成了一定的停顿。有了停顿,读者才能明白所写的意思。如“北京队打败了天津队得了冠军。”这句话不用标点就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是北京队得了冠军,还是天津队得了冠军呢?读者看不明白。只是因为停顿的地方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如“北京队打败了天津队,得了冠军。”和“北京队打败了,天津队得了冠军。”由于逗号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2)便于表情达意

在书面语言里,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语气。如“我的书找到了。”“我的书找到了?”“我的书找到了!”第一句是陈述句,告诉别人书找到了这件事。第二句是疑问句,向别人问这件事。第三句是感叹句,表示找到这本书自己十分高兴的心情。

(3)便于朗读

一篇新闻、一首诗、一个剧本、一部小说,如果没有标点符号, 播音员就难以顺利地进行广播,演员难以在舞台上表演角色。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接受标点符号的重要,而不认为它是书面表达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我们不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入手。

1、从故事入手;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处在低、高年级的过渡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大。为此,我给学生找了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其一:《李久着急》

李久放学回家,家里每人,桌上有张纸条,上写: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在这张纸条上,没有标点。李久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出这里面究竟想说些什么,很着急。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认为原因是:没有在句子上加上标点,导致句子所包含的意思多样化,让看的人不能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这句话,包含着好几种可能: ①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丢了,着急的是爸爸妈妈。②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爸不见了,着急的是妈妈。③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妈不见了,着急的是弟弟。 其二:《巧加逗号》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在沦陷区搞“强化治安”,在大街的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标语的本意是: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要饿死八路军。但写标语的人没加标点。第二天一早,这条标语加了一个逗号,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给敌人的阴谋以沉重的打击。

如此的一节语文课,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更认识到了貌似平凡的标点,其实蕴藏着巨大力量,增加了学生认真学习标点的热情。

2、从朗读入手;在课文朗读中,标点符号常能给人一定的朗读语气和感情的指导。先给学生出示一段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短文,让学生自主朗读。结果,很少有同学能够把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读出来。然后,再把有标点的这一段短文给学生。学生在标点的指引下,能够比较准确地把其中的感情通过朗读来体现。此举,又让学生对标点符

号的作用有了切身的认识。

二、标点符号的具体教学

1、以“文”为本。在小学学习中,课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大部分的知识,都以课本为基点,再进行深入和展开。因此,在学习标点符号时,课本是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的资源。

在三年级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具代表性的标点符号使用句子。尤其在第二单元中,“说”的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标点符号使用,得到了充分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如《小摄影师》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对学生而言,就是极好的教学范本。在《小摄影师》中,有如下对话:

“是的。”小男孩子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在《我不能失信》中,有如下对话: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了?”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对于冒号、引号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学生最初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什么会有引号,为什么引号、冒号、句号等在不同的情况下有这么多不同的用法呢?但随着文本的学习和深入,学生渐渐理解:冒号,表示下面要出现对话了,或者是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都是对冒号前的内容的展开;引号,则表明是把嘴里心里的话写在纸上要使用的符号。在文本中接触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原因有一个了解。

在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了让学生充分活动,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的做法,我只点拨了一下而已,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实验证明这样放手做,比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另外,小学生在作文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引号中,只有上引号,而忘了将下引号加上。这时,教师可以用通俗而使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来帮助学生改掉这一毛病。我在学生引号的学习时,对学生这样讲,上引号是给这句话开了一扇门,话讲完了,就像人开了门之后进了门,自然不要忘了把门关上,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一个下引号。这样通俗的话,使小学生能够更方便地接受,而且,记忆效果好。现在,如果有学生忘了加下引号,班中同学就会用这样的话来提醒。

可以说,记忆的作用比较显著。

2、练习。标点符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但练习的题目,可多以课本为主,课外的应选取较简单的题目。通过练习,学生得到了巩固和运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做,让学生学。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小学阶段,教师不需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够较准确地使用好常用标点符号,就是学生的成功和知识的掌握、运用。

最后,让一首标点符号歌使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一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二

一句话完了,划个小圆圈〔。〕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个尾〔,〕 并列词语间,点个瓜子点〔、〕 总结导语前,上下两圆点〔:〕 并列分句间,圆点加逗点〔;〕 疑问与发问,耳朵坠耳环〔?〕 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 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窜〔“”〕 转折或注释,一横写后边〔——〕 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

第四篇: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一、常用标点符号的分类和作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古代汉语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起源于清末民初,仿自西洋。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共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历史上有一个小故事:明朝的杜之山看见一家大门上贴着红纸,提笔写上:“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十二个大字,主人一念:“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十分生气。杜之山随后加上几个句点:“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主人再读,转怒为喜,连声称好。有人比喻,标点符号就象衣服上的扣子,衣服很漂亮,如果扣子没扣好,会大煞风景。可见,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大有益处。

二、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每个公文都有标题。除了一级标题,即公文的题目,公文内部还可分为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甚至更多层次的标题。公文的标题好比人的眼睛,也被称为文眼。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出现错误,给人很不好的印象。

公文题目,即一级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标题内部不该使用而使用标点符号。一级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是,标题的末尾,除了个别情况会使用惊叹号或问号,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一级标题的内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例如: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标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标题的结尾没有用标点符号,标题两个小句之间,也没有使用逗号,而是空一格。

公文内部的标题,即二级、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的标题,或缩两格单独成行的标题,句末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

例如:某部门内部规定的第六部分的标题是“

六、办案岗位职责:”,作为单独成行的二级标题,这里句末的冒号是多余的。

但是,二级、三级标题的如果是分句,句中可以用标点符号,这一点与一级标题中的用法不同。 例如:某报告中的第二部分单独成行的标题是“

二、要找准定位,积极开展检务督察工作”,这个二级标题有两个分句组成,中间用逗号,句末不用标点符号,都是正确的。

如果是缩进两格的段首标题,标有序号,但不单独成行的,如

(一)

(二)

(三),或1.2.3,第一,第二,第三,句子末一般用句号。

三、检察公文结构层次序号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绝大多数公文,都有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是一篇公文的骨架,给人留下一个系统的印象,一般公文通常要分为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序号和后面的标点符号,一般遵循如下用法。第一层次的序号用汉字“

一、

二、三”,后面用顿号,例如,“

一、”、“

二、”、“

三、”。第二层次的序号,用带括号的汉字序号,例如,“

(一)”、“

(二)”、“

(三)”。第三层次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1、

2、3”,后面用小圆实心点,例如,“1.”、“2.”、“3.”,第四层次的序号用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例如,“(1)”、“(2)”、“(3)”。 公文结构层次序号后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在阿拉伯数字序号后面不规范地使用顿号,例如“

1、

2、

3、”,正确的用法是“ 1.2.3.”,即在阿拉伯数字后使用圆实心点;二是在使用括号的层次序数后面又加顿号等其他标点符号,例如“

(一)、

(二)、

(三),或(1)、(2)、(3)、”,例如,“某某案件经我院反贪局依法侦查,查明事实如下:(1)、犯罪嫌疑人某某„„”,在这里,阿拉伯数字外的括号的作用和顿号的作用是相同的,括号后面再使用顿号,乃重复之误。

此外,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顺序时,后面分别用逗号,例如,“首先,”、“其次,”、“再次,”;用“第一”、“第二”、“第三”表示顺序时,后面也分别用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当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四、检察公文常用标点符号的误用

(一)顿号的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顿号在公文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除了表示序号的括号后加顿号之外,还常常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数之间误用顿号。例如,“案发时间大概在下午

三、四点钟,„„”在这句话中,“

三、四”是约数,不必使用顿号,而直接表述为“三四点钟”即可。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例如,“这个大案由反贪局侦查一二处共同查办。”在这句话中,由“共同”可知“一二处”并非一个处,而是两个部门,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3月6日,政法委召开了公、检、法三家座谈会。”在这里,“公检法”是个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必用顿号断开。 4.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例如,“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此句中的使用顿号的错误在于,顿号前后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两个动宾式句子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5.应当用逗号的并列短语误用顿号。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此句中,“全国人大代表”后面本来用顿号,但是后面的并列短语的内部还有应用顿号的并列的词,这时在前后两个大的并列短语之间需用逗号,正确的用法是“全国人大代表,设区的市、自治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二)逗号的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例如,“检察机关内部有多个部门组成,有办公室,政治部,侦查监督处,反贪局,公诉处等十几个处室。”此句中,“办公室”、“政治部”、“公诉处”等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区分,所以它们之间应该用顿号。

2.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例如,检察长强调,“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希望同志们„„”此句子中,引号之内的话是完整的直接引用,其前应该用冒号。

(三)分号的误用

一个句子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例如,“在二审期间出现新的证据,拟开庭审理的案件;可能改判的案件;„„”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而在此句中,“可能改判的案件”在两个分号之间并无需要逗号分割的其他小句,因此,第二个分号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四)省略号的误用

省略号与“等”并用。例如,“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办公室、政治部、研究室„„等综合处室的内勤。”此句子中,表示列举的省略号功能与“等”的作用相同,省略号与“等”同时使用,属于重复使用功能相同的标点,只能保留其一。 (五)破折号的误用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并用。例如,“新刑法──即1997年修改生效的刑法,共有452条。”此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意思相同,破折号与“即”只能保留其一。

(六)书名号的误用

全称法典遗漏使用书名号或者简称法典名称多余使用书名号。在公文中出现法典的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如果使用简称则一般不加书名号。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X条之规定,„„”、“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这两句中,前一句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法典全称,应加书名号,后一句中的“刑法”是法典简称,不必加书名号。

第五篇: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已经有五年未列入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范围,高中教师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淡化了对标点符号的教学。所以,2(X)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再度将此考点列入考试范围,着实让广大考生感到措手不及。为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将1990-1998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梳理出了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一、概数中间加顿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如:(1)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

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 全国高考题)该句中“三四里”是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所以,该项中“三” 和“四”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如:

(2)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

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 - 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三、选择问旬用多个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

(3)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1993年全国高考题) “今天„„明天去呢?”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今天去呢”后面应该改用逗号。

四、“某某说”后标点不明。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如:

(4)“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说:“我要立刻做手术。”

该句“白求恩大夫说”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应改用逗号。

五、倒装成分之间用旬末点号。

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

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如: (5)怎么了?你。

(6)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7)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前进的道路。

(5)句是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怎么了”之后应改用逗号。(6)句是定语后置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句号,后置定语“蓊蓊郁郁的”之前应改用逗号。(7)句是状语后置句,感叹号应置于句末,后置状语“沿着前进的道路”之前应改用逗号。

六、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1.略号与“等”“等等”并用。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如:(8)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1993年上海高考题) 该句就犯了省略号和“等”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省略号或“等”删去。 2.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9)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该句就犯了破折号与“就是”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破折号删去。

七、标点功用混淆。

每一种标点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如果混淆了它们各自的功用,就会导致使用的错误。如:

(10)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1995年全国高考题) (

1、1)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1995年全国高考题) (10)句混淆了书名号与引号的功用,该句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名、篇名和报刊名,而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机构的专名,所以不应该用书名号,而应该改用引号。(11)句混淆了分号与冒号的功用,该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与前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对前面分述的总结,所以不应该用分号,而应该改用冒号。

八、加引范围不清。

使用引号,首先必须搞清加引的范围,既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如: (12)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给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1994年全国高考题) (13)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大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于天宇。(1997年全国高考题) (12)句犯了多引的错误,“俗话”的内容仅为“礼多人不怪”,不含“嘛”,所以“嘛”字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13)句犯了少引的毛病,“海尔一波普彗星”是一个完整的专名,如果加引号,应将其整体引起来,而不应只引“海尔一波普”。

九、停顿长短不当。

点号可根据其表示停顿的长短分为不同的级: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逗号>顿号。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几种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其表意的层次来。如果停顿的长短不当,就会破坏句子内部的层次。如:14)我校是x x x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1996年全国高考题) (15)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平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高考题) (14)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动词“有”的并列宾语,而且又无层次上的区别,所以三者之间的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顿号。(15)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并列,所以三者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改用逗号。再如例(13),“太阳旁边”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表示前后两层并列,分述水星和金星、木星的状态。

十、标号与点号错位。 1.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1)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如: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话》)标号①前的句子是对恩格斯的话的完整引述,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据此可排除A、C两项。标号②④前的句子已作为引用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据此可排除D项。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2,括号与点号的位置。(1)括号里的话是注释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被句内括号注释的 语句,它的后边如果要用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

(2)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应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如:例(16)中,括号里“姜夔《白石诗话》”是注释句中成分“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的,是句内括号,所以句末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C项将句末点号放在括号之前就犯了错位的错误。再如:17)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该句中,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是句外括号,所以应将它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而不应放在句末点号之前。

上述十大误区既是考生答题的易错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相信本文能为广大考生准确而快捷地识别命题人设计的错项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办公室整改方案范文下一篇:病毒性肝炎浅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