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谈

2022-10-17

第一篇: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谈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中公文常见的误用符号现象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序号为:第一个层次是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

一、”;第二个层次是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

(一)”;第三个层次是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据此,写成“

1、”“

2、”“

3、”等是错误的。这是常见的误用情况,应注意改正。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规定,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要写在六角括号内,例如“京语办发〔2008〕12号”。但是常看到有的文件把六角括号写成方括号,例如写成“京语办发[2008]12号”,这种情况也应当予以纠正。

公文文末成文时间书写不规范,也是一种常见的差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国发〔2000〕23号)规定,公文文末的成文时间要用汉字数字来书写。例如“2008年12月28日”应当写成“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应当注意,其中的汉字“〇”不要写成阿拉伯数字“0”。有的公文把“二〇〇八”写成“二零零八”,也是不对的。“二〇〇八”是一串没有数位的数字,要用“〇”,不用“零”。“零”用于出现数位的一串汉字数字中,例如“三千一百零六”中,出现了数位“千”“百”,因此应当用“零”。

- 1 -

第二篇:标点符号误用34例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这儿‚

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9.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10.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11.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 12.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

13.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14.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如12。 15.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四、冒号误用

16.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

[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18.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20.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五、问号误用

21.非疑问句用问号。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2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

2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点拨]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以上由三个问句构成。

24.倒装句之间误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

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六、省略号误用 25.与‚等‛并用。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

26.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27.少用了破折号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点拨]‚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前面应加‚──‛,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

28.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2004年广西卷‚《幸运52》节目‛也含此错。

九、括号误用

29.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

30.括号位置错误。

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十、引号误用 31.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3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3.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3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如32。

当然,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往往是多种标点的综合考查。但只要对以上错误了然于胸,区区考试岂奈我何!

第三篇: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附件1

公文中易误用的标点

1.在一些题序后面误用了顿号。

例如:第

一、第

二、首先、其次、等等,顿号(、)应改为逗号(,)。

(一)、

(二)、

(三)、(1)、(2)、(3)、①、②、③、等等,这些序号既然用了括号,就不能再加顿号及其他标点。

1、

2、

3、 A、B、C、a、b、c、等等,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作序号时后面不用顿号,应该用下脚圆点号“.”(只有中文数字序号后面才使用顿号如“

一、

二、

三、等”)。

2.冒号“:” 误为比号“︰”。

3.破折号误为两个一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破折号应为“——”。把“——”改为“——”的方法是:将其刷黑再选择成黑体,两个一字线就连在一起了。

4.表示数量范围的数字之间误用了一字线“—”或半字线“-”,应该用浪纹线“~”,2~3天,20~30人,等等。浪纹线“~”可在插入菜单中的特殊符号里查找,也可在新罗马字体下按

Shift+~。

5.省略号(……)误用为(……),省略号形状按规定应该

为六个连点,还有在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的也不对。

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符号应该删去)

6.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时,小时与分钟之间应当使用英文冒号,如6:00、23:00,不能使用中文冒号,如6:00、23:00,也不能用比号(︰)。

7.公文的编号应该用“„‟”不能用“[]”,如甘教语发„2008‟3号。

第四篇:报刊常见误用成语辨正

目前,在一些报刊文章中,望文生义误用成语的现象较多。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的用法却不断流行,愈演愈烈。为了降低媒体的传播文化不良影响,记者编辑首先要带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只有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文字功底,才是消除成语误用现象的治本之道。

本文收集了报刊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误用成语,对其进行分析和释义,以与新闻界的同仁交流。

“七月流火”

误例:2005年7月,在一次欢迎仪式上,人大校长致辞道:“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七月流火”多年来一直被误认为盛夏时节的炎热之意,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它的本义是说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诗经·豳风》最初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七月火星流向西,九月官家裁寒衣。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火:星名。一年自秋季开始,大火星自西而下谓之流火。

“扫眉才子”

误例:贾平凹近几年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受“才子佳人”这个成语影响,便想当然以为这个“扫眉才子”也是指男性了。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扫眉:妇女画眉毛。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倾倒唐朝诗坛上的文人骚客。后来人们就常用“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上下其手”

误例:摄影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摄影师喜欢对女模特直接上下其手。一位女模特就表示,摄影师会趁着拍泳装照抹油的机会,直接把手塞进她们的泳衣里。

该文记者显然把“上下其手”当成“猥亵”理解了。其实本意是串通作弊的意思。此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穿封戌俘虏了郑国守将皇颉,公子围想争功,硬说是他俘虏的,两人争执不下,楚康王请伯州犁裁处。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并向皇颉暗示,上其手曰(把手举高):“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把手放下):“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皇颉见状,遂回答说他是被公子围擒获的。

“惨淡经营”

误例: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之所以造成误用,显然将“惨淡”当萧条、不景气讲了,错认为是经营艰难,生意清淡。

“惨淡经营”原指作画前先苦心构思,安排好画面上各部分的位置。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素绢,意匠惨淡经营中。”后引申指苦心谋划,从事诗文创作或经营某种事业。

“差强人意”

误例:整个赛季下来,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他这样的世界级边锋来说,实在是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这个词语常被误解为“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是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了。这里的“差”字应作“稍微”解。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目无全牛”

误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常被错误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褒义误用作贬义词。全牛指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非池中物”

误例:一市民从商贩手中买下受伤的珍稀海龟,在自家小水池中养好伤后,他认为海龟并非池中物,昨天在海洋动物专家的陪同下把这只海龟放归大海。

“非池中物”,每指不是久居池水中的东西,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一旦遇到机会终将有所作为。误例望文生义地使用此词。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得知刘备去京口向孙权借荆州,马上给信孙权,认为“刘备以枭雄之资,而有关羽、张飞能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今猬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意思是借荆州给刘备作资本,那就会使他像蛟龙得雨,终究不会呆在池中。

“空穴来风”

误例:谢娜即将离开湖南卫视,绝非空穴来风。

在报纸上常常会发现“空穴来风”一词,但总被改成捕风捉影、毫无根据的意思。“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不可收拾”

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猎获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媒体经常将此词与“一发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变贬为褒,这种用法令人忍俊不禁。

“不可收拾”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长袖善舞”

误例: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媒体常将它误解为有能力、善于运作的意思。“长袖善舞”一词语出《韩非子·五蠹》,原句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意思是说,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对簿公堂”

误例:黄圣依星爷官司开庭“劳资纠纷”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的意思是指在公堂受审,而众多媒体误用为“双方打官司闹上法庭或告状”的意思。误用率也相当高。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即今所指的法庭。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或误解为“争论”、“辨是非”。

“美轮美奂”

误例:一个舞蹈过后,主持人董卿说:“真是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不能用来形容舞姿或动作的优美,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这是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高大;奂,众多。

“不赞一词”

误例:媒体的态度很鲜明,对“藏独”分子**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例句误将“赞”理解为“赞扬”,遂将成语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赞:添加。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明日黄花”

误例:舍瓦在意大利的战绩毕竟已是昨日黄花。

错想为既然比喻过时的事物,那一定是昨天的黄花了。“明日黄花”语出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连蝴蝶也发愁了。意谓今天当令的事物,到了明天当然是过时了。

“不刊之论”

误例:刘晓庆日前见诸媒体的许多话都是一味标榜自己的炒作,是极其媚俗的不刊之论。

这里将“不刊”错误理解“不刊载”,或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刊:削也。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刊之论”一词源于汉代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首当其冲”

误例: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多用于遭遇不好的情况(有危难、受攻击等)。这个成语经常被当成“首先、首要”之意,用作定语。本意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一般作谓语。

“石破天惊”

误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石破天惊”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危言危行”

误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危”容易误解为“危险”。原意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不瘟不火”

误例: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不瘟不火”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

“望其项背”

误例:“尤文图斯夺冠几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像AC米兰、国际米兰及罗马这些球队,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谓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例句错解为“赶不上,只能望其项背”。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的话,很容易把这个词用反的。

“文不加点”

误例:古代的文学作品多是文不加点,让人不能卒读。

点:涂改,表示删去。“文不加点”意思是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和标点符号毫无瓜葛。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汉代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炙手可热”

误例:华语歌坛炙手可热的小天后张韶涵„„“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经常被用来形容受欢迎的人,热门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唐代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意思是,权势之大没人能比,气焰之热可以烫手。

“呼之欲出”

误例:深圳队明日主场战上海申花,首届中超冠军呼之欲出。

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而相当多的媒体望文生义,误解为某种事物、情况或行动将要出现。

“巧夺天工”

误例:“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为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这里是用错了对象。

“弹冠相庆”

误例:施瓦辛格当选州长,奥地利人弹冠相庆。

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他们的兴奋之情,是错误的。“弹冠相庆”语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说的是王吉(即王阳)与贡禹友善,王吉做官,贡禹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也准备做官。后来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第五篇:常见成语误用解析60句详解

1.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独树一帜,指独自开创出的特色,使用正确]

2.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当仁不让,面对应该做的事情,就应勇敢承担,决不退让,强调个人行为。用于两个人分别得奖,不合语境]

3.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不能形容人才缺乏。改为“凤毛麟角”]

4.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一般指书籍、珠宝或工艺品,不能用来指“夜景观”建设,不看对象]

5.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狡辩,含贬义,不能形容选手们的辩论]

6.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合语境] 7.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用法正确]

8.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杀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此处与句意不符,改为“又吃回头草”]

9.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咄咄逼人,指很有气势,用法正确]

10.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惨淡经营,费力辛苦,用法正确] 11.“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不合语境,因为已经被发现了,就不能说“鲜为人知”。改为“无与伦比”]

12.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指人。不看对象]

13.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摧枯拉朽,指破坏力。不看对象,也不合语境] 14.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走马观花,不做状语,不合语法。改为“身临其境”]

15.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抛砖引玉,只能谦指自己,不能说别人,不看对象]

16.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难以释怀,指怨恨或隔阂,不明词义,改为“难以忘怀”]

17.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毕其功于一役,指一次性搞定,跟前面的齐心无关,跟后面的意思重复。可以改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18.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分青红皂白,指处理事情不分真假是非,不指使用方言。改为“不管三七二十一”]

19.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大水冲了龙王庙,指一家人或同行之间发生了冲突,不指彼此之间互不认识]

20.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白头如新,特指夫妻感情愈老弥笃,人老了,感情还像新婚时一样]

21.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谈笑自若,指在危险状况下故作镇静,不合语境]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指对品行高尚人士的敬佩之情,不明词义]

23.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屈指可数,指为数不多,跟前面蓬勃发展自相矛盾,不合语境]

24.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摩肩接踵,指人数众多,不明词义,改为“摩拳擦掌”]

25.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养虎遗患,指敌人,不指自身缺点错误,不看对象]

26.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诚惶诚恐,感到十分惶恐害怕,跟前面的“沉着”不是一个层面的反向,不合语境。改为“惊慌失措”]

27.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不以为然,不认为对,不合语境。改为“不以为意”]

28.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指透彻理解,完全明白,不明词义,改为“水乳交融”]

29.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断章取义,形容片面理解人家诗文,贬义词,不分褒贬] 30.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忍无可忍,指奋起反抗,不是承认服输的意思,不合语境] 31.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不屑一顾,即不理睬,正确]

32.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火中取栗,指费力不讨好,跟冒险无关]

33.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在劫难逃,指好人躲不过生活中的灾难,不指食品,不看对象]

34.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少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少纵即逝,指机会,不指脸谱变化,不看对象]

35.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弄巧成拙,把好事变成坏事,不合语境,改为“适得其反”]

36.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耿耿于怀,因怨恨或负疚记挂在心难以忘怀,正确]

3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每况愈下,又叫每下愈况,指事情越来越糟糕,不指交通事故,不看对象]

38.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无出其右,没有比这更好,褒义词,不分褒贬]

39.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短小精悍,既指文章,又指人,两用成语,正确]

40.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慷慨解囊,指做好事帮助别人,不合语境]

41.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磨洋工,指做事情不出力,消磨时间,不合语境]

42.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山不转水转,比喻事情总有出路的,正确]

43.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差强人意,指勉强还能使人满意,不是贬义词,不分褒贬] 44.对曾经纵横中国500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纸醉金迷,指生活,不指院落,不看对象]

45.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否则”表明下文要谈的是言之无物,而“败絮其中”则说明还是有物的,所以不合语境]

46.十运会上,除东道主江苏是最大的赢家外,山东和浙江也风头很劲,他们是当仁不让的中国体育的强者。[当仁不让,不作定语,用在这里不合语法]

47.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信手拈来,不带宾语,用在这里不合语法] 48.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因人成事,是一个贬义词,指自身没本事,通过他人帮助取得成功,不分褒贬] 49.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寅吃卯粮,是超前消费的意思,但它是一个贬义词,不分褒贬,不合语境的]

50.自从开通网上追逃以来,那些潜逃犯就无处遁形,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在劫难逃,应指正面人物,不能指潜逃犯,不分褒贬,不看对象]

51.他的书法作品若论美观,潇洒,胜过前人,可谓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指自己独立门派,这个句子讲的是作品特色,宜用别具一格。说郑板桥,说苏轼,他们的书法可以用独树一帜] 52.“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投资理念,主旨是强调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告戒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运用正确]

53.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指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正确]

54.法新社的报道称,20年的经济改革让许多中国人的钱包变鼓了,但同时也使不少迷信习俗卷土重来。[卷土重来,指人,褒义词;东山再起,指人,也可以指企业,贬义词,本句改用死灰复燃]

55.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杭州的文化大事接踵而至:中国科学院院士访问母校的身影刚刚离开,站在世界男高音领域顶端的歌唱家又在杭州大剧院引吭高歌。[接踵而至,指人,不看对象]

56.进入高三,重重书山,滔滔题海,试卷永远做不完,简直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弄得学子们身心俱疲。[按下葫芦浮起瓢,形容忙得应付不过来,正确]

57.今天的西湖仿佛通晓人意,宛若一位淡妆浓抹的少女,将她最亮丽的一面展现在了游客面前,让人倍感爽心悦目。[淡妆浓抹,指多个人的打扮,不能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指一位少女,错误,不明词义]

58.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中设立了一个栏目叫《每周质检报告》,该栏目每周将有关部门对各类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公布出来,使假冒伪劣产品原形毕露。[原形毕露指人,不看对象] 59.“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他人还没走,但是他要调动的消息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指革命爆发前的紧张局势,不合语境]

60.在中国图书出版贵族化、泡沫化、脂粉化的趋势中,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这本书称得上是空谷足音。[空谷足音,比喻极其难得的东西,使用正确]

本文来自:【爱学啦】原文地址:http:///yuwen/jichu/18076.html

上一篇:初级测试面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村级电商发展资金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