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2022-09-11

数学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不仅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更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学生, 智力不一定相同, 原因在于低智力者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化学习过程加以弥补。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仍然有着许多表现, 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智力因素, 轻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无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定向、激励、强化和教育等作用, 用纪律、分数、名次等手段代替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不仅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下降, 也使品德、兴趣、意志和作风的培养化为空谈。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势在必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生关系好, 学生爱老师, 就会“爱屋及乌”, 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 就会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应, 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 学生的崇拜度高, 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同时, 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 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 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 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 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数学的信心, 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中学数学教材一般以演绎的形式进行编排, 更加强调思维的严谨性, 而缺乏生动活泼性, 往往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 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 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对数时“对数是懒汉思想的产物”这句话抓住学生的心。讲数列时, 先介绍中学古代数学中有关的数列的研讨, 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与龟兔赛跑, 国际象棋的故事联系, 激发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枯燥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以及推导公式所用的新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内容, 教学生编写习题, 写数学小论文, 将数学知识用在生活、经济中。

二、师生合作交流, 增进师生情感

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 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 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 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 而信其道”。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 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 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 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 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 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 多角度观察和分析, 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 教师要主动地, 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 因此, 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 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 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而应认真地去分析, 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 浓厚的兴趣, 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 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 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 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三、大胆创新, 进行愉快教学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 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 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激活神经系统,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 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 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 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导学生乐学、爱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应该拥有一双“慧眼”, 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 从小处、平常处着眼,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 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 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

(作者单位:马江南, 重庆市石柱中学初中部;黄代英, 重庆市石柱县大歇中学)

上一篇:我国合作治理的有效途径下一篇: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