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高等院校大专生择业问题——主要心理误区及相应引导对策

2022-09-12

我国自1999年以来, 高等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 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逐渐提高到19%,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变为“大众化教育”。与此相应,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迅速增长,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 2007年达到500万, 加上往年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2007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因而, 全国会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医学院校的合并、升格、扩招加剧了就业难问题, 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上出现了研究生供不应求, 本科生供求平衡, 专科生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 多数医学大专生就业取向仍看重物质条件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环境, 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一次就业率降低。由于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导致专业思想的动摇, 学习主动性不够, 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 更加促使就业困难的恶性循环。对于当前医学大专生就业存在的这些常见误区, 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做出相应的变化, 应该创建强有力的就业指导体系, 加强对医学生就业指导, 同时应特别重视专业教师的重要作用。

1 当前医学大专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

1.1 就业医院和就业地点的选择范围过小, 选择期望值偏高

据调查, 目前医学专科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 有90%以上学生要求在县级以上医院或者县级以上城市就业。此外, 大多数学生还向往到省内沿海市地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市地去发展, 而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的市地和西部边疆去创业。其原因是因为沿海和经济较发达的市地环境条件好, 工资待遇高, 信息接受快, 适合个人今后的工作发展。不过, 鉴于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医学专科生对就业途径的选择范围过小反应了学生择业意识的薄弱。能够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 是绝大多数医学生所渴望的。但是目前大部分甲级医院人员已经超编, 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 应届毕业生要想进入比较困难。由于可供选择的毕业生较多, 大医院都相应提高了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 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小医院和偏远地区医院难以招到优秀人才与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照, 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烈的需求, 但由于条件相对较差, 很多专科医学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 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就业医院和就业地点的选择范围过小, 期望值偏高, 容易形成就业困难的局面。

1.2 就业主动性和独立意识不强, 就业方向过于单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型劳动制度的逐步完善, 学生也越来越清晰地树立起自主意识和独立的精神。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主要靠自我推荐, 依靠自己去参加各种招聘会, 但也有不少学生仍存在“等靠”的思想, 认为主要依靠学校推荐, 或者靠家长及各种社会关系。由于存在消极等待与依赖心理, 这一部分医学生自主择业意识不够, 既不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已, 也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仍然盲目地等待着学校的推荐.等待着用人单位上门来挑选, 这势必造成了就业的被动局面, 影响了就业成功率的提高。在就业方向的选择方面, 目前医学院学生就业主要面对各级各类医院, 但随着各医疗单位对医学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医专生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开始调整自身的职业选择。就业时, 不一定选择必须在医院工作, 原则上与医学相关职业即可。调查显示医学生选择私人医院和自主创业的较少, 说明专科医学生的就业观念还需要更新, 要尽量消除捧个铁饭碗的思想。

1.3 就业的心理素质较脆弱, 容易出现浮躁的心理状态

由于就业压力大, 绝大多数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与急躁, 严重的表现出情绪紧张、心理紊乱、身心疲倦、失眠等症状, 成为择业的绊脚石。同时, 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求职心切而导致心理浮躁, 就业中出现侥幸与虚荣心理, 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就业而过分夸大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 有的甚至制造假材料进行蒙骗。

2 医学大专生就业心理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剖析

2.1 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我国社会就业难、城乡差别巨大的具体反映

由于宏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劳动力供需不平衡, 劳动力结构层次的不合理使我国就业难成为大部分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同时, 在我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 尤其是边远山区, 自然条件差, 难以吸引医学生前往就业,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医学生就业选择的偏差, 从而容易让学生就业中的心理产生误区。

2.2 用人单位在招聘政策方面存在误区

由于就业市场上目前基本为买方市场, 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方面不断提高。有些单位不顾实际客观情况, 竭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另外受地方医疗改革的影响及过分重视短期效益, 不少医院宁可选择退休的专家也不愿意接受新毕业生, 忽略人才培养与结构对医院发展的长期效应, 导致医学院校学生即便愿意进入基层医院也是困难重重。

2.3 学校招生政策方面均存在误区

近年来医学院校持续扩招, 使得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同时专业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科学的预测和规划, 热门专业设置出现一窝蜂现象, 盲目扩招, 导致毕业时同类人才过剩。同时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就业指导上动作滞后, 很多学校都还满足于前些年的高就业率, 对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 缺乏有力的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措施。

3 学校针对医学大专生就业心理误区应采取的引导措施

为了防范及疏导医专学生的就业心理误区, 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市场中能占领一席之地, 医学专科院校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加强求职心理的辅导和咨询工作

医专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针对他们的不同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应该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后, 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改变消极认知, 疏于引导的现状。同时应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应用性。通过这些工作, 可以减少学生就业时遇到挫折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调整就业的心态, 做好心理准备, 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2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由于医学毕业生必须适应变化工作、更新知识, 医学院校就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要加强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 使医学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医学院校应该努力培养基础知识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 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高素质高质量医学人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新能力, 多掌握一些技能,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 加强学习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在实践中向他人学习, 在理论中进行总分析。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3 指导学生拓宽就业思路, 调整期望值

医专学校要教育毕业生, 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必须要学会降低就业层次, 树立到基层单位做基础的工作的想法;拓宽就业地域, 抢先到那些目前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的新兴城市去施展才华;要拓展就业领域, 不必拘泥于专业。要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由于医学专科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基层, 而我国目前城乡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所以并不是医学专科生无业可就, 关键在于能否改变就业观。为此学校应向医专生开展职业定位教育, 帮助医专生把社会的需求, 现实的可能和个人的兴趣志愿统一起来, 帮助学生正视现实, 降低就业期望值, 排除不切实际的想法, 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优势, 面向农村, 面向基层。还要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和课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尤其是参加农村、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 让学生在基层的服务中加深对农民、普通市民的感情磨合,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也让他们在服务中体验自己的成就感, 从而乐意在最基层的农村和社区择业、就业。

3.4 指导学生提高求职应聘技巧, 增大就业机会

学校可以可以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 组织有丰富经验、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负责学生就业咨询工作, 参照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咨询与毕业前教育预案, 解答学生常见的就业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也可通过开办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 讲授毕业生择业前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撰写简历.应对面试和笔试的技巧以及公务员考试, 党政机关人才选拔中的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如何进行招聘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辅导, 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摘要:针对当前一些就业存在的若干常见误区, 剖析医学大专生就业心理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防范及疏导医专学生的就业心理误区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医学专科院校必须针对医学大专生就业心理误区应采取相应引导措施, 重点做好求职心理的辅导和咨询工作,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指导学生提高求职应聘技巧等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指导学生拓宽就业思路, 增大就业机会。

关键词:医学大专生,就业,心理误区,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 蒋志强.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难及对策.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

[2] 赵奇.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问题浅析.理论月刊, 2004, 2.

[3] 王春娥.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探讨.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4] 孔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时策.辽宁教育杂志, 2004, 2.

[5] 汤艳丽.谈谈在校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心态问题.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6] 曹新美, 曾泽鑫, 温义媛.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2.

[7] 欧阳霞, 李德平, 茶金学等.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

[8] 谌海燕.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调适.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9] 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6.

[10] 王刘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上一篇:CCLink总线在灌装贴标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下一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