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需要人文的滋养

2022-09-10

1 中学生作文的人文现状

作文, 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学生怕——作文难写, 一到作文课就翻阅《优秀作文选》, 然后鹦鹉学舌, 拾人牙慧“作文章”;老师怕——作文难改, 习作大多东拼西凑, 无真情实感, 改来改去都是套话空话, 没意思。曾听过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作文讲座, 她在讲到中学生作文的人文现状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 结果在安徽省的考场上很多考生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 就是家里着了大火, 不是家里着了大火, 就是发生了洪灾。写得真是惨不忍睹, 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 据后来抽样调查, 竟然有35%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大家一看, 就知道学生说了假话。”

翻翻我们案头的作文本有几个不是编造的?我曾经指导学生以“2 0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 再就是歌星影星, 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 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 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 选择做老师的才一个人, 而技术工人, 清洁工人等, 学生连写都不屑于写, 有这样价值观的学生怎么会在作文中谈“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此现状, 不难归结出一点:中学生文学园地里人文的源泉久已闭塞, 人文的芳香已近渺茫, 文学的花朵欠缺润泽, 中学生作文需要人文的素养。

2 学生的思想修养与文化底蕴影响作文的人文素养

作文如做人,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人文素养跟他本人的思想修养与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关系。古今中外文化大师们无一不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修身, 他不耻下问、忠孝仁爱;孟子也“老吾老及人之老, 幼吾幼及人之幼”。李密《陈情表》里的祖孙情, 袁枚《祭妹文》中的兄妹情;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夫妻爱, 他们写文章无意于感人, 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真情真, 所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梁任公所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 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 便引多大分量的铁, 丝毫容不得躲闪。”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回头看看我们学生的作文, 叫写亲情, 那就写《我的妈妈》, 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 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 接着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 怎么辛苦不睡觉。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写《我的老师》, 无非是老师挑灯批改作业啦, 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好老师耐心指导自己啦, 自己生病了老师到家里为我补课等等, 结尾总忘不了要表表决心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类似的情节一样的套路:先是外貌描写 (他们的老师男的潇洒女的漂亮) , 再记叙老师关心自己的两三事 (有详有略) , 再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而且个个学生笔下的老师都那么崇高伟大。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这样的文章怎能感动人?“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一篇小说看一遍也许就够了, 而一封情书却可百读不厌, 其关键在于“情动于中”。学生对父母对老师没有感恩之心, 何来动人之情?

3 如何拨亮学生作文中的人文灯火

3.1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常言道: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科学、人文底蕴, 才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既要有广博而丰腴的文化底蕴, 又要有积极而多彩的生活情趣, 这样才能熏陶和感染学生, 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让教师的情感在溪流般的流动过程中, 把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感悟默默地融入学生心田, 为人师表, 身教胜过言教, 润物于细无声中。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 发展他们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3.2 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就要注意撒下人文的种子

教师带有强制性的划一命题作文, 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作文内容不感兴趣, 但为了交差, 往往胡说瞎编, 人云亦云, 甚至抄袭以应付了事。叶圣陶曾经提出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因而教师的命题要注意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动力, 学生对所写的题目感兴趣, 就会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这样写起来就精神愉快, 文思泉涌。

3.3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真话, 诉真情, 做真人

教师要用真的、善的、美的思想来引导学生树正气, 讲奉献。在金钱至上, 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沉渣泛起时, 要指导学生澄清认识, 在学生心中培护好真善美的源泉, 那么, 从这眼泉中流出的必然是甘甜的泉水。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才会写有意义的真话, 才会激浊扬清, 才会写下自己真确的幸福观、苦乐观、友情观、价值观。

3.4 教师的评语要具有人文色彩

一提起作文评语, 我们会在脑海中浮现一连串的主谓词组:语句通顺, 层次清楚, 中心突出, 构思巧妙, 首尾呼应, 字迹工整……这些评语成了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习惯语。教师评价的冷漠化将导致学生作文热情的减退。教师对作文的“冷情批阅”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心理创伤”。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见文不见人”, 作“庖丁解牛”式的理性处理或简单给出一个分数, 或板着面孔说句套话。教师的作文评语如此公式化又怎么能企望学生的作文有人文色彩?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给学生的评语都用书信的形式, 并且尽量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有些学生的作文尽管写得不太理想, 但总有一些好的语句值得我们欣赏, 比如我给一个题为《回家, 真好!》的学生习作写了这样的评语:何伟红同学, 这一次你的作文写得很好, 我读了很受感动, 尤其读到“回家, 一个诱人的字眼, 一种温暖人心的感觉。它牵动着无数游子的梦魂, 同时它也牵动着我的灵魂, 一种迫切、冲动的渴求——回家。”多美的语句, 多真切的感情。如果你再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那就更妙了。这样提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有时候, 我们批改一些学生的作文, 感觉那个学生的作文怎么也找不到一些好的地方, 为怎么写评语大伤脑筋。比如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 平时对什么都漫不经心, 每次作文都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 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有时还是个位数。但他跑步很快, 连续两年代表学校参加市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都能拿奖。有一次, 也就是市中学生运动会刚结束吧, 那一次他共获得了400米, 3000米两项冠军。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这次中学生运动会你再创佳绩, 为学校争光, 祝贺你!作文本发下去的那一天他破天荒第一次到办公室请教我作文该怎么写。后来, 他写了一篇题为《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文章, 写了自己高中两年来的困惑, 写得很真挚动人, 尽管错别字连篇, 但毕竟是一个跨越, 我把他的作文打印出来, 贴在作文展示台上, 从那以后上课的时候他听得特别认真, 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可见, 我们的评语不仅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本人的闪光点。我们教师应该走下讲台, 放下架子, 充满人情味, 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与他们共同成长。

摘要:作文如做人, 学生的作文有否人文素养跟他本人的思想修养与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关系。古今中外文化大师们无一不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作文,人文,滋养

上一篇:82例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应用在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效果下一篇:辉县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