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托养服务方案

2022-08-04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残疾人托养服务方案

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我县2019年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根据《安康市2019年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1.购买主体: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主体是白河县残疾人联合会。

2.承接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和残联组织兴办的公益性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机构;

民间社会力量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机构;

民间社会力量兴办的能够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居家服务机构。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二、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对象

白河县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男16-59岁,女16-54岁)且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残疾人、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重度肢体残疾人以及同时存在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多重残疾人。重点服务对象为符合上述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中的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

以下人员不得纳入居家托养服务对象:

1.由国家供养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其他机构的;

2.已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的;

3.在医疗、康复机构接受治疗或康复训练的;

4.已享受集中托养服务的。

三、资金来源

中省项目资金。

四、购买标准

寄宿制托养每人次不低于4000元;

居家服务每人次不低于1500元。

五、购买内容

1.日常照料:个人生活护理、卫生清洁、膳食服务、家电维修、上门理发等其他居家照料服务。

2.职业发展:职业康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辅导、就业创业信息提供等其他支持辅助服务。

3.生活支持:康复护理指导、自理能力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政策咨询服务、社交康乐服务、外出接送服务等其他生活支持服务。

六、购买程序

1.结合实际确定承接主体。县残联结合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的有关数据,准确掌握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的具体情况和可承接服务机构的基本状况,委托第三方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备选承接主体。

2.编制政府购买托养服务方案。县残联根据市财政、市残联下达的资金和任务目标,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明确服务的对象、标准、内容及购买方式、数量和质量绩效等内容。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确保残疾人真正受益。

3.组织采购并签订服务合同。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选定承接机构。确定承接机构后,参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数量、金额、质量、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监督检查方法等条款。

4.强化监管实施绩效评价。承接机构按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有关规定,依据合同约定的内容尽职尽责开展服务。县残联加强对购买服务情况的监督管理,掌握机构的履约情况,在年度任务执行完毕时,对照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报送市残联。

七、数量、时效和绩效指标

数量指标:寄宿制托养服务2018年20人,2019年10人(助力行动);

居家托养服务270人。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的比例达到12%及以上。

时效指标:政府购买寄宿制托养服务当年完成,每人次不少于3个月;

居家托养服务周期为6-12个月,全年不低于12次,每月不能超过2次,每次服务时长不低于100分钟。

绩效指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较显著提高,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融入社会生活程度得到较显著改善。残疾人及家属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满意度达到90%及以上。

八、工作要求

1.认真摸底核实。各镇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根据县残联反馈的任务数,按照急需、自愿、逐步推进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摸底核实,严格审查提供寄宿制托养和居家托养服务的拟托养服务对象名单,公示10天并于9月20日前报送县残联。

2.细化服务方案。县残联对各镇提供的拟托养服务对象名单审核后,通知承接主体逐人开展评估,确定服务对象,细化服务内容,制定全年服务计划和个体服务方案,经镇政府领导审核签字后上报县残联。

3.确保服务成效。县残联根据各镇上报的名单及方案资料统一与承接主体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数量、金额、质量、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监督检查方法等条款,并将合同内容及时反馈给各镇。各镇要加强与承接主体的密切配合协作,每季度对辖区内的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向县残联反馈服务进展情况,监督承接主体开展的各项服务,重点监督服务态度、内容、时长等,形成详细的服务记录,确保服务成效和服务满意度。要督促承接主体逐人规范建立档案资料,在服务结束后及时报送县残联。

4.强化总结宣传。各镇要认真总结经验,善于挖掘政府购买托养服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形成经验材料及时报送县残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宣传,主动回应残疾人关切,引导社会关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残疾人托养服务协议

甲方: 镇(园区、办事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或其他托养机构) 乙方: (残疾人)

残疾人 ,残疾人证号: 。根据本人(或法定监护人)请求,村(居)同意,镇(园区、办事处)残联审核、批准,申请 (①寄宿制托养服务,②日间照料托养服务)。现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协议。

一、服务地点与期限

甲方为乙方提供位于 (地址)的 (机构名称)进行 (服务形式)。服务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原则为一年,视情续签)。

二、缴费规定

1、乙方入托前自愿缴纳入托押金 元,用于托养食宿费补差、生活用品破损、零星药费及属家庭支出其他项目。

2、本人自愿缴纳食宿费、机构运行费 元/月。(如属政府重残补助、护理补助补贴对象,本人及家庭愿将原享有的财政各类补贴经费缴托养机构,累计 元。)

3、入托期间,乙方所发生的交通费、医疗费等全部由残疾人或法定监护人承担。

三、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根据乙方自理能力情况实施分类护理,开展有益于身心康复的文体活动,有针对性组织生活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训和生产劳动。

1

2、甲方应当做好对乙方生活照料,保持居室和公共区域干净整洁。按时提供餐饮服务,注意营养、合理配餐,尊重乙方饮食习惯。

3、甲方对乙方进行劳动能力评估,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并帮助残疾人开展洗衣服、打扫卫生、做花、穿珠子、拣择蔬菜、礼品包装等劳动技能训练;尽可能设立劳动生产项目,组织乙方开展生产劳动,获得劳动收入。

4、甲方每年帮助乙方体检 次,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康复计划,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5、甲方登记和保管乙方自带的生活用品,协助乙方家属做好乙方的思想工作,根据乙方(或法定监护人)的要求为乙方代购物品。

6、甲方负责结算乙方享受的托养护理费补贴,抵扣托养费用,多退少补。

(二)乙方:

1、乙方在托养服务期内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如违反管理制度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如意外死亡、未请假、未征得同意外出走失等)责任自负,赔偿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乙方随身携带的钱物(杂物不准入内)应妥善保管,爱护公共财物,损坏公物按价赔偿。

2、乙方至托养机构途中往返安全由残疾人或法定监护人承担。

3、乙方亲属应遵守甲方的有关探望、会客制度,配合甲方工作,及时向甲方提供乙方的思想情绪,病情变化情况和医疗要求,便于甲方及时处理。

4、乙方应预先或按时缴纳规定费用,自愿配合处理有关政府性补贴经费。

5、乙方在托养期间患病,应根据甲方通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或送医院),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2

四、协议解除

出现以下情况甲方可以报经所属残联部门解除协议。

1、违反托养机构的规定,扰乱正常秩序的;

2、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

3、损毁、盗窃、侵占托养机构或者他人财产的;

4、隐瞒、造假病史,骗取健康证明入托的;

5、不履行缴费规定及其他应尽义务的;

6、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五、其他约定

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方、村委会、主管残联各1份,市残联备案1份。

甲方:(盖章) 乙方:(签名) 乙方监护人:(签名)

负 责 人: 家庭住址: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残疾人托养服务所简介

七都镇残疾人托养服务所简介

吴江市七都镇残疾人托养服务所是经吴江市残联批准、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是为重度残疾人家庭摆脱困境,提高他们生活质量,集重度残疾人养护、康复、培训、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次、开放型服务机构,是七都镇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实事民心工程,是目前吴江市规模较大、硬件条件及环境较佳的托养服务所。

服务所位于太湖之滨的七都镇望湖路,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8平方米。院内有供残疾人农疗的作业区,有供残疾人工疗的工疗站,全面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院内有供观赏的鱼池、凉亭、休闲棋牌小屋等,是残疾人朋友娱乐、医疗、康复的乐园。托养所现有肢体、智力、精神三类重度残疾人32人,其中全托6人,日托15人,居家托养11人。

所内各种设施及功能基本完善,共设有床位36张,开设了技能培训室、多功能室、康复训练室、阅览室等。同时凭借七都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和先进康复设备,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

本所的宗旨是:帮助一个残疾人,解放一个家庭,安定一方土地。坚持以残疾人满意度为服务标准、以扩大残疾人受益面为突破口、以按需提供服务作为托养工作发展目标的原则,为促进七都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加快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 推

众所周知,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因参与社会生活程度低,自理能力差,绝大多数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目前得到的救助与需要得到的救助也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类残疾人家庭在抚养或赡养、看护、治疗与康复、精神压力等各方面付出的代价往往超过一般家庭所能承担的义务。为解决好他们在康复护理、教育、就业、生活保

障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加快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显得十分必要。 2007年7月1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全国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会上,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三位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开展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由此推动了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进程。王新宪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从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整体上,乃至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全局高度来看,研究、探索、推进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特殊社会保障工作,十分紧迫,势在必行。”事实也的确如此,许多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目前的监管措施和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其监护人及亲属来执行和承担,一旦亲属的监护能力和供养能力下降,这些残疾人就面临着失去基本护理和基本保障的困境。笔者在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的过程中,碰到一些监护人因年老体衰、重病缠身等客观原因无法有效行使监护权和日常护理,致使部分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处于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状态下,生活质量低下,还带来一定的社会隐患。 近几年来,在残疾人要求托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各地各级残联围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问题,进行过不同形式的调研和摸索,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笔者在亲自接待了三例要求托养的信访中,亲身体验了托养需求的迫切性。无一例外的都是父母年事已高,本身就需要人照顾却要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子,每解一次大小便,每翻一次身,都要弄得筋疲力尽。但是他们不是因本人有工资收入就是父母有退休金而进不了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民办老年公寓又因本人大小便不能自理缺少护理条件为由而拒收。显而易见,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迫切需要托养服务与现有托养服务机构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所以笔者疾呼,各地各级残联必须推动政府加快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起完善的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体系。笔者结合全国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上三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对加快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如下设想: 第一,调查摸底,建立档案。要开展托养工作,必须先搞清楚有托养需求对象的底数。县(市、区)残联组织人员对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家庭逐户摸底,准确掌握这类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和托养需求,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对象档案,并及时掌握变化情况,为落实保障措施提供依据。考虑到“三无”人员、孤儿等已由福利机构收养,就业年龄以下人员一般都在校接受教育,老年人可以进养老机构,所以残疾人托养服务对象界定在:由家庭供养的,处于就业年龄且不在业的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我们在调查摸底的时候主要针对这一范围内的残疾人进行建档,这既是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的举措,也是对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

第二,制定政策,落实经费。尽管残疾人托养服务对象不属“三无”人员,但他们的家庭经济一般都比较困难,所以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应该突出公益服务性质,建立以公办的非营利性的托养机构为主,以民办公助的托养机构为辅的公益机构。这就需要制定政策,保障经费的落实,推动政府将残疾人托养机构逐渐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直接拨款支持,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得到照顾,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第三,依托现有资源,积极拓展形式多样的托养机构。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全新而特殊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为了满足残疾人的紧迫需要,我们可以依托现有资源,从多个角度切入,筹建形式多样的托养机构。一是社会福利机构。其政策制度和管理、设施、人员等方面都比较完备,特别是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福利社会化,在满足吸收“三无”人员的基础上,可以挖掘建立一些针对非“三无”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机构。二是事业单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分类管理是必然的,突出公共服务也是必然的。托养服务机构提供的就是公益性服务,政府提供政策、经费支持建立事业单位性质的托养机构是必要的,也完全有这个条件。三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以这种形式举办托养服务机构,空间很大。可以建成满足不同需求、不同标准、不同收费的托养服务机构,供残疾人托养服务对象自由选择,既能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又能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四是企业。鼓励企业建立托养照料与劳动就业相结合的托养服务机构,既解决一批残疾程度较轻的智力、精神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又解决了他们集中托养的问题,并充分利用集中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推进残

第五篇: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简单说,就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二是残联为什么要承担托养服务工作,三是如何做好托养服务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解决好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这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大家知道,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与以往最大不同点,就是始终围绕着解决民生问题。规划建议提到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建议”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三是特别强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些要求进一步确立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和谐的基础作用。

从我们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认识来看,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今天,经过不断的摸索得出来的。我国的残疾人事业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由易至难、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残疾人康复条件不断改善,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平等就业差距逐步缩小,保障力度持续增强,社会参与领域日益广泛。残疾人事业已经发展为涵盖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基层建设、文化体育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残疾人总体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仍难得到有效满足,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成,仍有上千万的城乡残疾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享有的保障与服务水平并不均衡。限于资源和服务能力,过去我们更多把力量集中在了见效快,相对集中的部分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上,“广覆盖、广受益”始终没能完全实现。特别是城乡多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困难突出,许多是老残一体,学校进不去、医院收不了,家庭供不起,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已经成为残疾人群体中最为困难的部分。残疾人托养服务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对这部分残疾人痛苦的真切感受,是对这部分残疾人家庭苦苦期盼、社会高度关注的负责任回应。从国际社会上看,凡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的主要渠道就是提供托养服务。通过政府的带动,借助社会力量,把这部分最困难残疾人兜起来。这部分残疾人能不能得到托养服务,能不能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范围,能不能有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有效保障,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健康权能不能得到起码的保障,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这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底线。所以,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是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的客观要求,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中央7号文件和国办19号文件提出加快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就是致力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民生至重则生民为暖。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最终目的,也是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xx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既为我们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坚定了我们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围绕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这个中心问题,不断提高保障与服务水平。

二、立足长远,拓展和夯实为残疾人服务的平台和阵地

这个问题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各级残联要把托养服务承担起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必将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也必然要顺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大局,在发展理念、模式、路径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适应外部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我们事业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要为残疾人谋利益,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来自广大残疾人的现实要求。通过二十年的发展,残联的工作定位和职能角色更加清晰。对于党委和政府来说,各级残联是被赋予一定行政职能,承担政府工作任务的工作部门,我们必须承担起党委、政府在残疾人领域为民解忧、为民排难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来。从工作范畴来说,托养服务应该成为残联重要业务的组成部分。

同时,对社会来说,各级残联又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部门。残联的“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中,“代表”职能大家容易理解,“服务”则必然是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管理”也毫无疑问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对于残疾人来说,各级残联就是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部门。比如说配发盲人的盲杖,为肢体残疾人量身订做的轮椅,以及其他各类残疾人个性化辅助器具的提供和服务,包括残疾人的各种康复、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履行对残疾人事业的公共管理、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来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再学习、再认识。有些同志认为,由于条件所限,残联是不是就呼吁一下,让社会重视,推动其他部门来做,我们做好沟通协调就可以了。这话表面上看没有错,但从出发点讲就错了。为什么?因为作为特殊群体的代表服务部门,各级残联对残疾人最了解,联系最密切,最能感受残疾人的疾苦。残疾人托养只是个简称,不是简单地“一托一养”,不是把人放在屋子里面有吃、有喝、有床睡觉就行了。托养服务涉及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的专业服务,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形式。如果我们光说不做,只在那儿喊口号、提要求,不拿出自己的服务载体和实践经验,不拿出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必将在这个问题上失去话语权。我们绝不能成为只会给残疾人挂缎带、披红花,给他们逢年过节送桶油、送袋米的形象组织。在残疾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起为残疾人服务的职责,必须在这个领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起残疾人托养服务任务的根本原因。

三、开拓创新,建立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怎样才能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问题。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居家托养服务广泛实施、日间照料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建设了一批残联主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运作模式的全日制托养服务机构,还带动了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探索和突破。前年开始中央财政三年投入6个亿专项资金,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带动了地方20多亿资金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三年多来,这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受到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衷心拥护,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但总体看,残疾人托养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残疾人托养服务整体需求、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期待相比,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无论是服务机构建设、公共财政投入、专业队伍培养、服务能力建设,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等都明显滞后,标准规范有待完善,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残疾人托养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制度、夯实基础、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当前,一些同志还存在畏难情绪,对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缺乏自信心。“xxx”期间,我们在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时,也有很多的顾虑,担心有没有条件做、能不能做好。但是想到那么多的残疾人居无定所或住在危房,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一咬牙也就做起来了,现在看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我们千难万难也都是工作层面上的难,再难也难不过残疾人生活上的艰难。只要我们怀着对广大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抱着带领残疾人共奔小康的坚定信念,我们就一定能想出办法并把这件事情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们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战略机遇期,中央7号文件要求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国办19号文件提出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并不断细化方案,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会支持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开展。这里,我讲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逐步搭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基本框架。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必须立足于残疾人数量多、分布广、需求差异大这一现实,着力搭建服务对象侧重点不同、服务内容相互补充、发挥作用相辅相成的多层次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既包括以政府扶助、社会化服务进家庭为基本特点的居家托养服务,也要有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还应建设一批专业性强、运行规范、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托养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机构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服务。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制度。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残疾人托养和托养机构的概念,并历史性地提出建立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中央7号文件、国办19号文件更是从体系建设的高度,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政策支撑。但托养服务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几年,我们要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岗位补贴、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以及对托养机构水、电、燃气、供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通过制度保障,促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重点是要明确服务哪些残疾人、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关键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坚持用规范管理促进持续发展,坚持用科学标准提高服务水平。针对居家服务、日间照料、机构托养建立起一套科学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按照行业管理的专业要求,促进残疾人托养工作良性运转。

四是努力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作为保障。首先,托养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财政资金应是主渠道。无论是机构建设,还是运行保障、服务补贴都要依靠各级财政、主要是地方财政的投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扶持和引导作用,其次,由于残疾人托养服务涵盖的内容较广,既有教育的服务,也有康复的功能,还承担着辅助性劳动就业等任务,也可以在这些领域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促进托养服务、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就业训练、技能培训等方面更要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在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吸引社会力量和各种慈善资金的支持、积极拓展和开辟残疾人辅助性劳动产品的市场,还可以根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偿或低偿服务等措施,多渠道解决残疾人托养服务资金保障问题。

五是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方面,要逐步把残疾人托养服务岗位纳入为国家标准职种范围,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现残疾人托养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事托养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再次,要发挥我们的自身优势,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服务、文体教育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与残疾人托养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相结合,扩大融合交流和团队、小组优势。最后,各地还应致力于开发托养服务领域的社工岗位,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积极把托养服务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志愿者服务成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重要力量。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各级残联的工作重心必然要向残疾人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必然要更多地关注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等基本民生问题,必然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政策制度的研究探索。中国残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就部单独设立社会保障处,目的也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无论是从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考虑,还是着眼于整个社会保障业务的开展,各级残联都应配备专门的人员力量,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队伍建设,扎实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上一篇:成教专升本自我鉴定下一篇:仓库盘点制度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