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工服务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残疾人社工服务范文

残疾人社工方法

一、残疾认识模式

为残疾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与工作人员对残疾问题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有三种认识残疾基本看法,它们是:

1、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适的服务,这包括转介病人前往有关的医疗机构,及在病人有需要时帮助申请经济援助等。

2、个人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而康复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旁协助,让伤病者渡过关口,接纳自己残缺不全的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个人模式的缺陷在于,第一,它使个人位于被动的位置,把病人对残疾的反应必然化和固定化,忽视了具体的环境因素,倘若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接纳残疾并提供充分的保障,病人对残疾的反应便会缓和许多。第二,医疗和心理辅导在康复过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毕竟凭此二者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

3、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在上述医疗模式和个人模式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如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寻找资源、转介等开展服务外,更注重在社会模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些行动包括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构成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介入方法。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和方法是:

1、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

工作员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辅导,即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即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3)保护,这是一种强化的支持,以防止残疾人受到伤害。保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工作员应该就残疾人情况采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伤害出现,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时候送残疾人至院舍照顾,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安排亲友、家务助理及健康护士护理和照顾病弱的残疾人等。

2、减低残疾人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和矛盾

残疾人在求助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许多阻碍和误解而得不到足够支援,如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对其应接受怎样的服务有不同意见、机构人员对残疾人情况并不了解,等等,工作员的介入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和澄清误会,使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调解,即工作员通过斡旋以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家人及服务机构人员之间出现的不协调和冲突,促进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议,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磋商及协调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

3、发堀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需要的帮助较诸于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为多,因此,工作员要为残疾人发掘及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以照顾残疾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工作员采用的服务方法有:

(1)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残疾人辨认社区内一些潜在而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及服务资源,如家人、邻居、志愿服务人士等;

b.鼓励及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c.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受助人,如针对独居而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工作员可以因应社区内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受助人编织一个合适的支援系统,例如安排家务助理协助处理家居事务,调动义工人员定期探访和组织活动,联络邻居在受助人遭遇危机时提供照应等。

(2)创造新资源,工作员协助发展和设立一些新的互助或支持团体,以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支援。这些团体可以有以下不同形式:

a.遭遇类似困难和问题的残疾人所组成的互助或支持团体,如残疾老人互助组、残疾妇女自强小组,等等;

b.一些照顾者的团体,比如残疾人支援小组、弱智人士家长组,等等; c.服务性的义工团体;

d.倡导性团体,如残疾人权益促进会、残疾人关注组,等等。

(3)社区联络,即是要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源和人员环境,大致有二方面的联络和合作形式:

a.短期性针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解决的联络和合作;

b.长期和持续性的联络和工作关系的建立,如定期接触和会议,转介,合办残疾人服务计划等。

无论是那种联络和合作形式,工作员都要对社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解的内容包括:

a.社区有些什么特色?社区结构、动力和资源情况怎样? b.社区内有多少残疾人士?分布如何?

c.这些残疾人士在社区内怎样生活?有些什么困难?有哪些特殊需要? d.社区对这些人的关心怎样?有否一些热心居民参与非正式照顾工作?是些什么人?

e.社区有些什么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他们对残疾人及其相关问题看法怎样?提供什么服务?

4、促进残疾人的权益

很多时候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社会人士的忽视,残疾人的困难和需要未必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可以得到充分的解决,对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倡导,即为一些备受忽视的残疾人争取合理的照顾和利益,它包括工作员在机构及社区内为残疾人争取更佳的服务提供,及向社会建议合理的政策修订,以改善残疾人的困境。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社区人士通过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士的苦况,以消除他们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人士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包括工作员直接解释和游说,举办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去提升社区互助和容纳的气氛。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工作方法,本节提供一个香港某服务机构的服务实例作为借鉴。

第二篇: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主。

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

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他妻子居然打电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采取行动。

4、案主身体尚健康,有远见,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高。

5、案主宽容儿子犯的错,重亲情,知恩图报。

(三)案主的劣势:

1、性情急躁,希望尽快的看到成效;

2、对残疾的认知有偏差,认为残疾等同与残废;

3、案主自尊心强,不敢承受失败,有时看到有可能失败时就立即放弃。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活。

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我是个残废的人,什么也做不了”的话语。并把妻儿离开他归因为他残疾而又不能赚大钱。

3.案主担忧晚年生活一个人太困难,在交谈中多次提到,一个人住哪天病死了臭了都没有人知道。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介入总目标:案主与家人有联系,可以彼此串门。

(二)过程目标:

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知识;

2.令案主了解自己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

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

4.丰富案主的日常生活。

(三)具体的行动计划 :

1、约定一周会谈一次,在会谈中做出改善或改变等有效行动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2、走访案主生活的社区,与案主的妻子及儿子或者女儿交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

3、提供中老年人人常生活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或者促使案主改变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

4、了解案主的兴趣爱好,共同发现丰富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六、服务记录和过程评估

4月11日,14:30-16:30首次见面,地点:案主朋友家里,以会谈的形式了解到案主基本资料,案主三级肢体残疾,抱怨残疾让他一事无成,被妻子遗弃。社工主要用倾听,同理心,以及反映感受、收集资料,鼓励案主改变不良境况,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是提升自信心,改善对生活的消极看法。

4月22日,14:30-16:00正式接案。见面地点案主家里,社工收集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小常识,提供给案主。社工用对质、摘要、澄清等技巧了解到案主关于家庭矛盾的更多信息,案主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表示出担心。评估案主孤独和担心晚年生活的问题均与他现在的分居生活相关,所以首要目标是改善案主与家人的矛盾,使案主重新获得家人的照顾。和案主约定下次见面,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4月28日,介入。15:00-16:30公明福利院面谈。共同确定服务目标是“案主和妻子可以经常联系,偶尔可以串门”。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和案主遵守以下原则:(1)主动争取实现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2)真诚,不说慌。(3)有疑问要提出来,尽量不要猜疑,相信彼此。(4)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自己,宽容他人。(5)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坦然自处。社工了解到案主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是由案主犯错或者妻子对他的误解引起的:1,赌博,2,被谣言找小姐,3,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与妻子吵架时被儿子踢伤。与案主一起探讨打麻将与赌博的关系,使案主从他妻子的角度理解到妻子的认识是“麻将等同与赌博”。了解案主“找小姐”事件的具体过程,让案主换位思考妻子听到这样小心的悲痛心情,令案主体会妻子不肯相信和原谅他的原因的情景,尤其使案主明白自己曾经多么伤妻子的心。回顾拖欠工资事件,案主表示愿意原谅儿子打他的错,自己只想再好好和妻子过。案主与社工约定下次与案主的妻子面谈。

5月8日,12:40-13:10电话辅导。案主电话告之妻子不接受家访。社工了解到妻子并没有拒绝,只是说找合适的时间,案主害怕被拒绝,而自己提出“不见就算了”并与妻子争执,认为妻子不给面子,不理解他的用心。社工运用自我披露,对质,等技巧与案主一起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案主认识到自己的语气和态度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求别人就范。表示以后再和妻子联系尽量和蔼些。案主的意愿没有被满足,显得沮丧。社工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增权,与案主一起发现案主的优势,强化案主:肯放下自己承认错误;主动做出改变;坚持(两年来重来没有放弃过在一起的希望)等优势。

5月14日13:25-13:501.准备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请案主明确社工应该和可以表达的内容。(1)表达案主希望与其太太和好的愿望,以次报答妻子曾经的恩情,说明平时电话的争吵是因为脾气不够好。(2)案主承认赌博的错误的做法,希望太太原谅他,他已经不赌了。(3)澄清谣言,案主真的没有找媛交。同时他表示先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询问他太太是否愿意接听社工的电话。2.社工向案主表明了自己案主自决原则并一起分析了他太太不愿接受电话拜访的原因主要是妻子误会社工的来意和目标。3.社工鼓励案主想其他的方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案主试图让女儿帮忙,女儿以不便插手父母关系为理由拒绝。案主受打击。4.短信进行辅导和增权。告诉案主事情的解决不是一两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肯定案主做的努力和成果。鼓励案主坚持给妻子打电话,慢慢的争取原谅。案主表示需要时间重新反思最近的工作和心情。

6月13日。8:00-9:00总结。案主主动提出结案,案主认为自己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想好好反思再前进,案主表示已经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更清楚自己曾经如何伤过家人的心。社工条理性的告诉案主他在这段时间案主的进步,并对这些进步进行强化,案主表示以后一定改变和妻子说话的不友好态度1.对以前做的所有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出几点进步:(1)勇于放下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有错,并作出积极的补救努力。(2)体会到自己曾经多么的伤妻子的心。(3)信任他人,不封闭自己,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4)主动给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不再被动的等待别人来照顾自己,并体会吃闭门羹的酸楚,从而明白以后打接电话语气要适当的转变。2预备结案。提醒案主关注身体健康,少喝酒。此外,针对案主提出先下时间较多,且有老年学校在公明的情况。鼓励案主到老年学校学习和交朋友。3.针对个案目标为达到的情况,真诚的告诉案主,社工认为努力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暂时没有看见结果,如果案主以后想继续,社工愿意继续和他一起努力。现在尊重他的决定而暂时停下来。整个个案过程中,总体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实现了“(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2)令案主了解自己的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这些过程目标。在结案的时候社工还与案主一同探讨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社工从案主想接触更多的人以及后悔没有读大学的角度考虑,建议案主报读老年大学,案主表示愿意考虑并争取就读。

七、结案

7月4日,在公明福利院社工约案主最后一次见面,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填写《个人辅导服务意见收集表(个案评估/完结)》,并且了解案主生活近况。案主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表示称赞和感谢,认为自己清楚个案的目标,认为已经实现了目标。案主告诉社工,就在前几天,案主生病住院,案主打电话让妻子过来照顾自己,妻子照顾他,并在出院后为他洗衣做饭,案主非常开心。案主表示,如果没有社工之前的与他分析他和妻子之间矛盾的过程,他很难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更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妻子求助。案主还说,社工在与他订立目标的时候担心表述不清楚而列了几个目标给作为参考,他在和他的妻子谈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效仿了社工的列举选择法,给妻子三个选择:1,离婚,分财产2,他不再住那栋楼,搬到老人院居住,3,他还是住在家里,但是妻子要和他常联系,他会经常去儿子家看孙子,并和他们住一段。妻子选择了第三个。当然在和妻子谈论这些选择之前他首先改变了对妻子颐指气使的态度。案主特别高兴自己现在能重新与妻子和好,特别感谢社工介入期间对他做的一切工作。

第三篇:社工眼中的福利院残疾儿童—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社工眼中的福利院残疾儿童—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为例.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本文由447373495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社工眼中的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 ——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儿童福利院中 的残疾儿童得到了更好的福利, 残疾儿童的整体生活水平及康复机会 得以提高,那么,残疾儿童在基本生活照顾满足的情况下,他们的需 要会有什么变化?工作人员如何满足残疾儿童的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需求从基本需要向深层需要发展,福利院的 工作人员需要回应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的出现和引用,寻 找到理解残疾儿童新需要的角度, 社工使用多种工作手法介入到福利 院残疾儿童中,工作手法的灵活引用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引导, 使福利院有了新的服务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残疾儿童自身发展需要。

一、对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服务的思考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由西宁市民政局与香港基督教励行会共同筹 办及管理,于 1998 年 5 月 28 日正式成立,福利院有儿童 100 多名, 其中 40 多名儿童被寄养在家庭,95﹪的儿童是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 度的残疾,其中脑瘫儿童占 50﹪。残疾种类有肢体残疾、智力残疾、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吞咽残疾、 多重残疾。 具体的残疾有脑瘫、 苯丙酮尿症、自闭症、多动症、脑积水、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 碍(ADHD) 、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发育不良等。机 构为了使儿童有更好的管理, 将残疾类型相似的儿童安排在相同区域

生活或康复,分为不同的班级或科室及模拟家庭,并由家庭妈妈和护 理员来照顾和护理。2008 年儿童福利院成立了康复中心,提供康复 训练、特殊教育、社会工作、职业培训等服务,全面的帮助儿童的康 复,更有利于残疾儿童成长,但是残疾儿童依然生活在集体中,残疾 儿童的养育和康复改变了硬件条件,但基本形式没有发生改变,在服 务过程中往往未能顾及到残疾儿童的内在需要与个人发展:

1、工作人员的限制。 ①没有时间和精力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中,中度残疾和重度

残疾儿童对工作人员依赖程度很高,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够,同时工作 人员用大部分的时间来满足残疾儿童的基本护理照顾, 没有时间和精 力来寻找和满足残疾儿童深层的需要,残疾儿童的需要受到限制,况 且他们在福利院生活衣食无忧,学习压力也不大,不自觉的有了等待 的习惯,在学习中残疾儿童的辅导很缺乏,工作人员的本分就是照顾 好残疾儿童的生活还有安全, 帮助儿童解决学习中困难的责任就没那 么大,残疾儿童在学习上得到的帮助不稳定。 ②工作缺乏协调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过着集体生活,

大集体中又有小集体,残疾儿童在受管教时,受到不同行为规范的影 响,不同的家庭妈妈或护理员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特教或康复员 有不同规范,生活区和康复区又要遵守不同的规范,很多残疾儿童只 能在不停的变动自己的行为,有些残疾儿童甚至学会了察言观色,自 我约束能力很低,在学习中,每天有不同的工作人员指导,大家的指

导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残疾儿童搞不清楚谁对谁错,在残疾儿童 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不知道去找谁帮助, ③自身文化水平 很多护理员和家庭妈妈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教不了残疾儿童。在生活中当残疾儿童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工 作人员时, 会听到他们的隐私被工作人员谈论, 甚至被工作人员嘲讽, 残疾儿童不敢再相信工作人员。 ④服务概念、观念 在残疾儿童外出时,其他人异样的看着

他们,残疾儿童被投以可怜的目光,接受到的是同情,甚至是可怜, 工作人员害怕残疾儿童在活动中受伤,因此残疾儿童常常在看电视, 坐得是整齐划一,看起来好乖呀,岂不知他们不能做什么事情,长此 以往残疾儿童畏手畏脚,很多事情不会做,做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的 眼色,许多工作人员觉得残疾儿童生活都不能自理,怎么去帮助他们 更多的自立,在残疾儿童生龙活虎的年龄段时,他们仅仅是坐着。 ⑤任务高于服务对象 每年的许多节日中,

都会有许多爱心

义工接残疾儿童,到大餐厅去吃饭,义工很有爱心,到餐厅让残疾儿 童随意吃喝, 突然间很多残疾儿童饭量剧增, 工作人员甚至感到吃惊, 总是听到工作人员小声的告诉残疾儿童“少吃点,少吃点” ,但义工 认为工作人员在约束儿童的自由,义工争取自己协助儿童吃饭,残疾 儿童吃了很多东西,结果回到福利院后,上吐下拉,让工作人员手忙 脚乱,在福利院日常的饮食中,残疾儿童的伙食很好,但是残疾儿童 没有选择吃什么不吃什么的自由,残疾儿童如果不吃饭,会受到工作 人员的压力, 被强制喂饭, 还会被工作人员说 “这么好吃的饭都不吃,

生在福中不知福” 有些残疾儿童也说不出吃饱没吃饱,总之,当然 , 没有餐厅中那么多的自由。残疾儿童在外出活动中,通常需要义工的 协助,残疾儿童外出自然很活跃,残疾儿童想办法让义工单独协助, 不想由工作人员协助,这样他们就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向义工提出很 多要求,有时表现得很放肆,当工作人员看到并教导残疾儿童时,残 疾儿童不理会工作人员,当回到福利院,义工离开后,残疾儿童表现 的很乖,这前后的变化,真让工作人员无奈,在平日的生活中,工作 人员管理那么多的儿童,听到的都是命令,残疾儿童没有选择,也不 能讨价还价,外出活动中也许还能找到一些选择。

2、院舍化的环境 ①集体化的管理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内残疾儿童生活在集体

环境中缺少个人空间,全部的东西属于自己,但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 东西, 没有自己的柜子, 没有自己的隐私, 在逐渐成长的残疾儿童中, 空间会使他们有更好的归属感, 有些残疾儿童学习也是在嘈杂的环境 中,电视播放,其他儿童在一旁玩耍,这些学习的残疾儿童常常是边 看电视边学习,而且耳边还有其他伙伴的声音,学习环境对残疾儿童 的学习很重要,残疾儿童在目前的生活中缺少自己的空间 ②封闭的生活 残疾儿童整日生活, 学习、 康复在两栋楼上,

整日看到的除了工人员,就是小伙伴,夏季可以出去游玩活动,但多 数能出去的日子,还是在楼下花园,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虽然现 在福利院的环境改善很大,条件让其他儿童羡慕,但残疾儿童每天面

对同样的环境,难免不感到枯燥、和禁锢。 以上所述反映到怎样看待残疾儿童, 就会影响到残疾儿童怎样的 发展,更会影响到残疾儿童的未来,那么,社工又是怎样看待这些残 疾儿童的呢?

二、社工对残疾儿童的价值观 每个儿童都是有价值和独特性,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 不同的长处、需要和个性,需要了解他们的差异,接纳及尊重每一儿 童的差异,即每个儿童都有人类共同的需要,也有每个儿童独特的需 要,假如你在一群用手语沟通的听障人士中,你就是唯一不懂手语的 人,你是否觉得自己有残疾呢?残疾与否,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概念, 而残疾的概念也是因时因地而异。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潜能,每一个 儿童都需要基本的能力,相信儿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每个儿童都能 成长发展,每个儿童不论残疾与否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都有 能力和动机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每个儿童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 利,不论能力的高低或是否患有残疾,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学习或参与 各种活动,接纳残疾儿童,重视他们的能力。

以上这些决定着我们服务的一些方向,包括:①满足残疾儿 童身心各方面需求,②使每个残疾儿童获得最大、最充分的发展,③ 协助儿童参与和融入社会, ④为残疾儿童寻找和协调所需的资源⑤推 广及教育社会人士正确对待和接纳残障儿童,消除歧视,在这些价值观和目的指导下,社工尝试开展绘画小组,期望提高残疾儿童生活心 理满足感。

三、绘画小组概述。 香港足画家虞佩镛曾说: “对残疾人来说,能找到一项自 己喜欢的艺术媒介,甚至籍以表达自己,绝对是一件好事,能 提升个人自信。残疾人士基于身体的限制,很可能因而做不到 某些事,或坐起来不方便,但若能在艺术这多元的空间中找到 自

己做得来的位置,绝对有自我肯定的作用。 ”

通过对绘画疗法的研究与理解, 绘画疗法适用于不能说话或 不想说话的患者, 如孤独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等;不受 年龄、绘画水平的限制;对处理情绪冲突、创伤、丧失有很好 的疗效;可以促进自我的完善和社会技能的提高,并促进认知 和语言的发展。尝试为脑瘫儿童成立“绘画治疗小组” ,通过运 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手法,并在小组内容中结合绘画治疗的方 法和技巧,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脑瘫儿童、改善脑瘫儿童的情绪、 提升脑瘫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的目标。

1、 小组目标 ①整体目标:小组成员通过绘画,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 情绪,加强对自我与他人的了解,进而促进自我完善和社会

技能的提高。 ②、具体目标: A、帮助儿童改善自我形象:为儿童提供宣泄内心情绪的渠道, 帮助儿童处理内心的冲突,修正自我感,促进同一性形成, 如帮助儿童面对自己肢体与身份的真实情况,认识到自我 仍有提高的余地,从而积极面对自己的残疾,努力帮助自 己正常化的成长。 B、改进儿童的社交技巧:通过绘画与分享,帮助儿童增强相 互的了解,改善彼此之间关系,进而提升人际交往技巧, 提高与其他成员及工作人员的交往能力。 C、提高认知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需要进行简单的学习, 并持续运用专注力、记忆力等,进而使儿童的这些能力得 到加强和提高。

2、小组形式 小组性质:自愿、封闭性小组,小组由 4 名成员组成,年龄 为 10—13 岁中度脑瘫儿童,小组成员基本情况:属脑瘫类型 中的痉挛型、徐动型,对双手的控制较弱,写字、吃饭等均 需要工作人员协助或借助特殊的工具来完成,语言表述能力 较差,对于绘画有基本概念和了解。

3、小组时间:2008.08—2009.12,每周

二、周三,中午 13:00——

14:00

4、地点:儿童餐厅﹙环境对于儿童绘画有很大影响,未来计划建立 一个绘画创作室,并且有绘画时穿的衣服,使儿童在此环境中很 放松,因为现在条件有限,只能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绘画﹚

5、绘画工具:根据儿童的控笔能力使用蜡笔、水彩笔、油棒、涂料 等绘画配上白纸﹙目前儿童较多的使用前三者,后者偶尔使用, 试图寻找更适合儿童绘画的工具﹚

6、小组实施的方法 小组的工作取向是以绘画创作的过程达到治疗的作用。儿童虽然 没有绘画基础,社工坚信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自我表达的;并且 是有兴趣的、能够融入小组作为儿童的积极玩伴。借鉴绘画教学 上所用的主要方法,社工以「工作员引导」为主,尽量让儿童参 与, 让儿童在社工的帮助下学会独立思考,渐渐有自己的意识, 熟练运用工具,克服身体不便的困难。社工希望循序渐进的往下 一阶段「孩童自主」进行, 就是达到完全孩童自主。工作员分发 纸张, 并鼓励儿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 或鼓励他们去自己找资源。 使用这种方法,儿童会投注他们的心力,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实施的过程是先提供多方感官的刺激,结合绘画的实物,让儿童 用眼睛去检查、去倾听、去触摸、去闻和去尝等,以产生联想。之 后开始绘画。画完成后,最后进行作品欣赏,带领组员一起欣赏大

家创作出来的作品。

7、绘画小组总结 通过半年的小组活动,残疾儿童发生了许多改变,他们非常喜欢 绘画小组,也更加热爱这个小组,在小组中他们得到了成长,小 组成员间更加友爱,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好,他们可以更多的用图 画表达自己,以下为参加绘画小组残疾儿童的具体改变: ① 主动性: 残疾儿童在小组中主动的展示自己, 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当有提问或总结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举手发 言,很想马上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每次到小组的时间,小 组成员就扶着栏杆张望着等待,看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他们就 开始欢呼, 小组刚刚结束时, 他们就和工作人员约定下一次小 组, 课余时间小组成员自己绘画, 其他的残疾儿童也受到影响, 和他们一起画画,甚至也想参加绘画小组。在小

组的过程中, 残疾儿童向社工提出很多要求和建议,如:能不能将场地换到 楼下花园中。有没有更好的画笔。今天绘画主题可以换一下 吗?协助一下,好吗?把门关好,不要让其他人进来。能不能 找一个垃圾桶,放垃圾等,小组成员帮助社工整理绘画用具。 在绘画时, 有能力的成员帮助其他成员拿工具, 帮助其他成员 展示作品。 ② 安全感 小组的绘画地点从小组成员吃饭的餐厅,到后来小

组成员的卧室,绘画地点的转变使护理员看到, 残疾儿童绘画 后产生的变化而发生的转变, 护理员主动让绘画小组在残疾儿

童卧室开展,使残疾儿童对自己的卧室有了新的感觉, 小组成 员在独立的空间中可以更多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在绘画的 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完全的自由,他们渐渐的开始享受这个空 间,也更多的爱护空间中的东西,也可以主导这个空,提议怎 样设置这个空间,成为空间的主人。 ③ 身份认同感 通过绘画治疗使得小组成员,可以接受自己残疾 的现实,并想通过自己积极认真的康复训练,来减少身体的障 碍。通过社工对小组成员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小组成员增强了 小组认同感和绘画室主人的认同感。 ④ 成长学习 在绘画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从不懂协调自己的身体 姿势来绘画,到协调全身找到适合自己绘画的姿势,小组成员 经历了克服自身困难,学会在绘画中面对自己的限制, 合理的 请社工协助绘画和帮助小组成员。学会在绘画小组中自我管 理,在轮流担任小组长的管理组织过程中,小组长帮助组员、 组织小组、维持秩序的过程中有新的体会,学习义务与责任, 小组成员在不断地学习,也不断的成长。 ⑤ 扩展能力 在一些绘画过程中,社工采用了看实物,绘画的方 法, 如: 小组成员先看到花园的整体, 接触花园的树木、 果实、 花朵、青草、土地等后,通过了解和表达的过程,完成简单的 学习,实践,锻炼小组成员的观察能力、记忆力、专注力、抽 象能力、 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 小组成员的绘画能力得到增强。

社工在小组工作中运用绘画治疗的手法,使残疾儿童在身心 得到满足和发展,也使其他工作人员看到残疾儿童的很多方面可 以发展,社工的价值观也使工作人员看到,残疾儿童的发展是有 意义的,期望社工能更好的带动残疾儿童福利事业。

孙伟 2011.1.5

第四篇: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 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事项签订本协议。 第二条 服务目标

1、帮助案主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让案主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消除轻生的念头。

2、减轻案主生活压力,改善案主生活条件和情况,提高案主家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条 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策略

1、对案主的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做基本的记录。

2、与案主的接触聊天,倾听案主的个人想法,社工给出建议和心理辅导。

3、社工与案主家人策划组织一些家庭聚会活动,鼓励案主参加。

4、社工对案主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 第五条 服务时间人数

1、服务期限2015年9月22日至2015年10月22日,具体访谈时间又双方协商决定。

2、服务人数两名社工,其中一名记录者。 第六条 监控进展的方法 社工在合法的基础上,在案主允许下,对案主生活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追踪评估。

第六条 其他补充内容

社工工作者将遵循工作制度,在合法的前提下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保密,绝不对外泄露。

2、本协议签订之日生效,双方可以在本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补充,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第五篇:社工服务感想 2(推荐)

公管七班

张静璇

201231160734

元岗街探访长者服务感想

大一上学期我曾经参加过主题为“广州义工,金秋送暖”的大型志愿活动,但相比较这学期参加的广州元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活动,带给我的触动没那么大,所以,姑且谈谈前段时间在元岗街参加的小型探访长者活动吧。那次探访虽较小型但我的记忆却很深刻,感想也颇多,学到和领悟到的也很多,同时也改变了我对社工工作的种种看法。

时间是在一个周末下午,我从学校坐车赶到元岗街,也许是元岗街较偏僻,我竟然下错了站,在元岗西路下了车,结果我往回步行走了一个站,在一个显眼处找到了“元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个牌坊。虽然过程略显坎坷,在坐车的时候也小小晕了下车,但当时心情却带有一点小愉悦,不为别的,简单的因为志愿这个本身就很高尚的行为,所以心里也对号入座地提高了自己的形象,沾沾自喜。

进到里面,第一眼看去就是一大堆的小孩在嬉戏玩乐,好有生机,好热闹,不知不觉也会被那种欢乐感染到了。第二眼就是一群跟我一样来做志愿的学生或者已经毕了业的,看到这种情景,于是在心里发表了下感想,跟我一样高尚的其实挺多的。然后就有社工出来带领我们,带领我的社工是贾社工,但把我推荐进去的是黎社工,然后贾社工就带领我参观了他们的服务中心,我这才对这个传说中的中心有些了解。元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总共分为三层楼,每一层楼都有对应的服务场所,有专门让孩子做作业的,有让老人健身休息的,有社工的办公室,志愿者的培训室等等,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用途的场所,知道的大概就这些了。接着贾社工介绍了他们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如义工服务、残康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新广州人服务。于是我了解到原来做志愿也分为这么多的类别,我将要进行的志愿服务就又属于长者服务也属于残康服务,这说来是因为我服务的对象是一位残疾的长者。介绍完后,贾社工就对我进行了一个小培训。

因为之前参加过这种探访活动,也接受过很详细的培训,所以贾社工的培训并没有说的很详细,该知道的我基本都懂,比如不能自己给长者带东西吃,一般不要接受长者的食物,或者探访时不要穿短裤等等。到了与长者约好的时间的时候,贾社工就带领我上门了。

我们来到了南生花园(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地点有点模糊了),走进了长者的家里。这次探访的对象是一位中风的老人项伯,老人坐着轮椅,日常生活由妻子夏姨照顾。进去的时候,首先我观察着老人的居住环境,环境很不错,一间不算小的房子,一个客厅、两三间卧室等,光线很好,空气也很新鲜,感觉房子的主人精神状况应该不错,生活也较闲适,看来老人不算孤僻,可能不会很难相处,在心里我如是想。于是,在心里也雀跃了一下,毕竟也曾遇到过不善言辞的老人,场面多多少少会有点尴尬。

一看到我们,项姨很热情地拿吃的招待我们,这似乎是很多老人喜欢做的,不忍直接拒绝老人,所以我和贾社工很委婉地谢过老人的招待,但依旧没有吃老人的东西。感觉到我们已经和老人“融了冰”,消除了隔阂,我们开始聊起话来。慢慢地我了解到老人都是江西人,带着浓浓的口音,普通话很不标准而且说得很快,有时听得很吃力,所以我和贾社工都要聚精会神地听着项姨的口若悬河。项姨很健谈,滔滔不绝,但夏伯却很沉默,几乎不说话,只有在一次我把夏姨说的“猪肉”听成了“牛”后,夏伯才开口。我们还询问了下夏伯的日常生活,知道了夏伯一般白天在客厅看电视,晚上由项姨带着去外面散步,有时夏伯的腿在下雨天或降温时发痛,项姨就帮夏伯按摩。项姨说夏伯基本由她照顾,有时她会觉得忙的很累,所以她才求助了社工。项姨还跟我们说了他们的大女儿、小女儿,他们的两个女儿住得离他们很近,但工作忙,所以项姨还要照顾她们的孩子,帮助打扰屋子等。从与项姨的交谈中,我大概知道夏伯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爱好乐趣,以及项姨自己繁忙的生活,也看出了项姨是个很健谈、很有能力的老人,感觉到项姨对自己丈夫、孩子的尽心尽力。可能感受到了老人的那份开心,我的心情也不知不觉更加地欢愉起来。在这间客厅看着电视,和老人交谈,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人,想起那种自从上大学后,那种久违了的家里爱的感觉,义工工作在这过程中不仅让我有种自豪感,而且也给了我亲人的感觉,我不自禁地有了一份感动和感恩。为了更好的服务老人,我们提出了为夏伯按摩,项姨也欣然答应了。因此,我将之前培训学到的按摩知识都教予项姨,并为夏伯按摩了腿,肩膀,在按摩中与老人谈笑风生,关系和恰。这次探访差不多50多分钟,在我向老人约好下次探访的时间里结束了,我跟贾社工踏上了归途。

在回去的路上,我跟贾社工谈起了社工这门工作。贾社工很有感触地说起了自己对社工的喜欢,同时也说社工并不像外人看起来的那么轻松,其实很累但她依然喜欢那种服务的感觉。从贾社工的句句深思真切的话语里,我对社工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社工在我心里并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是那种做义工却赚钱的工作。现在,知道了社工做了什么,为的是什么,原来社工们不仅在于为社区服务,也在于心中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渴望,是那份满足让他们从繁忙工作中获得快乐。

回到中心,贾社工让我填写了一份义工资料和工作结果,在填写中,我的心情也多了一份来之前所没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似乎是老人给我的。我给了他们问候和服务,他们就赠与了我精神上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