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2024-04-24

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通用8篇)

篇1: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新时期师德特征与新型师生关系》---资源推荐与评论

---师德感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也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和判断教师行为的是非、善恶的准绳。通过学习我的感受很多。使我明白了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些行为素质。

1.爱岗敬业,对待工作不能机械应付,要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记住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工作的时候要具有奉献的精神,态度要认真,要有自己的思想宽容和理解帮助学生,所以说爱岗是教育的基础。

2.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3.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4.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5.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的日益普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说,教师锲而不舍,勤学苦钻的品德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做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才能是“铢积寸累,日进有功”,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汩汩而流的源头活水。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育新人!!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世界观,人生观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一直把从这门课中学到知识真正的学以致用,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篇2: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xxxx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无论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环境的变化

我们先谈一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均发生了深刻调整。世界大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产业布局,还有治理体系变革等方面来看,“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世界经济有可能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xxxx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增速显著放缓,国际贸易增速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直接投资也趋于回落。xxxx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得世界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陷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xxxx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改善有所回升,但未来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几年,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有可能处在持续低迷的态势,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较低。

从近xx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速看,世界经济在xxxx年金融危机之前,尽管常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是向上增长的态势。xxxx年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此后,随着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效应逐步减退,世界经济在这次疫情之前也处在疲弱的复苏状态,走势并不强劲。从目前看,今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有可能达到x.x%。但是除去xxxx年的负增长,今年世界经济总量仍然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走势的相互关系看,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之后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危机之前,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增长时期,国际贸易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平均来看,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增速应是世界经济增速的x倍以上。但金融危机之后,在多数的年份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长。这反映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退潮,逆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得贸易的增速低于经济的增速。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贸易的回落幅度较大,接近xx%。

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看,xxxx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曾经达到了历史峰值,此后逐年回落。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基本上稳定在x.x万亿美元左右。但xxxx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下降了xx%,仅有xxxx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只有xxxx亿美元。而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保持在xxxx亿美元以上的增速。xxxx年中国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由此可见,xxxx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特别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也进入了低迷期。未来要想重新恢复到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从我国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尽管xxxx年我们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利用外资仍然达到了xxxx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xxxx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冲击很大,美国吸收外资大幅度回落。同时,我们的对外投资仍然保持在xxxx亿美元以上的稳定水平。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项目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xxxx年关于世界经济最新的预测。根据最新预测,xxxx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x.x%的恢复性增长,但前提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就目前的全球大环境而言,在“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速与历史比,应该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是国际分工深刻变革,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加快。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科技创新进入了大融通时代,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发生了深刻重组。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各国内顾倾向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向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以往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以效率优先为导向而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加速向以安全可控优先方向调整,所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格局在我国“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势头继续减弱,国际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xx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收益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撕裂,民粹主义盛行,对外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经济、贸易、投资问题政治化。在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较量依旧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仍有可能减弱。围绕着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挑战等方面的博弈和斗争可能更趋激烈,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达成共识的难度在上升。所以,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势必要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发展。

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一是我国仍处在成长的上升期,但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在加大。我国仍处在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变,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其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和需要前所未有。所以,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速仍有可能继续有所回落。

《纲要》没有像以往对整个未来五年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是强调每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增长目标,这也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环境有很大不确定性。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和条件保持经济适度的发展。

xxxx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从xxxx年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特别是过去xx年,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增速比以往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当然这反映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目的在转换。所以,“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保持中速到中高速的增长态势。

二是我国已经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被摒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有机统一,已经成为新发展导向。但是,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意味我们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是意味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身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过去几年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看,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看,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去年已经达到xx.x%。包括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现在在经济中占比已在xx%以下,农业总体维持在接近xx%的水平。这种结构变化,与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一般规律是相符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经济已经由过去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由于服务业的占比上升,也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过去在工业主导时期,工业周期性比较强,所以,往往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现在服务业占比提升到xx%以上以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xx%以上,这也使得我们的经济运行比以往更加稳定。这种结构变化,也使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弱的。另一方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过去几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是xx%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xx%现在都来源于服务业。

从贡献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分解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最大的。由于这种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占比的提升,使得服务业成为过去几年吸纳就业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吸纳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从就业方面来看,我们还要依靠更多的服务业来创造就业。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超xxxx万人,去年受疫情冲击影响,我们的城镇新增就业有所回落,但也实现了目标。这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三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紧迫性在上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xxxx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有力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这种两头在外,也就是市场和资源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近年来明显减弱,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更加凸显,经济安全的风险增大。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体系。我们本身具备内部循环的大国经济优势。xx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所以,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顺势而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

xxxx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外贸易,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两位数增长。但是xxxx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缓慢、外需减弱,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也在减弱。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体看,我们的对外贸易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和以往相比,再出现高速增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内外需占GDP的比重也明显回落。xxxx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最高达到过x.x%,接近xx%的水平。因此,外需对我们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xxxx年我们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接近xxxx亿美元,但是占GDP比重只有x.x%。xxxx年,我们的GDP按照人民币计算是xxx.x万亿元,折合成美元是xx.x万亿美元。

现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内外的均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现在被提出来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这个事情。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反映出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比过去在持续提升,已经超过xx%。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占比仍相对偏低。

从生产角度看,我们的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xx%。从支出角度,或者从需求角度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xx%。所以,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跟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我们不再过分依靠投资、工业。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应对了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也是我国在当前阶段的主动选择,更是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部署。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新趋势和新特征:

一是更加注重扩大国内需求。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将更加明显。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要求我们坚持扩大内需,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各个环节,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我们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从以往看重国际市场为主,转向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我们有这方面的条件。首先我国有xx亿人口,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超过xx万亿美元,大概是美国的xx%。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按照世行的标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可能最终达到x.x万美元以上,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

同时我国还有x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xxxx年,我们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xx万亿人民币。xxxx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大概是xx万亿元人民币。但总体来讲,我们国内消费品市场规模大概是x万亿美元左右,可以说和美国现在的市场规模相当。但和美国相比,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们的市场是全球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还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建设都将不断释放出投资需求潜力。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最大的竞争力。我们完全有条件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来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全球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也是我们能够实现扩大内需,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底气。

但是当前,我们的国内大循环还不够通畅,突出表现在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尚未形成,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还有很多门槛,要素商品流动还受很多因素影响。另外,我们流动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交易成本也较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物流成本持续下降,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xxxx年,我们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高达xx%以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只有x%。所以,我们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还有很多空间。现在我们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深化改革降低流通费用。

当前,我们的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这均妨碍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同时,我们的体制机制问题也较多。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循环,也制约了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的释放。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改革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潜力。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有效释放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更加注重和加强需求侧的管理,构建扩大内需的有效机制,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在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进一步扩大养老、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进一步净化我们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提量升级。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像x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一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和市政设施升级。

“十四五”时期,我们在落实扩大内需方面有一系列的举措,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一些有利于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以外,我们在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方面还有很多具体的举措。扩大消费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提高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近年来,我们的最终消费比重已经超过xx%,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剔除政府消费后,我们居民的最终消费还低于xx%。也就是说,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面,除了稳投资外,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扩大消费。扩大消费除了从营造消费环境入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切实有效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

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xxxx年有明显回落。所以,这既不利于当期经济可持续的恢复,也会制约我们未来的发展。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将不断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关键还是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从而让国内大循环有效运转起来。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首先,在国内大循环中,供给和需求必须循环起来。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完整的配套能力。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供给体系大而不强,特别是一些传统低端领域的产能和供给持续过剩,而很多新兴的高品质服务供不应求。所以,在居民消费加速升级的态势下,我们的供给体系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供给结构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们国内循环之所以存在很多堵点和断点,最主要的方面是我国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有时,国内的商品难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有很多人到国外去采购。

要解决国内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我们的供给体系能适应国内需求的需要,那么庞大的国内需求就会刺激我们的供给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业、服务业也就会更好地发展起来。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既有供给侧的,也有需求侧的。但深入分析后,我们的判断是,矛盾主要还是在供给侧。供给体系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如果我们仅仅是扩大内需,而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内需供给就很难能支撑经济增长。所以,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不断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品种,提高它们的质量和品类。“十四五”时期,我们还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用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来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

篇3:新时期高校师德研究

一、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师德建设伴随着教师职业的产生而产生。新时期, 我国师德建设突飞猛进。2004年5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 加强师德修养,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书育人, 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9月,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的重要讲话。2005年1月,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成为新时期我国师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新时期, 师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一定时期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具体来讲, 加强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就是要求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二、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1000多万名各级各类教师, 他们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辛辛苦苦地工作, 默默无闻地奉献, 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和优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在看到师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一些教师身上仍存在着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离师德原则和规范的现象,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取向偏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受趋利观念的影响, 高校部分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功利, 具体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 个人幸福追求实在, 价值标准注重实用, 行为选择偏重实惠。这样就导致教师缺乏奉献精神, 不能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 无暇顾及教学质量。

一方面,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特别是公共课教师授课每周多则三四十个课时, 少则一二十个课时, 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疲于应付而无暇顾及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 高校给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大, 如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完成多少个项目、发表多少篇论文, 青年教师必须取得博士学位等。因此, 随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用改革的逐步推行, 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而不能专注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教育教学重智不重德。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职责:教书只是途径, 育人才是目的。可是, 高校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将来就业的一技之长, 因此他们的工作范围只限于课堂, 满足于课堂教学,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身心素质培养、心理障碍排除、个性发展等问题不管不问。

4. 师德表率作用缺失。

高校部分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 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角色应有的人格风范, 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 具体表现为:教育纪律观念淡薄, 仁爱精神缺失, 如上课迟到早退、备课不认真、语言粗俗等。

三、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过程来看, 师德建设应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以树立教师育人形象为着眼点, 推动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1. 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重在培养。高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师德建设氛围, 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学习, 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 唤起教师内心良好的道德信念, 促进教师道德人格的升华, 使教师一心一意献身于教育事业。

2. 与时俱进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同时, 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于多样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教师对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政治学习往往感到厌烦, 因此师德教育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 要根据师德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师德教育既要有强制手段, 也要有思想灌输, 更要有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 这样才能使教师对师德规范产生认同, 从而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感, 形成师德意志, 最终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并落实到师德行为上。

3. 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在师德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本。因此, 我们既要看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又要看到教师职业的一般性, 真正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 重视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使教师能安心教学和科研工作, 并将师德建设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从而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4. 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高校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并不断完善政治学习制度, 使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教师的思想变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要教育教师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敬业爱生, 恪守学术道德, 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 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学生。

5.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重要环节。为此, 一方面高校应选择部分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进行深造, 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高校的同一专业和方向设置要能够做到资源共享, 以缩短教师科研重复研究的过程, 不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

6. 教师对待学生应真情、真心、真诚。

有关调查表明, 喜欢知识渊博型老师的学生占31%, 而喜欢有爱心的老师的学生占53%,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 具有爱心。由此可见, 在学生心目中一个富有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2007年9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 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7. 教师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教师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师德修养, 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品位的精神追求, 发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 潜下心来教书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杜时忠.新世纪新师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关键词:反腐败;主体责任;制度监督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腐败问题的新特征

(一)腐败问题骤然加剧

新时期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较于之前的个体腐败,腐败不断呈现出“串案”、“窝案”等不曾有过的现象,腐败问题较之以往骤然加剧。现阶段的腐败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数量增多。纵观新中国成立后对腐败问题的查处案件、人数,十八大后这几年查处的数量比建国到十八大这60多年内查处数量的总和还要多,腐败由个人发展成一群人。

2.破坏力变大。腐败案件和人数的成倍增长对党和政府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良好的形象,降低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现实中,腐败人员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规避腐败行为暴露的风险,这样他们自动形成攻守同盟,形成了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相互保密、包庇和掩护,不同部门之间功能互补,使他们获取非法利益变得更加轻松。

(二)腐败蔓延渗透较为严重

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形势最复杂、成效也最显着的反腐败斗争。截止到2016年5月,共有近160名党政军高官落马,打破了所谓的“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高层领导干部思想不深刻、意志不坚定,就会严重影响国家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伟大事业,极大地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

理论上讲,权力寻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出租者手中必须有权力,即只有手握重权的人才有“资格”利用权力获取利益,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去腐败。但结合实际来看,小官腐败却频繁发生,甚至发生“小官巨贪”的恶劣事件。在我国的行政序列中,村干部和股级干部根本不能算作领导干部,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承担着具体的领导工作,导致他们有机会侵吞国家集体资产。所以权力大小与行政级别并不绝对成正比。科级贪官虽然职务不大,但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关系网错综复杂,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其腐败行为直接对群众利益造成危害。

二、腐败问题的治理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从“反四风”和“八项规定”入手,以踏石留印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勇气,“打老虎拍苍蝇”,160多名“老虎”落马,数万名“苍蝇”入网,群众纷纷拍手称快,既赢得了民心,又巩固了政权。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首次正式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标志着党对腐败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强化党委主体责任

党章中有明确规定:“各级党委要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非常清晰地明确了党委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容不得半点放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腐败特点上看,用权腐败和用人腐败彼此共存,领域性腐败和区域性腐败互相交织,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三者同在,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交叉渗透,体制外和体制内相互勾结,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从腐败程度上看,塌方式、系统性腐败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发生窝案串案。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斗争,当前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原因就在于腐败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因此在“十三五”关键时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就更为迫切和重大。当前,任务很艰巨,形式很严峻,唯有靠各级党委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才能使思想和行动与中央保持高度同意,才能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才能打赢反腐攻坚战。

(二)完善规章制度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对权力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形成一个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惩戒防范的保障机制,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结合实际来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反腐的重要手段。只有协调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1.公开权力清单,明确权力边界。权力一旦“任性”,就会越过界肆意妄为,势必会损害对他人权利,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腐败,就是最典型的权力“任性”。为进一步厘清党政官员用权的界限,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出台了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对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事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责不清、界限不明的问题。

2.深化简政放权,分解“一把手”权力。“一把手”权力过大,这既易因独断专行而破坏党内民主,又易引发“一言堂”而带来腐败。地方在换届时,“一把手”往往会收到很多需要关照的,这样的权力集中为不正之风提供了滋生土壤。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简政放权,因为它既是深化改革的“当头炮”,更是防范公权滥用的“釜底抽薪”之策。

参考文献:

[1]李斌雄,娄向红.中共十八大对反腐倡廉政策的新发展[J].廉政文化研究,2013(01).23.

篇5:新时期师德观念创新与师德素质

师德建设对全体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劳动的知识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通过师德标兵的评选和学习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一批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典型,对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良好示范作用。

师德建设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引领作用。教师在每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起了决定性作用。师德建设对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把师德建设提到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幼儿教育又有不同。幼儿教育历来被称为“向下扎根的教育”。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幼儿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所起到的深远作用。根是基础,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繁花似锦、才能硕果累累,幼儿教师的事业就是这样一种根的事业,不显赫、不张扬,却扎扎实实,缺之不可。

幼儿园教育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如何为幼儿安排好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每一天,这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重要过程。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一日,我们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孩子的需要

是合理的,孩子的需要是要发展的”,“面对孩子的现实,想到孩子的可能;看到孩子的当前,想到孩子的将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依据这一系列的教育理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作为教育切入口,让教育建立在孩子成长需要的基础上,与保健结合一同服务于孩子,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今天来了明天还想来的乐园。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开放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在认识和把握新形式下师德建设特征的基础上,需处理好师德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园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她们奉献才智。二是师德与师能的关系。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师德建设又必须放在首位。树立师德楷模,让广大教师学习。三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四是育人和尊师的关系。我园领导把师德教育与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既对教师严格要求,又重视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当师之务,在于胜利,在于行义”;“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同的,但他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新时期教师与孩子是平等的,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是朋友、是妈妈,对待孩子,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即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篇6:新时期师德修养

最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这次学习使我感触颇深。

师范大学学习时我就就深深地记住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毕业后,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工作岗位上,教师扮演者“授业传道解惑”的角色。这样的职业角色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何种职业,从业者都要遵守职业操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内涵,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可以预见,在社会飞速发展新的时期,当全社会都在着力提升人口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修养的同时,时代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更高要求的使命。

新的时期中教师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困惑,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在关注着这一问题。

我认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谨记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真正的热爱学生才是教师的美德,才是教育教学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师德,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新的时代,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严格要求自身,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篇7:新时期师德修养总结

个人总结

韦天续

通过《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学习和培训,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培训小结如下:

一、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肩负培养新一代人重任的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教师只有了解教育的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身为教师,必须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不可能成为全才,但至少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做一块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的“海绵”,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自己的博学的才华,来赢得学生对你的敬佩,从而使你的教育在学生中产生更佳的暗示效果。

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的教师,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任务重、变化大,因此消耗的精力和体力往往是巨大的,这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有效而牢固的记忆力、灵敏而准确的思维力、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还要有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动机、广泛的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才能以愉快健康的心情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沟通与学生的联系;才能不仅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人格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上具有主导作用。

由于时代的发展,家长越平越缺少时间管教子女,也越来越不适应管教子女,这样许多原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教育工作将有教师来承担,激烈的学习竞争、找工作竞争,会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越来越重的压抑,在行为上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复杂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在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之前。要冷静,不受个人情绪的支配,客观地分析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避免轻率表态而导致不良后果。教育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但作为教师既要感情丰富,又要善于控制。有丰富的感情才能对学生的喜怒哀乐特别敏感,感情冷漠的人是没有教育热情的。但教师无论是爱,是恨,是喜,是怒,都应该是有分寸的,有控制的,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平衡。任何过分的。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善于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又会反作用于教师。教师情绪控制得好,可以提高用脑能力,自身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篇8:新时期安钢工会的新思路

关键词:工会工作,代表和维护

1、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给安钢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 安钢工会工作该怎样搞好, 这是一个关系职工切身利益, 与单位的工作好坏直接相联的重要环节。因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 必须主动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必须密切联系职工, 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必须关心职工的生活, 帮助职工解决困难, 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必须真心实意的为职工办实事;必须参政议政,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使工会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新时期加强安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安钢是经过46年的建设与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才成为如今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在鼎新革故的改革年代, 安钢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鼎中原, 创造出连续24年盈利的辉煌成绩, 这里面蕴藏着全集团公司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努力与奉献。其中, 安钢各级工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安钢工会的工作, 主要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 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参与单位管理, 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

安钢工会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为职工说话办事和排忧解难。要使工会组织发挥党政领导联系群众和桥梁纽带作用, 必须加强工会组织的理论学习, 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 建立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 更好地把工会工作服务于矿区职工。因此, 工会应自觉接受矿区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的领导, 定期汇报工作, 努力提高工会管理水平, 不断增加活力和吸引力。积极支持党政领导的工作, 在自己的活动中要做职工之友, 通过谈心、座谈、慰问、家访等形式, 了解职工个人和家庭生活,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向上反映并协助党政部门积极解决。

3、新时期加强工会工作的措施

3.1 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 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搞好矿区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因为职工是社会的一分子, 作为职工应该努力地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效率地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成绩, 同时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也就是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而努力, 就只有从自己做起, 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 加强职工的自身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岗位技术的学习。

一个矿区的发展, 首先要靠安钢职工的共同努力。安钢发展取决于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搞好安钢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工会一级组织在认识上应该与党政统一, 操作上与党政协调, 围绕矿区工作的中心, 工会进行职工的职业道德, 技术岗位, 爱岗敬业等培训, 组织职工参加一些有益的政治活动, 同时还要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3.1.1 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强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 一手抓精神文明,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 走弯路”。所以安钢工会工作是在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指导方针下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1.2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 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安钢工会在讲文明, 树新风, 提高安全文化素质, 打造安全年和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 争做知识型工会干部的活动中协助党政领导开展工作, 如:组织职工安全知识竞赛, 妇女权益法知识竞赛, 学习《劳动法》、《工会法》等, 以职业道德, 道德规范安全生产大于天为主题教育职工。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3.2 抓好职工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提高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是工会的职能, 要使职工能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 从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还要办一些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 如:工会每年开展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 消夏晚会, 家属区放电影、组织职工进行文艺汇演等, 从而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3.2.1 关心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心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是安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工会对职工关心、爱护并能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使职工的地位得到提高, 个人受到尊重, 精神有所寄托, 就会产生归属感, 凝聚力, 就会把他们的一切贡献给安钢, 安钢的各项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因此工会要多开展一些有利职工精神文明的活动。同时, 要保证安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创造井井有序、宽松和谐的环境, 丰富安钢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团结、提高工作效力。

3.2.2 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物质利益的分配是职工最敏感的一件大事, 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劳动热情, 这就应遵循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结合安钢实际, 制定一套科学的能够反映绝大多数职工愿望的分配制度, 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职工心情舒畅地为安钢的发展努力工作, 同时也是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不受侵犯, 促进每个职工自觉地为振兴安钢事业而奋发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工会, 为了稳定职工队伍, 在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方面为职工说话。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疏通职工思想, 解决后顾之忧, 以情感人, 做职工的知心朋友。工会做到关心职工的疾苦, 提高妇女地位。如:每年的“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到郊外旅游、定期组织妇女体检身体、组织女职工知识竞赛活动等。为职工送茶水、缝衣补扣等。另外, 为了提高安钢职工的整体素质, 每年分批组织职工到外地疗养, 参观学习。职工生病住院就到医院看望, 定期地探望慰问离退休老工人, 使他们感到安钢的关心和温暖。

安钢工会特别注重职工的文体活动。几年来, 每逢重大节日, 集团公司工会都精心组织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诸如:充满激情的颂党歌曲演唱会、喜庆红火的春节联欢会、声势浩大的民间艺术表演、妙趣横生的模拟生产运动会、流光溢彩的灯迷晚会、姹紫嫣红的元宵节焰火晚会、气势恢宏的第二届职工运动会、精彩壮观的广播体操展示赛等, 无不引起职工的浓厚兴趣。安钢工会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令人称道的杰作, 都有精彩的妙笔。

3.3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安钢工会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是为安钢事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需要。

3.3.1 工会是职工合法权利的维护者

随着新形势下的劳动体制改革,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础职责, 是保护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 是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 也是广大职工的迫切期待。只有这样, 工会组织才有凝聚力, 才能名副其实地代表职工, 以取得职工的信赖, 维护工会的经济权益是做好维权工作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针, 最大限度地维护工会自身经济权益, 《工会法》及党和国家制定的许多政策、法规, 为工会组织的经济权益提供了法律保证。

3.3.2 工会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工会要坚持依法维权, 要把职工的合法权利, 正当要求的履行维护职能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工会维权, 工作规范有效, 稳定持久的根本保证。

3.4 工会要抓好自身的建设

工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 建立和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 更好地把工会工作服务于安钢职工, 应自觉接受安钢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的领导, 定期汇报, 努力提高工会自身建设的水平, 不断增加活力和吸引力。身为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经常参加有关知识的培训学习, 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3.4.1 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当前,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怎样提高工会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是工会工作的首要问题, 所以工会通过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学习使工会更进一步地了解我国的国情、世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职代会制度

加强安钢的规章制度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职代会制度是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安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因为,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基本的动力。职代会是职工最高权利的大会, 它代表着安钢职工的心声和对安钢的发展。通过职代会职工代表可以大胆地为矿区建设想办法, 出主意, 为安钢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提出合理化的建设发展方案。

3.5 加强工会财务管理

工会经费是工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保证, 工会经费的稳定持续增长, 增加了工会的经济实力的维权能力, 推动了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新的形势下, 如何强化工会财务管理, 如何管好, 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经费, 正确把握经费的使用方向,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好此项工作是工会财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4、总结

新时期必须加强安钢工会工作是适应深化改革和安钢发展的需要, 安钢工会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 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贯彻“依靠”方针就是要在政治上保证, 制度上落实, 素质上提高, 权益上维护的指示,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 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职工认清改革是中国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之所在, 发展才是硬道理, 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从而正确理解改革, 支持改革, 投身改革, 自觉当好矿区的主人和国家的主人, 立足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 稳定职工队伍, 安定社会团结。在今后的工会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起到党政领导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政议政, 团结安钢职工, 搞好安钢工作, 热爱安钢工作, 为安钢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南方:《工会干部岗位培训》,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许南方:《工会干部岗位培训》,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何恕安:《中国工会财务》, 《中国工会财务》杂志社, 2007年。[2]何恕安:《中国工会财务》, 《中国工会财务》杂志社, 2007年。

[3]张安顺:《工会法》,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3]张安顺:《工会法》,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

上一篇:汽车广告创意策划探讨下一篇: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