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022-09-11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挑选后成绩较差的学生。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从我校这几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来看, 2005年490分,2006年460分,2007年430分, 并且有个别专业还有降低20多分录取的,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 (20~30分) ,其中有小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位数。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越发显得困难。

1 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更是惨不忍睹

据调查发现:在职业学校新生中,能比较-0.5和0.3大小的只有32.7%,能说出数轴定义的只有15.5%。大部分同学数学知识结构不牢固,知识出现断层,如调查所示,部分同学甚至连简单的小学数学基础都不具备。现在又要求他们学习高中阶段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新知识,部分学生受限于自身知识的积累程度,根本听不懂这些内容。就犹如建大厦,地基都不稳,如何建高楼。而老师在教学中,既要兼顾教学目标,又要兼顾教学进度,往往顾此失彼。学生的基础限制和现实教学困境,使得数学老师不可能也根本没有时间去跟这部分学生复习小学的知识,造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潜意识地放弃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1.2 学习态度差,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畏难情绪严重

某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经调查发现,96.9%的学生认为数学难学,81.5%认为数学怎么学都学不好。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数学成绩提高效果不明显,使得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地减弱。面对这样的学生,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困境:按常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的差异采取“一刀切”式教学,听课的学生不足50%,听懂的不足20%。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 无法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备课、授课考虑的又是学生的平均接受水平,这必然导致部分基础较好、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数学简单, 无继续努力进取的动力,压抑了这部分学生的需求, 无法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他们的潜能被无情地扼杀了。而另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老师这种按全班平均水平进行的授课,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基础差得连-0.5与0.3的大小都无法比较,你让他去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显然不切实际。目前这种按平均水平进行的“一刀切”式的数学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激发,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成绩差的学生又根本“吃不了”,导致他们的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数学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2 分层教学的内涵

从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一切式”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因材施教,难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职业中学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实行分层教学,已迫在眉睫。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次 (一般来说,分三个层次:成绩基础层 (低层次) 、成绩中等层 (中层次) 、成绩提高层 (高层次) ) ,老师根据分层后的学生实施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和分层测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最适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评价方式上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分层教学,力争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其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相应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共同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地说,对低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对中层次学生要采取“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对高层次学生则要采取“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方法。

分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对学生应实施动态管理。也就是说,每个学期或学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重新分层,比如原来在高层次的学生如果经过学习没能达到这一层次的教学要求,就应该把他调到中层次去进行学习,反之亦然。这就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分层动态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

3 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面临着以上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我们数学老师深深地感到, 以全班平均水平“一刀切”式来进行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恰好能够满足职业学校学生的这种知识结构的差异。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改革, 在我国仍然处于个别学校的尝试阶段。只要是改革, 必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要想得到全面的推广, 需要相当的时日。然而, 改革难, 我们更要迎难而上, 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的分层教学改革大潮是阻挡不住的。各种客观现实决定了有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3.1 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客观上有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

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职业基础技能型人才,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两年时间的专业学习后,有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欲望和需求。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有开设升大班,正是为了顺应这种需求。职业学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那么职业学校之间必然会进行升学率的排名,数学单科之间也要进行排名。名次高低是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和声誉的重大事情。学校要想取得好名次,赢得好的声誉,有必要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根据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也为将来升大学打下基础。

3.2 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使得有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

一些因中考成绩差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就会选择读中等职业学校,以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跳板,考入大学深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同时,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也使得许多家长提高对自己子女的期望,有的家长要求子女一定要升大,期望通过三年的苦练能够跳进“龙门”。一些家境好又不愿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也会选择继续读书。这都是一些现实的客观需求,而作为学校,不可能拒绝这种正常的需求。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面临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和学校之间激烈竞争的现状,学校有必要未雨绸缪,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难度,对基础差的学生降低教学要求和教学难度,在讲新课的过程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为将来升大做好准备。

3.3 实施分层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首先, 我们看分层教学对考试成绩的积极影响。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层次的学生能学得更好,低层次的学生同样能学有所得,这就促进了学校校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创造了良好氛围。这样,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反之,好的学生“吃不饱”,怎么考得好?差的“吃不了”,怎么不“捣蛋”?“差生”如果捣蛋, 怎么不影响课堂纪律?最终的结果是:“差生”学无所得, 好生则受影响。其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学质量问题。考试成绩只是教学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同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我们还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选择升大。因此,我们就应该为那些选择就业的学生谋一条“生路”,即通过分层教学,夯实他们的基础学科“数学”的基础,让他们走进社会能够掌握谋求生存的本领。打个同样的比方,如果学生是树苗,就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学生是花骨朵,就让他们红透天空;如果学生是小草,就让他们绿遍大地!

3.4 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要求数学教学有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

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特点和高职类高考的制度,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将走向社会,出来就业。出来就业并不意味着他们学习的结束,学习将伴随着他们终身。除了个别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选择就业外,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基础差无法挤过高考这座独立桥而就业。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需求的是能力较全面的通才,是有突出才能的通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深入进行自身工作领域和其他领域学习的基础。数学老师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利用分层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完善数学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4 结语

分层教学能够弥补“一刀切”式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我国分层教学仍然处于实践的探索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个别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校意识到进行分层教学迫在眉睫,他们已经开始进行分层教学的改革尝试,但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做法。随着人们对分层教学优势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改革的浪潮一定会到来。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学生知识结构层次参差不齐, 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 实行的分层教学, 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共同进步,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现实中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进大学深造的需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等, 也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有对数学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层教学内涵,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上海复旦附中高二数学备课组.数学分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 2002 (1) .

[2] 于宏, 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 (6) .

上一篇:浅谈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风险防范以及诉前准备下一篇:小议体态语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