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乞巧教学设计范文

《乞巧》教学设计

南昌市棉花市小学

杨柳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会写“霄”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火炉旁,我们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在我们即将学习的第八组课文里,就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你们想学吗?(想)今天,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这篇古诗描写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乞巧节。(课件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

”,气字是“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那谁能给“乞”字找找朋友,组组词?(生组词)(当学生说到乞求时)咱们课题的这个“乞”就是乞求的意思,“巧”指的就是智巧,那谁能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乞求智巧)相机板书(乞求智巧)。真是聪明的孩子,弄懂了课题,咱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吧。(学生读题)

2、《乞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他把自己在乞巧节的晚上所看到的情景写成了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乞巧》。你们想读吗?不着急,咱们先来说说,你们平时学习古诗都有些什么好办法?(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是啊,多读,多背,查找资料都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那下面就照你们说的多读,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看屏幕,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同音字,他们是(生接:宵—霄,用点标出来)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字音相同,都有肖字,部首不同)真是会观察的好孩子。指导写“霄”字。老师告诉大家,部首不同,就意味着他们的意思也不同,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那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七夕今宵说的就是(七夕的晚上);“霄”是天空的意思,那碧霄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咱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明白了。看来,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刚才,同学们还说了可以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资料来学习古诗,下面就请你们用上这些方法,和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古诗,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交流)

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指名生质疑)问得好!古人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播放视频)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

2、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出示课件:夜空图)瞧,这就是“碧霄”,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 这么美丽的夜空,咱们就称它为“碧霄”。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3、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4、指导朗读:牵牛织女盼了一年,才盼来这一天的相聚,该是多么的高兴啊!能读出高兴的心情吗?真棒,你能微笑着读,你是真为他们高兴啊!(指名读、男女赛读)

5、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七夕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课件示资料袋内容),生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多指名学生说,充分挖掘资料的内容。

6、那诗中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文的

三、四行,(男、女生读)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生说)

指导理解“家家乞巧望秋月”

生:我读懂了大家都在望着秋月,乞巧。人很多……

师:你从哪知道人很多?(家家)为什么家家都要向织女乞巧呢?你对织女了解多少?(指名生说)

师补充资料。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栩栩如生!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你家有个姑娘,指名生接:(在七夕的晚上,坐在院子里对着月亮穿红丝线)你家有个姑娘,(指名生接……)这位姑娘……这位姑娘……家家户户的姑娘都在对望着秋月向织女乞巧,这便是:(生接)家家乞巧望秋月。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7、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8、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

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师:这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啊!

9、少女们对着月亮穿红丝线,向织女乞求智巧,她们究竟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能读出这种多吗?(指导朗读)

10、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穿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穿尽红丝几万条?指名生答。(穿尽就是穿完的意思,少女们希望自己像织女一样有双巧手,所以穿完了一根又一根红丝。)说得多好啊!那少女们穿尽的仅仅是一根根红丝线吗?(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幸福的追求。)板书:追求幸福

11、同学们想想看,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少女们会对着月亮乞求些什么呢?指名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齐读)

12、同学们,古代的少女们在七夕之夜,对月乞巧,今年的七夕之夜,咱们班的同学们,你们也许也会对着月亮,向织女乞求智巧,那你们都想乞求些什么呢?(指名说,相机点拔。)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3、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古诗,其实这类的古诗还有许许多多,老师给大家收集了一些,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同桌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们的积累本中吧!

板书设计

乞 巧

乞求智巧

追求幸福

第二篇:《乞巧》教学设计

实小西区赵莉敏

教材分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会写“乞”等四个生字。

2、有情感地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讲讲牛郎织女的古诗,了解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评价策略:

1、通过辨析组词加强对生字的记忆。

2、通过诵读、说话训练和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从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流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几周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好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独而无学友。(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 七月初七 )

2、(指诗第一行)在 七月七日 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请你们背一背!(学生齐背)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

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

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记下来吧!(学生记古诗)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六、板书设计

七、评价样题:

辨析组词:

气()

乞()巧()夸()乞巧天上相会人间乞巧宵(霄(美好愿望))度() 渡()

第三篇: 《乞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培养学生古诗画面想象的能力 难点:描述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我们的教室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些字画,

师:自古作画题诗。今天呀,老师就想带着同学的去愿悟这-诗中话画的美

在此之前,老师想跟大家过一招!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哪首诗?《清明》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不禁想起——《元日》 这幅画面呢? ——《九月九月忆山东兄弟》

读着读着文字,这些传统节日的画面仿佛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多么神奇!

你知道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什么吗? (板书:画面想象)

二、那就让我们带上想象,起进唐代诗人林杰笔下又一描写传统节月 的诗作——《乞巧》板书课题

三、乞巧的故事

师:同学的你的知道气巧的意思吗?

生:乞巧又名七夕,向织女乞取智巧(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查资料袋(板书:看注释、资料袋) 师:是的,这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四、看资料袋

师:那你们通过查资料袋的学习方法,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乞巧的习俗吗?

五、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说的画面想象的学方法, 向由朗读《乞巧》,发挥想象,在乞巧节这天晚上,你看到了什么? 点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古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的有节奏、音韵感(形成一定的节拍感和音乐性)

3、语言的强弱,语言的长短(重读、轻读)(快读、慢读)

六、通诗意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心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画面呢,谁来说一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看到了什么? 你们能给这句诗的画面题个名字吗?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句诗你看到什么?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想象画面

我感觉呀,同学们说得还不够美,意境还不够深远,那我们就想象一下动笔写一写,把诗意再扩写一下

请一二组同学用笔写第一幅画面,三四组同学写第二幅画面。最后我们比一比谁的画面写的最美!

八、诗意配诗句读

那这首诗,给我们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过节的喜悦,追求幸福的美好祝愿

九、拓展古诗

《乞巧》这首诗表达人们在七夕节乞求幸福的美好祝愿,那我们来看下《秋夕》这有诗,也是借牛郎织女相会表达美好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学习方法,自由朗读《秋夕》

理解体味《秋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苦闷、凄凉的心境。

十、结尾

中国三千年诗韵如歌,它用极简短的字眼,却表达出了无穷的含义。 希望同学的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运用画面想象这一学习方法,去感悟诗词之美。

板书:

乞 巧

1、画面想象《夜赏相会图》追求幸福

2、看注释、查资料 《乞巧秋月图》 美好祝愿

第四篇:《乞巧》教学设计

港北小学

高真

教学目标:

1、学会“乞、霄”两个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古人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4、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播放课件(牛郎织女的故事)。

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一位诗人,他就是唐朝诗人林杰,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乞巧》。板书:乞巧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看看这个“乞”字,几笔?中间加一横变成了什么字?(“气”)

对!如果你们在中间多写一横,老师就要“生气”了。所以说,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来,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先读读资料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收获的。

学生自由读诗。

乞巧会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乞巧

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

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

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你们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哦!来,我们一起听听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播放课件:乞巧诗朗诵 来我们一起跟着读一读。 指名读

读得好不好,有没有节奏,有没有韵味? 好,让我们一起有韵味的读一读。

三、品读鉴赏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下面请同学们默默的读一读,看看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可以和同桌交流,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指名回答。

同学们的疑问真多,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肯定也有读懂了的地方,那我来考一考大家了。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指名回答(每年的七月初七,又名七夕)

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我们知道霄是天空,那么碧霄是指什么样的天空,你能想象一下吗? 出示课件:夜空图。

解决了这两个词的意思,我相信这句话对你们来说也不难了,你们能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同学们想一想,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诗人看着这浩瀚无边的星空想到了什么?(牛郎织女) 指名回答。

学生一起读一读第二句。 出示诗句。

同学们猜猜看,这句诗中渡(过) 、河桥(鹊桥)是什么意思? 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了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鹊桥相会)

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牛郎和织女被分隔在银河的两边,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一年只能相聚一次,今天,终于盼到了他们相会的日子,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的呢? (开心、快乐)

也就说牛郎织女在天上喜重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是啊,在这样一个月儿高挂的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

三、四行。(学生读)板书:人间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是啊,人间姑娘在乞巧呢?她们向谁乞巧?(织女) 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呢?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

出示课件: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 想不想看看织女织的云锦?

现在总知道为什么要向织女乞巧了吧!

她们希望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当然了,乞巧,除了乞取心灵手巧,还可以乞取什么呢? 出示:乞巧歌

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丝毫不亚于我们的春节。 还记得我们过春节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景象吗?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人很多)再读读

三、四行。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

人们是如此的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古时候的人们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蜘蛛结网、贺牛生日和对月穿针。 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呢?(对月穿针)

是啊,对月穿针就是她们对织女诉说愿望的方式,她们穿了多少线你们知道吗?(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很多很多。)从这句诗的哪个字也可以看出穿的红线很多呢?(尽)尽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吗?(完) 那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无穷无尽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难怪诗人会这样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同学们你们也来一起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乞巧有关的古诗,还有很多古诗也是和节日有关的。老师这里就有几首。

课件出示:《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乞巧这首古诗,也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首古诗背诵出来,并且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巧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五篇: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诵古诗。 重难点: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们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么你,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展示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杜牧、《元日》王安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看写法。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质疑。板书巧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听音朗读;

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轮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拿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说:独而无学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那么今天我们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通过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印证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小组讨论:

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

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

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要伟大。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走近乞巧这首古诗,去探索我们的疑惑。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需要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刚才听过了,谁能再来说一说。

图片鹊桥会;同学们,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

2、(指诗第一行)诗文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

杜甫的《牛郎织女》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牵牛出西河,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

夜深人静的时候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进入鹊桥,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

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 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结合我们平时过节周围的节日景象,想象一下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

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感情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轮读)

2、亲爱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心灵手巧的织女,从遥远的银河传来声音“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向我祈求什么呢?”

3、现在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背乞巧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

4、古人云: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边背边写,争取把它背写下来!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上一篇:七上诗歌赏析范文下一篇:情人节表白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