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堂变革实践感悟

2023-03-07

第一篇:推进课堂变革实践感悟

大贵初级中学高效课堂推进月活动感悟与体会

为期三个周的高效课堂推进活动接近尾声,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没有结束,追求课堂高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满足新时代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教师不转变教育理念,不加强学习,不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被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所淘汰。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出发点。

本次活动共组织进行示范课、研讨课近三十节,近三十节的公开课让我们领略到了教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感悟到了教师们在课堂上所倾注的心血与智慧,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我们会发现大家都在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努力践行,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倍感欣慰。我们深知教师只有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身体力行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才会逐步从有效迈入高效。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交流,我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在:一看教师的引导是否恰当,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是否贴近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感悟

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优化了课堂教学效应。下面是我本人的一点感悟:

1、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并牢固保持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知识,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化教育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为学生拓宽了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是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讨论、交流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信息技术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教师把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集纳起来,用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制作成网页的形式,按照家庭中的、校园中的、街头中的进行分类,升国旗、开关水龙头、开光驱门、拉抽屉,开冰箱的门、表针的转动、电风扇的扇页、小朋友的滑梯、滚梯、观光梯、电动门、汽车的方向盘„„这些承载着数学问题的生活中的现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下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受和知觉发挥,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能使其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

总之,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的呈现,克服了先演示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的弱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的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三篇: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感悟

学习《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有感

2016年元月学习了华东师大开放学院祝智庭教授讲述的《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祝教授从三个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此节内容:1.聚焦技术正在引起哪些教育变革?2.为何说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3.如何善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从1996至2012年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学习环境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六个方面扫描技术正在引起的教育变革;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面阐释技术促变教育基本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互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与问题、技术可为因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作用点;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出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策略;并主张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视角阐明技术促变教育的实质。

如今,我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教育改革,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村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课改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我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了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为之不懈努力。改革有阻力,有失败,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通过本次视频的学习,我明确了改革教学的方向,下定了改革的决心,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企业管理变革感悟:如何得到好员工

企业管理变革感悟:如何得到好员工? 朗欧企管·中国权威管理咨询机构

有两个玻璃杯,我把其中一个打碎,另一个没碎,你会觉得奇怪吗?不会,因为这是两个杯子,这个碎跟那个碎没有关系,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把人与人、人与事当成分开的两个玻璃杯,以为那个杯子烂了,跟这个杯子没关系。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一个的杯子,这个世界是一整块玻璃。如果你把那一边砸碎,另外一边一定会受到影响,玻璃上面会留下痕迹,产生裂纹,这个裂纹会慢慢扩散。我们自己和别人都是一整块玻璃的不同部分,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别人。

所以,你想得到一个好人,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己做一个好人。你想得到一个能人,你做一个能人;你想得到一个工匠,你做一个工匠。这就像古语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很多企业出了问题,管理者就骂下面的人蠢,说下属笨。但如果你很聪明,他会那么笨吗?至少这个笨的人也是你招来的;不是你招来的,也是你留下来的;不是你留下来的,也是长期都没有被你变聪明的。你长时间都没有把他变聪明,就证明你聪明不到哪里去。所以,你经常说他笨有什么用呢? 你从解决自己的笨开始行不行?

现在没有多少老板、高管遇到问题,会不发脾气,不怪罪任何人,带着平和的心态,把下面的人召集在一起,和下面的人泡到一起研究工作、解决问题。而是出了问题就骂人,结果你培养的下属也是出了问题就骂人。

管事和管人应该是两套方法。管事的方法是直接作用于事,管人的方法主要是感应。要相信感应的力量,要相信有感有应,改变别人是靠感应的。你变好了,他就会跟着变好;你变坏了,他也会跟着变坏。

就改人而言,感应的力量比你直接作用于人要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你跟他处在同一个场中,你变了他就会变。改变人实际上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改变自己,第二步是改变别人做的事,第三步是改变别人。

现在很多人,前两步不走,三步并作一步走,赤裸裸地就想改变人,这是做不到的。就像吃包子,你能说吃到第三个包子饱了,前面两个包子就不该吃了吗?前面两个包子不吃,第三个包子就变成了第一个包子,你还得再吃两个。

所以请大家记住,要得到好员工,要想改人就得有耐心、平常心,就要从自己改起,然后改别人做的事,最终改变别人这个人。不要一步登天。

怎么改变自己?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量,相信自己有巨大的能量。我的改人三步曲有一个基本假定:你有能量改变别人。你改变了以后别人就会变,就好像你是一盏灯,灯一亮就能够发光,有了光就能照到别人。

第二,相信别人的能量,就是相信别人能够收到能量。为什么我一拨你的手机号码,你就能接收到,你也有很大的能量!物理学有个词叫共振,你的频率和我的频率同频的时候,就会发生共振。我拨你的号码就是把频率拨到和你一样,调到和你一样就共振了,共振你就听到了。所以要相信别人的能量。

第三,要相信这两个能量一体。实际上自己的能量和别人的能量处在同一个场中,它们能够发生共振。

最后,要相信真心的力量。真心是什么呢?佛家的《首楞严经》有一句话:心不在内,心不在外,心不在中间。心充满了整个空间,是弥漫在空间当中的一股能量。真心是所有人的能量共同形成的场,所以心是场。我们每个人的心跟别人的心都是相通的。我们经常说心与心相通,就是这个意思。

人与人的心,人与外界都是连成一体的,这个一体观要树立。有了一体观,才有感应这个概念出来。做恶事,动邪念,最终的后果都得自己承担,为什么?因为它们是一体的。

心无大小,但心的能量非常巨大。所以你不要在小孩面前乱说话,乱发脾气,乱指责小孩。你的一切会在小孩的心里打下烙印,他会有样学样。小孩跟你高矮不同,大小不同,思想不同,语言不同,感受不同,但是他那颗心跟你这颗心一模一样。

所以看到员工,看到下属,不要老觉得这个人就是个捣蛋鬼,这个人笨得不行。你的心和他的心是融为一体的,是可以相互感应的。你这边真心,就能把他

的真心感应出来。你的真心越多,他的真心感应得越多。把他的心的能量开发出

来,他就会是一个好员工,好下属。

更多企业管理变革感悟请关注 http://guanli.langouqg.com 朗欧企管·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落地派——

第五篇:课堂变革,向着理想的方向

任何一个时代,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理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暑期全市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上许新海局长吹响了“以新教育来统领未来海门教育持续发展”的前进号角!今天,新教育在海门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审视过去,朝向未来,瞄准质量,抓住“课程”和“课堂”这两个核心项目,向着更高、更强、更远的目标,努力探寻理想课堂新的“突破口”,争当教育改革的“急先锋”。

理想课堂的原有现状

几年来,从有效课堂到阳光课堂再到魅力课堂,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1.常态课堂真实而高效

我们一直倡导真实备课。老师们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和个人教学风格,对原有集体备课资源进行调整与开发,求真、求实、求效,成了我们共同的追求。

每学期开学,各个行政都去听常态课,即时观察、随机了解、短暂交流,对一门学科、一位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每学期的“课堂教学研究月”中,全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下的常态赛课。一次次诊断,一次次练兵,我们向40分钟要质量,常态课的效益不断显现,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在市局质量调研中佳绩频传。

2.资源建设丰富而完善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是我校优良传统。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建立的教学资源库日益丰富,更加优质,成为我们的“传家宝”。以语文学科为例,常规的教学资源有:计划备课与课件、周末乐园、单元练习、归类复习、综合练习等。三至六年级更有每篇课文的精读训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等资源。每学期举行“资源建设”分享会,从而进一步完善资源库,让优质资源为理想课堂注入活力。

3.学程导航入模更入心

从08年推进“学程导航·活力课堂”以来,我们不断健全学程导航研究网络,着力进行预习、学程单与导学单、分层作业的专题研究。通过校长放样示范,校本教研推进,在观课、研课中夯实了有效教学基本框架,学程导航的基本模式得以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预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得到保证,教师讲课的时间得到限定,当堂练习成为常态,课堂生态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基本确认。 4.作业革命轻负而高质

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出发,我们制定了《“作业革命”实施方案》,成立了“作业革命工作室”,掀起了“作业革命”高潮。作业设计围绕“高度”、“梯度”、“广度”三维度;作业布置坚持“少、精、简”;作业批改做到“三有三必”。 家庭作业布置实行日审批制,教导处定期检查。一场革命,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真正做到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年来, 在追求理想课堂的路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承办了省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次,市级7次,县级8次;共开设省、市、县、校级公开课400多节;在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竞赛中,4人获省级奖,6人获南通市一等奖,14人获海门市特等奖和一等奖。

当然,我们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我们的小组合作往往忘记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充分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效益是不高的;学生间的合作也不够主动,参与度不均衡,展示的学生没有能综合整个小组的意见,优生占据了发言的主动权,中间和后进的学生需要更多发言锻炼的机会。

2.展示导学的互动性有待加强

在课堂里,有时会看到:汇报小组唱独角戏,其它小组成看客;汇报小组汇报展示结束,班级思维处于“冷冻”状态。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在于“展示导学”时组与组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没有能很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展示局限于单边交流,没有实现多边地、立体地、交叉地交流。

3.学程单的针对性有待提升

在学程单的设计中要更多地采用点拨的方式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学习的成果要有明显的提示,让学程单真正成为学生隐形的老师。

理想课堂的理性思考

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几乎所有教育学者都试图破解课堂教学的奥秘,并为此贡献了许多知识与智慧。但朱永新认为,“大部分一线教师仍然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方法。”

为了寻找到“理想课堂”,新教育人开始了研究:2002年,理想课堂的“六度”正式提出;2004年,“构筑理想课堂”成为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有效课堂”、“课堂的多元文化理解”和“风格与个性化课堂”的研究目标确立; 2008年,有效课堂的框架正式在学校进行田野探索,并锤炼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朱永新描述的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我们从2009年开始研究“理想课堂”,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有效教学框架,但离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第三重境界还有距离。所以我们要对课堂重新理解和认识。

我们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更是引导学生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充分展示教师教学智慧的场所。

西方的哲人讲:人是思想的芦苇。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 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评判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学生是不是在进行积极 主动的思维,看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具体地说,理想课堂应该体现以下十个方面的变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学生学习主动化。课堂教学的重心真正实现下移,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实现教学的目标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师生互动有效化。互动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智慧。

学科教学整合化。用系统、整合、复杂的眼光考察与分析课堂教学的行为以及行为中的诸要素,使教学的各环节与各方面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非预期变化,调整后续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进程,以便更优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结构化。在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各构成部分之间、新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等相互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教学策略综合化。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且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目标要求,呈现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态。

教学资源优质化。教师逐渐树立起资源的意识和观念,将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围绕教学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从而使教学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要求。

教学对象个别化。将每个学生当做具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个体来看待,区分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教学评价多样化。通过多样化评价手段、标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获、有所得。

理想课堂的实践进程

1.行政推动与自我研修结合。

构建理想课堂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来引导行为方式的转变。只有做到全面推进、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全力关注,形成“上下一致,左右互动,人人参与”的教改局面,理想课堂才能推行。行政要积极带头研究课堂教学规律,通过理想课堂展示观摩活动,优质课评选示范活动,展示课改新理念,提供课改示范案例,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引领辐射全校,不断把理想课堂建设推向深入。同时,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结合,努力使自己对“构筑理想课堂”的价值、意义及方法有清晰的理解。新课程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

2.课程研发与课堂变革结合。

课程的研发应在课堂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这是从课程层面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3.校本教研与课例开发结合。

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问题的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利用校本教研,充分挖掘学校自身资源,与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相结合,发挥教师群体优势,让教师在交流中分享集体的智慧,在思辩中明晰教育理念,推进构建理想课堂的进程。每位教师,每月依照第三重境界开发一篇经典案例,学校对老师开发的精品案例进行品鉴、择优,随机抽取老师依照设计案例上教研课,尽量做到人人有精品,人人都教研,人人可磨课,人人皆参与。同时,我们把特别优秀的第三重境界的课例综合起来,配上从实践中提炼出来有关于“理想课堂”的理念,结集出版。逐步构建起实验附小集团实用的校本课程。学校名师工作室将示范放样,先出版好数学的课例集。

4. 评价激励与师生成长结合

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多元化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构建理想课堂的重要举措。实现“理想课堂”,我们有自成一套的“五度”评价标准:普照度、温暖度、绚丽度、蕴藏度、自适度。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是否调动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是“普照度”的评价指标;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即“温暖度”;课堂的丰富性、灵动性,不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即“绚丽度”;课堂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着眼于长远的,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即“蕴藏度”;课堂既充盈着教师的个人魅力,具有风格化的倾向,同时充分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即“自适度”。五度相融,构筑教师、学生、课堂生命的幸福与完整。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理想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属于他自己的诠释和演绎。理想的课堂需要理念、胆量和学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

理想课堂的目标愿景

仰望星空,向着理想的方向,脚踩大地,我们真抓实干。

我们希冀,培养会学习,会反思,富有理想,敢于创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学生;我们期盼,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朋友,成为课堂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者,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我们展望,我们的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模范学校,理想课堂的样本学校,教学质量的放心学校。 我们怀揣着理想上路,与实践同行,与激情同心,与创新同在,一起努力变革课堂,一起向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起书写实验附小新的传奇。

上一篇:天津市重点高中一览表下一篇: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