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智慧

2023-03-07

第一篇: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充满智慧极富远见的中国方案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基于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人类前途命运和文化进步融合的深邃思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的内在动力,不是利益驱动,而是文化的凝聚和引领。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仅是全球政治、经济合作的共同话题,更是一项关于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的文化命题,更是一项温暖、激励和影响世界的文化创举。

一、从文化的角度看待“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和发展主张,紧紧围绕了问题的本质和灵魂

它相较一味从经济、政治、外交或者别的什么角度来理解这一伟大的构想和务实主张,都要更具真理意义和学术价值,都更加能够接近它的产生初衷与科学内涵。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崇高博大的全球视野,体现了一位大国领袖的文化境界。“一带一路”的思路,来自古代的启迪,从汉唐到今朝,跨越千年,贯通古今。和谐友好,互联互通,互敬互爱,互助共赢,资源共享,携手发展,共同繁荣。这些文化理念,如同我们不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精华。可见,“一带一路”是古老中华文明与现代世界文明交融互动的一个大文化命题,令全世界正义善良的人们感到耳目一新的湿暖,同时感到携手合作走向文明进步的希望。当然也有人感到格格不入,感到失落和很不适应,甚至感到是一种威胁。这也是很自然的。没有人类思想,也不可能思考这样的问题,更提不出这样的主张。

(二)宽博包容的人类意识,体现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博大情怀。改变世界狭隘外交理念与轴心格局的平等、互利国际关系的文化主张,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槿恍盐颍?认清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至一切扩张与侵略行径的丑恶嘴脸。团结起来,抵制野蛮,自觉创造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文明进步局面。

(三)人类命运的时代自觉,体现了一位当代思想家的责任担当。催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文化自觉。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贡献中国方案。在此基础上,习总书记又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远大而美好的构想。

(四)以天下和平发展为己任,体现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胸襟气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理想应有之义,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的继续。中国好,世界才可能好,世界好,中国会更好。

以上几点,都是习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战略思考的结果。可以从习近平的相关讲话中得到印证。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没有和平的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能够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还讲,“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强调“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 „„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这些观点和主张,是习总书记的一贯思想,也是“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

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带一路”这一文化命题,不但意义深远,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光是温暖了世界,更是激励和影响了世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一)对推动建立新兴国家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带一路”的文化命题,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依据。“一带一路”弘扬我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理念,本着各参与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的原则。这与中方倡导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脉相承。“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彼此相通。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因此而增加了新的亮点。

(二)对调整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带一路”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伟大探索。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意味着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与时俱进,努力使其更加完善,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从中受益。共商共建共享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也日益成为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文化理念。“一带一路”坚持以开放包容为导向,同各种国别和地区经济合作倡议对接,不设高门槛,不搞小圈子。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的形势下,“一带一路”正以实际行动推动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对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成为提振国际发展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环顾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贫富分化仍在加剧。“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就是抓住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以经济合作为中心,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促进优势互补,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共同繁荣创造更多机遇。“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正能量,彰显出中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

(四)对世界的思想文化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令人看到了大国话语权的回归与精神导引的力量。五年来,“一带一路”的文化影响力,可以说,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眼光瞩目的一支火炬。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支持参与的积极态度,8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7年5月,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来华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程中的里程碑。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不同场合引用“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等中国俗语,表达对“一带一路”的衷心认同和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愿景宏伟,具有重大意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一带一路”不仅能让各国受益,也与维持开放和包容的区域和国际体系相符。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带一路”为欧亚大陆架起了一座战略桥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极富远见的战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和平。“一带一路”及三共、五通等核心理念纳入了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的广泛共识。

(五)对世界经济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合作不断开花结果,不断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贡献着越来越多的税收、创造着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以亚欧大陆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互利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全长472公里的蒙内铁路顺利通车,圆了肯尼亚百年铁路梦,推动了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中老铁路开工建设,有望把万象至中老边境的旅行时间由现在12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助力老挝打破交通瓶颈,实现从“陆锁国”向“陆联国”的大转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牙买加阿尔帕特铝厂、葡萄牙电力公司等一批项目成功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实现扭亏为盈、逆势上扬。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7500列,到达欧洲13个国家41个城市,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中国和法国联手在英国建设核电站,打造了“一带一路”高新技术项目合作典范。一项项合作成果,展示的是参与“一带一路”的红利。

(六)对整合世界资源起到了联通作用。“一带一路”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为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形成279项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初步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设立2500亿、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专项贷款额度等。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交流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发起的“一带一路”能力建设中心等相继成立。中国正同各国和国际组织密切合作,稳步推动一批融资、科技、环保、新闻等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长效支持,为“一带一路”作为有愿景、有规划、有行动、有保障的国际合作平台不断行稳致远构筑坚实的基础。

(七)将进一步助力开创中国和世界开放新局面。“一带一路”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全面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坚定意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外商权益保护,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营造更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环境。相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将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更大动力,也将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化实现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再平衡”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强调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这是中国致力于通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世界共同发展继续做出贡献的郑重承诺。“一带一路”合作重在做实。我们将同各方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扎实推进骨干通道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继续提升贸易投资水平,夯实人文交流基础,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释放更多生机与活力,不断收获更多惠及民生的累累硕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一带一路”这艘巨轮正扬起合作的风帆,同各方一道再出发,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的目标奋进。

三、“一带一路”文化命题应当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积极开展思想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启示。对于真理的识别与鉴别力明显下降。形形色色的错误言论和思想,时常干扰人们视线,甚至泛滥成灾。处于中国和人类的思想救赎与精神解脱,都需要新的思想启蒙与文化视野的开拓。可见,我们所处时代,如同一百多年前,马恩列斯毛的诞生一样,新的世纪中叶,又到了一个令人困惑、徘徊不定的十字路口,又处于需要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思想家的时代。这方面,习近平同志,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核心,以自己杰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智慧与理论创新的勇气,为全党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做出了表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文化命题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二)理直?庾炒?播人类共同需要的良知刻不容缓。没有良知,就没有世界的公平正义。应当清醒地看到,时至今日,违背人类良知的各种借口的侵略扩张行径比比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世界范围内甚至愈演愈烈,导致了战乱、杀戮、民族分裂与世界灾难不断。可见,世界呼唤良知,人类行为需要良知的约束。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之中充满了良知的宝藏。发现和传播良知,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使命。我们有责任用各种方式,特别是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国际文化的交流平台,传播人类良知。这一方面,习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良知是道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伎俩。以道治技,无往而不胜。

(三)不断加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入系统地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如此,才会使更多的人心领神会,积极响应,才能使“一带一路”战略真正成为人类共同接受,并且普遍受益的不同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全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命题。

摘自《义耕堂主人》

第二篇:一带一路 2025中国制造-

一、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 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启动意义

1、“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2、 “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

4、“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5、“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6、“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

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的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二、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2025年前,大力支持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

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 四大转变

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一条主线

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八项战略对策

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5主要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发展10大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提出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三、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所提的“互联网+”与较早相关互联网企业讨论聚焦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趋势 个人电脑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物联网等,都是互联网在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一种提法,这也是我们谈论未来变化的一个基础。未来“连接一切”时代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当然“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一切的网络或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除了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一起形成和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创新民主化),催生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和演进共同作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并给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无限的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以信息经济为主流经济模式,体现了知识社会创新2.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重塑。可以说,习近平提出的“新常态”是信息经济发展的起步,依托信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是创新驱动的最佳选择。 “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逐步形成演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的未来将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未来人工智能的演进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光电的方向。这是我们看到的机器软硬件与互联网服务的的结合会出现智能的机器人。一个是生物技术(Biotech)方向。未来人类有可能是这两个方向的结合。

第三篇:满分作文 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600字 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屹立不倒。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回顾历史,千年前,“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北部延伸,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一个新的战略“一带一路”的构想铺展开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我相信,在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下,在中国携手各国发展、合作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能更加繁荣富强,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有梦,我也有梦,在花季一般的年龄,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应该抓住学习机会,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好学的精神,要有见贤思齐的思想,要能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情操、有文化、有知识、有才干的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昂起年轻的脸庞,挺起坚实的胸膛,因为我们将托起中国未来的太阳!

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指引人们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民族振兴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要不断鞭策自己,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带一路

“中国的高瞻远瞩,世界人民的期盼和福音”“为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有利于我们实现共同繁荣……沿线国家纷纷点赞,有坚定支持,也有美好瞻望。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得到来自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回应。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筹建,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不仅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将构筑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往的结晶,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它们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R22; “一带一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各有差异,互补性很强。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

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形成互补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

“一带一路”是一项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的宏大系统工程。“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携手同行,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共促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推进,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合则强,孤则弱”。呼应合作潮流,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起,抒写开放包容新华章,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2017高考满分作文:中国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提出几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

第一,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再工业化等无果而终或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最可行、最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希望。2016年8月17日,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第二,世界纷纷向东看,学习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蔚然成风。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持积极态度,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发展起来,其他国家也正在走出对西方普世价值和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确立了继续推进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经济。如今,西方发达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供给侧。建设“一带一路”,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经历了一个由观望到响应的转变。过去几年,“一带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地多,国内外积极性出奇地高。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自信与自觉,感染、吸引着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合唱之中。

当今世界,许多人把美好期望寄托在中国,寄托在“一带一路”身上。“一带一路”让世界更加美好。

第四篇:“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

背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有何特点?将为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又该如何推进?《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为您解读。

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中的中国必须走向世界,融入世界。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便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具体体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三次提及“一带一路”,指出,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毫无疑问,2015年被视为是“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那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什么样的特点,建设“一带一路”成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将为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呢?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来为我们解读“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

张燕生,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曾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至1991年优秀著作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学术奖励。

主持人:一直都在说“一带一路”,发现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我们特别想知道的是,这“一带一路”它这一带有多宽,这一条路它有多长,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燕生:首先来讲的话,我们讲这“一带一路”呢,实际上我们讲的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带。那么这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呢更多的我们是从讲的是路上的丝绸之路,那么这个路上的丝绸之路呢,也就是它将会从中国进入到中亚,进入到南亚,进入到东南亚,那么再往远一点它就会到俄罗斯,然后到中东欧然后到更远一些的地方。那么还有一个呢,就是我们要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我们简单地把它称为就是海上丝路,那么海上丝路的话呢,也就是我们会通过南海进入到太平洋,进入到印度洋。因此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一带一路”呢它会也就是会贯穿我们讲亚欧非大陆,也就是它一头呢是连着我们当前世界最近有活力的东亚经济圈,或者是更广泛一点讲呢就是亚太经济圈。那么还有一头是联系也就是它会连接世界最发达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讲欧洲经济圈。那么它中间呢还有地域非常的辽阔而且呢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多样性的这种腹地。

主持人:那么在这次两会上呢,李克强总理也是三次提到了“一带一路”这个词,而且表示在2015年一定要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以及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那么您怎么样看待这个加快的速度?

张燕生:实际上从互联互通来讲呢,也就是去年习近平主席曾经关于什么叫互联互通,他有一个非常精准的说法。也就是互联互通它就是讲的是对这种基础设施,对制度规章,对人员往来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也就是包括我们讲到的像交通的基础设施,能源的基础设施,也包括通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还包括我们的体制机制,也就是我们的软环境的对接,另外一个方面也包括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三位一体。那么第二个方面呢,从大通关的角度来讲,也就是怎么能够跨境的交易,像货物的跨境的流通和人员往来能够更加的便利快捷。另外一个方面呢,也就是说从国际的大通道的角度来讲,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最多的,像渝新欧、义新欧、郑新欧、汉新欧也都是通过中国的这个不同的地方呢现在开始打通,通过我们的中国的西部然后进入到中亚,进入到俄罗斯,进入到中东欧,形成一个跨亚欧的这么一个路上的一个国际的大通道,物流的大通道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讲呢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在这些方面实际上从目前看呢,它的进展还是应该讲推动的还是比较快的。 主持人:还是比较快的,因为我的从“一带一路”推行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和中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比如说像新加坡、巴基斯坦等等的。所以呢,您今天讲到的题目是“‘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我们怎么样去理解,我们如何去构建一个全球的自由贸易的这样一个网络。

张燕生:自由贸易区的话呢,实际上从它的含义来讲,英文的简写的话我们说FTA,FTA也就是说,它的这个含义实际上就是经济体和经济体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怎么能够把贸易、投资、人员往来做得很像北京到天津之间,对吗?那么它就包含一些含义,就是说怎么能够使国与国之间像北京和天津之间呢?那么一般的来讲北京和天津呢跨境商品的流通是零关税。我们都知道,出国最麻烦的就是跨境对吧,怎么能够变得更快,那么这就叫自由贸易区,也就是我们讲大的自由贸易区。

那么自由贸易区呢也就是我们习主席在去年年底他有个讲话,那么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来讲呢,它包含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也就是它是立足周边,什么叫立足周边呢?也就是我们现在周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呢或者是内自由贸易协定也包括像我们内地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的,我们叫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我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所签订的,我们叫ECFA,那么还包括,我们现在也就是中国和我们周边东盟地区所签订的,我们叫10+1,也包括按计划来讲,应该今年年底推动的也就是,我们讲的叫10+6。什么叫10+6呢,也就是10个国家是东盟,6个国家就包括像中日韩,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那么我们叫RCEP。那么在我们的周边呢,也就是我们还有一个自由贸易区,就是美国人推动的TPP,那么从目前看呢,美国人推动的TPP和我们亚洲人推动的RCEP之前应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呢,我们在去年的APEC会议呢,中国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倡议,也就是说中美之间我们寻求合作,我们不搞对抗。那么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呢,我们叫辐射“一带一路”,那么从这个习近平主席来讲呢,也就是说我们非常地希望就是这个“一带一路”呢推动到哪儿,政府之间的合作所签的自由贸易区能够沿“一带一路”呢能够商签到哪儿。那么第三个方面呢,也就是要面向全球,按照三中全会来讲,就是要构建一个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也就是我们至少在三个层面上,一个是推动全球的开放,一个是推动区域的开放,还一个是推动我们国家自身的开放。从这个角度来讲呢,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一带一路”之间呢,应当讲它是个非常非常紧密的联系。

主持人:好,那么马上有请张燕生秘书长给我们带来他今天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有请。

背景:从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战略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35年间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转变?新一轮35年的改革开放已拉开序幕,“一带一路”战略将如何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世纪大讲堂》——“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正在播出。

张燕生:那么我们知道,从“一带一路”来讲呢,首先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要回答,为什么在现在的中国我们会提出要构建一个“一带一路”。我们知道从改革开放到提出这个倡议,也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5年了,那么在过去的35年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中国的开放战略呢实际上我们叫推动是叫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那么这个外向型经济战略它有两个轮子在驱动,一个轮子呢也就是我们在过去35年扩大出口是我们开放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还有一个轮子呢,在过去的35年呢,也就是我们非常重视招商引资,也就是我们通俗的话讲叫“引进来”,因为我们在过去35年我们面临着我们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另外一个方面呢,也就是我们怎么才能够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呢,我们还需要引进,我们叫外来竞争的压力,来开我们十三亿人关于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窍。经过35年的努力,我们现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发展中国家、第一招商引资大国,而去年也就是全球的招商引资大国。应当讲呢,过去35年我们是非常辉煌的,但是我们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过去35年成功的模式能不能支撑我们新35年的发展呢?我的回答是不行的,是吧。因为我们知道,外向型模式它最大的缺陷呢它是一个小国模式,只有小国它的开放和发展是非常依赖出口和招商引资的。

那么新35年,中国需要的新35年的新的开放战略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也就是三中全会提出了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也就是在新的35年也就是2015到2049年,中国两个一百年,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呢,也就是说我们第一件事呢在开放方面呢,就要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也就是我们要探索新35年开放的新体制。那么第二句话,我们叫要形成新35年,要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也就是我们要打造一个全方位开放这么一个新的格局。那么第三句话呢,我们叫要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那么这样的话呢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新35年如何构造新体制,如何形成新格局,如何培育新优势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那么从目前来看呢,也就是新35年最重要的开放战略也就是提出了一个叫“一带一路”的战略。习主席在去年的11月4号,他曾经谈到“一带一路”,他就讲这个“一带一路”要总体布局,也就是说“一带一路”的建设要有时间表,要有路线图,而且要有早期收获,而且呢就是这“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要抓好一些关键性的标志性的工程,像国际的物流的大通道建设和包括一些重点地方的一些交通的基础设施、发电的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而且呢要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变利益的项目清单。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呢,这个“一带一路”目前呢,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经过2014年一年的调查研究和规划,那么在2015年呢,我们可以看到也就是今年,“一带一路”建设的很多的设想也好,倡议也好还是一些项目也好都开始要落地。那么另外一个方面的,也就是我们讲对外投资,也就是说这个对外投资方面,我们怎么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民营企业走出去以及在走出去方面开展一些全方位国际合作。另外一个方面,过去35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做好开发区,做好平台,做好窗口和桥梁,对吧,那么这样的话就会走出去呢,在自己国家的国家内,是吧。你像新疆对中亚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不是应该建立起一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境内的重要平台和产业合作带呢?像云南它今后向西南开放,也就是对着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它的桥头堡是不是也能够在云南建立起一些东中西产业的合作带呢?像广西,它是面向东南亚。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呢我们就可以看到开发区和平台的建设其实就是变得非常重要。

背景:“一带一路”为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开辟了新的合作机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上有3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而在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涉及4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的建设必然会增强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金融合作,在共建中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互信互助,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可以协调发展规划,共同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多种经济合作模式,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平台的形成。

张燕生:也就是我们过去呢,外商来中国我们总会有“七通一平”的一些开发区、高新区和这个我们叫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新区是做什么呢,高新区是重点培养吸引一些国外的一些高技术的企业和产业落户到开发区,然后在创新方面和我们中国的企业开展合作,我们还有许多开发区重点还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工业项目为主。

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做什么呢,海关特殊监管区的重点还是发展我们叫境内关外。什么叫境内关外,也就是它的重点呢就是这个地方是在国内,但它执行的政策是相当于是国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这个境内关外呢,它重点是完成三项工作。一项呢也就是在中国的国土上它享受境外的政策,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区的政策,它就可以完成国际的转口、转运、拆拼箱,那么很多的货到了这个地方以后,也就是它会有些货呢它会留在中国然后进入到中国市场,那么这个集装箱之间可能运到韩国的釜山,运到台湾的高雄,运到日本的神户,那么这样的话也就是国际转口、转运、拆拼箱的这些工作其实都可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完成。第二个方面呢,它可以完成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也就是说在这个地区呢它的进口的料件在这个区里生产的时候是免税的,因为它相当于没有入境,国内的料件进入到这个区域以后要退税,它是相当于出口,然后在这个区里完成的一些增值的活动是免税的,因为它是相当于在境外完成的,所以说我们叫保税贸易。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区里头还可以完成一些,我们叫做离岸金融、离岸货币、离岸贸易、离岸投资,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人民币进到这个区,就相当于出国了,它就叫离岸人民币。那么这个钱,离岸人民币再回到国内就叫做回流,也就是离岸人民币其实是用一个和在岸人民币不同的方式进入到国内进行投资进行交易等等。

那么下一步,我们过去35年,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新区,我们今天叫高新技术示范区,在过去35年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下一步我们走出去呢,我们能不能够在国外也建设不同的地方,建设我们叫高新区,然后在技术创新方面开展合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那个地方能不能也建立起相当于享受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的一些政策,能不能够建立起一些开发区,也就是我们过去很多年推动的我们叫境外经贸合作区。那么过去,政府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相当于过去在国外建每一个由企业大企业主导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过去中国的商务部都有两亿人民币的支持、补贴和支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下一步我们这“一带一路”,也就是我们会建立起根据不同的地区和需要来讲呢 ,我们来建立起它的国外的一些平台建设。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下一步重点也包括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和人民币国际化。因为我们知道对中国企业来讲,一旦到国外经营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面临的很大的汇兑风险。因此,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实际上是积极地鼓励企业在境外做贸易能不能更多地用人民币来结算呢,做投资能不能更多地用人民币呢,也包括做交易能不能更多地用人民币。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你就会发现,中国不但是自己对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国,你会发现我们的货币、资本、商品、人才、服务,实际上就越来越国际化了。

背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引擎,它将为我国的产业转型提供怎么样的助力?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做到互利共赢?《世纪大讲堂》——“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正在播出。

张燕生:我们可以看到,对“一带一路”来讲,它是新35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那么新35年,也就是我们讲2020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的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是中国的GDP在2020年要比2010年要翻番。很有可能在2020年我们的人均GDP水平很有可能达到1.1万美金或者1.2万美金,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世界银行的统计,1.2万美金就是高收入国家的水平。2020年是中国将走进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么一个重要的拐点,经济学家估计说,2020年中国增加的要买好东西的人,就是中产阶级的人数要增加3亿到4亿人,也就是说我们下一步增加的中等收入人群比美国的国民人数都多。这么多的人要买好东西,它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的消费需求,那么他对中国现在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中国老百姓要买好东西,中国企业就必须要生产好东西,要生产好东西呢,这个“一带一路”呢就给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就是增加进口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要买世界,要买世界的好东西。同时中国也要卖世界,把中国的优势、中国的产品卖到全球去,卖给“一带一路”的老百姓。

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开放程度仍然处在相对较低水平,“一带一路”规划将有力地带动中部和西部区域的开放。中国经济转型不仅仅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转型,而是包括西部和沿边地区在内的整体国家经济转型。“一带一路”规划有助于中国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并且适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形成产业梯度和区域生产网络,促进新的雁型模式。

张燕生:在我们跟“一带一路”的朋友们座谈的时候,他们就讲,你们中国有很多东西你们都叫过剩,比如说你们的钢铁、你们的水泥、你们的玻璃、你们的电解铝,也就是一些重化产品你们中国叫严重过剩,你们的发电设备、工程设备、造船能力、很多的装备制造业也都是严重过剩。很多亚非拉的朋友就讲,你们所有的过剩东西都是我们需要的,你们严重过剩我们严重短缺,因此对这些产业,对这些产能都是互补的。因此在过剩的时候,这些产品是要淘汰的,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的设备、很多的装备、很多的一些原材料它都是优质产能和优质资产。因此,它就对我们中国很多的行业来讲,这“一带一路”都是他们结构调整的的一个黄金时期,也就是这些企业可以把他们的产品、设备、技术、人才通过“一带一路”输送到沿线的各个国家。

我们说产品,比如这支笔,可能对消费者来讲,说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支笔,很多的消费者就讲我愿意花两块钱买这支笔,那么中国人生产这支笔卖给老百姓多少钱呢?往往是80美分。因此人们就讲说,中国制造中国产品最大的特点是价廉物美,老百姓买了中国的这支笔以后,他的消费者剩余,一支笔就可以节约一块两毛钱,节约了一块两毛钱他可以买更多的东西,老百姓生活不就改善了吗?他的经济福利就得到改善。但是,我们过去像中国生产的价廉物美的笔和各种各样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出口到了美日欧,都是富国他们享受到了中国制造给它们带来的福利。那么下一步“一带一路”会把中国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卖到这些国家,要让当地一些低收入的阶层和普通的老百姓通过买中国制造的产品、设备、服务,他们可以更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实际上对于我们沿线国家的老百姓应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不仅自身追求持续的经济发展,而且也要把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通过加强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的战略合作,促使中国与周边新兴经济体经济功能整合,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张燕生: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做的就是怎么能够保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产品是价廉物美而不是假冒伪劣。那么这样的话,就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要求我们的下一步市场经济要用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管理来推动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就是怎么能够在“一带一路”中间呢,一个方面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当地发展的时候,发展你的商业、经济、项目的时候怎么能够关心当地的民生呢?当地很多的孩子上不起学,能不能够有一些职业教育在当地,把当地的人才开发出来,然后让他们进入到中国建设的工厂、项目和其他的经济活动中间去;当地很多都是缺医少药,能不能企业在当地也建一些医院,能够帮助当地解决它的缺医少药;也包括当地由于落后,往往对环境、资源、能源都是破坏很大的,能不能够我们就坚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个绿色的,是个低碳的,是个节能减排的。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期待包容性发展,它是讲“一带一路”建设要给当地的老百姓创造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也就是我们讲的老百姓要得到好处,得到实惠,能够脱贫、减贫。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它应当是一个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项目。

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对我们来讲,也就是说它的这个沿线国家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还是政治制度还是发展程度还是市场化的水平,都是差异极大的。那么中国的五千年文明,我们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叫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国从来都是坚持一个和而不同,中国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制度,从来都是坚持一个非常包容、非常开放、非常多元的战略取向,这也是为什么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一直到现代,它的文明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未来35年的发展,都是开始从中国视野考虑问题,开始从全球视野来考虑问题。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很小的国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小国就是黎巴嫩。黎巴嫩这个国家也只有四百多万人口,但是它在这个世界和周边地区它有一千四百万人,黎巴嫩的朋友告诉我说,也就是说有20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离不开黎巴嫩人。我们在去年,我们中国的GDP超过了10万亿美金,10.3万亿,全世界能够超过10万亿美金GDP的国家只有两个,就是美国和中国。我们的研究也会发现,中国下一步将执行扩大内需的战略,既要增加中国老百姓收入和消费,又要增加中国对全球的进口,还要增加对全球的投资。它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呢?在2020年,它累积的进口将达到多少呢?将要达到17万亿美金。我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有多少呢?1.2万亿美金。它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呢?它将增加世界其他地方的就业,将增加700万新增的就业机会。也就是下一部中国的发展,它能造福于中国,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同时造福于世界。

背景:“一带一路”战略对缩短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有何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累了五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资本走出去有何推动作用?斯里兰卡和柬埔寨先后暂停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中国企业该如何规避投资风险?《世纪大讲堂》——“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正在播出。

主持人:感谢张燕生秘书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演讲,那么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呢也会有问题向您进行交流,你们进行沟通,好吗?

观众1:张老师您好,是这样我想问一下,是“一带一路”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机遇,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最近斯里兰卡就暂停了中国在科伦坡新建港口的项目投资,还有再往前一点,2月14号,柬埔寨的首相也说暂停与咱们中国的合作,也暂时不跟咱们一起,说也不干了,是这样,咱们中国现在的企业如果说到国外去投资做一些大的项目,怎么样在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张燕生:我们会发现在同一个不长的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声音。一个声音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像斯里兰卡、柬埔寨啊等等所出现的这些,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一些项目,目前就出现了像你刚才讲的,也包括像缅甸等等,出现了一些项目的停顿,或者是遇到了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这是一个目前我们所普遍看到的。那么另外一个声音呢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就是说你会发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你会发现一些对这些风险的评估和控制的能力更强的国家,像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却要积极踊跃地参加,而且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像欧盟对中国的“一带一路”都是非常积极地支持。

也就是怎么看,在一个不长的时间会出现这么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斯里兰卡跟中国是非常友好的,它生产的红茶和它生产的一些绿宝石和很多的方面,中国都是它很大的需求者。也就是说包括柬埔寨,柬埔寨跟中国,应当讲都是我们周边国家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也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那么它的共同特点呢,都是小国。小国在承受非经济压力和非经济的风险的时候,它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因此这些小国停顿一下,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你时间放的长一点,这些非经济的因素得到更好的管控,其实我相信无论斯里兰卡还是柬埔寨,我们的合作仍然会是非常好的。

观众2:张老师您好,我国推出这个就是“一带一路”这个思想,对于咱中国缩短中西部民生这块的差距还有城乡一体化建设这块有哪些影响?以及对咱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水平这块有哪些影响?

张燕生:“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市自治区绝大部分都是西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可以说在新35年“一带一路”是把我们中国的西北、西南,就是西部地区放在了新一轮,我叫高标准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和主要的战场。因此,这“一带一路”只要它能够见成效,一定西部地区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看看去年的中国的GDP,你能够看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已经降到了,平均降到了七点几,中部地区的GDP的增长率仍然还保持在八点几,西部地区去年2014年的GDP保持在10%以上。因此你可以看到,我们讲新常态,东部地区现在经济减速,但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去年从老百姓的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长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城里人的去年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只有6.8%,但是农民是9.2%,农民工是9.8%。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城乡老百姓的差距已经从倍数,就是城里的人均收入是我们农村人的倍数,过去是3.33倍,去年已经下降到2.75倍。因此“一带一路”和西部开发,带动西部的开发这个时间只要拉得足够长,那么我们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我们西部地区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它就会明显的见效。

观众3:张老师您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撰文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积累了五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而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大约只有五千多亿美元,我想了解的是,中国资本有多急需要走出去,而“一带一路”又能为它提供怎样的便利?谢谢。

张燕生:他是讲中国五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这个资产中间我们分四类,一类就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他都到国外去建厂到国外建各种各样的一些机构,这叫直接投资。第二个我们就叫外汇储备资产,老百姓过日子家里总要存点钱,这个钱是压床板底下的,这个钱是不能用于消费的,也不能用于投资的,可是中国压床板的钱太多了。五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也就是这个压床板的钱有将近四万亿,也就是我带领我的团队在2007年当时我们估算出中国压床板的钱需要多少呢?只需要6000亿就够了,你现在3.84万亿,有太多的钱没有用于挣钱,没有用于消费,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那么我们就会涉及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钱我们过去没有投资呢?十多年前我们在讨论和建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就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讲我们缺少人才,我们缺少企业,我们缺少经验,没做过,不知道水有多深,不知水有多浅,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民营企业最后到美国投资,后来失败了。过去十多年我们积累了很多钱,但是我们还没有培育出,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和用好管理好的能力和经验。

那么十多年过去了,到了今天也就是我们十多年前谈的时候谁都反对,今天你会发现这是机会到了,火候到了,阶段到了,我们的人才也多了,我们有条件的企业也多了,而且我们的经验也丰富了,因此这“一带一路”开始全面推进了。因此,也就是我们下一步新35年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怎么能够把这四万亿外汇储备和五万多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一步一步地由外汇储备资产变成非储备资产,由官方的储备资产变成非官方的外汇资产,然后用于走出去,用于“一带一路”建设。

主持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也已经和世界上67个国家、5各地区组建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也已经将近有60个国家表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在构建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相信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部推进,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中国将迎来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再一次感谢张秘书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也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节目,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的《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一带一路”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

第五篇:论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新观念

论习近平的“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新观念

中国古代,自汉唐盛世以来,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战略决策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有媒体评论到,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构想”。

如今的中国,面临巨大的外交形式的转变,在美国和俄罗斯以及欧盟的巨大经济压迫下,中国,要寻找一条不一样的经济外交之路。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总书记把战略指向瞄准曾经给我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外贸经济的排头兵主要是是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自“一带一路”的思想提出,那么新时期下,全面开放的先锋就直指中西南部省份,扩大开放的合作对象中也出现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打破现有外交格局,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得到更多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使“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早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加强我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在贸易、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又称为欧洲复兴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欧洲国家战后重建,面临资金和物质短缺,而美国则处于国内产能过剩的阶段,也急需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消化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援助欧洲建设的“马歇尔计划”由此启动。该计划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最终实现了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双赢,欧洲经济很快恢复至战前的水平,美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繁荣。中国在此时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从时机上看可谓恰逢其时,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的困局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过剩阴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顽疾,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难以化解。与此同时,中国开始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代,从曾经的引进资本大国,正在逐步转化为资本输出大国,预计在2015年中国就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也使得中国必须重新调整自身的对外开放角色。“一带一路”,也就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推进,可以同时兼顾中国的资本输出需求和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

我认为,总书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了新的历史机遇。不但解决了我国国内产能过剩拖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我国在新的经济和外交环境下,对于实现资本输入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的转变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这对于我国未来在复杂的经济体系中走向主导国家有十分大的帮助,这对我国未来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希望“一带一路”这个伟大的战略政策能给我国产生巨大的利好变化,开启继改革开放后新一轮的国家新变革!

上一篇:推进课堂变革实践感悟下一篇:铁路公安民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