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需变革语文课堂

2022-09-11

当前, 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高潮, 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东庐中学的导学、导疑、导练、导讲的讲学稿模式。其实, 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注重了“教”与“学”的关系转变, 坚持以学生为本,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实,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教”与“学”的关系的变革, 是二者关系的觉醒与行动。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课堂要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 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课堂需注重教学过程而非结果,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师生之间要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这意味着教师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交往意味着对话, 意味着参与, 意味着相互建构, 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现, 个性的张扬,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学习, 质疑讨论;而教师绝不是旁观者, 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 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二、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一)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意愿,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映, 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概括地说,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什么, 怎么教, 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 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将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前的教案只是一种预案, 而每一堂课就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一位教师执教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当他走进教室, 发现不少学生在折纸飞机, 于是, 灵机一动, 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 采用新的方式, 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 让学生每人折一只纸船, 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 并且在纸上写几句话送给妈妈, 然后教师让学生诵读写在纸船上的话, 教师也谈起小时候折纸船的事后, 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然后将学生关注的重心自然地引导本节课的课题上来。教师打破了预设的教学思路,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就是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 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 倡导有效教学。因为课堂上1/3的内容不需要讲学生就能懂, 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和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教师教的应是学生自学后仍不会的知识内容,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探究学习。只有这样, 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 又能感到学有余力, 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 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多和少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生疏, 也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 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反之, 教师就要少教。少教, 意味着要教在点子上, 通过教师的教唤醒、激发学生的智慧,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转变课堂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 课堂应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的表演、表现、表达, 课堂的评价也不应看老师讲得多么精彩, 而应看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气氛、主动性,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 表达心声。

对教师的教学的评价, 评价目标需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要求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等, 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评价主体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看课堂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评价的重点要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的评价。

过去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如同加工厂生产产品, 它不符合学生实际, 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 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 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 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发展, 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 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 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关注个别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 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 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 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 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 害怕自己不能适应, 被新课改淘汰, 也不能跟着感觉走, 人云亦云, 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 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 墨守成规, 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 就必须诚心接受, 热情投入,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积极钻研新教材, 敢于探索, 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 充满信心, 建立自信, 在学习中实验, 在实验中学习, 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 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浅谈静摩擦力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