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金融监管规范性建设的思考

2022-12-06

1 引言

2015年12月4日, 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 中国将启用熔断机制。然而短短一周的时间, 4日和7日, 熔断机制均在沪深300指数大幅下跌中触发。随后,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该“指数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8日被暂停实施。除此之外, 近两年为金融界热议的事件还有金融违法案件, 如“e租宝”事件、徐翔事件、“萝卜章”事件, 以及在大刀阔斧的金融反腐中落马的银行和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这些金融违法事件中的犯罪事实明确, 无外乎内幕交易、虚假陈述、贪污受贿等。但我们注意到, 大多数金融违法事件中受到法律制裁的都是个人, 并且事件的同类复发性较高。在各方力量的你来我往中, 很容易发现, 我国的金融监管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身负重责又伸不开手脚。

2 美国的经验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保持着相对静态和比较动态的双重特征, 其宏观监管策略在确立后一段时间内一般不作大的调整以保证这一周期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 在下一周期, 其监管策略会相应发生变化。下面给出了美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的重要历史沿革, 我们要注意制度变革与市场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到, 美国在金融监管制度建设过程中, 根据各周期出现的市场变革和金融事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案和监管措施, 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效率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 这种效率和完善绝对不是理想主义层面上的、可以抵御一切风险的, 甚至这些制度建设无一不是滞后于市场动态周期和金融事件的。此外, 其监管策略不是沿着一个方向单向发展, 而是交替循环 (有偶然性的因素)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在变革过程中从未否定市场, 而是勇敢地自我否定, 逐渐成为目前最有效率、最完善的市场。

3 中国的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主要的金融 (监管) 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中国事实上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金融监管体系, 其中的法律体系也形成整体治理格局。从一行三会的频繁行动和积极性来看,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 忙碌了一圈之后,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建设为何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从金融市场动态发展程度来看, 美国主要金融监管制度创新都始于市场变革明显、风险充分释放的时期, 并且其金融市场集合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 本身波动性较大、变革速度更快。这一点, 我国金融市场正在趋近, 但金融监管的脚步却没有赶上。在金融市场发生大幅变革的近十几年里, 我国较少出现引致整个市场制度建设或监管发生重大改变的事件, 市场相对平稳地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实际上是“自上而下”的, 这种变革是自我维持下的自我升级, 而非“市场导向型”。

那么, 我国金融市场是如何实现自我维持下的自我升级呢?一是将市场风险隐形化, 二是理论高于实践。将风险隐藏或使其滞后发生并不是完全有害的,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市场的伤害, 为市场主体包括监管者争取更多应对时间, 同时有利于市场实现软着陆。但监管者的风险隐藏行为最终会使自己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 事实正是如此。熔断机制就是理论高于实践的例子。这并不是完全批评。追求理想状态是监管者应该具备的决策态度。我国的监管者并不是有意要脱离实际, 但其行为结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4 政策建议

市场规范是渐进趋于理论的, 纯粹理论意义上的效率和完美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认识到这一点是监管制度建设的前提。以现阶段不完全效率市场的状况, 要实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是不可能的, 监管制度的建设总体上必然是滞后于市场动态的。当然, 我们认可理性预期和理论预测下部分监管制度和措施的超前性 (如预防性措施) , 但是这些大多是基于经验主义, 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毕竟, 市场本身并不想经历危机, 但危机还是来了。监管者不应该惧怕市场, 更不应该惧怕政策无效。建立监管者与市场之间的信任是最有效的制度润滑剂。市场不仅包括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收益, 还包括其中的参与者——企业、机构、投资者等。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 特别是近些年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及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发展, 我国金融市场相当活跃,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企业, 还是政府都踊跃参与其中。这使得市场交易量大幅提升, 新产品和新的交易机制不断推出, 市场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加大, 一系列新的规范性制度建设不断加快。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监管者与市场之间的信任仍不充分。

关键词:金融监管,规范性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忠生.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 巴曙松, 沈长征.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与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选择[J].西南金融, 2013 (8) .

[3] 何佳.中国金融监管与创新的逻辑[J].西南金融, 2016 (18) .

上一篇: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策略下一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