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服务模式,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物流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产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物流的概念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介绍,进而对物流产业在产业经济系统中的定位进行表述,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畴及其行业结构,阐述了研究意义。

第一篇: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健康产业概念探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各种经济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其中,健康产业是众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内部组成结构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状态。为了对健康产业有更多地了解,首先需要对该产业的概念进行明确。而从国内外检索的相关信息中发现,一些学者对健康产业的概念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基于健康产业概念的重要性,文章从健康产业英语表达上存在的区别、产业与行业的区分及国家对健康领域活动的统计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健康产业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今后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经济产业;健康产业;分支;概念;英语表达;说明

健康产业是我国经济领域发展中的一大支柱,主要包含医疗产品、保健用品和营养食品三大经营范围,这是中国式健康产业体系的重要架构,同样也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不过,就健康产业的概念,在相关数据库对该管检测的搜索中发现,有关学者所表达的言论和观念并不一致,故需要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从多篇文献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将其进行整合、梳理,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对健康产业的概念进行详细的理论描述,让更多的人对健康产业有充分的了解,促使该产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一、国内外健康产业概念研究概况

(一)国外健康产业概念研究

在对国外健康产业定义相关信息的检索中,发现最早提出该定义的是保罗·皮尔泽和蒂·托马索,主要是在相关书籍中对健康产业进行了概念上的阐述。根据书中文字翻译出的意识表达上来看,重点描述了在人身体健康状态的情况下,市场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让人们的健康和健美起到较好的维持性作用,从而对人体的老化进行延缓,对疾病的出现,也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另外,对于当时的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饮食失衡问题,也进行了描述。据相关数据统计,那时候的美国人超重或不健康的人数占据65%以上,病态肥胖者大约占据1/3的比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抗衰老、更健康的想法才会让人们更加的向往。也是因为如此,健康产业才得以真正地开始发展。其后,又有托马索、史怀哲相继发表了有关健康产业概念的文章。表示健康服务活动的展开必须是以集群为整体,并重点提出了医疗保健服务这一重点内容。其后,又有相关学者在托马索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在健康产业内容的描述中,提出了公立、私营、非盈利机构所展开的健康服务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视为健康产业的表现形式。从以上内容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在健康产业内涵与外延的认知上,相关学者所表达的观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其中,保罗学者所描述的健康产业,重点提出了抗衰老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本质特征是疾病的预防和延缓衰老,并且服务人群是以肺疾病人群为主。而医疗服务活动并不符合该学者的观点。至于托马索为代表的学者对健康产业概念的相关描述,重点指出了健康服务活动,包含了醫疗服务、疾病预防等产业集群,与保罗学者提出的观点相比较,在健康产业外延的描述中,范围得到一定的扩大,由此得以看出两个学者就健康产业概念描述上存在的不一致。

(二)国内健康产业概念研究

通过国内对健康产业概念探讨的相关文献的整理中发现,健康产业概念的描述最开始是在1998年的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上提出,之后在学术界中,对于健康产业的概念,不少学者在更深层地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国内健康产业概念的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于2005年之前,对于健康产业概念的描述,不少学者都只是通过描述性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该产业概念的理解。最先开始,有关学者对健康产业的概念描述中,重点指出了医疗卫生产业、农业、保健业、营养食品以及环保产业、休闲业等多种产业组成。之后,又有学者在对健康产业概念的分析中,从产业链的角度上进行了阐述。具体内容为:在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另外还包含综合产业体系,涉及到研究、开发、生产、市场等多个组成部分,由此组建形成的产业群。后期,在2003年,陈英耀等人对健康产业的外延广阔性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筹资、研究和生产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涉及。于2004年,刘德培等人对健康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市场环境特殊性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从以上中国的相关学者对健康产业概念所发表出的观点和见解分析上不难发现,健康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是许多学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言论中的关键所在。尽管,这些学者在健康产业概念的见解上,都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对于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并未予以明确地说明。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当时健康产业的起步仍处于初始的阶段,其概念内涵需要进一步理清,需要明确界定其外延产业。

我国于2005~2010年期间,针对健康产业的本质特征,学术界相关学者开始对其进行了一些阐释。其中,包含了狄香玲和白书忠所表达的观点和见解。其中,前者重点表达出了对人类健康产业的增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高经济效益、低强度劳动、低资源消耗等几大方面。在同一年间,学者对健康产业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概括。具体从产业活动服务的时间、地点、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将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对象放在了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目的是使其更加健康、健美,并且还具备防患疾病的作用,充分表现出了该产业的主动积极性。2007年,基于医药卫生产业的支撑,白书忠对健康产业的概念提出了相关的说法。 言语中表达了当下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了一种综合性产业。包括健康的维护、改善、促进和管理四大部分内容,以此对疾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与此同时,产、学、研产品在市场中得到供应,并间接性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而健康产业便是以上内容汇总后形成的产业的总称,根据产业性质的不同,存在健康相关产业和医疗相关产业两大部分。

从以上学者的相关言论中不难发现,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学术界对于健康产业概念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逐渐加深,并且对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本质特征上的区分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概括为增进人类健康的方法、健康产业所服务的人群以及在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方面所发挥出的效果。

从202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健康产业在中国经济领域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健康产业的概念,学术界对此方面的展开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尤其是健康产业外延的界定,受到了研究学者更多的关注。而健康产业理论的明确,对于该产业今后的发展也可以拥有充分的理论支持,促使该产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2010年,相关学者对健康产业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概述,主要涉及到三大部分,包括健康管理、医疗器械和制药与药品。其后,有关学者又将健康产业划分为了四大组成部分,除了健康管理与之前学者描述一致外。另外提出了傳统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和医疗产业,将其细化,又包含了休闲健身、医疗器械、营养食品、健康管理等多个分支。

二、定义健康产业概念需明确的问题

(一)不同的英语表达的区别

在健康产业概念的英文词语理解中,wellness与health所表达的含义相互之间存在区别。其中,wellness重点表达出了人们对保健方法使用来维持健康状态的重要性,这种健康维护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来实现。而health重点讲述的是人们的健康状态依靠医疗活动修复和医疗保健工作两部分内容。因此,以上两个应为词汇对健康产业的概念表达出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二)“产业”与“行业”的分别

在经济学中,产业与行业两者的概念和属性是不相同的。其中,产业具备三大要素。一是产业的概念中强调了同类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企业是参与的主体部分。二是除政治、社会等活动外的经济性质的活动。三是产业活动中所有经济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某种同类属性特征。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社会分工的客观产物是学术界对行业的一个普遍认知,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行业是在社会分工中形成,并且融入在社会经济部门中的农业、工业领域中,在特殊分工后,特殊社会经济部门的形成就是行业。由以上描述不难发现,产业与行业的内涵、外延均有所不同。经济性的活动分工术产业所要强调的内容。而侧重于活动的相同属性是行业所压强调的内容。在概念外延的分析中,与产业相比较,行业所涉及到的外延部分更加宽广。

(三)定义健康产业概念

经过以上内容的分析,针对健康产业概念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个组成要件。第一,为达到更健康、健美的标准,市场中所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此外,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还能延缓人们的衰老,具备预防疾病的效果。第二,满足三个层次人群的高层次健康服务需求,包含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部分患者,这些所说的服务需求不涉及基本的医疗服务。第三,对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追求的目标展开调查,明确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量,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由此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以上三点为当下健康产业概念中所要表达出的最为主要的观点,缺一不可。在明确以上三点内容后,对健康产业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梳理。在健康产业定义明确的前提下,其外延的界定也更加容易。例如:民营医院内部服务对象为各种病症患者,虽具有经济性,但服务对象并不符合健康产业的定义内容,因此,在健康产业研究、统计工作开展中,其并不属于纳入的范围。对于相关企业在市场中销售的保健品、运动器械等,在人们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购买的经济活动,归属于健康产业领域的研究范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支柱,在该产业发展中,就其概念在学术界中不少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由之前的概念定义模糊、不充分,到现在的进一步确定,可谓是经历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同样也是健康产业一步步发展成熟的历史见证。拥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对健康产业的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有了理论的支持,使得健康产业的发展更加顺利,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金碚.关于大健康产业的若干经济学理论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1-7+84.

[2]杨子潞.健康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04):179-182.

[3]关雪凌.健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0):61-64.

[4]金媛媛,王淑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01):138-143.

[5]王龙飞,殷小翠.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03):34-39.

[6]侯韵,李国平.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06):109-118.

[7]范月蕾,毛开云,陈大明,于建荣.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推进建议[J].竞争情报,2017,13(03):4-12.

[8]刘青,赵元吉,胡毓诗,孙君志,何本祥等.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及走向(笔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1):1-7.

(作者单位:蔡嫄鑫,浙江大学;蔡雷鑫,同济大学)

作者:蔡嫄鑫 蔡雷鑫

第二篇: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物流产业分析

摘要: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服务模式,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物流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产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物流的概念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介绍,进而对物流产业在产业经济系统中的定位进行表述,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畴及其行业结构,阐述了研究意义。

关键词:物流;物流产业;产业经济学

Key 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industry; industry economics

0引言

物流产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服务模式,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冲击着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在此背景下,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8号文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物流业专项规划,也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规划,此规划的出台突显了物流产业的基础性作用。

物流的概念最初是从二战时的军事后勤中产生的,在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给出的物流概念为: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动和储存的企划、执行与控制过程,以达成顾客的要求。欧洲物流协会(ELA)对物流的表述是: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它将物流定义为两维矩阵,第一维是物料流,由采购、物料管理和实物配送三个业务功能组成,第二维是工作顺序,由顾客服务、运输、仓储/物料搬运、物料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与支持以及管理等构成。日本通产省的运输综合研究所认为:现代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现代物流的7R(Right)定义则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物流产业的界定以及产业范畴

产业经济学是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认为:所谓产业就是生产同类产品或替代品的企业的集合。根据物流的概念不难判断出物流是一个产业。因此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的职能活动已经随着社会分工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日趋结构化、组织化,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目前,普遍的认识就是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属于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中的某些产业服务,是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对于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认识和普遍的共识,本文将尝试着界定物流产业以及其范畴。

物流产业的概念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杨春河、张文杰和孟燕萍(2005)将物流产业的概念定义为:物流产业是以整合分立和分散的物流资源、有机集成和协调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保管、信息、配送、加工等企业物流职能形成专业化物流服务活动和不可或缺的支持性活动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张际春和楚立松(2008)将物流产业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其中,广义的物流产业涵盖物流服务中的各种生产流通环节涉及的人和物,包括商品和服务流通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流,这一大物流体系一般包括现代化的流通技术装备系统、流通辅助支持系统、流通组织系统和流通管理系统。而狭义的物流产业只是指商品和服务流通中的物资配送系统。 何娟、朱健梅、曹洪(2008)认为:物流产业通过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它通过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物资的位移,将现代市场经济的各个行业、部门、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形态价值。综上所述,笔者定义物流产业为:物流产业与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动相关,是为第一、二产业以及部分第三产业服务、协调,衔接生产与最终消费等其他产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服务性产业,它是集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一身的独立的产业学科。

但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分散特征的产业,它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第三方物流有相对较为独立的运营组织外,物流产业并不能较为清晰地划分出其边界,而更多的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物流产业的组织及其业务是分散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的,因而,将物流完全清晰和具体地从中剥离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概念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王述英、王青,2006)。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是属于第三产业的,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协调和促进作用。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第三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究竟哪些产业是在物流产业的范畴之内呢?

(1)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物流产业的范畴,物流产业包含以下具体行业: 商品包装业、运输业、仓储业、货物运输代理业、流通加工业、物流信息业。

商品包装业是指对商品进行包装以提高商品安全性和美观性的行业。商品包装业务主要发生在商品的生产、流通、仓储等环节中。通过包装可以有效地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可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增值。

运输业是指从事基于物流基础设施、运输载体以及劳动力进行物流运营业务的运输体系。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仓储业是通过向企业提供保存物品的场所,以及对这些物品进行保管、信息统计等业务的企业。仓储业应包括仓库以及集货中心、分货中心、配送中心、转运中心、储调中心、加工中心、物流基地等物流中心。

货物运输代理业是货主与运输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运输代理形式提供运输服务的行业。货物运输代理业业务通过组织多式联运和代办运输手续等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运输效率的提高,这同时也降低了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货代业务是国外物流产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并且已经达到相当规模,而在我国,这一行业也初具规模,并且日益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通加工业是生产加工业在流通领域的延续,是对物流服务功能的延伸的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加工形式。

物流信息业是反映物流领域各种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产业,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有机结合。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高效沟通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从物流组织方式来看,物流产业可以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由生产方和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方式。它是由从事生产或者供应业务的企业,通过自身物流设施和物流网络的建立、完善,为了配合自身生产、销售和供应活动而从事的物流运营。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和供应组织往往采取这种物流组织方式。

第二方物流是指购入方、销售方组织的物流方式。为了采购、销售业务的顺利进行,销售方往往需要投资建设物流运输工具、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资产,并进行物流运营、管理工作。

第三方物流是指既不是由生产方组织也不是由销售方组织,而是由两者之外的第三方组织的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专业化分工所造成的。美国学者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形态可以分为与运营相关的服务、与管理相关的服务以及两者兼有的服务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形态都必须高于过去的公共运输者和契约运输者所提供的服务。”第三方物流除了应该具备传统业务的功能之外,还应体现出对委托方的委托对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设计、规划、管理和信息服务,因而第三方物流具有增值性。

第四方物流是由独立于第三方物流提出者、客户、商业过程管理者、服务提供者的供应链综合者,将其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合起来,并对之进行管理,从而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3)从产业结构来看,物流产业应包括:物流基础产业、物流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信息业。

物流基础产业。它是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等,主要物流设施包括车站、货场、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线、公路、仓库等。应强调充分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和增量资源浪费。

物流装备制造业。由于物流活动离不开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载体,物流产业还包括物流装备制造业,大体上分为:集装设备生产行业、货运汽车生产行业、铁路货车生产行业、货船行业、储存与搬运设备制造业等。物流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提高整个物流活动过程装备水平的重要产业。

物流信息应该可以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结束语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生产和大量进出口、大量消费,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物流产业作为工业化进程中重要的服务模式,对于其他产业部门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帮助国家或地区抵抗经济危机。但物流产业界定的模糊或者不清晰,阻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物流产业及其范畴。

首先,对产业政策的设计有着重大意义。对物流产业的界定不仅有利于统一的物流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在协调沟通方面也有利于各产业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其次,对市场机制的完善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力量乃至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后,对人才培养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界定物流产业及其范畴有利于完善物流学科的学科建设,也为进一步培养物流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伟. 关于发展我国物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 管理世界,2004(3):139-140.

[2] 黄海,徐涛. 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 物流科技,2005,28(117):1-4.

[3] 张际春,楚立松.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17-18.

[4] 何娟,朱健梅,曹洪. 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约束因素和未来发展重点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81-84.

[5] 杨春河,张文杰,孟燕萍. 现代物流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论研究[J]. 物流技术,2005(10):38-40.

[6] 王述英,王青. 试论物流产业的属性及其组成[J]. 学习与探索,2006(2):228-230.

[7] 李志. 区域物流产业构成及其基本特征[J]. 中国流通经济,2008(4):15-17.

作者:张江华,刘维娇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内涵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新的社会形势面前,农业产业化也有了新的概念与内涵。但如何准确把握产业经济视角下,农业产业化内涵,则成为了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农业产业化内涵”。以期通过分析研究,对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内涵进行全面把握。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农业产业化;传统概念;新内涵

农业产业化诞生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它是对农民改造生产实践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经济运行以及管理机制迫切要求改革。在此背景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研究浪潮。但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观点。为了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农业产业化概念,就需要立足于产业经济学视角,解析农业产业化内涵。因而,文章针对“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农业产业化内涵”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传统内涵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可发现,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概括而言,主要包括:首先,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一种产业,它突出了农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农业产业化作为产业的一种,它是对农业发展落后状况的反映,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造;再者,农业产业化强调,应该将工业化生产与经营模式,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对现有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造;最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系列化的简称。

二、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农业产业化新内涵

上文总结的农业产业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在产生了变化。对此,就要求我们从产业经济学理论视角着手,探究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及其发展状况。

(一)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产业经济学是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具体而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产业关系。其中,产业关系指的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并且处于产业内部的一种矛盾关系。产业经济关联性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关联;二是间接关联。直接关联指的是在投入生产和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间接关联指的是彼此之间处于不同的产业所形成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产业间所存在的这种关联性并不是基于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所形成的,而是将其中所存在的这种比例关系,研究更深层次的理论,从而挖掘产业经济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对这种比例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化,逐渐形成相应的理论架构,即产业结构理论。

(二)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农业产业化新内涵。在传统农业产业格局下,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生产资料的产出,通常都是以简单工具加工实现,农产品仅限于产业内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产业之间的交融性更强,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产业经济也呈现出逐渐分化的态势,与其他产业之间所形成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尤其是二战以后,各国都大力发展本国农业,并且使农业与相关产业进行连接,使农业融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中,打破了传统农业产业的格局,使得产业之间的关系发生质的转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依托于机械化的发展,人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机动农具成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肥料等也成为促进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此外,农业生产的诸多环节中,传统农业格局下的一些生产职能逐渐被弱化,并逐渐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并且基于农业产业形成了“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基于产业属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与农业产业相关的产业在分布上并不唯一,有些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甚至有些已经走向了第三产业,而这些产业与农业产业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因而也被称为“农业关联产业”。

二是,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关系宏观层面的变化。农业产业已经逐渐从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向各领域拓展,并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农业生产中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多数都是通过工业生产获得的,同时由于相互存在的这种交融性,工业、服务业所涉及的技术也逐渐渗透进农业产业中,并融入到期发展的各个环节。

三是,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关系微观层面的变化。最初的农业或农业与工商业、服务组织之间发生关系主要是以市场为媒介所形成的,而且通常表现商品买卖;随着相互之间的融合,彼此之间逐渐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签订短期经济合同,也存在不固定经济合同,从而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但这种经营联系相对比较松散;而伴随着这种联系性的加深,相互之间的合同开始逐渐走向长期性、固定性,由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必须要应用到彼此的资源,使双方在利益方面存在一致性;最终,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加深,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组织,并且通过组织形成一种互利双生的关系,基于此,进而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立足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对农业产业化内涵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全面把握,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樊金也.基于辽宁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推广改革探析[J].北京农业,2011(12).

[2] 李依霜.“民工荒”问题的产业经济学考察——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切入点[J].中国外资,2011(06).

作者:李涛

上一篇:金融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法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