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分析

2022-09-1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 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当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所谓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 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 遵循语言规律的一种职业语言。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 奋然前行。”因此, 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

古今中外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表明, 他们的教学之所以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 除了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灵活的方法外, 精炼、优美的语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一位教师在讲《黄金分割》时, 是这样开头的:“西方著名学者普罗克拉斯说过,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同学们, 在数学的王国里有许多数, 像0.618那样引人注目。它们像维纳斯那样美丽, 任人欣赏;它们像诗歌那样甜蜜, 耐人寻味;它们像寓言那样含蓄, 发人深思。只要你努力学好它、掌握它, 它就会像一匹被你驯服的骏马, 驮着你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不信, 今天我们学了‘黄金分割’大家就会明白了……”。我在讲《声的传播》一节时, 是这样开头的:“在一个炎热的晚上,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接着就是隆隆的雷声, 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常遇到。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 接下来才听到雷声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们就必须了解声的传播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传播。”听教师这样讲课, 无疑是一种艺术享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 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教师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教师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其艺术美感诉诸于学生的听觉。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声音, 在语言的音色、音调、音量、音高、音长等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并且运用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及语调的细致入微的变化表情达意。

一个人讲话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的程度, 是受气息支配和控制的。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调整呼吸, 学会用气发声, 同时运用自己的耳感对声音适时进行调整。 (1) 音量要大小适中。音量太小, 不易让所有学生听到、听清。要避免讲一句话时, 后半截话弱化、虚化、模糊, 甚至字音消失。虽然自己不易觉察, 学生却听不出老师所云何物。音量也不能太大, 音量太大字音反而听不清。声音虽然传得远, 却不在学生耳边, 并且容易产生听觉疲劳。教师要从表情达意的角度调节音量, 用声以中音区为主。这样, 教师说得轻松, 学生听起来也不觉得吃力。所谓“有理不在音高”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讲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变化讲话音量的大小, 如此会使学生感到亲切, 并能调动起他们的听觉注意, 也显示出教师的从容和自信。做到:小的合理, 大的有据。 (2) 声音不宜过亮、过高。过亮的声音显得尖利、单薄, 情味不浓。生来音色偏高的老师, 可放松声带以降低音调, 少用高音共鸣, 多用中音共鸣, 使音色变得厚重一些, 更有助于沟通和交流。 (3) 科学、规范地运用语调。常言道:“话语听音, 锣鼓听声”, 指的就是说话的语调。语调是语气的外在声音形式, 是教学语言声情并茂的技巧, 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 调节自己的语调类型。有时高亢激昂, 有事平稳舒缓。这样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有关资料表明:教师运用一成不变的语调进行教学, 学习内容的正确率在59.4%~81.1%之间。而采用变化的语调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情绪兴奋, 注意力集中, 学习内容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8.4%。

教师语言的节奏美, 主要体现在语速的合理调控和顿连的灵活处理两方面。富有变化的语速体现出语言表达整体的节奏: (1) 缓慢、平稳的导入, 在节奏变化中展开主题; (2) 在处理难点、重点时, 语气趋缓或语气凝重; (3) 在遇到质疑时, 有意引而不发留下思索的余地。这样, 一节课就有了起、承、转、合的节奏控制, 既体现了规律, 又具备了随情随势的调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顿连的使用在控制节奏方面, 也非常重要。这如同一段音乐中的“休止符”——美国历史上的林肯总统, 就是一位很会使用顿连的演讲高手。比如当他讲到一个要点时, 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常常会倾身向前, 直望对方眼睛, 一句话也不说。这突然的沉默, 会立刻引起人们对他下面问题的关注。百家讲坛的钱文忠老师在讲《三字经》时, 使用顿连几乎成了他的讲课专利特征。恰当、灵活的运用顿连是语言表达艺术的重要技巧。

2 教师语言的遣词美和句式美

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文中指出:“语言真正的美, 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这表明教师语言的艺术还表现在遣词优美和表意准确这两个方面。富于美感的教师语言, 应避开平声、仄声字过于单一的组合, 而选用匀称、有起伏的句式, 并且有节奏的使用大开口度的音节讲话。从表意方面讲, 选用的词其外延与内涵清晰无误, 尤其注意把握解说性、诠释性用语的分寸感和精确度, 把握词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区分度。在遣词方面应注意: (1) 体现“谦虚、尊重和平等”的原则。比如有些老师喜欢用“我给你们‘讲了’”, “我‘告诉’你们”这样的语言。我在讲课时有意识采用“上一次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和“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的词语。这样做, 虽然意思相近, 但是态度和语气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介绍”, 少了“讲”的一分居高临下, 多了几分“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的谦虚和平等。同时“我们”和“共同研究”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大大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2) 针对特定对象针对特定对象选用相应词汇。由于不同年龄的学生理解、接受能力不同, 不同性别、性格的学生感受特点存在差异, 遣词用字应有所区别。比如在表扬学生时, 低年级用“机灵”、“天真烂漫”, 高年级则宜用“思维敏捷”、“淳朴执着”。又比如夸奖女同学可以说“衣服很漂亮”, 而对男同学最好说“你今天特别精神”!一个意思, 多样说法。目的是说来顺口, 听来顺耳, 尽量做到合理精当。教师一般以讲述为主, 单一的句式会显得沉闷单调。高明的教师会一句话采取多种说法, 并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发, 通过句式的选配体现口语的美感。其主要途径有: (1) 以通俗明快的句式为主, 以深奥曲婉的句式为辅; (2) 在陈述句中根据表达需要穿插探问、祈使、感叹句等; (3) 松句与紧句协调使用。松句结构疏松, 表达语气从容舒缓;紧句结构紧凑、容量集中。配合使用时, 松句做沟通交流, 不紧不慢的进行启发, 最后用紧句同摄分散的信息, 给学生完整的知识。或者先用紧句做概括性的总体, 然后化浓为淡, 用一组松句作条分缕析的说明。

3 教师语言的具象美和谐趣美

具象即具体而形象的意思。富于具象美的教师语言, 可以使知识信息真切而形象的映入学生的感知, 给他们审美愉悦的快感。教师语言的具象美一般体现在生动的描述、精妙的比喻和神奇的换算。在讲话时, 高明的教师总是精选一些可用感官体会的具体性词句。例如, 在讲电流这个概念时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 我们都见过小河、小溪, 也听说过黄河、长江。中国的河流大都往南或往东流, 这是为什么呢?对。正是因为我国的地貌特征, 使北南东西有了落差。河流才会向南、向东流动。同样道理,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经电灯流回负极, 也是因为有一个落差, 这就是电位差, 即电压。江河上我们建一个水闸来控制水流, 电路中可以装一个开关来控制电流……”。在教师语言中, 说理性比喻使用率很高。它使抽象的事物穿上具象可感的外衣, 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奇妙联想, 从而对新概念、新理论的理解昭然若揭。换算也具有类似的表达功能, 他是通过对难以感知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量提出来, 可以用一种形象化的计算方式来计算, 以排除疑惑。此法常常能收到使人大彻大悟的表达效果。比如在解释核能的巨大破坏力时, 我这样说:“在原子弹发明很久以前, 爱因斯坦已经推出了质能方程:△E=△Mc□ (知道了质量亏损就可以计算出重核裂变成轻核时释放的能量。

一个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是0.1510 (3.00×10□×10□×10□×10□) □=141兆电子伏特, 一千克铀充分裂变释放的核能相当于2 5 2 5 0 0吨优质煤, 完全燃烧放出的化学能。”这样说, 学生会对核能的巨大, 留下深刻的难忘的印象。

教师语言的谐趣, 有“理”和“情”两方面含义。面对深奥复杂的难题, 教师富有逻辑性的诱导, 一语道破天机的点拨, 学生的心会一下子给“点”亮起来, 这就是“理趣”;形象的描述、精巧的比喻、细腻的抒情, 学生的心弦给拨动了, 这就是“情趣”。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益智明理, 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启发联想、推动领悟、构筑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手段。使用幽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格调健康。幽默是情趣的高雅的流露, 是高智商的表现, 一定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2) 浓淡适度。教师的幽默, 要淡入淡出, 宜淡不宜浓, 应是最佳教育时机的疏笔点染; (3) 适时适地。幽默要有合适的语境, 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 (4) 适应对象。例如我们有一位班主任老师突然造访学生寝室, 发现有学生抽烟, 他装作若无其事, 慢条斯理说:“我的上帝!青烟袅袅, 祥云朵朵, 定是妖怪巢穴。敢不敢进去啊!同学们, 小小年纪就吞云吐雾, 真想做鬼么?人做鬼容易, 鬼想做人就难了!”这样做即指出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同时也对学生抽烟行为进行了委婉含蓄的批评。

4 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和态势美

教师工作处于多变的动态语境中, 在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前如何摆脱困境, 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靠的是教育方法。教师的机敏应对、睿智表辩, 会给人以美感。究其艺术技巧而言, 可分为四种方式: (1) 化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看成是永远正确的化身, 学生的诘难只要是有正确的地方, 就机敏的接过来, 为我所用。 (2) 归谬。执教时暂不否定, 而是顺势推及荒谬之处, 让学生自悟其诘难的适当。俄国生物学家格瓦列夫讲课时, 突然有个学生学公鸡打鸣, 课堂上顿时一阵哄笑。格瓦列夫立刻掏出手表看了一下, 然后说:“哎呦, 我这怀表误事了, 难道现在是凌晨?不过请大家相信, 公鸡报晓可不会在这时候吧?”这个顺推归谬的应变使课堂局面迅速得到控制。 (3) 反诘。指教师用适度的反问, 作应对性的表达。 (4) 岔题。指教师因势利导地将责难引向正确的方向上来。例如在作文评比中, 我们的语文老师夸赞某学生作文写得好, 这时有学生小声说:“抄的!”老师明知这是出于妒嫉, 但考虑立即做批评会影响教学气氛, 就说:“抄的?说得对, 是抄的。我亲眼看到, 这位同学是从草稿纸抄到作文本上的。如果怀疑是从作文选上抄的, 这实在是对这篇作文的恭维!”教师机敏地别解“抄”, 顺势将学生的否定评价“岔”到肯定评价方面, 维系了课堂的和谐气氛。

教师在讲台上讲课不同于收音机在广播, 教师只要出现在学生面前, 他的表情、手势、眼神、动作都开始“说话”了, 而这些“话”会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态势语, 它在强化和补充教师口语信息的功能方面, 效果尤为突出。成功的口语交际和教育教学活动, 不仅得益于有声语言, 并且必然伴随着和谐、得体的态势语。如何使自己的教态富于美感呢? (1) 态度要真诚。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学生, 不带半点虚假、娇柔, 如此才能和学生和谐地沟通; (2) 表情要丰富。因为“老师的脸是学生的另一本‘书’, 应该让学生从老师的脸上‘读’到信任和期待”。要学会用眼神说话!劳夫.爱默生说过:“人的眼睛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还要善于用手势动作辅助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感人, 并且会使教师的主体形象更具美感。

教师语言的艺术风格, 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刻苦磨练、不断创造才逐步形成的, 他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抱定“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奉献精神, 立足实际、积极探索, 必能在无限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练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语言, 并培育出张扬个人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 在三尺讲台上尽释自己的光和热!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语言在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教师语言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侧重研究了教师语言的四个最高美学境界:节奏美、遣词美、具象美和机智美。并通过大量事实及个人教学经历论证了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语言,节奏美,遣词美,具象美,机智美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孟宪恺, 教师口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 教育与教师[M].教育与教师出版社, 2007.

[4] 高跟超, 教师素质新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上一篇:液压式抽油井光杆冷矫直器的研制与应用下一篇:浅谈校长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