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舞教学训练探析

2022-09-10

云南舞蹈丰富多彩, 如彝族的舞蹈、景颇族的舞蹈、佤族的舞蹈、傣族的舞蹈等, 都是具有震撼力的舞蹈。白鹇舞是在元阳、元江等县哈尼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 因模仿仿大森林中美丽的白鹇鸟的觅食、飞翔、漫步等动作而得名。白鹇舞的特点是轻盈飘逸、舒缓优美。在锣的鼓声的伴奏下, 表现白鹇鸟在林中觅食、在溪边饮水、避孕药翅飞翔、嬉戏玩耍等动作。在单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动作较多, 是哈尼族舞蹈中较成熟和完整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1 舞蹈中的力度训练

力量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人体或身体某部肌肉收缩舒张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按肌肉收缩的形式, 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按力量表现的形式, 又可分为速度力量 (爆发力) 和力量耐力两种。要求肌肉收缩程“爆发力”来完成动作, 而完成连续的“绷子”、“旋子”、“扫堂腿”动作时, 要求尽可能长时间重复次数越多越好, 要求肌肉具有力量耐力的能力。

1.1 影响力量素质提高的因素

(1) 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的神经冲动强度大, 频率高, 肌肉所产生的力量就大。爆发力好的人, 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能够迅速地由抑制转变成兴奋, 中枢内的各个神经细胞也能一起向所支配的肌纤维发出神经冲动, 使他们完成同步收缩。此时, 力量就大了。因此, 训练力量时, 要注重提高神经的调节机能, 注重完成动作的协调性, 集中精力, 开动脑筋, 多想象完成动作的全过程, 以加快“动力定型”的形成, 并掌握好负荷的强度, 这样就可以达到“长劲又不长块”的目的。

(2) 肌肉对于神经冲动的反映力。通常训练刺激引起肌肉的反映只有肌肉潜力的30%左右。因此采用相同的方法或相同的负荷进行训练只能导致肌肉适应训练。如集训课常出现一套组合或一次课堂训练组内容、形式较长时间进行练习, 缺乏考虑训练强度与负荷量的变化, 导致舞者体能无法发挥。有时舞者的技巧水平上不去, 单靠重复练习还不够, 必须采取有效训练手段, 不断给肌肉新的刺激。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刺激强度, 尤其时较大强度的训练。系统的训练是逐步提高神经冲动的同步效应, 以及对抗肌配合主动完成大强度运动的能力, 从而使力量得到提高。

(3) 除上述之外, 肌肉的形态组织结构不同, 也会影响力量素质的提高。如:红白肌纤维组织不同, 肌纤维的数量与长度也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再如:血睾酮水平与血皮质醇水平, 均是影响力量素质提高的因素。

1.2 强度练法

舞蹈演员的形体美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往往很当心肌肉增粗而影响体形美。那么, 如何在训练中才能保持或形成优美的体形呢?科学地应用强度法进行训练, 是最佳的选择。研究表明, 采用较大负荷进行训练, 力量明显增长, 而肌肉体积增长效果较差。而如果以中等水平负荷训练的话, 肌肉体积明显增长。假若在训练中忽略训练强度问题, 而造成被训练到的肌肉明显增粗。强度训练法保证了神经用力的高度集中与绝对肌力的发展, 能使舞者在肌肉体积没有特殊增加的情况下, 使相对力量得到显著提高。严格控制训练强度问题, 应用强度法安排课堂训练, 完全可以解决舞者的力度问题, 由可保持优美的体形。

1.3 肌肉退让练习法

中国舞的“跳”动作, 多是在动态中完成各种跳或连续跳, 也有直接推地起跳。从肌肉工作性质和做功的特点可把支撑阶段分为退让性和克制性工作阶段, 从起跳瞬间看, 又可分为缓冲和登伸两个时相。要想跳的高, 脚步肌肉缓冲时间越短, 支撑反作用力越大。因此, 提高腿部肌肉的退让性抗阻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弹跳力。退让练习法是专门提高舞者腿部弹跳力而设计的很好方法, 此法的生理依据是:肌肉不仅在收缩时能把化学能转化为功, 而且在外力拉长做功时, 肌肉也能反过来把功变成化学能。因此退让性用力除了既是效应 (制动外) 还能产生积蓄效应。此外, 退让性练习能比动力性练习对抗更大阻力, 能用超出克制性收缩的强度进行训练, 因而能给予神经肌肉系统更强的刺激, 取得提高力量的效果, “跳深”练习就是一种退让练习法。既从高处 (50—110厘米) 跳下后, 立即向地上跳起, 越过一定高度的障碍, 可如此反复练习。此外, 退让练习法还可以应用在踢腿练习上, 要求上踢腿时迅速有力, 下落时有意控制慢落腿。这样可发展腿部肌肉的退让功能, 可增长肌肉力量, 特别是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2 跳跃能力的训练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 发展跳越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其一, 增加参与活动肌纤维的数量。一般人活动时只有60%左右的肌纤维参与, 通过科学的芭蕾基本跳跃训练可以改善神经冲动的发放, 使参与活动的肌纤维达90%, 将肌肉力量提高30%以上。其二, 使肌肉中磷酸原的筹备量增加, 通过有针对性的芭蕾基本跳跃训练练习, 可促成肌蛋白的进一步合成, 增加肌纤维能量的存储, 使收缩力量加大, 从而提高舞者的跳跃能力。训练中, 可采用分解有针对性的方法, 将舞蹈基本训练中复合跳跃组合, 分解成若干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为舞蹈中几乎所有的跳跃、旋转和力度都是以踝关节的力量为基础。在有一定的抗阻力条件下, 进行针对踝关节的专项训练对舞蹈者跳跃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在实际训练应用时, 一般采用中等的负荷量进行训练效果最好。以这样的负荷进行踝关节力量训练, 舞者体内舞动神经原只产生中等程度的兴奋, 有助于改善舞动中枢间的协调关系, 不易疲劳, 还可进行多次重复练习。

2.1 以跳跃种类的特性确定练习速度

不同种类的跳跃发力速度不同, 其发展目标也不同。训练时必须考虑辅助训练的力量和速度。在发展爆发力时采用小负荷的快速舞动训练方法, 着重提高舞动中枢的同步作用和改进舞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在进行跳跃练习初期, 以隔日练习效果为好, 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

2.2 注意性别和年龄特点

少年儿童时期, 尚未完成骨化过程, 骨骼的弹性较好, 但坚固性差, 不宜做长时间的静止和大负荷的跳跃练习, 以免骨骼变形。一般安排些小跳组合练习, 也可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中跳或简单的大跳练习。

2.3 注意控制舞者跳跃能力的增长速度频率

跳跃能力的增长曲线与消退曲线基本一致, 快速增长的弹跳力量, 保持时间短, 消退快, 而缓慢增长的弹跳力量, 能够发展到较高水平, 且保持时间长, 消退慢。舞者想要保持已经发展的跳跃水平, 一周内要进行有计划分次训练即可。这样就年保持跳跃能力的增长曲线与消退曲线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只有合理自然的将舞蹈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舞者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 学习的动力才能不断强化, 这样, 学生就能在舞蹈的殿堂里展开想象, 感受到舞蹈无处不在, 从而找到真正的快乐, 在舞蹈中放飞自己的希望。

摘要:云南民族歌舞以其浓郁的艺术风格和淳朴高雅的艺术品味, 白鹇舞是在元阳、元江等县哈尼族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本文就此舞蹈的训练方法做些探讨。

关键词:云南,烟盒舞,力度,跳跃,训练

参考文献

[1] 石裕祖新.云南民族舞蹈史[J].民族艺术研究, 2006 (4) .

[2] 王清华.云南民族舞蹈[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下一篇: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工艺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