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舞仪式中“师公”的象征符号意义探析——以广西柳州师公舞为个案

2022-12-20

广西柳州非遗“文武坛师公舞”是对壮族人民影响深远, 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符号。近年来, 学界研究者对“师公”这一在师公舞仪式中起独特作用的象征符号有了一定的分析, 主要有从宗教和人文文化的角度对“师公”的内涵进行研究, 综合介绍壮族师公仪式的宗教性质, 以及师公仪式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另外还有从戏剧、舞蹈、音乐上对师公舞仪式进行综合分析。但很少有关于“师公”在仪式过程中作为独立的象征符号的意义进行探析。本文运用维多克·特纳的象征符号过程分析的方法, 对“师公”这一宗教性极强的象征符号在仪式过程中的意义生成进行探讨。

一、“师公”是师公舞仪式的支配性象征符号

仪式是社会文化呈现的特殊载体, 由一系列符号或符号系统组成。人通过符号的不断重复确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符号的象征意义构成了我们的文明与生活。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符号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人对符号不断重复的意义便是通过活态的“有意味的形式”来展现。象征符号是这样一种有意味的, 融合着历代先民宗教观念、生死观念的形式。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认为在仪式中“支配性象征符号都与非经验的存在紧密相关”, 对某一支配性象征符号的考察, 可根据其支配性象征符号介于社会和文化结构这一相对固定的点, 考察出整个仪式的文化象征意义。考察师公舞仪式中的“师公”, 我们可以知晓师公舞这一宗教性极强的舞蹈对于壮族人民的意义。在师公舞中, 师公作在广西一带称为“跳神”, 师公带上神面具载歌载舞, 热闹非凡。广西柳州师公舞不仅在红白事上, 而且在过节节日上都会有“跳神”进行祈福驱鬼。这种对于神灵, 有对于先人的尊敬以及孝文化的尊崇, 是基于血缘关系的自然情感表达。广西柳州人这样一种豁达的生命观念从庄子道教而来, 师公教从汉天师立教, 按他们供认张道陵 (天师) 之后传, 尊太上老君为教主, 尊奉“三宝”、“三清”。从道教而来的三元舞是师公舞的主要舞曲, 具有生命意识, 生死观的沉思。庄子曾是“鼓盆而歌”, 而柳州人的蜂鼓也是通过打击伴奏, 展现出柳州人“白事当红事办”的乐观情感。这与师公舞从古傩一脉相承发展而来, 是古代道教中的分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孝文化精神的另一层面, 则是对生命与死亡的态度有了一个质的变化。最初的师公舞是处于对于一种神秘力量的钦佩, 而后则发展为对亲人的怀念, 有着子孙繁衍的象征意义。这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体现孝文化内涵, 具有典型性。师公在师公舞仪式中有联系祖先与神灵的特征, 体现了壮族人们的内在的最为原始的情感与意象。这样的社会实践是合目的性和和规律性的统一, 成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师公在师公舞的人文基础便是通过其存在的形式展现出壮族人民的宗教与文化内涵。

二、仪式准备前期静态空间的象征符号意义

笔者调研了广西柳江区百朋镇文坛师公舞法事, 法事中师公提前布置道场:招魂贴、对联、幡与神台等, 即布置仪式的静态装饰空间。门楣招魂贴“开通冥路”、左右两边贴对联、招魂旗、招魂幡。这里象征性的“旗”“幡”, 营造一种严肃庄严的氛围, 象征招来新亡之人的魂魄来到坛前。对联中“严亲辞生”“儿孙泪洒”体现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自然情感, 体现一种孝文化的传承。幡的作用有灵魂受供于其上的含义, 并且它的象征意义影响范围更为广阔, 村口有“唱幡”仪式, 将未做过法事的祖先一同接来进行超度, 招魂幡将新丧者死后的魂魄招回。然后在神台请神活动中, 将面具和神像供奉其上。在整个师公舞中, 师公面会时不时带傩面具, 师公舞共有三十六个神头面具, 有和善的、有狰狞的、有滑稽的, 形象逼真, 不同的人物戴不同的面具, 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些面具有梅山教祖师三元、有民间传说中的神灵, 如土地、雷神、社神、花婆、白马仙娘、盘古、梳妆娘子等。其中在“出丧”时的队伍中, 开山神走在前面, 其后为土地、功曹, 再后是孝子及灵柩。开山土地神是对大地神的崇拜之感, 而孝子在其中处于一种重要的地位, “启坛之后, 众师公在前, 孝子在后, 至灵前叩拜。……主事师公在前, 众师公随之, 孝子跟后, 围棺柩一步一停游走, 叫做游棺。”在师公舞中“花婆”面具, 又称为“圣母”“姑婆”, 是传说中的执掌生殖的大神。师公所带的神面具象征着人们对繁衍的向往, 以及对先人、繁衍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增强了人们对扩大世系、生命延续的希望。所有这些静态空间的布置, 因师公的引导才有意义, 在师公舞仪式中“具有高度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孝文化、灵魂供奉、祖先神灵崇拜与子孙繁衍的愿望是师公这一支配性象征符号所引导, 它的意义是“浓缩”的, 一个简单的师公的出现, 表示了“许多事物和行动”“是迥然不同的各个所指的统一体, 这些迥然不同的各个所指因其共具的类似品质或事实上或理念中的联系而相互接连。”仪式静态空间的象征符号有孝文化、灵魂供奉与子孙繁衍的意义。

三、仪式过程中动态空间的象征符号意义

仪式过程中动态空间的象征符号是生命观念的展现。在广西柳州, 师公舞仪式是一种动态的、不断重复的形式。师公舞为壮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在广西柳州师公舞动态表演中我们发现“师公”是占主导性的象征符号, 它由受戒过的人扮演, 在当地为人们主持祭天酬神、架桥求花、驱鬼祛灾、超度亡灵等打醮和丧葬仪式。师公舞仪式首先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它的蜂鼓伴奏。蜂鼓伴奏常是“最有声腔”、“声响特远”的特征。它常与小鼓、锣、钹、铃等民间乐器一起用于合奏, 在用于壮族逢年过节、婚丧、祈庆丰收和祭祀祝寿, 还用做鸿门、还愿和度戒。在师公舞仪式中, 师公在蜂鼓伴奏中祭天酬神, 驱鬼消灾。其声调高扬, 十里可闻。而蜂鼓伴奏的紧促性的声音表达, 是人们对亲情以及世间情感的宣泄, 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广西柳州人民的情感表达似乎就在这声腔辽阔中, 在对自身生命的理解中得以表达。《岭外代答》记述:“西诸郡, 人多能合乐, 城廓村落, 祭祀婚嫁丧葬, 无一不用乐。虽拼田, 亦必日乐相一, 盖日闻鼓笛声也”;“有人死了, 邻里集其家鼓吹穷昼夜”。其曲调之高远是一种对遥远的亲情的回望。师公作为一位对死者鬼魂进行追随与思念的使者, “在行为的层面上既体现为对自然的调节, 也体现对人间秩序的调节”, 达到平安无祸、追魂驱鬼的目的, 平衡自然中的旦夕祸福, 对世间父母孩子, 亲情之间的位置秩序有了一个调整, “师公”在师公舞仪式中的使者身份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师公舞中接魂仪式与人们对生命的神秘、不可测相联系。师公为民众举行仪式, 祈求神灵可以帮助其完成生命意义的追求, “那”生产文化特征中表达着对雷神、土地神、社神等自然神的崇拜。仪式的第一天法事中有安灵、启坛、破地狱、过十殿。唱词凄切让观者落泪。师公舞仪式的动态空间中, 突出表现在伴奏、整体形式 (舞蹈面具等) 、仪式表现内容 (唱词法事等) 上, 表达着壮族人民对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关注。师公在师公舞仪式中是支配性的象征符号, 是介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有着相对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师公”在师公舞仪式中的表层解释意义是祖先与神灵崇拜, 深层象征符号意义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关注。

摘要:师公是广西柳州师公舞仪式中宗教性极强的一个文化符号。师公在整个仪式过程中起着支配性作用, 是师公舞仪式中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号。师公舞仪式的静态装饰空间表现出孝文化、灵魂供奉与子孙繁衍的象征意义。师公舞仪式的动态空间中, 突出表现在伴奏、整体形式 (舞蹈面具等) 、仪式表现内容 (唱词法事等) 上, 表达着壮族人民对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关注。

关键词:师公,师公舞仪式,象征符号,空间,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羽.壮族师公仪式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 2014.

[2]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3]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4] [英]维多克·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赵玉燕, 欧阳敏, 徐洪峰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5] 庞绍元.广西柳州市师公文武坛法事[M].新文豐出版公司, 2000.

[6] 周去非.岭外代答[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7] 杨树喆.师公·仪式·信仰:壮族民间师公教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的探讨下一篇:面向素质教育的美术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