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境教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幼儿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的影响

摘要:过去几十年以来,视频游戏与幼儿攻击行为关系一直是幼儿发展心理学领域探讨的热点。然而,许多研究重点关注了暴力视频游戏与幼儿攻击性水平的影响,较少聚焦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短期影响。随着以塞利格曼为首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许多研究者逐渐考察亲社会媒体对幼儿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亲社会视频游戏便是其中之一。迄今,大多数亲社会视频游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国内关于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幼儿群体社会心理与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相对缺乏。基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大众传媒是幼儿社会行为习得的重要情境,为个体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丰富行为图式。基于安德森的一般学习模型,个体变量和情境变量会通过改变个体内部状态来影响个体的外显行为,并且媒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媒体内容的性质。本研究以一般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为理论指导,重点考察亲社会视频游戏对4-6岁幼儿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的短期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亲社会视频游戏是否通过改变攻击认知来影响攻击行为,目的在于为幼儿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研究参考。采用2(游戏类型:亲社会vs.中性)×2(性别:男vs.女)组间实验设计,考察亲社会视频游戏、性别对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的影响。首先,在4399在线小游戏网站中遴选10款亲社会视频游戏和5款中性视频游戏,邀请20名学前教育学研究生和20名学前教育学本科生对10款亲社会视频游戏内容进行评定,完整体验过游戏后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定计分,从熟悉度、愉悦度、亲社会内容、亲社会场景、有趣度、难度、动作幅度7个维度入手,最终评定出“托马斯与小火车们”、“朵拉小保姆”、“朵拉救助流浪狗”、“照顾小马宝莉”、“朵拉救狗狗”5款视频游戏为亲社会视频游戏;邀请20名学前教育学研究生和20名学前教育学本科生对5个中性视频游戏内容进行评定,完整体验过游戏后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定计分,从熟悉度、愉悦度、亲社会内容、亲社会场景、有趣度、难度、动作幅度7个维度入手,最终认定“我的小马填色书”、“小熊巴巴涂色板”、“河马宝宝学颜色”、“小小神奇画板”、“我的卡通上色书”5款视频游戏为中性视频游戏。其次,通过教师提名和同伴提名在重庆市辖区两所幼儿园4-6岁幼儿中选取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的240名幼儿(男=123,M年龄=4.81,SD=0.75)作为实验备选被试。提前告知所有备选被试家长实验目的和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助手的协助下签订实验知情同意书,实验同意率达95%,未获得同意的幼儿不作为实验被试。为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数量一致以及组内性别比例一致,最后遴选出208名幼儿(50%女,M=5.01,SD=2.75)作为最终实验样本,实验组104名(50%女),对照组104名(50%女)。实验采用图片决策任务和竞争反应时任务分别测量被试的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在图片决策实验范式中,被试分别对攻击图片和中性图片进行快速按键辨别反应,以幼儿对攻击图片和中性图片反应时的差值(攻击认知=RT中性图片–RT攻击图片)作为攻击认知的测量指标,差值越大,则代表攻击认知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在竞争反应时实验范式中,被试为虚拟对手设置的噪音强度均值作为攻击行为的测量指标,噪音强度均值越高,则攻击行为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在实验前测阶段,208名幼儿被试均完成图片决策任务和竞争反应时任务,获得了实验前最初的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的基线水平。随后,104名幼儿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亲社会视频游戏组(实验组),每天玩15分钟亲社会视频游戏,连续玩5天;104名幼儿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性视频游戏组(对照组),每天玩15分钟中性视频游戏,连续玩5天。在第五天,208名幼儿被试再次完成图片决策任务和竞争反应时任务,获得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后测水平。所有被试均完成所有实验程序,没有任何被试中途退出实验。最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中介分析,测查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幼儿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操控亲社会视频游戏能显著降低幼儿的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第二,男生在亲社会视频游戏情境下的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显著低于女生;第三,攻击认知在亲社会视频游戏与攻击行为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尤其是在男生群体。本研究为幼儿攻击行为干预和预防提出如下教育对策:第一,基于研究结果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亲社会视频游戏作为幼儿攻击行为的有效干预手段;第二,基于研究结果二,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亲社会视频游戏干预时要把握对攻击行为影响的性别差异,将男生作为亲社会视频游戏干预的关键群体;第三,基于研究结果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亲社会视频游戏情境下可以通过抑制个体的攻击认知来减少攻击行为。游戏开发商需要加强亲社会视频游戏的开发;把握不同性别对视频游戏的选择偏好,开发满足不同性别需求的亲社会视频游戏。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考察反复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有攻击倾向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证明了亲社会视频游戏可能是一种预防和干预幼儿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亲社会视频游戏;攻击认知;攻击行为;幼儿;教育建议

学科专业:学前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框架

一、方法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被试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流程

(五)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的前测基线水平

(二)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前后测水平差异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游戏、性别、游戏×性别对攻击认知的影响

(五)游戏、性别、游戏×性别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六)攻击认知对攻击行为的潜在中介作用

三、讨论

(一)短期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能显著降低幼儿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

(二)亲社会视频游戏情境下,男生的攻击认知和攻击行为显著低于女生

(三)攻击认知在亲社会视频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潜在的中介作用

四、教育建议

(一)亲社会视频游戏是幼儿攻击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

(二)亲社会视频游戏干预时要把握对攻击行为影响效应的性别差异

(三)亲社会视频游戏情境下可通过抑制个体攻击认知来减少攻击行为

五、研究贡献与研究局限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局限

六、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家长实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视频游戏亲社会程度评定量表(一)

附录三 视频游戏亲社会程度评定量表(二)

致谢

上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论文提纲下一篇:行政问责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