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三段一体”柔性化教学方式构建

2022-12-07

“互联网+反转课堂”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的运行过程如下: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课程教学资源,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 登录平台进行线上课程预习,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监督约束, 考核评分;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利用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 自主完成规定的典型工作任务;课后, 学生作品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由多方进行评价, 由教师对各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成为活动主体, 其学习自主性加强, 参与力度增大, 整个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 柔性增大。

一、“互联网+反转课堂”教学方式的优点

该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如下:第一, 延伸学习时间, 拓展学习空间, 提高学习的灵活性;第二,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三, 课堂上学生分组完成典型任务, 对任务解决过程中的自主探求,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二、“互联网+反转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 该种教学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一) 课前“互联网+”预习阶段存在的问题

预习过程难以监督与约束。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自我约束力较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 囿于“填鸭式”教学方法, 惯于被动接受。课前的预习属于课外自我学习环节, 监控难度大, 力度差, 不能有效约束学生。

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整体性不强。为了便于学生学习, 对教学内容细化知识点, 教学资源碎片化, 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学生便于接受, 缺点是知识体系被割裂, 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 导致学生学习时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困难。

典型工作任务的引导力度不够。“互联网+反转课堂”教学方式初衷是将基础知识, 如定义、概念及简单应用, 布置于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 课上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 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由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 需要灵活、综合运用基础知识, 缺乏有效的引导, 完成难度较大。

(二) 课上“反转课堂”阶段

小组划分不合理。以往惯用的方法是按学号划分或按座号划分, 划分过程未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小组完成任务相同, 导致优秀学生面对的挑战性不足, 损伤其探索精神。掌握程度差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 畏难情绪严重。这是划分小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足。

部分学生依赖性强。小组划分之后, 小组内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 如果对小组内部不加控制, 势必会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 从而充当课堂看客, 对结果坐享其成。

(三) 考核评价阶段

考核阶段利用好了, 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否则会损害学生的积极性。目前的考核存在两个弊端:第一、不能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充分参与, 只有教师统一评定分数。这种评价考核死板教条, 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划分小组之后, 考核过程往往不注重细节, 流于粗放式管理, 无法准确的反映学生个体在小组内的贡献。

三、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三段一体”柔性化教学方式的构建

笔者担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授工作, 该课程于2017年立项为“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笔者对“互联网+反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与探索, 构建了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三段一体”柔性化教学方式, 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课前预习的监督与引导

前文已述及,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不好, “课前预习”灵活性太大, 不好把控, 如果该环节掌握不好, 课堂上的“翻转”过程则无法顺利进行。

只有依靠刚性的考核监督来督促学生学习, 两个途径:第一、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监督, 查看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习题, 督促学生训练。第二、在上课时, 第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小测试,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 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 提高典型工作项目的适用性

利用课前学习的知识,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任务,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载体, 使学生复习知识, 巩固所学, 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把握以下几点:

来源于企业一线。使任务更具真实感、时代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同时使学生对工作状况进行初步了解, 体会真实工作情境。

对知识的串联。典型工作任务的解决隐含着所必须的知识, 作为一个载体, 它应该承载着必要的知识点。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解决不是目标, 最终目标是掌握知识, 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

另外, 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 应具有先进性、综合性, 具备循序渐进的特点。

(三) 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引导

以“翻转”的方式解决典型工作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赋予学生的自主性与自由度很大。对有的学生, 该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逐渐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该种方式更为松散, 教师的监控力度变弱, 会使其自我放纵, 游离于学习环境之外, 沦落为“课堂看客”。

在“互联网+反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

任务完成过程的引导。第一种方式,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 引导问题要遵循解决任务的顺序, 明确清晰, 指引性强, 且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第二种方式, 采用实例引导的方式, 可以提供与典型任务相近的实例, 并提供实例的解决方法与步骤, 将其提前发布于网络教学平台, 供学生参考。

三级准入与柔性教学。课程设置三级难度不同的典型任务,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不同, 分别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三类典型任务涵盖的知识点基本相同, 但是难易程度、复杂程度有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 把握以下几点:第一, 最后成绩的评价, 不同类型的典型任务, 占分比重不同;第二, 对于课前预习较差、课堂开始阶段考核不合格的学生, 拒绝其参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 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局部刚性, 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强行纠偏;第三, 每一个小组内, 学生的分工可以自行完成, 但教师需要监督, 促使学生各司其职;第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宏观协调、管理督促、引导释疑, 以保证各组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四) 改进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方式

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简单论述, 类似毕业答辩。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其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同时, 也是各小组相互之间的一个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鼓励学生创新与质疑。

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将学生作品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让学生相互交流, 相互打分。

总之,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颠覆, 学习者与授业者不可能再局限于课堂, 无论时间还是空间, 课堂都进行了极大的延伸拓展。对于学生来说, 自制力成为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素质, 必须具备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注重的层面, 是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追求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对于教师来说, 一定要完成从教学的讲授者到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转变, 教学监控的范围在时间与区域上有了拓展延伸,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采用“反转课堂”的方式授课, 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本文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例, 对“互联网+反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课程网络平台教学资源设置、学生课前预习监督约束机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与引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碎片资源系统化、课程三层准入制、典型工作任务分级等措施, 以保证实现课程柔性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本质。

关键词:“互联网+反转课堂”,柔性化教学,机械制造技术

参考文献

[1] 莫平.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7 (12) :78.

[2] 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24) :103.

[3] 闫广芬, 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话教育, 2016 (8) :98.

上一篇:美国清洁空气法对我国防治雾霾天气的启示及借鉴下一篇:浅析“柯南特报告”中的个性化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