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2022-09-1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高职教育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协凋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中高职衔接中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积极推进和有效衔接,全面推行中高职一体化教育[1]。

“3+2”分段教育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培养目标不一致,专业不对口,课程设置重复,文化课脱节,能力培养不符合职业成长和学生成长规律等问题。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一致性

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3+2”分段教育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中职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各自编写,没有统筹安排设计,出现培养目标不一致、专业对口性不强(如有些中职阶段学生专业是旅游管理,高职阶段是酒店管理)、各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中高职之间课程设置重复或遗漏等问题,课程体系不能形成一体化,难以达成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2]。

(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逻辑性

中高职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内容重复,课程名称相似甚至一样。往往中职学过的内容,高职有重复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下降,导致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低下。此外,各中职学校在兼顾统考之时,又根据自身办学资源,不同的合作学校,开设的课程往往差异较大。如有些学校,实训条件好,教师配备充足,开设的课程就多,如西餐服务、茶艺、花艺等,但有些学校,未必开设,而专业所必需学习的课程又往往遗漏,所以导致,在高职阶段,学生的基础不一,教学的内容和深度很难把把握[3]。

(三)职业能力培养缺乏递进性

职业教育突出的特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和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是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学生在理论上应接受更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上也有更高的技能提升。但是当前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区别,更多体现在学历层次的不同,而没有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的重点与职业能力的等级联系起来。使得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在学历层面提升的同时,忽略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中高职课程衔接上,课程设置的目的出现偏差,课程设置的内容出现重复交叉,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缺乏递进性,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有效地课程衔接。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核心

“3+2”虽然是分段教学,但要从人才培养的整体出发,中职和高职院校共同商讨制定分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对口招生,培养目标衔接,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和遗漏,构建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成立两校合作组织机构,包括两校教学主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专业带头人及两校专业教师,负责专业合作与衔接的工作,确保相关工作有领导决策、有组织推进、各项工作有计划开展、具体工作有人员落实。使合作双方学校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其次,对合作学校及高星级酒店企业开展深入广泛调研,了解合作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调研高星级酒店企业不同岗位层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需求。在调研基础上,组织中高职学校教学相关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开展中高职衔接交流研讨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打破原有中高职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比分析,重新梳理课程、整合课程,对中高职相互关联对接的课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模块分层,做到基础课对接,专业课前后顺序合理,符合内在的连续性、逻辑性,避免重复与交叉,坚持能力递进培养,按照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构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选修课程、第二课堂、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师生关系等等隐性课程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第三,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之后予以实施,并在教学实施中进一步作动态调整和完善。

(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哪些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前后设置的逻辑顺序如何让确定,如何确保有机衔接,避免重复、脱节、遗漏,需要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组织中高职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确定课程体系,明确中高职分段分工。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中职与高职的区分和递进层次,又要体现相互统一的目标系统。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共同目标是提供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依据行业职业标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来制定。通过深入分析酒店岗位在两类层次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教学需要及内容,确立相应的课程,促成学生达到岗位职业能力水平。作为酒店管理人才,需具备基本知识(通识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核心能力(酒店服务技能、酒店运营管理能力、酒店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酒店财务管理能力、酒店品牌建设能力和酒店管理创新能力等)、社会及方法核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和个人素养(自信、自尊、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等)四大类能力,四类能力对应不同课程,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必须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才能贴合提供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同时,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也需要从酒店管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中找到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层次和梯度上的内在逻辑,使得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上形成必要的连贯性。

(三)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导向

在中高职教育阶段,按照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岗位分类及职业标准,确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有序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中高职的有机衔接。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在中职阶段可设置《餐饮服务》模块课程:包含迎宾、摆台、点菜、值台、传菜、结账、送餐、酒水、咖啡厅、酒吧及调酒、西餐、大堂吧、餐厅花艺等服务知识和技能训练;高职阶段可设置《餐饮管理》模块:包含餐饮菜单设计、餐饮原料采供管理、餐饮产品生产管理、餐饮市场营销、餐饮成本核算、主题宴会设计与服务、宴会管理、餐饮服务质量管理等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训练。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还需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知识由浅入深,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安排。专业课程模块的设计遵循“服务员→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中职教育阶段设置基础的、一般性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课程,重点是单项服务操作能力训练及职业素养养成课程。而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侧重培养学生高端酒店综合实践能力、酒店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获取,保证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符合现代酒店管理的人才需要,实现中高职课程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有序衔接。

第一阶段(中职阶段),通过校内学习和第六学期轮岗实习,完成公共基础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核心非核心课程,具备职业人文素养,基本沟通能力与语言能力,具备高星级酒店一线服务核心技能。

第二阶段(高职第一、第二学期),通过校内学习,完成公共基础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群平台课程和非群平台课程中的专业核心等课程,具备职业高级人文素养、高级沟通能力与语言能力,初步具备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能力。

第三阶段(高职第三学期),通过校内学习专业管理课程和拓展课程,培养学生酒店行业的组织、策划、运作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高职第四学期),高星级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成为酒店三大核心部门熟练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管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胜任中基层管理工作。毕业3-5年,成为中高层管理人才,未来成为酒店的精英或领袖。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实施

(一)制定衔接课程标准

根据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酒店企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中高职两校专业教师合作交流探讨,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径,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高职相关课程在中职基础上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能力培养递进性。中职阶段完成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文化、服务礼仪等6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高职阶段对接的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饭店概论、旅游概论、职业形象与礼仪六门课程及相关的酒店服务心理学、酒店英语、酒吧服务、酒吧管理等4门课程共10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对于课程标准组织专家评审予以实施。

(二)实现课程内容对接

承担中高职衔接课程的相应教师,认真研究和执行课程标准,明确中高职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中职阶段人才培养的重点是酒店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的重点是高端技术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针对培养的阶段性目标,教学内容从中职到高职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高职阶段的基础,高职阶段的课程是中职阶段的后续。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衔接培养的实践探索,确保课程内容对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知识和能力培养呈梯度递增。使中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提高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课程教师交流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中高职院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座谈会,交流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工作的实施办法。将一体化培养理念落实到课堂,注重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工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中高职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正在颠覆传统,提供更为多样的学习资源,让课程衔接变得更加可能。此外,组织中高职教师相互学习交流,采取交叉听课、授课、开设讲座等形式,有效提升教学过程衔接。

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是一项复杂、专业、动态的长期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多方共同协作,长期坚持不懈的追求,为提高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而努力。

【相关链接】

一体化课程概念:一体化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它针对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构建:一体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和MES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构建步骤:一体化课程构建分为四个步骤,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和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在于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

摘要: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核心是课程的衔接,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核心、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学生职业能力成长为导向,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并通过制定衔接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对接、加强课程教师交流加以实施。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2] 雷晚蓉.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75-76.

[3] 王渔.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0):23-26.

上一篇: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数字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下一篇:试析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