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卫校《社区护理》精品课程”开题论证报告

2022-09-11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构建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学校信息化条件建设, 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 使全国同类学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并能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同级学校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不仅要求少得病不得病, 而且要求健康长寿活得有滋味。但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 社区不仅缺技术缺人才, 更缺社区护理人才。社区护理人才不仅是护理服务的提供者, 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管理者、沟通者、教育者、研究者, 甚至是决策者。但是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还是按照传帮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 通过以构建精品课程为契机, 让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学到更多适用的知识, 解决护理人才匮乏的问题。

《社区护理》是将预防医学与护理学理论知识相结合, 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学科。该课程涉及学科多, 知识面广。现在中职护生基础较差, 很难把多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 构建中职卫校《社区护理》精品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上述背景, 有必要研究分析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 学校是否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 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课题的主要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 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 有利于培养中职高素质师资队伍。 (4) 调动中职护生学习积极性, 让中职护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5) 改善中职学校实验实习条件。 (6) 转变中职教育理念。

3 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正实施精品课程建设, 大力提倡院士、教授等名师上讲台, 以促进教学梯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力求建立内容新颖、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 切实推进教育创新, 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我国中职学校存在师资数量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 实训条件简陋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这就给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高校教学中, 精品课程已试行多年并推广使用。但目前精品课程还没有很好地运用到中职教学中, 特别是在医学类的精品课程较少, 制作《社区护理》精品课程的中职学校目前也很少, 制作的水平也只停留在课件、视频制作的层次上。

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以《社区护理》课程为主线,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建立一套以培养中职护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 修订《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大纲, 使之满足教学的需要。

(3) 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 开发出一部分适合于开放、创新的实习项目, 并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 加大开放实验项目的个数,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 制作多媒体课件, 使课堂教学知识更新、更全、更有吸引力。同时拟采用网络教学, 实现网上课堂、网上题库、网上讨论和网上答疑, 满足学生进一步自学的需求。

5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 根据中职护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制定合理课堂教学大纲和实验方案, 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2) 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讨论式、开放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3) 组织专人精心编选教学用书, 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材料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立体化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 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4) 进行网络授课、网络答疑, 增强网站互动性, 与学生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5) 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试题库, 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对比法、互联网络自主交流活动等。

7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11年7月~2011年12月) :落实团队人员分工;收集相关精品课程资源;写好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2012年1月~2013年12月) :制定教学大纲, 编写实践教材以及电子教案, 开发课件;开发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习题库;完善网上资源。

第三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3月) 对实施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 完成结题各种材料;提交结题材料。

8 课题的保障条件

(1) 学校拥有30间多媒体教学平台, 120多台教学用电脑, 1间计算机网络中心, 教学设备能得到保障;在课程建设经费的保证上, 学校给予启动费及配套建设费。

(2) 为保证课件的制作质量, 学校专门成立了精品课程课件制作室, 举办教师课件制作和网络课程建设培训班;

(3) 学校将精品课程作为同级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认定,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4)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科室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均给予经费投入及政策支持。

9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 负责人:周轩。负责协调整个课题的各项工作, 研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 书写各种结题材料。

(2) 主要研究成员:

张红兵:负责课题研究设计, 撰写各种研究报告。

何春秀:负责制定教学大纲, 编写实践教材。

卢小春:负责设计问卷调查, 制作电子教案, 开发课件。

莫苗:负责开发新的实践教学基地, 开发习题库

韦凤利:负责查阅、收集资料, 完善网上资源。

1 0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1) 项目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践报告。 (2) 论文。 (3) 网上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

上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下一篇:基于兴趣培养的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探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