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协会功能作用

2022-06-28

第一篇:发挥协会功能作用

发挥进修学校功能作用

发挥进修学校功能作用,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提供价值。”对进修学校而言,德鲁克的话同样适用。

我校作为全国示范性进修学校之一,5年来取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国家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辽宁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先进单位、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写字实验基地、教育部“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先进集体、全国校外教育特色突出奖、辽宁省“十一五”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学前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大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示范点、沙河口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这除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进修学校要把自身建设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促进教育局战略任务"落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进修学校的功能

1.成为区域教育的战略“引擎”

进修学校的工作对象除了大家想到的校长、教师、班主任等。还有进修学校要正确理解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上级教育学院的战略意图。才能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因此,进修学校不仅要眼睛向下看到教师的需求,做好培训工作,更要眼睛向上看到当地政府的要求。进修学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支持并推动教育局的核心战略,成为本地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

2.学会识别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

进修学校要主动去挖掘、发现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一是要了解民众的需求和社会动向。比如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公平的愿望特别强烈,因此,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肯定是本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进修学校就要思考如何为这一战略任务服务。二是从政府报告、教育发展规划上发现。比如区委区政府在提出构建和谐教育,进修学校就要在推进和谐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三是接受上级的重大任务、重大评估等,也是一项战略任务。比如市教育局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和“牵手行动”等重要工作,这时进修学校就要思考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中该做什么。

3.用系统思维使战略任务落地

找到战略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使之转化为一件件具体的工作,进而转变为具体可见的成果。这就需要进修学校使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并利用学术优势和培训优势,主动承担战略任务协调与推进工作。这便是一个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各种举措综合起作用的过程。

由此可见,系统设计、项目化管理、研训一体、学术支持与政策资助相结合、自主发展与行政督导相结合等多种举措,使得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工作

进修学校坚持依靠市教育学院的指导,努力建设一支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教师队伍。为此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五大工程”提升中小学干部培训工作

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的原则,实施“五大工程”,构建符合规律、多元开放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形成理论厚重、能力突出的区域干部培训新特点。

主题培训分类实施工程

以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提高校长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主题为牵动深化干部培训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专家学者型校长塑造工程

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与高等培训机构联合举办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开展行动研究性培训,培养专家学者型校长,扩大我区教育影响力。

校长培训区本课程开发工程

建立我区校长培训课程资源库,研发具有区域特色,能够促进每一名校长能力发展的实践性教育管理课程,校长培训课程研究成果达到省内一流。

校长培训高效模式建立工程

搭建沙河口区校长研修、资源、服务和管理网络培训模式;探索区域校长群体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区域高端校长培训基地建设;开设“名家讲坛”、“校长主题论坛”;组建“名校长工作室”、“校长驿站”等培训与发展组织,使我区中小学校长的职业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 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工程

建立学分程序化管理模式,确保“管”、“训”、“用”相结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管理,激发校长们的工作热情,振奋职业精神,加速专业成长。

(二)“七项计划”统领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关注新岗、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七项计划”,构建素质拔尖、领军发展的教育人才高地,形成整体优化、特色鲜明的研训新模式。

1、教师全员培训的精品课程构建计划

在教育学院课程开发的有力指导和带动下,构建师德为先、学科知识与能力为主的全员通识培训课程体系;以专题研发为牵动,构建以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学科专业素养提升、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为主的动态学科专业系列课程提高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骨干教师培训的领军团队培养计划

采用导师制,实行项目化,通过三级联动模式,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发挥领军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着重推进高端精品专题培训、教学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学风格养成培训、完善人格修养培训、名师专家团队培训等六个系列培训。重点实施了“名师成长工程”、“群星工程”、“现代型优秀教师培养工程”等培训项目。

3、新岗教师培训的学科基地孵化计划

在区域内筛选10个具有学科优势的中小学,建立学科培训基地,依据新教师成长规律,对选聘的新岗教师实施全方位系统培训。通过“行动教育”、优质课展示等途径,迅速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规范教学行为;通过“与名师面对面”等活动,促进新岗教师高起点快速成长,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4、班主任教师培训的“名·优”引领计划

以精英班主任培养为重心,启动沙河口区班主任系列培训。以“名·优班主任”培训项目为牵动,成立“名·优班主任工作站”,推行“千名中小学班主任成长工程”,开展基本功实战训练及专业成长专项培训,全面提升我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5、英语教师培训的学科专业领先计划

与新东方学校、百家外语学校联手,利用优质专业资源,对区域中小学英语教师重点进行专业素养、学科能力、教学技能培训;围绕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分阶段的系列高端培训和专项培训;建立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先后制定出台初中的《沙河口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标准》及《初中英语自我评价手册》,实行英语教师专业技能达标考核制度,实现我区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全市领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6、学前教师研训的专业服务统领计划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做好专业引领与教育服务:组建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对接的服务指导团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研训教师队伍;构建满足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区域学前研训课程体系;发挥公办幼儿园的龙头作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促进区域内各类园所教育质量的高水平、均衡化,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7、校本研修内涵深化的跨越发展计划

几年来在大连市教育学院引领下,我区被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确立为校本研修两个试点区之一,按照“区域专题统领·校际主题联动·学校行动跟进”的三级互助思路,初步构建完成三类校本研修模式。细化校本研修运行流程,开展“三段七步”、“三段九环节”和“三备两提高”的精致化研究与实践,引领校本研修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三)“科研强教”引领教育科研建设

坚持“科研强教”战略,强化机制创新,注重实践研究和资源建设,推行区域重大课题研究,深化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形成覆盖全区、引领发展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1、机制创新,加快发展

提升课题研究品质,组建专家顾问团,实行教育科研顾问指导制;关注对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教改项目,深化热点难点研究,实行区域重点课题制;规范课题的评审、推荐、成果鉴定等系列工作。实现立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优化管理。

2、实践研究,促进发展

4 重大课题研究为核心,成立攻坚联合体,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加强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实施从小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研究的策略,深入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小活动”,将小课题研究逐级升格为正式立项课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资源建设,拓宽发展

启动教育科研骨干研修培训工程,打造一支以科研室主任为核心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加强专业服务资源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教育科研过程指导、服务和管理;加强研究学术资源建设,打造区域教育科研资源平台,为我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四)信息技术支撑教育迈向现代化

坚持“前沿、精品、高效”的原则,构建教育技术能力特色工程,建设信息化优质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区域联动、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1、强化教育技术实力

不断更新专用设备,升级符合现代远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保持现代教育技术功能的前沿性;完善学校相关信息系统的软件设置,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水平。

2、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

引进数字资源的整合、应用及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升级电子办公平台,形成覆盖全区学校的无纸化办公平台;建立数字档案系统,进行资料情报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学校网站品牌建设,强化网站的网络服务功能,有效支持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打造现代化服务品牌

开展以“区域教育城域网”为基础的系列培训,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在传统培训模式基础上,尝试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实现网上教学,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中级培训,为区内教师展示教育技能搭建平台,不断创新管理和维护方式,建立省内一流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五)优化队伍建设,打造区域教育人才高地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 5 研训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沙河口区教育人才高地。我们把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有效融合,坚持“人力资源强校”战略,在管理中不断创新,培养具备人格魅力、专业实力、发展活力、创新合力的一流研训教师队伍。主要实施“四大项目”

实施人文素质深化项目,打造个性鲜明的魅力团队

通过自主学习、经典阅读、主题研讨、专题讲座等途径坚持“任务驱动、制度促动、课题牵动、督查推动”策略,更新研训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实施专业素质提升项目,打造专业领先的实力团队

通过岗位实践、课题牵动、著书立说、骨干引领等途径,形成自主发展与学校推动相结合的专业发展格局,建立和完善专业发展的规范机制,促进研训教师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升研训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团队发展凝聚项目,打造内心充实的活力团队

深化激励效果,完善评优机制,不断修订“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形成明确的团队价值追求,以此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开展亲情传递、暖心服务、情感激励等系列活动,实现由“敬业”向“乐业”的转化,树立新的学校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全面提升研训教师生命质量和专业活力。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打造幸福和谐的创新团队

根据我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人才供需预测,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双向交流计划,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入口,坚持高校选聘与基层选拔相结合,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研训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进修学校发展定位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追求教育高品质、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界的共识。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社会经济背景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教师教育应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开放竞争的教师教育体系下,应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教师培训机构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从学历补偿教育走向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

6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都能及时转变职能,切实服务于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主要完成了了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实践类课程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开展并推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等任务。

由于培训对象既不是中小学生,也不是高中生、中专生,而是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考取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和教育管理的干部,因而各区在进修学校人员配置上的底线是基层学校具有六年以上教龄的骨干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他们有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经验,基本上都取得了高级职称,因而在进修学校分类定位上不应该等同于中小学、职高中专和高中,而应成为类似于国外专业发展学院性质的县(市、区)教师发展与教育研究学院,和教育学院大学性质相对应归为大专院校管理。

2.明确进修学校教师职级定位标准

由于进修学校教师人员构成是基层学校具有六年以上教龄的骨干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因而9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没有新岗教师和教龄6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因而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很少很少。

以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岗位设置情况说明:在2009年辽宁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要求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构比例执行,即正高≦4%,副高≦21%,中级≦55%,初级≧15%。在副高职中,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在中职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在初职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但进修学校系列目前没有正高职称的人员,此4%可加到副高职称的比例中,即25%。尽管如此,我校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其中副高职称58人。而按照25%比例计算,我校高职岗位仅16.75人,其中五级3.35人,六级、七级各6.7人,41.25人没有七级岗位,属于空挂。根据进修学校人员队伍要求,只有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的优秀人员才能调入进修学校工作,这样初级岗位的设置(15%)对我们学校是不合适 7 的。对进修学校来说正高职、初职两个岗位几乎没人,而90%的教师具有副高资格,我们是67个教师,58人有副高资格,但5级只有3人,6级6人,7级7人,女教师52以上,男教师58以上没聘上5级,甚至7级,而在基层学校很多40出头的教师都评上了5级。由于职级设计不符合进修学校人员特点,造成了目前这种局面,极大地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发挥。建议进修学校职级岗位设计单列,符合进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

第二篇:充分发挥党校的功能和作用

充分发挥党校的功能和作用作者: 牟振江 发布时间: 2006-05-14 12:20:40 来源: 新疆日报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关键在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各级党校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党校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重要历史责任

始终把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位,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首要条件。党校作为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党的重要理论阵地,负有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和增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历史责任。

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我们党对先进性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先进性理论的不断推进上。

党的先进性,还突出表现在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上。重视和发挥党校阵地作用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8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党校事业的发展历来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息息相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从干部教育培训抓起,从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成立5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新疆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大批各民族的共产主义干部的指示,新疆分局开办了地方干部训练班(自治区党校前身)。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全疆各地开办各级各类干部训练班25个,培训学员3661人。到1952年,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新疆干部总数从27000多人增加到47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从3000多人增加到29500多人,为新疆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自治区党委连续几年在自治区党校举办地厅、县处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近万人次。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全区各级党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改进创新,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教学,使党校的阵地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加强。实践表明,党校应当而且也必须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承担重要的责任,这是由党校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决定的。

二、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强化党校功能和作用的重要契机。根据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全区党校系统认真扎实地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做文章,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党校的作用。

1、强化党校办学的新理念,从办学方向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形势特别是培训目标的变化,制定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化教学和科研改革、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八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并作为长效机制确定下来;拟定了校(院)“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为党委政府工作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为学员和教职工服务的意识,使办学宗旨和方向更加坚定,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对党校在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中的责任更加明确。

2、优化学科布局和队伍结构,从学科和队伍建设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培育优势,体现特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重点发展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区域经济、政治学等特色强项学科。加大了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干部队伍,从而强化了党校在先进性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主体条件。

3、加强社会调研并形成合作交流机制,从学风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和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天山北坡经济带优先发展、乌昌经济一体化及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等重大举措,组织主体班学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入有关地州和县市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到高等校、科研单位考察,建立了学员和教员科普教育基地及实习调研基地。与有关地州协商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开展了合作项目研究,选派了一批青年干部和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创造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学风的浓厚氛围。

4、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积极推进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结合的培训转变,在教学中突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贯彻党章等内容,积极探索研究式教学及其实现形式,强化了学员管理、考核和党性锻炼,为增强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必要保证。

5、加强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从科研重点和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2005年8月,我们与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党校系统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就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前沿问题和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其中一些成果在同类研究中具有超前性,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进入了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大型调研的方式,带动地州、县市党校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了科研工作。

三、发挥党校阵地作用的思考

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也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内涵。为了不断推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任务,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党校自身的职责,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首先,要始终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谋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使党校在党的先进性建设走在前列,站在先进性理论研究的前沿,成为保持党员和领导干部先进性的重要基地。

其次,要进一步把握党校教育规律。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校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提高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科学理论和践行党章的能力。

第三,要进一步探索干部成长的规律。不断强化学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要进一步发掘研究理论和总结经验的功能。通过领导干部培训和调研,推动先进性建设,形成实践成果;通过总结经验,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取得制度成果;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取得理论成果。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系列课题研究,推出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努力做到在党委、政府决策中能看到党校的科研成果,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宣传中能听到党校的声音,在有关部门和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中能有党校的咨询应用服务,不断拓宽党校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要进一步发挥好全区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党校之间的研讨、协作和交流,建立和完善全区党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有力、渠道畅通”的机制,形成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合力。

第三篇:浅谈异地商会的功能与作用发挥

金华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伊福泉

时间:2007-11-2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这些年来各地到外省(区)甚至到国外经商办企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尤其以浙江省为例,浙商目前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大军至少已经达到500多万。由此异地商会应运而生。所谓异地商会,我认为,就是本地(省或市或县)人到他所在地区以外或外地区(省或市、县)人员到另一个地区的经商创业人员所组成的商会组织,可统称为异地商会。仅金华市,到2007年9月全国其他省份在该市各地和该市在外省及市(地)建立的异地商会就多达50多个,而且当前还在加快组建的趋势。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和探索异地商会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及其相关问题,是当前商会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大课题。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作一些初浅的阐述。

一、异地商会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是异地商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异地商会发展和建立的体制保障和要求,这种体制为异地商会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而开放性的经济就为各地人员之间的流动和资金投向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哪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就往哪里去,哪里的环境优好赚钱老扳就往哪里挤,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项法则。以浙江浦江县为例,该县在江苏省常熟市经商办企业人员达到

七、八千人,在广东中山市古镇有二千多人,而温州市在本省的义乌则有几万人在经商办企业,这些远在它乡的人员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后,要求建立异地商会的呼声就自然产生。二是异地商会的建立是某些地方块状经济发展的内在现象。从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规模看,这些地方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很快,是与他们那里的块状经济发展和优势明显分不开的。义乌市的小商品,永康市的小五金,江苏省常熟市的服装,广东省中山市的灯具等等,这些地方的块状经济优势都十分明显。而这些地方外地来经商办企业的少则几千人,多则几十万人。目前,各地在浙江义乌市经商创业的异地商人已超过60万人,拥有自有资金200多亿元,销售额达800亿元。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平均每三个摊位中就有一个异地商人。时间久了,这些外地经商办企业人员要求成立异地商会的要求就会很迫切。三是异地商会的建立是一个相同区域在外地经商办企业人员维护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凡是能够到异地他乡经商办企业的人,他们大多都有过人的胆识和经商的才能。但就大多数人而言,在创业的历程中,都或多或少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实践要求他们在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要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组织让彼此可以述苦诉情,为他们维权为他们撑腰。四是也是与世界各国经贸交往的需要。许多经商办企业人员,在平时与国外人员经贸交流过程中或他们走出国门时,都有一个感觉,国外的商会组织很健全,在社会上很有地位也很吃香,他们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加入WTO,所以在商会建立方面也应与国际接轨。所以眼下一些地方的非公经济人士要求建立异地商会的积极性普遍很高。

二、异地商会具有的基本功能。

应该说,就我国而言,异地商会的产生是一个新生事物。异地商会既有与其他基层商会相同的功能,但也有它自身的有别于其他商会组织的方面。归纳起来其功能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交流的功能。商会建立后,通过平时经常性的活动和聚会,它可以使平时忙忙碌碌的人们,有时间在一起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一些商业当中的情况在自己看来很平常,但对他人来说可能就是商机;一些信息在自己看来也许没有什么作用,但其他相关人员可能就是“宝贝”;一些人还会在情况互通中产生“火花”,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办法等等。

2、维护权益的功能。共同维权,是建立商会组织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也是大家能聚到一起的一条“主线”。事实表明,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商会组织和商会中的法律顾问和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一些会员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容易得到协调或妥善解决。

3、联络乡情的功能。在我国,尤其是在经商办企业的人群中,情乡观念是看得很重的。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是这个道理。在异地商会建立之前,一个地域的人员在同一个地方经商办企业,除了部分人有亲戚关系或在经商中有业务往来外,大家都忙于“赚钱”,平时很难聚到一起。而有了商会组织,大家就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聚会和开展各类活动,通过联系和相互沟通,情乡观念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4、合作投资的功能。从实践看,目前通过商会组织,它可以使一些功能的1加1大于2。比如,要去争取一些投资项目,以

一、二家企业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竞拍”到的,但通过商会这个组织,有投资意向和能力的企业聚在一起,你出几百万,我出几千万,一些项目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这样大家合力投资相互得利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5、融资互助的功能。一个相同区域的人员经常聚会,大家彼此熟悉了解和信任了对方,就会在一些融资方面相互拆资和帮助,这样对双方都有利。有些地方还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金融合作,如通过异地商会的信誉和诚信度,能够争取到一些商业银行的支持和授信。如今年9月份,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向金华市范围的金华温州商会、义乌台州商会和金华泉州商会等三家异地商会授信28亿元。这样,既能够较好地克服一些异地商会因受制于信息不对称,融资难、担保难、信贷难等始终困扰异地商人的金融问题,也使异地商会的作用得到较好地体现。

6、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功能。一些在外地经商办企业的人员,在异地他乡经过几年的发展,积聚了较强的实力后,根据目前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家乡的投资环境,他们可以通过商会的牵线搭桥,重新回到家乡投资兴业,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很多很多。如今年8月份在上海金华商会成立大会上,上海金华商会企业积极回报家乡,签订合作项目多达21个,总投资31亿元。其产业涉及工业、旅游文化、商贸、房地产等行业。

三、异地商会的作用应如何正确发挥。

这是异地商会建立后,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一些异地商会的成功经验看,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要有一个工作得力的商会班子。如同任何组织一样,异地商会作用发挥的好差与这个商会的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和正副会长们是否热心于商会事业密切相关。从目前各地一些作用发挥好的异地商会的共同特点看,一是这个异地商会的建立必须是大多数同一地经商办企业人员有较高的积极性;二是有若干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领导在起骨干带头作用;三是这些组织建立的发起者必须在这些老乡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对商会组织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三是商会秘书长和聘请的工作人员必须精干能干得力。第二,必须要有一套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从组织建立开始,就应当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这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个组织不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和保障,它的作用发挥和正常运转是不牢靠的。一般来说,一个异地商会应建立的制度基本是:会长办公会议、理事会、每年的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联谊活动制度、以及经常性的活动制度、经费开支和使用管理制度等等,都必须建立健全。否则,这个商会的作用发挥就难于保证。第三,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常开展活动。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尽管异地商会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和活动规律,但它的活动开展在许多方面,也应当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来进行,而不能有过多的“各行其是”。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科学发展、国家倡导的产业导向等,这些也是商会组织必须经常对会员企业所强调和要求的。第四,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会员维护合法权益。异地商会经常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这个组织存在的意义所在。异地商会只有努力做到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会员们的信任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维权必须是合法的、理智的和有序的。否则,一些所谓的维权就会走向反面。切忌以维权之名而做出不合法行为的现象。同时,还要防止对异地商会的功能边际不切合实际的扩大化,以为异地商会的作用可以无所不能,无事不包。第五,必须有合法的经常性的经费来源。一个组织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是很难长期生存的。从一些地方异地商会的经费筹措渠道看,一是大多是通过会费的收取。会长和副会长出大头,常务理事其次,会员企业出小头。而且规定每年一次。二是一些异地商会也动了很多脑筋和想了许多办法,有的通过会员企业共同投资项目的形式,从这个项目所产生的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每年商会的活动经费,这种方法大家比较愿意接受。三是一些有实力的商会通过会员集体购置商会房产,用房产所产生的收益作为商会的费用,等等。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四、异地商会建立后须注意把握的问题。

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异地商会的建立有它许多好处和其必要性。但同时也指出,它也犹如一把“双刃剑”,必须努力做到趋利避害,方为上上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1)应在当地工商联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开展工作。工商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异地商会的建立应当在当地或异地工商联组织指导下进行。从组织建立一开始,就要求按照党和政府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运作。平时活动的开展也要在其指导下,并充分发挥异地商会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另外,还要每年接受政府民政部门的相关工作监督和检查。

(2)应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维权。异地商会建立后,为会员企业做好维权工作是这个组织应有职能,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维权应当是合法的,有序的。所谓合法就是维权不能乡情大于法律;所谓有序,就是在一些维权时可以由商会组织出面,通过合法的程序和途径来解决。而不能在维权中迁就老乡的利益而做出违法的出格事来。同时,更应强调在开展活动中突出“商情”的相关内容,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利益”、“经济效益”及“科学发展”等来展开。

(3)应防止在活动中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客观地说,一些企业管理者平时忙于经营和发展自己的企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功夫来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商会组织,它在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活动内容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是它的章程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的相关要求来制定,它的活动开展必须是在党和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范围内进行。条件允许的异地商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商会党组织,以便加强政治上的领导。

(4)应经常性开展活动以增加商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一个组织要有凝聚力和号召力,都必须经常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这是所有组织应当共同遵循的要求。所以,异地商会建立后,在制定好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当制定每年的活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并努力付诸实施。特别是各级工商联要对异地商会的作用发挥有些作为。比如,异地商会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工商联可以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和组织他们开展经常性的联谊活动,以便加强对他们的工作指导和促进相互间的工作情况交流等。

五、异地商会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建议。

异地商会的组建和发展是一个新生事物,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难题。主要有:一方面,对异地商会的组建和发展认识不统一。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认为组建异地商会,有利于外来投资者队伍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本地社会治安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但有的地方却认为异地商会的成立,不利于对外来投资者的统一管理,不仅不予以支持,反而百般阻挠和约束异地商会的组建和发展,甚至认为它是非法组织。另一方面,许多异地商会作用难以施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异地商会属工商联系统的二级法人单位,得不到政府民政部门的认可和注册登记。因此,社会上认为是非法的。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更不利于异地商会作用的发挥。而得不到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外来投资者的心理和积极性也随之受到影响,不利于投资者投资的稳定性,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对异地商会的称呼和统计口径上目前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应以发展的眼光和实是求事的态度正确看待异地商会的存在。异地商会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采取硬堵或“不批准注册”总不是办法,应以发展和开放的眼光来对待。第二,政府部门应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从有利于对异地商会的管理和作用发挥出发,政府部门特别是民政部门,应在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抓紧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对组建异地商会予以注册登记。第三,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异地商会。各级工商联要上下联动,加大对异地商会作用发挥的宣传,尤其要宣传哪些积极参与本地经济发展、照章纳税、遵纪守法、捐资助学和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回报社会的典型等。第四,各级工商联也应当为异地商会的地位更加合法化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以争取问题的早日解决。第五,在加强对这些异地商会的工作指导上,也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两种类型的异地商会,都存在两地工商联工作指导的问题。本地人到外地建立的异地商会,除了经常与当地工商联取得联系和工作指导外,还应该主动在工作中求得当地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管,反之也然。

第四篇: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功能发挥的作用

沈巷中心小学校级领导听课、评课

功能发挥情况的总结

一学年来,我校领导坚持走进课堂进行了听课、评课活动,现将听课、评课活动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学校领导通过听课、评课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为完善教学常规、规范职务评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通过听课、评课掌握指导教学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了听课、评课的教学管理功能。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同级教师一起对教材深入分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使得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比如王欢欢老师的《蜗牛的奖杯》课、王晓燕老师的《What would you like?》、纪英芳老师的《荷花》等课程都可以用“精彩”二字来评价。青年教师喻孝娴年轻有朝气,乐于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我青年教师的风采。当然,在听评课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有少数教师没有掌握制作课件的基本技能,不能

充分利用班班通制作课件辅助教学。还有些老师的课件制作过于花哨,没有突出重点,使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所讲授知识上,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有些老师的课堂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像老农锄地,顺着地拢往前爬。把课本爬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的启发,缺乏课堂上的检测,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课堂效率低下。有的课根本就没有进行板书设计,老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条理,没有章法;有的老师书写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凡是书上有的全部写上去。

2.学校领导在听课中注意发现课堂教学典型,尤其要在中、青年教师中发现新苗、培养骨干;帮助中、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为教师成长扶梯子、搭台子、树牌子,充分发挥了听课、评课的队伍建设功能。本学期,我学区举行了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通过听课,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王欢欢老师、潘正静老师、唐永飞老师、喻孝娴老师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得当,能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为课堂教学服务。再比如魏霞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

3.学校领导将听课、评课作为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切入口,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处于不断研究、不断探索、逐步提高的状态之中;在学校创设浓郁的研究氛围,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听课、评课促进或推动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功能。听课评课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课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先进经验和教改信息。通过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必然促进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有层次的听课评课既是教学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能在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交流经验,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发展的目的。

沈巷中心小学 2013年7月10日

第五篇:项俊波:发挥保险功能作用 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背景材料: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7月中下旬,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在会议上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关的部署,涉及到小微企业的融资啊,税收政策啊等等……有关人士测算,小微企业的春天来啦

来源于人民2013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保险业在发挥传统的风险补偿、防灾减损等功能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进一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我就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有关情况和今后打算做一简要介绍:

一、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保险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动保险公司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面向小微企业大力发展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2013年上半年,保险业共为近6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约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有效增强了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创新,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增信产品,帮助小微企业方便、快捷获得低成本融资。部分公司推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个人商户小额贷款综合保险”等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助力。上海、江苏、宁波等地试点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取得了较好效果。2013年上半年,保险业共帮助6.6万户小微企业获得368.1亿贷款资金,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此外,保险业借助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政策拉动,支持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销售、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如北京在中关村(行情,问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截至2013年6月底,已累计提供超过200亿元的信用保险额度和10亿元的贸易融资额度。

三、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小微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保监会积极指导行业,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帮助国内企业解决国外买家和银行的信用风险、国外政府的主权信用风险以及战争、征收、汇兑限制等政治风险,有效提升小微企业国际竞争力,切实服务国家“走出去”的战略。2013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服务支持小微企业2.2万家,增长112.7%,占公司支持企业总数的58.3%;支持小微企业实现出口金额186.8亿美元,并向小微企业客户支付赔款3053.3万美元;信用保险项下支持企业获得融资1300多亿元,大部分为小微企业所得,极大缓解了出口小微企业“有单无力接”的难题。

四、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开展保单质押贷款服务,截至2013年6月底,保单质押贷款余额达1001亿元,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有效盘活了存量资金,满足了小微企业的需要。此外,保监会加大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创新资金运用,服务小微企业。部分机构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探索与小微企业共赢发展的途径,如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支持计划购买小贷公司的小额信贷资产包,为小贷公司增加可放贷资金,间接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

下一步,保险业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和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做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是推进保险产品服务创新。继续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简化小微企业投保理赔服务流程,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客户风险保障需求。

二是拓宽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小微外贸企业的服务范围。加强沟通协调,努力推动地方政府运用保险工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积极争取将保险服务纳入小微企业产业引导政策。不断完善小微企业保险服务的保费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度。(作者项俊波为中国保监会主席)

对项俊波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其既是学者又是金融高官,有能力,有态度。由项掌舵中国保险业,很多人都寄予厚望,希望这位铁腕人物,在领航保险业期间,有望强势提升保险业在金融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有望改观市场各方对于保险的偏颇。

单纯就此文章,有评论认为:保险业“输血”小微企业的背后,亦透漏出一份欲将保险纳入小微企业产业引导政策的战略布局,这或许也是保险业走出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拐点

上一篇: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下一篇:反腐倡廉执政为民